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中县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26047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湟中县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湟中县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湟中县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附件五湟中县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青海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指导性文件的通知的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我县普通高中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出以下指导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八大学习领域之一,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开发的必修课程,是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塑造适应不断变革的社会,成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课程。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让学生保持独立、持续探究的兴趣,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的体验,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能掌握基本的实践与服务技能,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并具有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个组成部分,各部分具体的目标是: (一)研究性学习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开展自主探究的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激发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开展调查研究,进行成果交流,培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学会利用多种手段、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地利用信息。 4、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会科学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和研究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5、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实践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和价值,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6.学会分享与合作。通过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信息、创意和成果,发展团队精神。(二)社会实践 1、使学生具有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关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2、使学生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3、使学生获得直接感受和积累问题解决的经验,培养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善于与人沟通、合作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三)社区服务 1、使学生关心社区建设,主动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形成诚恳助人、乐于奉献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3、使学生学会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本领,提高善于沟通的能力,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 4、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意识,并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学习新知识、体验奉献的愉悦和人间亲情; 5、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部分的具体内容是: (一)研究性学习 学校要根据自身的传统优势和校内外教育资源情况,形成有特色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同时要为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留有足够的余地。研究内容要以学生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和学生关心的一些社会问题为主。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分别来源于自然、社会、自我三大领域。具体有: 1人与自然。包括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研究。 2人与社会。包括城市规划、交通建设、社区管理、乡土与民俗文化、历史遗迹、名人思想、民间文学、艺术、影视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3人与自我。包括中学生生理与心理问题、中学生行为方式、学生社团、学生群体关系、学生消费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性学习可分为课题研究和项目设计两大类。 1、课题研究是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有调查、实验和文献研究等方式。 2、项目设计是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包括社会性活动设计、科技项目设计等。 (二)社会实践 1.社会各行业体验性活动。指参加社区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劳动,例如到社区参加义务植树、打扫公共卫生,学工(赴附近工业园区、厂矿企业参加体验活动)、学商(赴商场超市体验售货员活动)、学农(体验农民的辛勤劳动,包括了解当地农作物生长规律及产业化发展特点)、军训(包括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和纪律的养成)、科技文化(参与科技文化下乡)活动、勤工俭学活动、校园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创意大赛)、社团文化节,成人仪式主题教育活动、编辑校园杂志、主题辩论会、校园k歌大赛、器乐竞赛、学校电视台主持人挑战赛、学校部分设备管理活动、校内其它义务劳动、交通警察体验活动等;2.参观、考察、调查活动。