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综合知识点六.docx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351170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综合知识点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综合知识点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综合知识点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综合知识点六教育理论 总要求: 教育学部分 1、了解与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理解和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教学工作、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3、具有运用教育理论分析并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 心理学部分 1、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事实。 2、理解感知、记忆、思维、情绪、动机、人格等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方法。 3、运用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分析和解决教育过程和社会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 复习考试内容: 教育学部分 一、绪论 要求:1、掌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了解教育学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以及各阶段的主要教育家及其代表作。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人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 2、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的关系 (1)教育学不等教育方针政策 (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 3、教育学与教育科学 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二)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我国春秋末年出现的教育文献学记;西方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以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为开端,出现了一系列对后世有影响的教育家及教育代表作;英洛克的教育漫话、法卢梭的爱弥儿、瑞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德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德福禄倍尔的人的教育英斯宾塞的教育论、沙俄乌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对象、美杜威的人本主义与教育。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的最主要的观点。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苏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苏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苏马卡连柯的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苏凯洛夫的教育学、我国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 4、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苏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其中提出了五条新的教学原则。美布鲁纳的教育过程、德瓦。根舍因的范例方式教学理论.瑞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苏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2)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养;(3)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4)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理论总要求: 教育学部分 1、了解与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理解和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教学工作、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3、具有运用教育理论分析并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 心理学部分 1、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事实。 2、理解感知、记忆、思维、情绪、动机、人格等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方法。 3、运用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分析和解决教育过程和社会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 复习考试内容: 教育学部分 一、绪论 要求: 1、掌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了解教育学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以及各阶段的主要教育家及其代表作。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人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 2、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的关系 (1)教育学不等教育方针政策 (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 3、教育学与教育科学 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二)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我国春秋末年出现的教育文献学记;西方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以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为开端,出现了一系列对后世有影响的教育家及教育代表作;英洛克的教育漫话、法卢梭的爱弥儿、瑞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德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德福禄倍尔的人的教育英斯宾塞的教育论、沙俄乌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对象、美杜威的人本主义与教育。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的最主要的观点。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苏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苏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苏马卡连柯的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苏凯洛夫的教育学、我国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 4、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苏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其中提出了五条新的教学原则。美布鲁纳的教育过程、德瓦。根舍因的范例方式教学理论.瑞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苏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2)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养;(3)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4)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二、教育的本质和教育的基本规律 要求: 1、识记教育、遗传、环境等概念以及各个社会历史时期有关的教育内容、目的。 2、掌握和理解教育的社会属性及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 3、运用上述教育基本原理解释和说明有关教育现象。 (一)教育的本质 1、教育的基本概念 (1)广义的概念 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狭义的概念 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 (3)有时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同义语使用 2、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教育的两大职能:一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力,作为生产斗争的工具;二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教育具有历史性。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3、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1)教育的起源 历来存在的两种错误的教育起源理论;以法国利托尔诺为代表的教育生物起源论;以美国孟禄为代表的教育心理起源论。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起源说。 (2)教育的发展 原始社会的教育概况。古代社会的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我国奴隶社会学校名称庠、序、校等,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欧洲奴隶社会曾出现过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前者重视培养骁勇的军人、武士教育几乎完全是军事体操教育,后者重视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教育内容包括政治、哲学、艺术、文学、体操等许多方面。欧洲封建社会的两种教育体系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前者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但各科都贯穿神学;后者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现代社会的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概况及出现的新的改革;社会主义教育的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规律 1、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教育与生产力相互制约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对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学校结构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的制约);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 (2)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相互制约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性质、目的、领导权、受教育权等方面的制约);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2、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遗传的概念,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的概念,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制约,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2)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人的发展;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既考虑稳定性,不任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儿童的发展潜力;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三、教育目的 要求: 1、识记教育目的、体育、美育等概念以及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 2、理解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明确体育、美育的意义、任务,体育的组织形式和美育的实施途径。 (一)教育目的的意义 1、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概念 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培养目标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 2、教育目的的意义 (1)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2)教育目的对提高教育质量有指导意义 (二)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2、社会生产方式 (1)教育目的受社会生产力制约 (2)教育目的也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观点、政治制度和政治设施的制约。 