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创伤后内源性感染防治课件

上传人:94****0 文档编号:242282356 上传时间:2024-08-18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严重创伤后内源性感染防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严重创伤后内源性感染防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严重创伤后内源性感染防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严重创伤后内源性感染的防治,山东省区域医疗中心,严重创伤后内源性感染的防治山东省区域医疗中心,1,定义,内源性感染,: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院内感染,又称自身感染 。,抵抗力降低,尤其创伤、烧伤、免疫缺陷、器官移植、大量抗菌素应用等,因微生态失衡及正常菌易位发生感染。,定义,2,内源性感染的流行病学,2001.10-2012. 95,家医院,11895,例感染,内源感染,2027,例,感染率,17.04%,。,李六亿等,,432,例,血液病,,感染,77,例中化疗,63,例,,81.82%,;激素,55,例,,71.43%,;抗菌素,38,例,,49.35%,华西医院,2014,例,感染,97,例,血液病、肿瘤分别占,95%,及,70.18%,,无创伤性操作,34.02%(33,例,),。,内源性感染的流行病学,3,内源性感染致病菌,G,-,菌,: 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嗜血流感杆菌、假单胞菌属、 溶血,/,鲍曼不动杆菌、幽门螺杆菌等。,G,+,菌,:葡萄球菌属(金葡菌、,L,型菌)、微球菌属、链球菌属(肺炎球菌、肠球菌)等。,厌氧菌,:脆弱类杆菌、梭状芽胞菌,产气荚膜菌,其他细菌,:李斯特菌(,Listeria,)、结核杆菌,真菌,念珠菌、放线菌,曲菌属、新型隐球菌。,内源性感染致病菌G-菌: 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嗜血流感杆菌,4,创伤的流行病学,全球,创伤致死,100万/年,致伤1000万/年,中国,创伤致死,20万/年,致伤200万/年,美国,34岁以下人群中第一死因,创伤的流行病学全球 创伤致死100万/年,5,外伤后,免疫功能紊乱,肠壁通透性改变与细菌移位,与内源性感染有关的局部因素,发 病 机 制,外伤后免疫功能紊乱 肠壁通透性改变与细菌移位,6,严重外伤后免疫功能紊乱,7,8/18/2024,Oberholzer et al. Apoptosis in sepsis: a new target for therapeutic exploration. FASEB J. 15:879-892 (2001),严重外伤后免疫功能紊乱78/27/2023Oberholze,7,肠壁通透性改变与细菌移位,化学屏障,免疫屏障,生物屏障,Text,Tet,机械屏障,禁饮食、,TPN,免疫受损,胆道肠道梗阻,创伤,内毒素,失血性休克,肠壁通透性改变与细菌移位,肠壁通透性改变与细菌移位化学屏障免疫屏障生物屏障TextT,8,肺部,原发性腹膜炎,与内源性感染有关的局部因素,尿路感染,血流感染,肺部 原发性腹膜炎与内源性感染有关的局部因素尿路感染 血流,9,肺部,肺部炎症,定植菌下移,胃,-,咽,-,下呼吸,道逆行感染,食管下端扩约肌松弛,长时间用制酸剂,,PH,5.0,时,胃排空、长期置胃管,刺激咽部,易引起反,流,平卧胃内菌沿鼻胃管壁逆行上移,鼻咽部定植菌随操作进下呼吸道,插管、吸痰对粘膜损伤,呼吸机螺纹管、污染冷凝水回流、医务人员手污染等导致感染,肺功能差,肺组织慢性水肿、炎症,纤毛活动减弱,排痰能力减弱,肺部肺部炎症定植菌下移胃-咽-下呼吸食管下端扩约肌松弛,10,肝解毒下降,肝吞噬细胞对细菌吞噬减弱或消失,门脉高压致肠淤血、水肿使肠粘膜屏障减弱,肝外门静脉与体循环吻合沟通、肠肝淋巴液淤滞,小肠运动障碍,(,屏障功能受损、通透增加),腹水使肠内细菌透过而进腹腔发生SBP,导尿、留置尿管,尿潴留,(,截瘫、前列腺肥大,),,使膀胱膨胀、堵塞毛细血,管、小动静脉渗血、出血,细菌生长,尿路梗阻,(,肾盂或输尿管,),肾盂积水,影响肾髓质血供应,高渗和含氮浓度高,抑制杀菌,致肾髓质感染,原发性腹膜炎,尿路感染,肝解毒下降,肝吞噬细胞对细菌吞噬减弱或消失原发性腹膜炎,11,血流感染,机体屏障功能的完整性破坏,手术、创伤、烫伤、静脉留置针、,动、静脉置管,、气管插管等,有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的因素,医源性因素: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等,非医源型因素:创伤后固有免疫功能下降或原有免疫缺陷,如,HIV,感染,粒细胞减少或缺乏、肿瘤、昏迷、营养不良、高龄等,血流感染机体屏障功能的完整性破坏,12,严重创伤后内源性感染的预防与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营养疗法,选择性肠道去污染,微生态制剂,免疫疗法,中医中药,预防为主,综合手段,严重创伤后内源性感染的预防与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为主,13,合理使用抗生素,首先创伤后患者的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对内源性感染中的,G,-,使用氨基甙类、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菌、碳氢酶烯类,对内源性感染中的,G,+,等应用大环内酯类、糖肽类、人工合成恶唑烷酮类,结合细菌培养和药敏,,选用高效、敏感、足量和低毒抗菌药物优化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14,胃肠道粘膜屏障的保护,1,胃肠功能保护和障碍的治疗,维持胃肠道微生态平衡,4,积极进行肠道复苏,2,6,抗内毒素治疗,7,促进胃肠蠕动,3,6,血液净化,6,补充谷氨酰胺?,5,胃肠道粘膜屏障的保护1维持胃肠道微生态平衡4积极进行肠道复苏,15,胃肠道粘膜屏障的保护,积极治疗原发病,祛除诱发因素,控制原发感染,防止波及肠道,造成细菌及内毒素移位,应用胃肠道粘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混悬液,应用质子泵抑制剂,降低胃酸,提高胃内,PH,值,胃肠道粘膜屏障的保护,16,积极进行肠道复苏,-,至关重要,20,世纪,40,年代已证实:口服或胃肠注入大量等渗盐水,可以显著提高小鼠的生存率。