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产业背景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187461097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产业背景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农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产业背景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农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产业背景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产业背景一、 我国无废城市建设的总体进展及成效为贯彻落实试点方案要求,经过近2年的探索实践,首批试点建设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从制度体系、市场体系、监管体系建设到技术支撑,积累了初步经验,为全国进一步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打下重要基础。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梳理和专家咨询访谈等,对首批试点建设成效经验进行总结分析。总体而言,各试点基本完成了实施方案原定的各项任务。截至2020年底,共安排固废利用处置工程项目562项,其中已完成422项;安排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四大体系建设相关任务956项,其中已完成850项;还有246项任务正在推进。各试点重点围绕一般工业固废、农业固废、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等几大类固废,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通过创新生产、生活方式等,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良好示范作用的改革举措和典型经验模式。结合国际、国内热点趋势和我国城市固废管理的共性难点问题,从中选择归纳4个方面的典型亮点模式作举例介绍。(一)全过程管控系统推动塑料污染综合治理当前,塑料垃圾问题,特别是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受到国际、国内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由于塑料污染治理涉及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降低塑料污染风险,需各部门联动、多方配合,关键是要建立起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成立禁塑工作领导小组,全方位系统协同推动禁塑、限塑、减塑工作。借助文旅产业传播无废城市理念,建立海洋环保宣传教育基地,提升公众意识;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加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全球净塑城市倡议,开展净塑项目合作和经验分享,以提升国际影响力。(二)集中式园区建设统筹城市固废处置,破解邻避效应邻避效应是城市固废处理处置设施建设、运营中面临的共性难点问题。一些无废城市试点通过探索建立固废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生态园等,开展集中式园区建设,统筹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废、危险废物等综合处理处置,便于将分散的防范风险进行集中管理;同时,辅以高标准的处理设施建设,采取一系列先进技术、设计和具体措施,将产业园配套设施和居民生活融合,化邻避为邻利。通过建设集中式循环经济产业园,将各类固废在处理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构建循环和共生关系,立足安全、集中、高效处置城市废弃物的功能区定位,围绕已建成的餐厨垃圾处理厂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将新建的危险废物处理等污染较重的设施布局在中心,新建的大件及园林垃圾处理等污染较小的设施在周边;结合高压走廊布设景观绿化,外围建设科研教育基地,打造工业旅游、生态景观园区,从而提升了居民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有效破解邻避效应。(三)区域协同治理机制深化固废协同处置,促进资源共享目前,我国固废处理处置产能整体不足,特定种类固废处理处置能力存在结构性缺口。不少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固废产生种类、总量与其处理处置能力不相符合,一些行政区的某些类别固废的处理处置能力有富余,某些类别又存在短缺。通过开展区域协同治理,有助于化解固废综合利用及无害化处理能力的区域供需失衡和结构性短板问题,也有助于遏制固废跨区域非法转移、倾倒等环境污染事件。(四)智慧信息平台助推城市固废精细化管理无废城市涉及的城市固废数量大、种类多、流向与底数不清且监管无序,这是当前各地城市固废管理中面临的普遍难题。通过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建立城市固废智慧信息管理平台,对城市固废全周期、智能化、闭环式统筹管理,可有效助推城市固废精细化管理水平和效率。