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A版必修2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3.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C卷 姓名。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A版必修2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C卷 姓名。那么这条直线和平面的图形位置关系如何。直线a与平面α内的直线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Tag内容描述:
1、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A版必修2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3.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 (2018高二上拉萨月考) 设 表示不同的直线, 表示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若 ,且 ,则 ;若 , , ,则 ; 若 , ,则 ;如。
2、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A版必修2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 1. (2分) 若是互不相同的空间直线,是不重合的平面,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 A . 若 , 则 B . 若,则 C . 若 , 则 D . 若,则 2. (2分。
3、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A版必修2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1 平面(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单选题 (共8题;共16分) 1. (2分) 以下命题正确的是 A . 两个平面可以只有一个交点 B .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最多有一个公共点 C . 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它们可能相交 D . 两个平面有三。
4、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A版必修2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1 平面(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单选题 (共8题;共16分) 1. (2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任意三点可确定一个平面 B . 四边形一定是平面图形 C . 梯形一定是平面图形 D . 一条直线和一个点确定一个平面 2.。
5、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A版 必修2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3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4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 1. (2分)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B . 经过一条直线和一点,有。
6、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A版必修2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1 平面(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单选题 (共8题;共16分) 1. (2分) 下列结论中: 过不在平面内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这个平面平行; 过不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这个平面平行; 过不在直线上的一点,有且只有一。
7、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A版必修2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 1. (2分) 若是互不相同的空间直线,是不重合的平面,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 A . 若 , 则 B . 若,则 C . 若 , 则 D . 若,则 2.。
8、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A版必修2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1 平面(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单选题 (共8题;共16分) 1. (2分) 下列结论中: 过不在平面内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这个平面平行; 过不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这个平面平行; 过不在直线上的一点,有且只有一。
9、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A版必修2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4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 1. (2分) (2018高二上北京月考) 设 为直线, 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 若 , ,则 B . 若 , ,则 C . 若 ,则 D。
10、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A版必修2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 1. (2分) 已知直线l 平面 , 直线m平面 , 则“”是“l m”的( ) A .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 充分必要条件 D。
11、2.1.3空间中直线与平 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 空间两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相交、平行、异面,2. 空间直线和平面有哪几种位置关系?有哪些相关理论?,引入,1.从直线和平面的公共点个数来分析, 有哪几种可能?,2.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分别有两个公共点,仅有一个公共点,没有公共点,那么这条直线和平面的图形位置关系如何?,讨论,3. 怎样定义直线和平面相交、平行?,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有且只有一个。
12、2.2.3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目标导航,新知探求,课堂探究,新知探求素养养成,点击进入 情境导学,知识探究,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平行,ab,探究:若直线a平面,直线a与平面内的直线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答案:平行或异面.,自我检测,1.(线面平行性质)若直线a平行于平面,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a平行于内的所有直线 (B)内有无数条直线与a平行 (C)直线a上的点到。
13、2.3.2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目标导航,新知探求,课堂探究,新知探求素养养成,点击进入 情境导学,知识探究,1.二面角 (1)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二面角的 ,这两个半平面叫二面角的 .图中的二面角可记作:二面角-AB-或-l-或P-AB-Q.,棱,面,(2)二面角的平面角:如图,在二面角-l-的棱l上任取一点O,以点O为垂足,在半平面。
14、2.3.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1.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如何?,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并且和这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则称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其中直线叫做平面的垂线,平面叫做直线的垂面.交点叫做垂足.,复习,2.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例1 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AB=BC=CD=DA,求证:AC。
15、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本章概览 一、地位作用 在本章学生通过对实际模型的认识,学会将自然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以具体的几何体的点、线、面关系作为载体,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空间中一般的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对图形的观察、试验和说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平行、垂直关系的基本性质以及判定方法,学会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表述几何对象的位置关系,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推理论证及。
16、在直角坐标系中确定一条直线需要什么条件?,直线上的任意两个不同点,直线上一点和倾斜角,直线上一点和斜率,我们用给定的条件,将直线上所有点的坐标满足的关系表示出来直线方程,2.2.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复习回顾,2.过点P1(x1,y1)、P2 (x2,y2 ) (x1x2)的直线斜率,1.直线的倾斜角 与斜率k的关系,表示直线倾斜程度的几何量,【思考1】直线 l 经过点 P0( x0 , y。
17、2.1.1平面,2.1.1平面,知识探究(一):平面,1、平面的概念,平面的概念,生活中的一些物体通常呈平面形,课桌面、黑板面、海面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形象几何里所说的“平面”(plane)就是从这样的一些物体中抽象出来的,但是,几何里的平面是无限延展的平面的三个特征:平面是平的;平面无厚薄之分;平面是无限延展的.,3、记法,平面,平面AC,平面ABCD,(标记在锐角上),2、平面的画法,平面通常画。
18、2.3.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2.3.4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课标要求: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并能运用性质定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自主学习 新知建构自我整合,实例:(1)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到一排排和地面垂直的电线杆.这些电线杆中的每根杆都与地面垂直. (2)在建筑或装修房屋时,经常会看到工人师傅在竖直的墙壁上寻找与地面垂直的线.,【情境导学】,想一想 1:实例(1)中这些杆之。
19、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课标要求:1.理解线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2.能运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3.能在简单的几何体中计算线面角.,自主学习 新知建构自我整合,导入 将一块三角形纸片ABC沿折痕AD折起,将翻折后的纸片竖起放置在桌面上(BD,DC与桌面接触).观察折痕AD与桌面的位置关系.思考如何翻折才能使折痕AD与桌面。
20、2.1.2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目标导航,新知探求,课堂探究,新知探求素养养成,点击进入 情境导学,知识探究,1.异面直线 (1)定义:不同在 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任何一个平面内,(2)画法:,2.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探究1:若直线a,b,a和b一定异面吗? 答案:不一定.当a与b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a,b才异面.,3.平行线的传递性 公理4:平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