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沙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措施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187462083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沙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土地沙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土地沙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土地沙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措施关键词:土地沙漠化;危害;治理措施土地沙漠化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我 国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我国的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积约为 160. 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6. 7%。当前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正以每年2460平方 公里的速度扩展,而且还有加速扩大的趋势。沙漠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 研究所研究员樊胜岳对此颇为关注。他在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久治效不显,措施要反 思,应拓展沙漠化治理的新思路,努力形成沙漠化防治的生态经济模式。1土地沙漠化现状及危害1. 1现状。我国现有沙漠化土地168.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6%,其中沙漠面积为 48.32万平方公里,戈壁面积为71.07万平方公里,风蚀残丘面积为3.2万平方公里。主要分 布在西北12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西藏自治区。1. 2危害。土地沙漠化是我国当前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它恶化生态环境,破坏 生存条件,加剧自然灾害发生,制约经济发展,加深了贫困程度,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给我 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据测算,我国每年因土地沙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 损失达540亿元,相当于西北五省(区)年财政收入的3倍,沙区每年因风蚀损失土壤有机 质及氮、磷钾等达5590万吨,折合2.7亿吨化肥,受风沙危害,全国每年少养5000多万只, 每年粮食减产30多亿吨,全国有2.4万多个村庄和城镇经常受风沙危害,有些甚至成为诱发 民族矛盾、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沙漠化还威胁大中城市、交通运输、水利设施和工矿 企业。目前全国有1300多公里铁路、3万公里公路、数以千计的水库和5万多公里长的灌渠 常年受风沙危害。每年输入黄河的16亿吨泥沙中就有12亿吨来自沙区。2土地沙漠化产生原因2. 1自然因素。在自然状态下,主要有水蚀和风蚀两个方面。由于一些省份气候干旱、大 风频繁,这是沙化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2. 2人为因素。在人类活动影响下,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坏和土地物质的移动、流 失会扩大、加速,据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所的调查,我国北方现代沙漠化扩 大的成因中,94.5%为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对土壤沙化和沙漠化的加速作用由此可见一班。由 于过去追求粮食产量,大片草原、荒地被开垦种植,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耕种或过分耕种, 过度放牧和森林的乱砍滥伐导致加速了土壤沙化。2. 3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可以引起土壤成分破坏,使土质恶化,进而引起土壤沙化。例如, 使用持续性时间长的农药或其有毒有机化学物,工业有毒废物向土壤排放等等,最终使土壤 毒化,不能耕种,而土壤结构的破坏和人为废弃就有可能导致土壤沙化。3沙漠化治理新思路虽然沙漠化的产生是从植被破坏产生土壤风蚀开始的,但沙漠化的治理却不能仅仅限于种树 种草,而是要从解决沙漠化土地上过重的人口压力出发,从经济学、生态学和沙漠学相结合 的角度,把沙漠化治理与农村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沙漠化防治的生态经济模式。在 这个模式中,沙漠化治理应该按照降低土地上的人口压力和形成稳定生态系统的总体目标, 有层次、按时序进行。首先,种树种草与提高农田产量同步进行。通过施用高新技术、改造生产要素组合条件,提 高未沙漠化土地粮食产量,使沙漠化土地的承载力发生跃升,从而减缓或消除人口压力。