通过多维逻辑拓扑运算技术、数据挖掘、3S(遥感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物联网、二维码联单等技术打造智慧信息管理平台,分别构建城市、产业、园区/企业层面的各类固废产生、收运、处置、贮存等各环节的监测数据,实现固废的全生命周期智慧化跟踪监管;同时,可有效解决整个固废链条上下游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产废单位与用废单位的信息共享,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企业间交易撮合。二、 无废城市建设中长期战略规划结合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人口流动与城市群发展、生产与消费的结构性变化等趋势,充分考虑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和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目标要求,兼顾区域发展不均衡等因素,研究制定我国中长期无废城市建设的战略规划,明确总体目标、路线图、时间表和优先序;坚持合理全面和有差异原则,因地制宜,分地区、分领域选择城市无废转型的实施路径和配套措施;谨防运动式试点创建,避免一刀切。在碳中和转型发展新格局下,进一步扩展和深化无废城市试点工作,突出降碳的引领作用,加强城市固废综合治理与双碳目标行动方案的协同及深度衔接。(一)完善无废城市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废弃物系统性管理理念,需要统筹的管理模式和综合的治理体系。通过无废城市建设,切实落实新固废法要求:地方各级对本行政区域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负责,各级应当加强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监督管理职责。建议无废城市建设应强化各级总体统筹领导,构建起跨部门协同的无废城市综合治理体系,而不是主要依靠生态环境部门。由各级统筹领导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统筹城市固废管理、循环经济建设、空间布局规划和产业转型发展等;增强生态环境、发改、工信、住建、商务、财政等各相关部门的协作联动,进一步理顺、衔接好各分管部门的职责和工作。(二)重视资源节约与减废、降碳的协同效应据测算,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减少45%的温室气体排放,且这部分靠能源转型是无法解决的。通过循环经济可有效减少原材料和产品在提取、制造、运输、分配和处置过程中的大量间接碳排放,具有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固废污染和碳减排的协同倍增效应。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并纳入无废城市建设、碳达峰和碳中和及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方案、规划和行动计划中。建立资源材料、固废全生命周期管理活动的碳减排核算、评价体系,优化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增加碳减排指标,以表征城市固废管理的碳减排效益;增加原材料使用约束指标,引导原材料使用量与经济增长脱钩,降低价值链上游的间接碳排放;发展碳减排导向的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协同推进城市无废双碳目标。三、 无废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一)末端资源化利用能力是关键本文认为,既然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固体废物的产生无可避免,那么资源化利用才能真正实现无废,城市固废治理应从过去强调处置能力建设向加强资源化能力建设的方向转变。(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形成规模效应是根本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培育迫在眉睫,尽快形成以区县为单位的闭环产业群,建立从垃圾产生到资源利用的再生资源循环体系,唯有如此,无废才能可期。(三)长期来看,倡导绿色生活减少固体废物的源头产生量可大大推动无废城市的建设。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对推动垃圾的减量化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是中长期努力的目标,有两个重要的抓手:其一,倡导绿色生活。一方面倡导居民适当改变生活必需品的配置方式,另一方面培养绿色消费习惯,如自带环保袋购物等。其次,减少甚至拒绝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四、 无废城市建设市场化机制需求(一)完善价格机制建立切实反映资源稀缺性及价值、固废处理处置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损失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固废跨行政区域处理处置的生态补偿机制、定价机制;制定并落实生活垃圾差别化收费制度的具体办法。(二)强化财税政策调节作用完善循环经济、固废处理与碳减排协同的财税政策和市场激励机制;扩大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覆盖范围,规范税收优惠在资源环境绩效、技术水平等方面的要求;通过生产者责任延伸政策、押金返还等为公共财政提供支持;引导固废产生企业建立资源回收基金、低值固废处理专项资金;强化绿色设计、循环再生与再制造产品的绿色采购制度;完善稀有矿产资源等原材料、资源性产品的消费和进出口税收政策。