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课标实验版必修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word学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53559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课标实验版必修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word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课标实验版必修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word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课标实验版必修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word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课标实验版必修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word学案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课前准备区 自主学习教材 独立思考问题知识点一从“无为”到“有为”1汉初的“无为”汉初经济凋敝,为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采取了“无为而治”的政策。2汉武帝的“有为”(1)国力强盛: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2)潜伏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和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安全。(3)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知识点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新儒学的形成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2新儒学的主要内容(1)为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2)为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3)为维护统治秩序,董仲舒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即“三纲五常”。3结果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深受汉武帝的赏识,于是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知识点三儒学成为正统1原因(1)重用儒士: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2)规定儒家经典为教科书:从汉武帝时起,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汉武帝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3)设立太学: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入仕,同时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4)设立学校:汉武帝命令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问题思考1从“无为”到“有为”变化的原因有哪些?(1)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2)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和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安全。(3)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2董仲舒把先秦儒学改造为新儒学的目的是什么?加强君权,为专制统治披上神圣的外衣。3汉代新儒学有何特点?新儒学以儒学为基础,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主流是唯心主义。4汉武帝是如何推广儒学的?汉武帝时,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儒家经典“五经”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并设立五经博士教授儒学。 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系统,推广儒学,儒学地位大大提高。5儒学独尊局面的形成有何消极影响?儒学独尊局面的形成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并且新儒学思想带有封建神学色彩,造成封建迷信思想泛滥。课堂活动区 合作探究重点 互动撞击思维探究点一 从“无为”到“有为”知识主线面临三大问题国力逐步强盛采取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无为而治” 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恢复生产 安定人心 情境材料: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探究思考:出现材料中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提示: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为了发展生产、巩固统治,汉初采取了怎样的治国理念?提示:接受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名师点拨“无为而治”强调无为而无不为,即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探究点一 从“无为”到“有为”探究点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主题1 董促舒的新儒学情境材料:董仲舒(前179前104),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中国汉代思想家,政治家。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探究思考:董仲舒的新儒学“新”在何处?提示:与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选后的新儒学,增加了“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的理论,强调神化王权和等级名分,这些都是先秦儒学所不曾拥有的。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有利于解决当时的社会危机,你是如何理解的?提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有利于解决诸侯国势力日益膨胀的王国问题。政治上的统一和思想上的统一是相互影响的。“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神化并加强了王权,有利于巩固统一,解决王国问题。“三纲五常”:提出了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君权,另一方面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主题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情境材料探究思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什么被汉武帝所采纳?提示:汉武帝时期,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和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安全,这些要求加强中央集权。董仲舒的新儒学,提出大一统的思想,符合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何影响?提示: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也扼杀了不同流派的思想,不利于学术发展。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提示:有道理。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名师点拨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期,新儒学。儒家思想在不同的时期地位不同:春秋战国时期不受重视,秦朝遭遇到“焚书坑儒”的厄运,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的独尊地位。探究点三 儒学成为正统知识主线儒家垄断教育题重用儒学家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汉武帝尊儒董仲舒新儒学 主题 西汉的儒学教育情境材料一:探究思考:西汉太学是由何人开始设立的?提示: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设立。学生在太学学习什么内容?太学里的教师的是哪些人?提示:学习内容:“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教师:儒家五经博士。学生在太学毕业后的去向?这有何意义?提示:去向: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意义: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局面,为平民百姓子弟进入仕途提供了途径。情境材料二:右图是成都西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文翁是汉景帝时的蜀郡郡守,他为推进巴蜀教育,派有才华的青年10余人到京师学五经和律令,同时又在成都市中修起“学官”,招收“学官弟子”。