,20,世纪末肠道注入的研究深入阐述了肠道复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显著降低住院时间,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改善预后,。肠道复苏也从初始的口服盐溶液发展到场内给予适当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滋养性喂养,)。,早期肠内营养是肠道复苏最核心的组成部分。肠道复苏是早期场内营养概念的深入和补充。,早期恢复肠道粘膜血流灌注,监测胃肠,PHi,改善肠道微循环状态。,积极进行肠道复苏-至关重要,17,促进胃肠蠕动,各种原因造成的胃肠蠕动减慢(包括腹腔间隙综合征),可影响食物的摄取、代谢和吸收及肠道的通透性。胃肠动力药物如西沙比利、莫沙必利、胃复安,大黄、芒硝等中药或针灸足三里、推拿按摩,均可以促进胃肠蠕动。,促进胃肠蠕动,18,维持胃肠道微生态平衡,肠道中的,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在其代谢过程中产生酸性代谢产物,使肠道,PHi,降低,抑制,G-,菌在肠道内定植、存活、繁殖,使内毒素的生成、吸收减少。临床上可外源性补充有益菌(益生菌)。,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造成医源性肠道菌群失调,维持胃肠道微生态平衡,19,补充谷氨酰胺,防止肌肉分解,促进胃肠愈合,保护肠屏障,预防肠源性感染,支持肝脏,预防脂肪肝,强化免疫系统,改善抑郁、愤怒和疲劳。,补充谷氨酰胺防止肌肉分解,20,血液净化,肾脏替代作用,维持水电平衡,清除炎性介质和内毒素的含量,从而减轻内毒素对肠道的损害,促进机体生理机能恢复。,血液净化,21,抗内毒素治疗,内毒素黏附剂,,如乳果糖、考来烯胺等,降低内毒素水平,减轻肠道损伤。,抗内毒素抗体治疗,内毒素血症在动物模型中获得成功,在人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索。,抗内毒素治疗,22,营养疗法,入院后最初,24 - 48,小时内早期开始肠内营养 ,应当在,48 - 72,小时内达到喂养目标,80%,精氨酸、谷氨酰胺、,-3,脂肪酸、抗氧化剂,腹泻患者需要加纤维素、短肽,移植、腹部手术、严重外伤的患者加益生菌,加用抗氧化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营养疗法,23,选择性肠道去污染,为预防抵抗力低下患者的内源性感染,选择性肠道去污染,(SDD),,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抗生素的组合是以尽可能地保护常驻菌和清除过路菌为出发点的,选择性肠道去污染,24,微生态制剂(益生菌),指给予一定数量的、能够对宿主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具有调节宿主黏膜与系统免疫功能以及改善肠道营养与菌群平衡的有益生理作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思连康)、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培菲康)、双歧杆菌活菌胶囊(丽珠肠乐)、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整肠生)、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微生态制剂(益生菌),25,免疫疗法,大肠埃希菌突变株的人抗血清,抗内毒素单克隆抗体,抗肿瘤坏死因子,X,抗体,白细胞介素,21,受体拮抗剂,干扰素,体液免疫缺陷:免疫球蛋白,细胞免疫缺陷:胸腺肽、转移因子,免疫疗法,26,中医中药,运用中医“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扶正养阴”的理论,采用以大黄、当归、黄芪、生脉为主方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陈德昌等研究认为大黄对肠粘膜保护作用体现在:,1,)促进肠蠕动,解除肠麻痹;,2,)保护细胞间紧密联结,维持细胞结构的完整;,3,)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4,)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灌流量。,针灸、理疗,中医中药,27,总结,创伤后内源性感染或脓毒症发病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内源性感染的部位主要在呼吸道、腹腔、尿道和血流,创伤后脓毒症机制复杂,有众多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创伤后脓毒症的防治是综合的,需要深入研究(包括中医中药),总结创伤后内源性感染或脓毒症发病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28,感谢各位聆听,感谢各位聆听,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