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两章Tag内容描述: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作品简介,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其中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社。
2、九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两章教学反思和导学案(两篇)九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两章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上我显然不在状态:课堂教学语言表达不顺畅,课堂组织不力,引导不到位。总感觉到有些别扭。班还是我经常上的班级,学生还是我熟悉的学生,况且又没有其他教师听课,这只是一节平常的课,我为什么就这样不自在呢?由此,我想到备课不但包括备教材、备学生,而且还应该包括备自己以最好的状态进入课堂。不管是穿着、心情还是精神气质,都要使自己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因为课堂是神圣的,师者的形象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窦桂梅老师说:“站在讲台上。
3、青蛙在开水里逃生 青蛙在温水里死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学 习 目 标,准确而流畅地朗读课文; 掌握一些字词的特殊用法,并准确翻译课文; 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体会层层推理的论证方法。,孟子,名 ,字 , 时期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人将他和 并称为 。孟子主张行“ ”,以统一天下。,轲 子舆 战国 儒 孔子 孔孟 仁政,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七 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 四书,孟子是一部 的书,现存 篇,是 等合著成的,南宋朱熹将孟子列为“ ”之一。,他反对诸侯的武力兼并,反对暴政害民,他的“民为。
4、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走 进 名 人,孟子:名轲,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他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宣扬“仁政”、“王道”。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个人修养,伦理道德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是孟子。
5、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预习学案,走进名人,孟子:名轲,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仁政”、“王道”, 主张和平,反对战争。提倡君王要“与民同乐”, 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 希望人们能安居乐业,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个人修养,伦理道德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的。与论语、大学、中庸 合称四书。,孟子故事 孟母三迁,孟母断机。
6、背景资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孟子的一个著名论断。孟子在这里说的“得道”和“失道”的人,都不是指普通的个人,而是指一国之君。一国之君既是战争的总指挥,也是政治上的领袖。孟子通过论述战争胜负的问题,引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然而在孟子看来,“民心向背”对于战争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对于政治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孟子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意思是说,得天下必先得民,得民必先得民心。所谓的“得民”,就是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和帮助。所谓的“得天下”。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复习课 孟子,一、本课的通假字:,1.曾益其所不能: 2.入则无法家拂士: 3.衡于虑:,通增,增加。,通弼,辅弼。,通横,梗塞,指不顺。,二、词类活用:,1.人恒过,然后能改: 2.行拂乱其所为: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必先苦其心志: 5.饿其体肤: 6.空乏其身: 7.劳其筋骨:,名作动,犯错误。,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使动用法,使惊动;使坚忍。,使动用法,使痛苦。,使动用法,使饥饿。,使动用法,使受到贫困之苦。,使动用法,使劳累。,三、古今异义:,喻 古义:了解 ,明白。 今义:比喻,修辞手法的一种。,。
8、第18课孟子两章 鱼我所欲也 1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2、把握古人运用的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3、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
9、2019 2020年 孟子两章 教案WORD版1 从容说课 孟子 两章 选自 孟子公孙丑下 战国时期 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 为了求得生存 乃至建立霸业 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 面对这种现实 孟子提出了他。
10、2019 2020年 孟子两章 教案WORD版2 课题 孟子 二章 课 时 总1课时 课 型 新授 第1课时 备课时间 检查时间 使用时间 教 学 目 标 1 朗读课文并试以背诵 2 掌握各章的中心意思 3 积累名言警句 并弄懂他们的意思 重点 。
11、 课 题 26 孟子二章 天柱县高酿中学 杨胜乾 学习目标 1 扫清字词障碍 熟读课文 2 大致把握课文内容 理解积累哲理 抒情名句 3 尽可能积累和理解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 1 熟读课文 力求理解背诵 2 积累理解 道 环 委 发 举。
12、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裴多菲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 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读名言 谈体会 生为尊严 生为自由生为名声 生为正义 在人的一生中 要作出许多各种各样的选择 尤其是在对待象生和死这样重大的问题上 当我们必须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的时候 这对任何人都是一个。
1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约前372一前289 名轲 字子舆 邹 今山东邹县 人 战国时期思想家 教育家 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地位仅次于孔子 被尊为 亚圣 后世常以 孔孟 并称 学习目标 1 理解积累文言文词汇 学习本文层层论证的方法 2 熟读成诵 在自主 合作 探究中理解课文 3 理解 人和 的含义 学习文言文要掌握什么内容 换言之 你知道中考文言文会考察哪几大方面的内容 一 解词 重点实词典型。
14、 二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孟子 名轲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 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与孔子合称 孔孟 有 亚圣 之称 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 主张行 仁政 以统一天下 曾游说梁 齐等诸侯国君 均不见用 退而与弟子万章 公孙丑等著书立说 有 孟子 现存七篇 一书传世 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记述了孟子的言行 政治主张 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 教学目标 1 积累实词 虚词 。
15、 孟子 两章 雷州市松竹中学陈晓豫 有关孟子和 孟子 孟子 前372 前289 战国时思想家 教育家 名轲 字子舆 邹 今山东邹县 人 他是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 被后人尊其为 亚圣 他主张仁政 王道 孟子 一书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 是记录孟子言论 活动的书 他曾游梁 说惠王 不能用 乃见齐宣王 为客卿 宣王对他很客气 可是也始终不用 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 教授弟子 其文气势充沛 感情洋溢 逻辑严密。
16、 孟子 两章 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学习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中提出论点后层层推进 逐层论证的论证方法 掌握课文的论辩语言 正确理解并认识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 比较两篇短文 品味 孟子 散文的语言特色 二 教学重点 掌握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一文的结构 三 教学难点 理解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蕴含的思想内涵 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一 导入。
1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导学案一、学习过程:(1)、预习:看注释,试译全文。(2)、简介孟子和孟子:孟子,名 ,思想家,教育家,是继 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 ”,并有“ ”之称。孟子是 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 、 、哲学主张及哲。
18、鱼我所欲也 孟子 学习目标 1 掌握 欲 舍 甚 恶 等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 正确分析并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3 了解孟子 舍生取义 的道德主张 孟子 前372至前289 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教育家 散文家 名轲 字子舆 战国时期邹国人 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最有影响的大师 后来将他和孔子并称 孔孟 有 亚圣 之称 他在政治上主张 法先王 在孔子 仁 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