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20 虽有嘉肴原文及译文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91733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20 虽有嘉肴原文及译文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20 虽有嘉肴原文及译文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20 虽有嘉肴原文及译文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礼记虽有嘉肴原文及译文原文:礼记 学记: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译文: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1)虽有嘉肴,虽,连词,虽然。嘉肴,美味的鱼肉。嘉美好。肴,做熟的鱼肉等。(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动词,吃。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旨,味美。(3)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的。(4)弗学不知其善也,善,良好。(5)是故,连词,所以。(6)困,不通,理解不清。(7)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8)自强,意思是自己努力。强,竭力,尽力。(9)故,连词,所以。(10)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20.虽有佳肴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20课学习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2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3、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恰切、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体会文言体裁“记”的特点。学习重难点:1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2、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恰切、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体会文言体裁“记”的特点。学习过程: 背景链接(介绍作者):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49篇。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 (ji)(yo )自强(qing)兑命(yu)学学半(xio)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 即使 弗食 不 不知其旨也 甘美 不知其善也 好,妙 然后能自强也 自我勉励 虽有至道 达到极点 教学相长 增长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因此 教然后知困 不通,理解不了 然后能自反也 反省自己 然后能自强 勉励 学学半 教13 其此之谓乎 大概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主旨 今义:甘美 教然后知困 古义 :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学学半 古义:教 今义:学习5、 翻译下列句子。(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即使做好了一桌美味的菜肴,如果不亲自品尝,就永远不会知道滋味如何;即使有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永远不知道它的好处。(2)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3)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知道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6、(1)虽有嘉肴节选自 ,又名 , 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 论著的选集,共 篇。学记是 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 的专著。 (2)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教学相长 。合作探究:1、 细读文章,读出节奏,注意停顿。方法指导:要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3.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从反面设喻类比,为引出下文观点作铺垫。4、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5、“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说的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反馈检测】1.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 儒 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 仪礼 的文章选集,是一部 儒家 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 小戴礼记 ,与 周礼 仪礼 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 礼制、礼仪,解释礼仪、孔子及其弟子 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2、虽有嘉肴集中论述了 教 与 学 的关系,说明了 教学相长 的道理。3、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主旨 今义:甘美 教然后知困 古义 :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 学学半 古义:教 今义:学习【教后反思】新课程背景下基础教育课堂方式研究之 学案 测案20.虽有佳肴设计:杜守海 审核:何丹丹 责任校对:杜守海 批准使用:教务处 修改时间:2013年8月17日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20课学习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2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3、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恰切、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体会文言体裁“记”的特点。学习重难点:1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2、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恰切、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体会文言体裁“记”的特点。学习过程: 背景链接(介绍作者):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49篇。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自主学习:1、 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 ()( ) 自强()兑命() 学学半()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虽有嘉肴 弗食 知其旨也 不知其善也 然后能自强也 虽有至道 教学相长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然后能自反也 然后能自强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 古义: 今义: 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 今义: 教然后知困 古义 : 今义: 学学半 古义: 今义:5、翻译下列句子。(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6、(1)虽有嘉肴节选自 ,又名 , 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 论著的选集,共 篇。学记是 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 的专著。 (2)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合作探究:1、细读文章,读出节奏,注意停顿。方法指导:要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