与 此同时,施行退耕还林还草,推广应用沙地造林和农田防护林带技术,初步建立起防沙体系, 使沙漠化土地初步得到治理。值得注意的是,种树种草和沙漠化土地承载力的跃升应同步进 行。前者离开了后者,沙漠化的治理由于没有去除沙漠化的根源,而效果不佳;后者离开了 前者,在强烈风蚀下不可能实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可调节水肥因子在技术上具备了越来越大的可操作性,从而 为沙漠化治理开发中新技术的使用,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对作物的优质高产提供了保障。例 如,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后山地区地处农牧交错带,土地沙漠化严重。一些地方实行的地膜玉 米技术,可使粮食产量由亩产100多公斤提高到600公斤。粮食产量的增加,为农业内部的 结构调整提供了可能空间。当地推行的进一退三”措施,也就是种一亩地膜玉米,退耕三亩 沙漠化土地,改种拧条等治沙牧草,使当地的沙漠化进程迅速得到遏止并开始逆转。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业富余人口,也可以带动多种产业的发展,增加群众收入,缓 和西部人口压力与土地承载力之间的矛盾。4保护、恢复与重建荒漠生态系统沙漠化形成与扩张的根本原因,就是荒漠生态系统(包括沙漠、戈壁系统、干旱、半干旱地 区的草原系统、森林系统和湿地系统)的人为破坏所致,是对该系统中的水资源、生物资源 和土地资源强度开发利用而导致系统内部固有的稳定与平衡失调的结果。以往,一手植树种 草,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防治沙漠化,另一只手却破坏荒漠生态系统,制造新的沙漠化 土地。事实上,正是由于荒漠生态系统的破坏,尽管我们营造了“三北”防护林,实施了防沙 治沙工程,却仍然未能在整体上遏制住沙漠化扩张的步伐。可以说,近半个世纪来,沙暴频 频的真正原因,并非人工植被营造太少,而是天然植被破坏过甚。小环境的局部改善,抵消 不了大环境的整体逆变。有鉴于此,有必要调整防沙治沙战略,从片面重视发展人工植被转到积极发展人工一天然乔 灌草复合植被;从单纯保护绿洲到积极保护包括绿洲在内的整个荒漠生态系统。只有重建荒 漠生态系统,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住沙漠化扩展的势头,扭转防沙治沙和治理水土流失工作中 的被动局面,也才能切实有效地改善我国西北地区的大生态、大环境。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沙漠化产生的根源是人口对土地的压力过大造成的。因此沙漠化的治 理应该从提高沙漠化土地的承载力,减缓和消除过重的人口压力的角度入手。然而,令人深 思的是,沙漠化治理却是采用间接迂回的方法。我国在沙漠化防治方面采取的措施很多,可 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1)种树种草。当植被盖度达到30%以上时,土壤风蚀就会基本 消失。种树种草治理沙漠化的措施,就是基于控制土壤风蚀的原理提出的。在沙漠化发展严 重的农耕地区,主要采取把部分已经沙漠化的耕地退还为林地和草地的方法,以达到沙漠化 土地恢复的目的。但由于区域内一部分土地种树种草,与本区域内另一部分土地承载力的大 幅度跃升,没有协调同步,或者仅考虑到种树种草,而未在建设基本农田、大幅度提高单位 土地的产出水平上下功夫,导致种树种草与本已过重的人口压力之间矛盾日趋激烈。(2) 围栏封育。在草原地区牲畜压力过大,过度放牧造成了土地沙漠化。治理的方式通常采用围 栏封育”,即把草场划分成若干小区,使围起来的草地因牲畜压力的消失,而自然恢复。围栏封育,建设“草库仑”,实行划区轮牧的做法,本身没有把区域内的人畜压力释放出去。 围起来的地方,沙漠化有所逆转;没围起来的地方,由于人畜压力的加大,植被破坏更加严 重,势必造成沙漠化的继续加剧。他认为,当前沙漠化的治理措施,主要侧重于恢复植被、 控制土壤风蚀,而没有直接从沙漠化的根本原因,即消除造成沙漠化的人口压力入手,这是 沙漠化治理成效不够显著的主要症结所在。5对策5.1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5.2建立和完善土壤沙化监测体系,认真搞好风沙动态监测,全面了解土壤沙化现状,为防 治风沙提出科学依据。5.3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制订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强化依法治沙。加大执法力度,推行 禁垦、禁牧、禁樵措施,坚决打击毁林、开荒、开垦草原等破坏植被的各种环境违法行为。5.4认真落实全国防沙治沙规划,制定行之有效的实施计划,科学利用现有草原,要有 计划采草,科学轮牧、放牧、加强草原鼠害管理;要对重点草原区域周边产量低的耕地退耕 还草,对沙化极其严重的草原实行禁牧。5.5进一步投入资金、技术,通过植树、种草等措施加快现有沙化土地的植被恢复工作,要 积极鼓励企业,个人投资,并与发展特色经济相结合,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双赢。5.6推广和应用防沙治沙实用技术和模式,加强技术培训和示范工作,做到防沙科学化。5.7抓好防沙治沙重点工作,建设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以点带片,构建防沙治沙发展的新 格局。5.8减少环境的人口容量,减轻人口压力,实施必要的移民政策,在生存条件恶劣的地方, 逐步将超过环境容量的人迁移出来,转移至小城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