(三)创新固废投融资体系建设推进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处置等高风险行业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探索利用绿色金融工具,结合数字化、智能化固废全过程追踪溯源与监管体系,建立支持无废城市建设的专业服务平台,构建城市、城市群固废全价值链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五、 无废城市建设过程应关注的问题(一)加强对资源利用企业的支持并且更多地用减税方式代替直接补贴的方式。无废城市的关键在于末端资源化利用,因此,必须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促进其技术创新,实现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应尽量减少传统的直接补贴方式,代之以大幅减税。这是因为补贴金额难以精确计算且易带来新的寻租空间,相对而言减税更易操作,而且更好地让市场发挥作用,优胜劣汰。(二)加强对整个产业链的监管保证固体废物的处置过程达到环保要求。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过程是非常复杂的,甚至有可能产生新的污染,尤其是易腐垃圾的处置更容易产生废水、废气,应制定相应的操作标准,加强过程管理。对于各地都在推进的湿垃圾堆肥、黑水虻养殖等处置模式,更需要出台产品标准、加强管控,避免食物中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或者养殖业,造成二次污染。(三)对固体废物的制造者征收环境税以及环境附加费在全社会倡导绿色消费,对于固体废物的重要制造者包装类企业,一方面遵循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通过直接征税征费的方式促进其简化包装、多用绿色包装;另一方面促进这些企业创新销售模式(如采取押金返还制度回收外包装物)主动回收包装物,减少全社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四)逐步出台分类难度递增、处罚力度递进的强制措施我国的垃圾分类刚刚起步,对居民垃圾分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出台难度递增的居民分类标准和相关处罚措施。现阶段普通居民家中的生活垃圾分类还是应以干、湿二分为基础,在一些人员素质较高、垃圾品种相对简单的区域可因地制宜地进一步强制细分,如写字楼、行政事业单位办公大楼区域可以考虑将废纸、一次性纸杯等再分出来。当垃圾分类的新时尚被更多人接受时,再增加难度,升级处罚力度。六、 无废城市数字化运营体系概况通过数智助力,形成了多方共治、绿色低碳、创新示范、数字智慧的无废城市新模式,打造系列的数字化系统规划,充分结合前置的运营规划进行功能场景的考量,实现城市的循环发展运营。(一)打造数字化城乡一体市政环卫体系构建城乡一体化市政环卫体系,形成主城区、县城、乡镇和美丽乡村的四层结构体系,建立起城乡环卫一体化的运营模式,促使农村、乡镇、县城以及城市的环卫工作按照统一流程,形成以村为单位收集,以乡镇为单位运输,以城市为单位集中处理的闭环化管理模式。最终实现垃圾收集清运全覆盖、压缩转运全封闭、焚烧发电无害化的可循环再生系统。打破农村、乡镇和城市的地域限制,实现垃圾产生单位、环卫作业人员、环卫车辆等信息之间的互通互联:1)形成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智能监管平台,针对城乡所属垃圾桶、公厕、中转站等环卫设施进行一体化信息管理,通过手持移动设备采集环卫基础设施的位置信息以及录入责任人、责任单位、类型等属性信息,将数据直接上传到系统,并在GIS地图上直观展示。2)综合协同调度系统,实现各个管理部门的线上协同,统一调度等功能,同时还可以提供风险预测、考核评鉴等一系列的工作。3)通过监测管理系统,基于GIS+轻量BIM打造城市的精细化网格系统,市政环卫和园区绿化等部门可以在可视化的网格化作业地图上平台实现智慧监测、智慧垃圾管理、风险预警、监测危险品泄露等,同时还可以对人员和机械等进行绩效分析。4)作业中心进行任务派单,如:垃圾清理、清扫保洁、市容景观、垃圾处理、护栏清洗等服务,同时通过智慧劳务系统,把人和机械的作业轨迹数据上传数字化平台。(二)建筑废弃物信息化模型系统对建筑垃圾、渣土运输、处理业务流程进行整合和优化,实现渣土从工地出土、装车、运输到码头中转,再到消纳点的无缝追溯衔接。通过数字化系统,城管、交警等相关部门可通过24小时监控运作情况,严把渣土消纳关。(三)医疗废物智慧监管系统系统运用物联网+云端技术,提升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处置的管理水平,助力卫生监督部门实现对医疗废物处置的精准执法。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机构、民营医院、体检中心等产废量大的医疗机构终端建设并接入省市级系统平台。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学校医务室、中医诊所等家产废量小的医疗机构纳入智慧监管体系。(四)智能账户构建起统计居民生活垃圾和再生资源的智能账户体系。通过一户一卡一芯片,实现精准溯源、智慧计量。在收集、运输环节,通过在各个中转站设置二维码,为每辆收运车辆配置GPS定位、随车称重等系统,收运人员在收集、运输环节只需一扫、一称,实现对收运次数、类别、重量等相关数据的统计;GPS系统也可精准定位回收网点位置,以便收运人员科学规划收运线路,建立起网点、分拣中心、处置企业三点一线的闭环式收运监管,按照片区、小区、街道及公共场所全面实现智能账户一网统管。(五)危废处置全链条智慧闭环监管体系建设全数据上云、全闭环管控、全信息认知的危废数治平台,构建危废管理规范化、智能化、集成化,构筑危废全链条闭环监管体系。危废数治平台会实时探查贮存、运输过程中的危废状态,对照危废管理法律、规范,梳理形成预警报警两张清单,提醒企业员工和监管人员及时响应清单信息。并智能分析并评价企业危废管理情况,形成监管黑白名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