3、人的自身发展需要 4、教育目的的确立 在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问题上教育史上形成的两大理论观点: (1)个人本位论及主要观点 (2)社会本位论及主要观点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1、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1)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或者说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本质要求。 (2)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中对受教育者的素质要求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2、我国的教育方针 (1)1957年颁布的教育方针 (2)1958年颁布的教育方针 (3)1981年颁布的教育方针 (4)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素质教育 (1)概念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2)意义 (四)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1、德育(详见德育理论与实践部分) 2、智育 (1)智育的意义 智育在社会文明建设中起着不可缺少的和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智育在全国发展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智育的任务 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智力。智力是指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认识活动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它包括观察力、想像力、思维力、记忆力、注意力等因素,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3、体育 (1)体育的概念 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 (2)体育的意义 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体育是促进学生人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青少年一代的身心健康水平,关系到整个国家、民族的强弱盛衰。 (3)体育的任务 增强学生体质(根本任务),其中包括促进学生正常发育和身体各器官机能的发展,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的基本技能;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向国家输送优秀体育运动员,促进我国体育水平的提高。 (4)体育的内容 田径、体操、球类、游戏、游泳、武术、军事体育。 (5)体育的组织形式 体育课(基本组织形式);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4、美育 (1)美育的概念 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2)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 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美育能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美育能促进体育,美育有怡情健身作用。 (3)美育的任务 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4)美育的实施途径 通过各科教兴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5、劳动技术教育 (1)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 劳动技术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发展,有利于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还能促进学生体质增强;有利于完成升学和就业双重任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2)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 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3)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 现代工业和手工工艺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农、副业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服务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 (4)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 通过校办工厂(或车间)和农场(或实验园地)的劳动进行劳动技术教育;通过参加校外的工厂、农场或农村的劳动进行劳动技术教育;通过服务性劳动,尤其是社会公益劳动进行劳动技术教育。 四、教育制度 要求: 1、识记教育制度的概念和建立学制的依据。 2、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概况,主要指现代学制颁布的年代学制名称。 (一)教育制度的概述 1、教育制度的概念 (1)广义概念 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制度。 (2)狭义的概念 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学制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二)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1、旧中国的学制 (1)1902年颁布壬寅学制(未实行) (2)1903年颁布癸卯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3)1912年颁布壬子癸丑学制 (4)1922年颁布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六三三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 2、新中国的学制改革 (1)195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学制 (2)1958年的学制改革 确定了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和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具体办学原则。 (3)1985年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把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改革;加强领导,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4)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五、教师与学生 要求: 1、了解教师的作用。 2、理解教师的劳动特点、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以及正确的师生关系。 3、掌握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一)教师 1、教师的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关键作用; (3)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教师的任务和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和任务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2)教师劳动的特点 复杂性、创造性;连续性、广延性;长期性、间接性;主休性、示范性。 3、教师的素养 (1)职业道德素养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集体协作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 (2)知识素养 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面的知识。 (3)能力素养 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二)学生 1、特点 (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 依据;表现。 (2)学生是自欺欺人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依据;表现在三个方面: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 (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2、发展阶段 (1)学生年龄特征的概念 是指青少年学生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特征。 (2)青少年学生的年龄分期 婴儿期(又称先学前期,相当于托儿所阶段)出生至三岁;幼儿期(又称学前期,相当于幼儿园阶段)三岁至五六岁;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相当于小学阶段)五六岁至十一二岁;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相当于初中阶段)-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青年初期(又称学龄晚期,相当于高中阶段)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 (三)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的意义 2、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尊师爱生 (2)民主平等 (3)教学相长 3、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六、教学理论与实践 要求:1、识记教学、课程、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班经授课制、课的类型和结构等概念。 2、理解和掌握国内外课程改革的趋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及其改革、教学基本环节等内容。 3、能运用教学过程的规律、教学原则解释说明有关教学实践的具体问题。 (一)教学概述 1、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教学的作用与地位 (1)教学的作用 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教学的地位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3、教学的任务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世界观的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课程与教材 (1)课程的意义 广义的课程是指: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规定的学生应该学习的所有学科与应该从事的的有活动的总和及其有计划的进程。 狭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应该学习的一门学科或应该从事的一种活动的内容及其有计划的进程。 (2)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3)课程的意义 2、课程内容 (1)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 (2)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 (3)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 3、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 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在纲)和教材。 (1)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的概念: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计划的组成部分:课程设置,课程开设顺序,教学时数,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制定课程计划的原则:教学为主,全面安排;互相衔接,相对完整;突出重点,注意联系;统一性、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2)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学科课程标准: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课程的知识范围、深度、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要求,一般包括说明、正文两部分。教材:是知识授受活动中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教材可以是印刷品(包括教科书、教学指导用书、补充读物、图表等),也可以是声像制品(包括幻灯片、电影片、录音带、录像带、磁盘、光盘等)。编写课程标准和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教科书的编排形式。 4、国外的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1)在指导思想上,各种课程理论相互渗透与融合 (2)在课程内容上,重视教材的现代化和理论化 (3)学科类型上,趋于综合化和一体化 (4)在课程结构上,普通课程和职业课程相结合 (5)加大课程难度,进行尖子生的筛选和培养 5、我国当前的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1)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课程任务方面的改革目标;课程结构方面的改革目标;课程内容方面的改革目标;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目标;课程评价方面的改革目标;课程管理方面的改革目标。 (2)我国各级学校课程设置的特点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阶段则以分科课程为主。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在课程标准方面,也提出了一些适应我国当前国情的一些新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