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经济改革》PPT课件.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2711456 上传时间:2021-05-30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联的经济改革》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苏联的经济改革》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苏联的经济改革》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三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三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三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上图是 20世纪 50年代中期一次陪同外宾参观的过程中 , 赫鲁晓夫手持玉米 , 正在兴高采烈地向外宾介绍他的玉米 种植计划 。 玉米是赫鲁晓夫的最爱 , 他认为 , 通过大规模 种植玉米 , 发展畜牧业 , 就能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 。 但是 , 他不顾自然条件的限制 , 盲目扩大玉米种植面积 , 违背了 自然规律 。 在气候十分寒冷的苏联北部地区种植玉米 , 其 结果只能是颗粒无收 。 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 他的继任者又进行 了怎样的改革 ? 结局如何 ? 为什么 ? 第三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三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本课第一目 “ 赫鲁晓夫改革 ” ,首先讲斯大林体制在 经济建设中的消极影响,然后介绍赫鲁晓夫的措施、成效 及其局限性。第二目 “ 勃列日涅夫改革 ” ,先讲勃列日涅 夫前期在工业上推行的 “ 新经济体制 ” 及其效果以及农业 改革措施,并指出其改革的局限性,然后讲勃列日涅夫后 期改革停滞,经济滑坡。第三目 “ 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 革 ” ,讲戈尔巴乔夫先后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进行改革 及其影响,重点讲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贯穿本课 的主题是苏联领导人在斯大林经济体制框架内进行改革, 成效不大;戈尔巴乔夫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但改革失控, 苏联解体。 第三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三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三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一 、 赫鲁晓夫改革 1 背景:二战后 , 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 _的弊端日益显露 , _问题尤为突出; _逝世 。 2 措施 (1)农业:用 _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 , 允 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 _和牲畜;开垦荒地;开展 大规模 _运动;将 _卖给农庄 。 (2)工业:将部分企业 _下放到加盟共和国; 给予 _ 调 整 部 分 工 资 的 权 力 ; 推 行 “ _” 。 第三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3 评价 (1)一定程度上冲破了 _的束缚 , 取 得一定成效 。 (2)改革在 _上没有突破 , 只是在维持原 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 。 (3)改革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 , 带有很大 的盲目性 。 (4)结果: _年 , 改革失败 。 第三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二 、 勃列日涅夫改革 1 措施 (1)工业:推行 _。 运用 _, 扩大了 企业的 _。 (2)农业:扩大农场和农庄的 _;降低农产品 收购计划指标; _ 农产品价格;放松对 _限制 。 2 失败原因:没有突破原有 _框框 , 后期 更趋于保守 。 70年代下半期 , 与 _军备竞赛加剧 。 第三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三 、 戈尔巴乔夫改革 1 背景:苏联社会陷入 _的时刻 。 2 方针:提出了 “ _” 的战略方 针 。 3 措施 (1)经济领域 从 _上触动了经济体制 , 承认 _是独立 的商品生产者 , 要求国家用 _方法管理经济 , 打破 单一的 _形式 , 允许 _存在 。 把重点放在 _上 。 (2)政治领域:政治体制改革 。 第三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4 失败: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 措施 , 阻力重重 , 经济继续滑坡 。 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后 , 国内局势逐渐失控 。 _年 , 苏联解体 。 第三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答案: 一 、 1.斯大林体制 农业 斯大林 2.收购 自留地 种植玉米 农机 管理权 企业 物质利益原则 3.传统 观念 理论 4.1964 二 、 1.新经济体制 价值规律 经营自主权 自主权 提高 个人副业 2.经济体制 美国 三 、 1.危机边缘 2.加速发展战略 3.根本 企业 经 济 公有制 个体经济 重工业 4.1991 第三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三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1 赫鲁晓夫改革夭折的原因 1964年赫鲁晓夫在党内斗争中的失败 , 标志着他执政 11年以来的改革就此夭折 。 究其原因 , 主要有: (1)提出的战略目标超越实际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消极影 响 。 (2)改革缺乏理论准备 , 没有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 思路 。 改革过程中表现出很大的盲目性 。 (3)赫鲁晓夫自身的不足和缺点阻碍了改革的进行 。 (4)20世纪 60年代初苏联农业生产急剧下降 , 加速了赫 鲁晓夫的下台 , 赫鲁晓夫下台 , 改革的前提条件丧失 。 第三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2 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改革陷于停滞的原因 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 (20世纪 70年代初至 1982年 )改革 陷于停滞 。 其原因主要是: (1)政治体制僵化 , 传统习惯势力强大 , 改革仍然没有 突破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框 。 这种修补性的改革 , 不可 能根除积存的弊病 。 (2)理论观点僵化 , 改革意识薄弱 。 勃列日涅夫认为 , 苏联已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 这种过高估计苏联社 会实际发展水平的错误判断 , 进一步阻碍了改革进程 。 第三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3)勃列日涅夫个人专断 , 秉性保守 , 墨守传统 , 不利 于改革的进行 。 70年代中期以后 , 勃列日涅夫也开始大搞 个人集权 , 建立了忠实于自己的领导班子 。 这种个人作风 , 必然要反映到国家政治生活中 。 (4)对外政策和经济战略阻碍改革的深入 。 20世纪 70年 代下半期 , 苏联与美国的军备竞赛日益加剧 , 消耗了大量 的人力 、 物力 、 财力资源 , 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 到 20世纪 80年代初 , 经济全面滑坡 。 第三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3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1)改革缺乏广泛的社会心理准备 。 不少干部对改革的 迫切性认识不足 , 相当多的群众对改革缺乏准备和承受力 。 (2)传统势力强大 , 改革阻力重重 。 (3)“ 加速发展战略 ” 仓促上马 , 戈尔巴乔夫等人思想 上急于求成 , 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又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 措施 , 以致各项改革效果不佳 。 (4)最重要的是 “ 加速发展战略 ” 延误了苏联经济结构 的调整 。 第三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三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 例 1】 (2008广东 22)地名变更往往同当时的政治 背景相关 , 苏联历史上曾经发生下列地名变更 彼得格勒 列宁格勒 沙皇村 儿童村 勃列日涅夫 卡马河畔切尔西 斯大林格勒 伏尔加格勒 以上地名变更的先后顺序是 ( ) A B C D 第三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 解析 】 本题可以从人物生活年代的角度排序 。 沙 皇制度在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被废除 , 列宁 斯大林 勃 列日涅夫先后成为苏俄 (联 )领导人 , 故排列顺序为 。 【 答案 】 A 第三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 例 2】 (2009广东文科基础 34)美国学者在 俄罗 斯史 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 改革 , 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 是 ( ) A 勃列日涅夫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 B 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 C 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 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 解析 】 二战后 , 开创了苏联改革先河的是赫鲁晓 夫;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经济方面 , 没有从根本上突 破原有体制的束缚 , 改革成效甚微 , 因而说他 “ 基本上只 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 ” 。 【 答案 】 C 第三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三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一 、 选择题 1 这是流行于前苏联的一则笑话:某主妇到食品店 买肉 , “ 有肉卖吗 ? ”“ 没有 。 ”“ 那牛奶呢 ? ”“ 我们 只管卖肉 , 过街那家店才有牛奶卖 。 ” 这则笑话 ( ) A 表明了苏联人特别喜欢吃肉 、 喝牛奶 B 说明了社会主义不能迅速发展生产力 C 讽刺了苏联旧体制导致的日用物资短缺问题 D 赞扬了苏联人特别有幽默感 【 答案 】 C 【 解析 】 食品店缺肉无奶 , 这体现了日用物资的短 缺 。 第三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2 赫鲁晓夫在 1957年提出 , 要在三四年内使苏联的 人均肉类 、 牛奶 、 黄油产量赶上美国;要 “ 跑步进入共产 主义 ” 。 这揭示了他改革失败的原因是 ( ) A 作风专制 B 局部改良 C 脱离实际 D 理论保守 【 答案 】 C 【 解析 】 “ 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 体现了赫鲁晓夫违 背了 “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 ” 这一规律 , 脱离了 实际 。 第三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3 (2010福建 ) 华盛顿邮报 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 了几篇新闻评论 , 其标题分别是: “ 莫斯科 , 是巨大的机 会吗 ? ” 、 “ 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 ” 、 “ 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 ” 。 由此推断 , 该时期是 ( ) A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 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 普京执政时期 【 答案 】 C 第三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 解析 】 本题主要考查了苏联的改革。从材料看, 这主要反映了苏联向俄国转变的时期,也就是在苏联解体 过程中, C项符合题意; A、 B两项都是处于苏联时期,不 合题意; D项处于苏联解体后,也不合题意,故答案为 C项。 第三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4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在上台后都实施了一系列 的经济改革,从下图看这些改革对苏联经济建设的作用是 ( ) 第三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两者的改革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一定成效 从长期而言 , 都以失败而告终 都没有解决苏联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 两者的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A B C D 【 答案 】 D 【 解析 】 导致苏联解体的改革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 且题干的要求是对经济建设的作用 , 不符合史实 , 也不 符合题意 。 第三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5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 性。