如对本地区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所组织的参观、考察活动;体验和观赏当地田园风光、锦绣山河、人文景观;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墓、到德育教育基地接受思想教育;对现实社会生活和生产方式进行的专项考察、实地参观、社会调查活动;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验证性或探究性的调查;与国外相关机构进行文化教育交流。(三)社区服务 社区的各种公益活动,有通用内容、特色内容和自选内容。公益活动。参加社区开展的各种为公众谋利益的活动,如与环保、卫生等有关公益劳动、大型活动义务工作、志愿者活动等。 通用内容:如为社区特殊人群生活服务,扶贫帮困、敬老助残,拥军优属、领养绿地、科普活动、电脑培训等社区教育活动。 特色内容:城市学校可以进行的活动有居民小区公共卫生、社区学校的辅导(上党课、团课;保健知识讲座;法律知识讲座等)、板报宣传、维持交通秩序,参加社区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和文娱演出、科技宣传以及其他志愿活动。农村学校可以进行的活动有支援农忙、中小学生假期活动辅导、扫盲辅导、乡村农技站(组)的科技活动、村镇公共卫生等。参与社区机构管理服务,如图书馆、健身场所、公园、养老院、乡村农技站(组)等服务。 自选内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结合生活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社区服务项目上勇于创新。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这三方面的内容可以单独设置实施,也可相互结合进行实施。 (一)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内容,高中研究性学习三年共约270个课时,15个学分。学生获得每个学分约需完成18个课时的活动。采用三种方式组织,各校自主选择:一是高一两个学期各完成一个专题,高二年级第一学期完成一个专题;二是高一第二学期,高二两个学期各完成一个专题题;三是高一第一学期下半学期开始开题,第二学期第一个月结束,以后以此类推,至高二第二学期结束。 1、组织形式 实施研究性学习活动主要有三种组织形式:即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其中以小组合作研究方式为主。在小组合作研究时,一个教师一般指导2至3个小组,每个学习小组一般由5至15名学生组成。学校可以聘请校外指导老师指导学生的研究活动。各学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校的实施方案。2、时间安排 高中三年中,每个学生通常从自然、社会和学生生活中确定3个研究专题,在高一、高二年级确保完成。要保证有270个学时用于研究性学习。学校在课表中安排两个学时,(可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综合运用,其余1课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集中或分散安排研究性学习时间,实施弹性学时管理办法)(注: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表现方式要条块清晰,不得混淆)。学校要根据学生课题的大小与难易程度确定课题的研究时间和学分。 3、实施的一般步骤 活动方式。研究性学习活动一般可采用专题研究和项目设计两种方式。专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实施步骤。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以分为“确定课题”、“制订计划”、“收集资料”、“总结整理”、“交流评价”、“自我反思”六个阶段。 (1)确定课题。研究性学习是课题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也可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创设情境、捕捉时机等方式引导学生确定研究的范围和主题。研究的课题最好是来源于学生现实生活,对学生自身、家庭、学校以及所在地区具有实际意义的,具有可行性、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2)制定计划。课题确定后,研究小组就应着手制定具体的、可行的、有效的研究计划。研究计划要明确研究目标、研究时间和地点、设计资料收集的方法和工具等,同时还要明确小组的内部分工。 (3)收集资料。根据计划,各成员履行各自职责,通过图书馆活动、上网查询、参观访问、实验操作等多种渠道广泛收集资料,并做好记录。 (4)总结整理。在这一阶段,学生要整理、分析所收集到的资料,不断验证自己对研究问题的假设,并综述资料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5)交流评价。学生可以通过研究论文、模型作品、主题演讲、小品表演、辩论赛等多种方式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成果的分享过程看作学生发现自我、欣赏他人的过程,而不是带有功利目的表演。 (6)自我反思。在交流展示后,教师要组织学生通过研讨、写作等方式反思自己的研究历程,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活动,并为下一步的研究活动做好准备。研究性学习实施流程研究性学习活动组织流程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流程项目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应用性或操作性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如一次环境保护活动的策划,某一设备、设施的设计制作等。实施步骤:确定类型:依据活动的特点,按照社会性活动和科技类项目确定设计的类型。获取信息:获取组织活动的场地、器材、人员、数量、规模、所需要的准确时间、参加的主要人物、活动的主题及主要活动的程序,经费,所需要的工作人员等。制定流程:按照获取信息确定活动的议程,对相关参与人员提出具体要求。交流评价:就活动计划或者方案进行同伴交流,相互评价,教师指导,给出肯定的评语。自我反思:依据活动组织的效果和教师、同伴给出的评价做出自我反思,提出改进意见。研究性学习要增加实践和体验,其内容包括:搜集、整理、分析信息资料。学生应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时要反思所得结论是否充分地回答了要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必要采取其他方法获取证据以支持所得结论。调查研究。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开展调查,获取调查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如实记载调查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并用文字、音像、制作等多种形式记录实践过程。初步的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学生个人之间进行充分交流。在交流、研讨中,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并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在此基础上学生要对自己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感受、体验和获取的其他相关情况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研究成果。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除通过研究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形式呈现外,也可采用召开辩论会、答辩会、研讨会,以及出展板、墙报,编刊物(包括电子刊物)等方式呈现。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应通过口头宣讲等方式在全班展示。(二)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占6个学分。