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 测试题 一 填空 20分 1 把3 61 5 1 83改写成比例是 2 根据 那么A和B成 比例 3 一个比例中 两个内项分别是10和 其中一个外项是4 5 另一个外项是 4 线段比例尺 表示图上1厘米的线段相当于实际距离 千米 改写成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求实际距离。
六年级数学下册Tag内容描述:
1、比例的基本性质,复习:,1、什么叫做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2、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复习:,3、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1) 6:15 = 8:20,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复习:,3、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2) 0.5 : 0.4 = 2 : 2.5,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例如: 2.4 1.6 = 60 40,外项,内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 ,,96,96,也就是 1.660 = 2.440,例如: 2.4 1.6 = 60 40,外项,内。
2、小,学,数,学,总,复,习,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二十、与面相关的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围成平面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平面图形的周长。,平面图形的面积:,物体表面的大小或物体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面积。,a,b,a,a,a,h,a,h,a,b,h,r,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推导:,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与平面图形周长、面积有关的计算公式:,正方形:,r=d2,r=C2,d=2r,d=C,C=2r,C=d,S=r2,S=(d2)2,S=(C2)2,与圆有关的计算公式,圆环面积:,S环=R2 r2,S环=(R2 r2),扇形面积:,1=3.14,常用的计算数据,2=6.28,3=9.42,4=12.56,5=15.7,6=18.84。
3、成正比例的量,25,25,25,25,25,25,杯子都是相同的,高是2,体积是50;,高是4,体积是100;,高是6,体积是150;,高是8,体积是200;,体积随着高的变化而变化。像这样的两个量我们把它叫做相关联的量。,高扩大, 体积随着 扩大。,高缩小, 体积随着 缩小。,体积和高的比值:,体积和高的比值:,(一定),两种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而且这两种量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体积,高,底面积,(一定),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
4、成正比例的量,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大家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能力目标: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情感目标:培养大家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速度 = 路程时间,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单价 = 总价数量,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工作效率 =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1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时间(时),1,2,3,4,5,6,7,8,路程(千米),90,180,270,360,450,540,630,720,观察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1)表中有哪两种量?,表中有时间和路。
5、负数小结 一、练习应用 今天,负数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依然有着广泛的用途。让我们就一起走进生活,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件逐一出示: 1表示海拔高度。(“做一做”第2题。) 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
6、2.4 圆柱的体积 1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操作、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初步学会应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
7、3.1用画图的策略解决有关人数计算的问题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 花园里有红色和黄色两种花色的花,其中红花的数量是黄花数量的,请问黄花数量占总。
8、4.1.5 解决问题练习二 一、 填空。 1. 五年级捐款450元,六年级捐款500元,五年级捐款是六年级捐款的( )%。 2. 甲数的与乙数的相等,甲数是10,乙数是( )。 3. 一项工作,甲单独完成需要4天,乙每天完成工作的。
9、图形的认识 一、 回顾与整理 1. 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 2.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3. 角的认识。 4. 如何用量角器量角、画角。 二、填空。 1.用直尺把两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一条线段。这两个点叫作线段的。
10、正比例 教学目标 1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
11、4.3比例尺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 1、认识什么是比例尺以及其表示方法。 2、掌握比例尺所代表的3个意义。 3、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三个中的任何两个条件求解另一个的数值的3种方法。 重点:了解比例尺的表示。
12、4.5 比例尺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3-44页例6和“练一练”,p46页练习八第1-3题。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1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知识精要 一、不等式的解集 不等式解的全体叫做不等式的解集。(注:一般情况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只有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可以有无数个。) 不等式的解集可以再数轴上直观的表示出来。如: 在。
14、7.1.11 式与方程(1)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等式的性质,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渗透初步的代数思想。在比较中进一步加深对方程、方程的解及解方程的区别、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的理解。
15、7.2.3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1) 1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探索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并从中学会整理。
16、角 知识精要 概念 定义1: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 定义2:角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处于初始位置的那条射线叫做角的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