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中少年儿童形象的叙事批评.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51705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剧中少年儿童形象的叙事批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电视剧中少年儿童形象的叙事批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电视剧中少年儿童形象的叙事批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视剧中少年儿童形象的叙事批评摘 要:电视剧中的少年儿童角色,对少年儿童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家有儿女为例,用叙事批评分析方法分析电视剧中成人塑造的少年儿童形象,以了解当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成人欲加之少年儿童的价值观;同时,检视故事中的刻板形象是否符合当代少年儿童的特质,从而使电视剧中所传达的价值更符合时代特色,使其达到更好的寓教于乐的目的。关键词:叙事批评 少年儿童形象 电视剧 价值一、引言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表明电视对大众具有深远的影响,电视剧会增进人对世界的刻板印象、提供角色学习的模范并改变人的世界观。少年儿童生理、心理、认知等方面尚未成熟,他们往往更容易接受电视内容,所受的影响也是潜在而深远的。而剧中少年儿童的形象是他们认同的重要来源之一,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有关电视与少年儿童的研究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相对而言,以叙事批评分析方法研究电视内容传达怎样的价值观和思想的研究不多。叙事批评尝试探讨人如何透过故事达到说服目的(林静伶,1999)。哈特(1997)认为故事能使听者感动、使听者解除武装,而使听者在较不自觉的情况下受到影响。电视剧便是以一种讲故事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观众。因此,叙事批评是分析电视剧的理想手段之一。它不仅关注故事是怎么说,也关注所说的内容是什么,以及采用了怎样的叙事策略。本文试图从角色、场景和叙事者三方面探究电视剧中所呈现的青少年形象以及所赋予的价值,以了解当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成人欲灌输给少年儿童的价值观并检视故事中的刻板形象是否符合当代少年儿童的特质。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张湘君(1996)认为“故事中所传达的文化模式、角色期待、社会价值观等,会植根于孩子的心理,影响其待人处事及人格发展”。由此可见,电视剧中的少年儿童角色,作为少年儿童认同的对象,对少年儿童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作用。由于电视剧是由成人制作的,他们所创造的少年儿童形象往往会受到个人和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透过角色,他们会加之于少年儿童的价值包括符合社会主流文化的道德观、伦理观和社会规范等等。所以,作品中呈现的少年儿童形象反映了作者内在的对少年儿童的观念、或者是作者所处时代的少年儿童的特质。因此,通过对电视剧中少年儿童形象的叙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成人欲赋予少年儿童的价值观和塑造的少年儿童形象模型。而故事中的刻板印象,或许反应了我们社会某些传统或过时的思想与价值观,但未必与社会中的现状相符(叶纹陵,1998)。而这些刻板印象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儿童的价值观和思想。因此,分析研究这些刻板印象是否符合当代少年儿童的特质,能够使电视剧中所传达的价值更符合时代特色,达到更好的寓教于乐的目的。三、理论基础20世纪70年代末和80世纪初,叙事批评才逐渐被视为修辞批评方法的一种。费雪为修辞领域的叙事批评提供了主要的理论基础。他在1987年出版的human communication as narration:toward a philosophy of reason,value,and action一书中对叙事范式,叙事理性等做了整体的阐述(林静伶,1999)。他认为叙事是一种由不同学科的学者全盘或部分共享的范式;其次,叙事范式并不限制于某种特定的语篇类型 (费雪,1970)。它关注的是语篇是如何被解读和评估的。他指出叙事范式是一种有关推论、价值、与行动的哲学(林静伶,1999)。叙事批评关注叙事的内容和叙事的形式两方面。叙事的内容指的是对叙事实质的分析,也就是叙事者叙事者意欲传达的讯息或主张是什么。叙事的形式的分析是指叙事如何被铺陈、描述。(林静伶,1999)简单地说,叙事批评不仅能够分析故事内容中隐含的价值,也能够分析故事的形式。所以,叙事批评是分析电视剧中少年儿童形象的理想手段。通过对故事中角色、行动、场景等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出少年儿童在故事中的定位和成人欲传达的价值,还能够找出成人表现少年儿童形象的方式。foss(1996)建议在进行叙事批评时可以从几个叙事元素的分析开始,包括叙事中的场景、角色、叙事者、事件或情节、时间关系、因果关系、叙事对象、主题等(引自林静伶,1999)。因为角色和场景往往包含了少年儿童在文本或戏剧中的行动,而叙事者则是影响叙事特性与青少年呈现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对电视剧中少年儿童形象的叙事分析中,我们可以选取场景、角色和叙事者以探究所呈现的青少年形象和所赋予的价值。主要的研究问题有:1.电视剧如何呈现少年儿童角色?2.