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完成。 1、组织形式及时间安排 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应由学校统一组织,以行政班或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组人数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但一般不少于8人。每学年总的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周(按5个工作日计算),约为34课时,总计102个学时。时间安排可以集中,也可以分散。活动的内容和主题应有所不同。2、实施的基本步骤 (1)分析学校与社区资源及需求。学校在规划社会实践的方案之前,应通过多途径综合考察学生班级、人数、经费、意愿以及能够提供的时间或服务机会,还要考虑其他支持开展社会实践的社会机构或社区团体等多种因素,以便制定可行的方案,有效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 (2)制定实施计划。学校要与教师、学生、社区机构相关人士通力合作,协商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以备活动时参考。 (3)开展相关培训。为达到社会实践的预期效果,在活动之前应对参与活动的学生开展安全知识培训、社会生活常识教育、活动记录方法培训等,让学生熟悉社会实践的内容,掌握基本的社会实践技能,建立正确的社会实践观念,懂得如何处理社会实践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安全问题以及如何反思或撰写社会实践的心得体会。 (4)实践活动。在接受相关培训后,学生即可在学校教师与社区机构相关人员的指导与协助下开展社会实践。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真心投入,积极体验,并利用学习日记及时记录社会实践体验,养成关注社会、反思社会的意识与习惯。 (5)指导学生进行反思。反思是学生将社会实践经验转化为学习心得的关键环节。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后,凭借学习日记,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反思,以提升批判能力。 (6)评价学生的活动表现,给予评分。 (三)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是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完成社区服务规定课时(三年累计不少于10个工作日),可获得2个学分。社区服务的一般程序。学校与社区联系,了解社区需求,分析社区服务教育资源,根据社区需求和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服务内容,提供社区服务清单,供学生选择。学生原则上按社区服务清单上规定内容选择项目,也可以小组向学校申报项目,经学校有关部门审批后实施。 1、组织形式及时间安排 以小组为活动单位,每组3人以上,自愿建组,课余时间协作开展课外活动、假期活动、专题活动以及特殊纪念日活动等集体性社区服务,同时辅之以个体开展的社区服务。高中三年社区服务时间每生必须达到10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不少于5小时),可获得2学分。学校一般不作统一安排。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时间进行。2、实施步骤 参照“社会实践”的实施步骤执行。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 评价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一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评价的作用和价值不在于对学生的活动结果做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而在于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一)评价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如能正确认识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意义,是否主动认真参加每一次课题组活动,能否主动确定研究课题;2、全程参与,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承担个人在课题研究中的责任和发挥其作用等。 3、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养成情况。如学生在活动中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等。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手段、方法可行;研究结果的表现形式科学合理,便于展示交流。4、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主要评价学生对学生查阅资料、实地观察记录、调查研究、整理材料、处理数字、运用工具、交往与表达等技能、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水平。 5、取得了有一定价值的创新成果,形成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正确的价值观。(二)评价的原则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特征,评价应树立整体的评价观,重参与、重过程,强调评价主体与标准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综合性和全面性、评价标准的合理性,以及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遵循以下原则: 1、参与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应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和学生全员参与,强调课程计划规定的学时活动量及参与情况和参与态度的考核,同时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2、过程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实践体验,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进行评价,并且对学生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 3、综合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内容、要求、过程的结论都应是综合而全面的。 4、激励性原则: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 (三)评价的要求与方法。评价可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书面材料或考试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要形式等。对学生评价的途径主要有成果展示、研讨答辩、访谈观察、成长记录等。研究性学习活动采用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要方式进行,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强调评价的激励性。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 各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学分认定程序,建立公示制度,确保研究性学习活动学分认定的可信度。