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自然地理 第八讲 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湘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88234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自然地理 第八讲 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湘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自然地理 第八讲 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湘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自然地理 第八讲 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湘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自然地理 第八讲 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湘教版考纲点击考情预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结合火山喷发、沙尘暴等热点灾害事件来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结合气候类型来考查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是近几年的重要命题方式。2.结合区域图、气候图表资料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和特点是每年高考的必考点。3.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是难点,但近几年考查较少。一、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移动1形成地球上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主要因素(1)热力因素:赤道附近因受热较多,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 (“高”或“低”)气压带,高空形成高气压带;两极地区寒冷低温,空气收缩,密度增大,近地面形成高(“高”或“低”)气压带,上空为低气压带。(2)动力因素: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赤道上空向南北分流的气流,在南北纬30附近的高空集聚,空气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高”或“低”)气压带。在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地球表面形成了相间分布的四个高气压带和三个低气压带(以北半球为例)。特别提示(1)全球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以赤道低气压带为轴南北对称,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气压带中间为风带。(2)风带风向的确定方法:首先由高气压带向低气压带作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然后按照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所得的风向即为风带的风向 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1)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2)规律: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1)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使北半球纬向的气压带被分隔成一系列的高、低气压中心。(2)分布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时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产生的影响大气活动中心亚欧大陆海洋7月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亚洲低压高压中心1月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亚洲高压低压中心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3)对气候的影响:大气活动中心的位置和强度一旦异常,会造成世界各地天气、气候的异常。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1)季风环流成因(2)典型地区:亚洲东部和南部。3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形成不同的气候(1)不同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特点赤道低气压带湿热,低纬信风带干热,副热带高气压带干热,中纬西风带温湿,副极地低气压带温湿,极地东风带干冷,极地高气压带干冷。(2)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南北纬1020之间,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干湿季明显的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形成冬湿夏干的地中海气候。1形成(以北半球为例)2气压带、风带分布的不同表现形式气压带和风带在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3图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关键提示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大体是一致的。(1)就北半球夏季而言,大致是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冬季南移。(2)就南半球夏季而言,大致是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冬季北移。(3)可以说,南、北半球均为其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向高纬移动,冬季相反。(4)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幅度大致是510个纬度。4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全年都受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湿润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全年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终年炎热干燥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全年都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之间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湿两季关键提示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多与气压带、风带的性质有关,如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极地东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湿润;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降水则较多。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1月份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影响,大气由亚洲高压区吹向阿留申低压区和赤道低压区,在东亚季风区表现为西北季风,南亚季风区表现为东北季风。如图所示: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7月份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及地转偏向力影响,大气由夏威夷高压流向亚洲大陆,在东亚形成东南季风。在南亚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位于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跨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如图所示:3递进法推导大气环流的形成及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第一步:“冷热不均使其动”。地表性质均一,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在极地与赤道之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下图:第二步:“地球自转使其偏”。地表性质均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下图: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向,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必定为低气压带。第三步:“地球公转使其移”。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形成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如下图所示:第四步:“海陆分布使其断”。由于地球表面不均一,有海陆之分,特别是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破坏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完整性,使气压带形成了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学法点击运用规律巧记各气压带或风带以及季风环流的主要特征从降水形成的原因分析,总结出一般规律,再去记忆各气压带或风带,以及季风环流的特点,即容易理解,又容易记。降水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是:气温下降,使水汽达到饱和凝结。有充足的水汽。依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总结出以下规律: 降水较多 降水稀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