电视剧为少年儿童观众提供了怎样的认同角色?3.电视剧如何表现少年儿童之间的互动;他们与成人的关系如何并且二者是如何互动的?四、电视剧中少年儿童形象的叙事批评分析目前,家有儿女仍在在中国教育频道以及全国多个卫视的少儿频道播出,有稳定的少年儿童观众群并且收视率颇高。剧中3个主人公的年龄设置分别为小学、初中和高中,涵盖了青少年成长的各个阶段。因此,分析该剧中的青少年形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家有儿女第一部共100集,是由一系列小故事组成的,通常一集为一个故事,偶有两集为一个故事,没有结局。因此,随机分析任何一个故事都不影响其代表性。下面我们任选第23集、54集和91集这3个故事从场景、角色和叙事者三个因素分析。(一)场景分析场景的分析主要围绕剧中故事的时代背景、剧中少年儿童所面临的情境以及场景的布置三方面。据统计,3个小故事共32个场景,其中4个在社区而28个在家中。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都是在现代,故事发生的场景都是在家庭和社区,均为少年儿童熟悉的生活场景。因此,最容易引起少年儿童的共鸣,使其产生认同感。在各个场景中,物品的陈列比较合理,与少年儿童熟悉的家庭和社区的陈设类似。但是因为该剧为“搭景”,部分物品不够真实,如社区的草坪为塑料草坪以及部分家具过新。该剧以五口之家的日常生活为题材,温馨快乐的家庭生活为主要诉求,因此色调的布置以暖色系为主,房间的布置多橙色调。家中灯光的变化较少,以明亮灯光为主;社区中的灯光仅仅只在区分昼夜时有明暗差别。少年儿童解决困难的能力。剧中的主人公并没有被塑造成无所不能的神童,与现实中的同龄人一样都有无法解决的问题。刘星自己无法得第一所以选择了抄袭。夏雪面对醉汉的骚扰无力反抗,夏雨面对暴躁的姐姐只好离开。(二)叙事的忠实性这3个小故事中都隐含着“真”、“善”、“美”等价值。在23集中,刘星愧疚的原因是第一并非是靠自己实力获得的。愧疚中包含着“真”这一价值。在“真”的引导下,他最终承认了错误,做了一个适当的决定。这一价值同时也因得到父母的肯定而得到强化。可能的结果是,刘星今后不会再盗取别人的劳动成果,凭自己的实力学习和生活;或许他的未来没有很多的第一,但是他活出了真我。54集主要包含的价值是“美”,夏雪从起初的不符合年龄的成熟装扮到最后她恢复学生本色揭示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因为成熟装扮不符合夏雪的年龄特点,不“美”,所以父母对其进行教育和劝阻。此外,夏雪也因成熟的装扮而遭到骚扰。最终,夏雪体会到了适合自己的才是“美”,放弃了成熟的装扮。第91集主要宣扬的价值是“善”。邻居借东西时,因为坚信“与人玫瑰,手有余香”,善良父母和孩子们都会慷慨地借出。然而恶邻居屡次借而不还让父母陷入了困境,因为“善”,夏雪体会到了父母的难处,因此,主动挺身而出带领弟弟们客服了父母的困难。这些事件都是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正在或将要经历的其中包含的这些价值都是可以被个人的生活经验所确认的。“真”、“善”、“美”这些积极向上的价值是人类所向往的,能够构成人类行为的理想基础。六、电视剧中的少年儿童形象与意涵该剧中主要塑造的是“善良”、“助人为乐”、“好奇”、“勇敢”的少年儿童形象。从三位主角的角色分析中,不难看出尽管他们性格各异但是都具备“善良”、“助人为乐”、“好奇”、“勇敢”、“有正义感”这些积极品质。这或许就反映了成人认为少年儿童应该具备的品质,在创作时加入这些品质以借该剧发挥教育作用。积极的想法与行动力。剧中少年儿童在面对困难时都能够勇敢地积极面对。面对困难,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能否自行解决而不是直接求助父母,如刘星主动替姐姐讨公道。夏雪甚至领导弟弟们帮父母解决了难题。在现实生活中,这些积极、勇敢的处事态度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具备的。因此,这一设定同样也是成人对少年儿童的期待,他们希望通过该剧能够让少年儿童树立积极、勇敢的处事态度。多元的亲子互动。该剧中,与成人互动的主要对象是父母。妈妈采取比较权威式的教育方式而爸爸则采取比较民主的方式。相对来说,妈妈管教孩子的机会较多,而爸爸通常会帮助孩子解围;在妈妈的教育方式无效时,爸爸会和妈妈交流意见并提出比较合理的方式。七、结语本文以从场景、角色和叙事者对电视剧家有儿女中的少年儿童形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的内容进行了叙事评估、探求了叙事意涵。从上面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以家有儿女为例,电视剧以真实的情境为故事背景,所呈现的少年儿童的形象是平凡且积极向上的,他们拥有 “善良”、“助人为乐”、“好奇”、“勇敢”的品质,想法和行动力都是积极正面的,而他们与成人的亲子互动模式是多元的。总体而言,电视剧中成人塑造的少年儿童形象和所传达的价值比较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此外,夏雪作为优等生的代表很少受到责骂,而刘星作为差孩子的代表在剧中不断遭受母亲的斥责和怀疑、发言不被重视所体现的不公平教育方式,不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值得深思。参考文献:1林静伶.语艺批评一理论与实践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95103.2叶纹陵.优良儿童读物之儿童形象之叙事研究d.辅仁大学大众传播研究所硕士论文,1998.3张湘君.儿童读物中老人角色之研究j.台北师范学院学报,1996,(6).4fisher,w.r.a.motive view of communicationj. quarterly journal of speech,1997,(56):131139.5roderick hart.moderm rhetorical critism 2nd edm.boston:allu and bacon,1977,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