不能用学科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替代研究性学习活动,防止重复计算学分的情况发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学分认定程序一般包括学生互评、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考核、学校教务部门审核等。 (四)评价的实施1、研究性学习 学生要获得研究性学习15学分,应具备五个条件:一是要有符合要求的课题研究方案;二是研究过程记录要完整、详细;三是学生要有课题研究的成果报告;四是有学生自评、互评、指导教师考核、学校教务部门审核结果;五是有学时的保证。 学校在审查课题方案时,就要确定课题完成后授予的学分数,并严格依据研究过程记录审查学生用于研究性学习的时间,认定学分。研究课题越少,在学分认定上越严格,对课题的研究过程、研究深度与广度要求越高,不能把选择研究较少课题简单地理解为减少研究时间、减轻研究任务。 2、社会实践 对于社会实践评价,没有参加或参加时间不足或没有提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效证明的均不能认定学分。 3、社区服务学校在认定学分时,要求学生提供社区服务的相关材料,其中包括服务对象名称或姓名、活动日期、服务时间、服务项目或内容、学生签名、服务对象签名及联系方式,以及学生体会。学生社区服务的相关材料与拟定学分应在认定之前以班为单位进行公示,如无异议,则确认学分。 社区服务的评价以服务接收单位负责人签章的服务时间证明为依据,由教师签名核实,按照学分认定的要求给予相应的学分。学生要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其内容包括服务对象(机构或个人)的名字、活动日期、服务时间、服务项目或内容、学生自己签名、服务对象的签名和联系方式,以及学生自己的体会等内容。 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 1. 充分认识和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重大意义。综合实践活动在高中阶段占的学分最多,组织活动的难度最大,同时又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做事等能力的最好、最重要课程。各校要组织力量广泛宣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和价值,争取社会和家长理解、支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要增加经费投入,从本地实际出发,选择合乎实际的推进策略,典型引路,分类指导,推动该课程的全面实施。要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尊重每一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 确定多巴中学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样板校,在专兼职任教师配备,课程时间安排,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生成,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组织形式等方面率先研究,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全县各中学提供经验支持。3.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小组,全面规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制定具体、完善,指导性、操作性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办法,切实保障开足、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指派一名中层管理者负责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领导、规划、组织和协调等工作,要面向全校教师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系统培训,从组织、制度上切实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1)制订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指导制订年段和班级实施方案。 (2)组织、指导和协调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工作。 (3)规范全校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过程的管理,如活动主题或项目管理、过程档案管理、活动成果管理、课程资源与教学资料管理等。 (4)做好教学研究的业务指导,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及时总结和推广课程实施的成功经验,不断探索教学规律,进行专业引领。综合实践活动形式要采取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结合,校内以班级个人参加为主,校外以学校统一管理为主。时间安排采取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错时,暑假以社会实践为主,寒假以社区服务为主。4. 重视课程资源开发。各学校注意学校资源与社区资源并重,先以校内为主,后向社区拓展。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吸纳社区、各行各业的优秀人员帮助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和利用校外图书馆、博物馆、职业学校、大专院校、企业、社区、农村、驻地部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家庭、民族、先进人物(借助其做专题讲座)、地区经济差异,环保、自然灾害、社会大事、场地、场馆、媒体、学生专题网站,教师QQ群等社会资源,并帮助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开足开好课程。积极与当地团委、社区、文明办、大型企业、青少年德育基地等单位联合开发和建设活动基地,教务处要统筹规划,安排好每个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保证学时和相应的学分,其他学科不得挤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时,要发挥积极主动性,挖掘潜力。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各校要整体规划普通高中教师专业结构,协调并督促所属学校根据需要逐步配齐配足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学校要立足实际,整合现有教师资源,逐步建设一支由专任教师与兼职指导教师组成的较为稳定的教师队伍。学校每个年级应配备一位专任教师,班级较多的学校应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定期汇集问题,加强互助研究。学校教师应人人参与课题指导工作,以个体或课题指导小组的形式指导若干个学生活动小组或学生个人的课题实施。专任教师的任务:除明确学期课程目标和具体任务,制订学期实施方案外,还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在理论与方法层面设计教学方案并实施相关理论课的教学,二是在实践操作层面上负责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学生管理;开题论证和结题汇报的组织工作;监控研究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三是指导、督促、检查课题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工作;四协助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做好对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及学分认定工作。