下列苏联领导人中,因提出 “ 加速发展战略 ” 而加快 了 “ 莫斯科末日 ” 来临的是 ( ) 第三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 答案 】 D 【 解析 】 提出 “ 加速发展战略 ” 使局势逐渐失控并 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的是戈尔巴乔夫 。 第三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二 、 非选择题 6 阅读下列材料: 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首先从农业开始 , 为提高粮食产 量开始大规模的垦荒工作和推行 “ 玉米运动 ” 。 在庆祝十 月革命 40周年时 , 他提出在 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 上和超过美国 。 1961年 , 他又声称苏联将在 “ 20年内基本 建成共产主义社会 ” 。 赫鲁晓夫的改革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 请回答: (1)赫鲁晓夫推行大规模的开荒工作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 第三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 答案 】 大规模毁草、毁林开荒,破坏了生态平衡, 导致开荒地区风蚀、水蚀严重,土壤严重退化。 第三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2)“ 玉米运动 ” 推行后 , 许多地区种植的玉米不结穗 , 导致计划破产 , 原因是 _。 【 答案 】 纬度偏高 , 日照期短 、 光照不充足 。 (3)赫鲁晓夫提出 “ 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 ” , 从政治学角度出发 , 它违背了 _, 你得到什么认识 ? 【 答案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的辩证关系 。 经济建设必须立足本国国情 , 实事求是;必 须尊重客观规律 。 第三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4)赫鲁晓夫改革为什么以失败而告终 ? 【 答案 】 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 对原有的体制只是 小修小补;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 , 提出的目标不切实际 。 第三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三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勃列日涅夫的 “ 新经济体制 ” 及其成效 “ 新经济体制 ” 是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 (1964年至 70年 代初 )主要在工业方面推行的经济改革 。 它由苏联部长会议 主席柯西金主持 , 1965年先在利沃夫的 5个工业企业中试 行 , 后被逐步推广到大部分工业企业和一部分商业企业 。 第三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1966年 10月 , 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决定在国民经 济各部门的工业企业中分期分批地推行 “ 计划工作和经济 刺激新体制 ” , 即 “ 新经济体制 ” 。 有关经济改革决议规 定:在重工业企业 , 国家只下达产量计划和赢利计划 , 其 余各项经济指标由企业自行制定 。 轻工业企业的产量计划 也由企业自行制定 。 当完成计划后 , 企业可从利润中提取 奖金基金 。 利润越多 , 奖金基金就越多 。 由此可见 , “ 新 经济体制 ” 实际上是采用在 1962年引起较大争议和广泛讨 论的 “ 利别尔曼建议 ” , 改革和促进苏联工业的发展 。 第三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 新经济体制 ” 改革前后持续十余年,是苏联历史上 重要的和大规模的经济改革之一。它的推行,在一定程度 上使计划经济中引入了一些市场调节的因素,触及了经济 运行的基础 企业的活力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计划管 理层次上。它使企业自主权有所扩大,并注意使国家、企 业和职工之间的利益相互协调和结合,从而一定程度上调 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因此,在改革初期,收效比较 明显。 第三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三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三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三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经过两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工业社会。这既是巨大 的历史进步,也带来新的挑战。传统的经济体制不能适应 新诞生的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单一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也 不能适应不同民族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需要。矛盾引发激 烈的动荡,危机孕育着转机。在俄国这个世界上领土面积 最大的国度里,率先实现了突破,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的发展道路。苏维埃俄国经历了充满错误和挫折的探索, 建立了史无前例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对人类的历史进程 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以斯大林体制为代表的这种社会 主义经济体制,存在着超越生产力的缺陷。它一旦被模式 化、固定化,就必然失去活力,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第三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前苏联虽历经数次改革,但仍积重难返,收效不大, 最终轰然倒塌。其经验教训足以使世人引以为戒。在空前 严重的经济危机中诞生的罗斯福新政,勇敢地摈弃了传统 的经济理论和模式,进行了重大调整。新政运用国家权力 大力干预经济,使疾病缠身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重又激发 出活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发达国家,国家干预不仅 得到普及,而且在所有制和企业经营层面,都发生了顺应 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变化。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黄金期 应运而生。这些历史告诉我们,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 发展水平,既不能落后,也不能超前;突破传统的束缚是 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 保持经济的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