探究思考: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历史信息?提示:西汉十分重视教育;儒家经典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郡县开始建立起官办学校;还可以了解当时教学的地点、方法等。名师点拨影响儒家思想地位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自身思想变化。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加强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以及维护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所以才受到统治者的重视,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探究点一 从“无为”到“有为”课堂小节汉初经济凋敝,为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采取了“无为而治”的政策。汉武帝继位后,社会在繁荣的背后潜伏着深刻的危机,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发展,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深受汉武帝的赏识。汉武帝积极推广儒学,从此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自我检测1史载:“汉初萧(何)曹(参)为相,镇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忧乱。”它反映汉初的统治思想是( )A儒家主张 B.墨家主张 C道家主张 D.法家主张答案 A2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这句话反映的是()A大一统理论 B罢黜百家 C天人感应 D仁政思想答案C解析“天有四时,王有四政”体现了董仲舒“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从而为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依据。3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家的()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B“民贵君轻”的思想C“性善论”的思想D“大一统”的思想答案D解析本题的关键是要领会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目的,即加强中央集权。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改造适应了汉武帝的需要。4太学是中国古代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代太学中教学的主要内容有( )诗书 墨子春秋ABCD答案C解析太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儒家学说。诗书春秋都属于儒家经典,而墨子属于墨家学派的著作,应该排除。课后练习区 答题规范训练 学习效果评估1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解析】汉初推行了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政策,国家实力增强,但仍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如诸侯国实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这些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积极有为的政策。因此答案选B。【答案】B2西汉时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A“天人感应”学说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C“大一统”的主张 D“三纲五常”学说【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由题干可知,如果君主的行为有过失,上天就会提前警示,这是董仲舒新儒学中“天人感应”的观点。“君权神授的观点说明君主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答案】D3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人法,以礼入俗 D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解析】紧扣“有善质” “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考虑。本段话的意思是说,人本性天生是善良的,而在现实中却不善,所以上天设立君主,引导人民从从善,强调了君权的神授。【答案】D4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按照当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处枭首的死罪。廷尉张汤请教董仲舒应如何处理。董仲舒认为:父子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张,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至于误中父亲并非本意,应该无罪释放。该段材料反映了西汉 ()A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B儒家伦理思想影响到到法律C开始推行判例审判制D废除了原始社会同态复仇原则【解析】材料信息表明,法律的执行受到儒家理论的影响和干扰。【答案】B5右下图为反映西汉时期的儒学发展情况的一组文物,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信息()儒家在汉代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唯一的思想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各级教育系统十分健全,主要是传授儒家思想儒学的思想价值实现了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促进了儒学成为主流思想A B C D【解析】儒学在汉代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正统思想,而非唯一思想。此题容易误选A,因为审题不仔细往往不注意中的“唯一”两个字,马虎地认为儒学在汉代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正统思想,而认为其是正确的。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答案】B6汉武帝采取的哪些措施,对于促使儒家思想居于正统地位起了直接作用()举贤良对策重用文学儒者兴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设立地方学校,广泛传播儒学A B C D【解析】 “举贤良对策”只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手段,并未直接导致儒家思想居于正统地位。【答案】C7假如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个书生,你所遇到的景况可能是 你的教科书除了儒家经典外,还会有法家经典。你可以到郡县的学校就读即使你不是贵族子弟也有机会读书 如果你考试合格的话,可以到政府任职A B C D【解析】汉武帝推崇儒学把儒家经典“五经”作为教科书,不可能有法家经典。【答案】C8儒家思想长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由于A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 B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儒家思想被广泛传播 D儒学成为士人走上仕途的必经之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使其具有了巩固君权、维护专制统治的作用。【答案】B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丞相李斯曰:“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非心,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百家语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引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所知所从矣。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引自汉书董仲舒传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李斯言论的要点(不得摘抄原文)。(2)根据材料二,归纳董仲舒言论的要点(不得摘抄原文)。(3)概括指出这两种言论的共同处和不同处。答案:(14分)(1)要点:私学兴盛,诸子百家评议国政,造谣惑众,不利于中央集权加强;建议实行焚书政策,控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主义。(2)要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儒学教育,注重思想教化,以礼治民。(3)共同处:为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需要,加强思想控制。不同处:李斯强调以法家思想排斥其它思想,董仲舒强调以儒家思想来取代百家争鸣;李斯主张用残暴手段来实现文化专制主义,董仲舒强调教化和灌输;李斯主张以法治国,董仲舒主张以德治国。解析: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比较能力。属于中低难度。第(3)问要注意找到比较项,相同点从目的方面考虑,不同点可以从治国指导思想和统治手段去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