兼职教师的任务:一是帮助学生提出课题,确定研究范围、内容、方法与方案,指导学生的实践过程和研究报告的形成。二是根据所指导的课题,制定相应的指导方案。指导方案包括:学生活动的具体目标、活动过程与具体方法的指导;资料与工具的准备;以及对学生评价的具体内容和办法等。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可以聘请学生家长、社区能人等有关社会资源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高年级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也可以作为指导教师。组织实施由教务处统筹安排,以教师为主导,配备形成以班主任为核心,以任课教师为主体,以青年教师为主力的实践活动师资队伍。学校要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的管理。要科学合理地评价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并以此作为教师晋级、晋职和评优的依据之一;要科学合理地计算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制定科学的考核奖励办法,对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做出成绩的教师,要给予表彰和奖励。鼓励一部分青年兼职教师,充分发挥特长,向专职教师发展。 在校教师均有指导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要注重继续教育,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指导水平。6.搭建研究平台,引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向纵深发展。通过开展教学观摩、优质课评选、专题讲座、成果展览、经验交流等活动,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及其指导的规律。学校要大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研修工作,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指导水平和学校课程实施质量。教研室每年要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评选,每年组织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优秀组织奖评选,各学校在县上评选之前组织本校的评选活动,使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社区服务能够健康开展,持续改进,促进学生全面成长。7.要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管理和档案管理,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要将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完成的时间、质量及考评结果,记入学生的成长档案,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每个学生(小组)都力求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电子档案,将自己的课题研究、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情况及感想、体会、收获等记录在电子档案之中。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把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电子档案纳入学校网络平台,由广大浏览者鉴赏、品评。 8.建立健全诚信机制。各校要本着为学生发展的宗旨务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弄虚作假,欺骗瞒报,随意虚假登记成果的主管领导、专、兼职教师要严肃处理,并且计入学校诚信档案,和岗位责任制、教师聘任制结合起来,给予“停止指导综合实践活动工作”、“岗位扣分”、“通报批评”、“调出学校”等层次的惩戒,对弄虚作假,欺骗瞒报、窃取成果或者学分的学生要进行“学分作废”、“通报批评”、“勒令检讨”、“警告处分”、“降低综合素质评价等第”等的处理。9.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增强安全防范意识。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各项教学活动。10.教育局加强对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督导,把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情况作为学校办学水平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学校分管领导必须定期召开问题汇报会、诊断会、研讨会、成果评选展示会,增强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0一0年八月三十日附件一.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分认定附件二、研究性学习学生选题样例附件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进实施安排表附件:一.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分认定1、学分认定程序(1)由学生(小组)上报相关材料给班主任或指导教师。(2)由班主任或指导教师核实并签名。(3)由班主任以班为单位统一送学校课程指导小组审核并对合格者予以学分认定。(4)最后由相关人员将学分登记在学生学分报告单中。2、学分认定标准(1)研究性学习的学分认定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要有符合要求的课题研究主题和方案;第二,要有体现研究过程的记录或佐证材料;第三,要有研究的结果实物或书面报告;第四,要有研究性学习的学时记录。(2)社会实践的学分认定应以参加活动的时间、内容以及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证明作为依据。没有参与或参与时间不足和没有相应证明的不能认定学分。(3)社区服务的学分认定应以学生提交的证明材料为依据。其内容包括:服务对象(机构或个人)的名字;活动日期;服务时间;服务项目或内容;学生自己签名;服务对象的签名、盖章及联系方式;学生自己的体会。3、学分认定要求(1)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是公益性的。任何获得经济效益的活动都不能计入社会实践或社区服务,也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如学生假期的打工等。(2)学生从事的校内社团活动不能获得社会实践的相应学分,但成果可以记录在学生的学习报告单中,供评优或大专院校录取时参考。(3)综合实践活动不设置奖励学分,但可以在档案袋中注明他们的修习过程,如方法、情感、态度及特长等差异,也可在学生的学习成绩报告单中登记原始成绩,以备参考。(4)综合实践活动允许学生重修。如学生因特殊原因未修习或未能完成规定额度的课时数,在征得学校课程指导小组同意后,可以安排重修,重修合格,经认定取得相应学分。要认真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分认定工作。学生每完成一项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项目)、每参加一次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都应将有关情况及时记入湟中县普通高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表(见附件)。教师要及时对学生完成的研究性活动进行评价。学校要对学生三年中参与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合格的,才能获得规定学分。综合实践活动学分认定的程序按照关于印发的通知的有关要求执行。 附件二、研究性学习学生选题样例1. 关于90后青少年对解放前后以及改革开放的湟中县县情的调查研究2. 近五年内我国国内外有利和不利因素的调查研究3. 学习环境对学习效率及身体健康的影响4. 对人们饮食习惯与身体健康的研究5. 对青海传统小吃的推广与发展的研究6. 本校中学生生活习惯、爱好对学习影响的调查研究7. 汉、回、藏族礼仪文化差异研究8. 我校学生听英文歌对英语学习的影响9. 青海歇后语、俗语来历及表达效果的研究10. 中学生对父母情感的调查与研究11. 论港台及其他国家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12. 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对中学生的影响13. 关于公交车开通与不同群体公民需求的研究14. 关于湟中县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与人们生活利弊的研究15. 中学生零花钱的调查研究16. 中学生对参加课外补习班的看法和研究17. 中学生对未来就业及接受高等教育的调查研究18. 学习压力对学习效率的影响19. 中学生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利弊20. 对生活中电磁辐射污染(空气污染、水域污染、垃圾污染)的研究21. 电脑游戏对中学生的影响22. 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政策对人们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23. 不同群体对电视广告看法的研究24. 企业营销方式对成功企业的影响25. 调查湟水河生态环境变化及原因26. 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流行音乐了解的影响27. 关于本校学生使用电脑上网时间及内容的调查28. 青海不同民族民居的发展研究29. 青春校园小说对中学生的影响30. 湟中县绿色植被面积与各年空气质量的关系31. 学生自我管理的研究32. 湟中县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分析与思考33. 课外补习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34. 本校自来水所含化学有害物质的比例调查35. 本校食堂食谱安排的合理性36. 工业振兴与环保的辩证统一性研究37. 探究中国古代近代服装演变38. 关于本地居民对国外商品喜好程度的调查与研究39. 关于赈灾与爱国主义教育的调查研究40. 对本校高一新生学习方法的调查与研究41. 关于普通民众对职业教育的调查研究42. 不同年龄群体对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喜爱程度的调查43. 关于高一学生课业负担的影响调查与研究44. 对青海地方曲艺文化的调查与研究45. 关于不同音乐类型对人情绪的影响的调查46. 物理知识在艺术中的应用47. 食用酒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48. 中国姓氏的来源与发展49. 研究本地水资源有效运用的研究50. 研究中国电脑游戏产业发展与现状51. 残疾青少年教育现状的调查52. 探究网络实名制对社会各界的影响53. 高中生牙齿现状及护牙意识的调查与研究54. 高中校服设计及其研究55. 关于独生子女在交往、交流中的研究56. 中学生购书、读书情况的调查研究57. 对湟中县地名的研究调查58. 对商店、小吃点服务态度和质量的调查研究59. 有关垃圾分类的调查研究60. 各国国旗含义探究61. 湟中县植被调查统计62. 黄河水之调查及河水管治的思考63. 对我校中学生睡眠状况的调查64. 关于音乐对人性格的影响的调查研究65. 居民长假休闲方式的调查研究66. 气味对蚂蚁的影响研究67. 湟中县城区街道卫生环境调查68. 湟中县高中生手机购买现状调查69. 高中生体育锻炼意识及方式的调查研究70. 关于湟中县中学生完成义务教育后的去向研究71. 县域内未成年人犯罪调查与研究72. 对湟中县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情况的调查及研究73. 青海名人的研究74. 中学生对选秀热的认识调查与研究75. 中学生消费现状的研究76. 公路发展与交通事故的关系调查77. 关于汽油价格涨幅状况的研究报告78. 关于中学生喜欢怎样的老师的研究79. 本地居民日常生活中的资源节约80. 关于湟中县古建筑保护问题的研究81. 十年“文革”的研究82. 叶绿素对人体的影响83. 废旧锌锰干电池生态污染研究84. 接受文化教育的年限与实际经济收入的研究85. 中外教育制度对青少年的影响86. 中国青少年喜欢日本动漫的原因87. 高一学生对电子辞典的使用及对其态度88. 湟中县公交车乘客素质现状调查及其改善方法89. 不同居民对宗教信仰的不同认识和态度90. 私家车数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91. 摆摊小贩对市民生活影响的研究92. 高中学生对新课程改革的满意度问题研究93. 公共设施建设与市民素质提升的关系研究94. 良好生活习惯与人们生活质量高低的研究95. 不同年龄群体的饮食特点研究96. 中学生不良习惯及矫正的对策研究97. 零食与身体健康的关系研究98. 阅读习惯和数量、质量与人的整体素质的研究99. 抄袭作业习惯的形成于矫正对策研究100. 精选班干部的利与弊。 附件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进实施安排表2010年8月10月底,制定下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各校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并面向全体教师进行系统培训;确定高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面向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培训;专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系统研读教材,交给研究性学习方法。2010年11月-2011年3月,指导学生选题,开题,指导调查、访问,搜集资料,展示研究成果,完成第一个研究性学习活动;各校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者在教育局参加汇报会;组织全县综合实践活动观摩会(一中);完成高一上学期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完成学分的认定和登记工作2011年4月-9月,完成第二个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性学习;教育局会同各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人员对所属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第一次检查;组织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会。完成高一下学期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2011年9月-2012年4月,组织第二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检查;完成第三个研究性学习任务;组织全县学生学分认定及管理,教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论文、报告、成果交流研讨会。完成高二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任务。2012年5月-2013年7月,完成所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工作,完成学分核定,累计,确认工作,填写相关登记册,并备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