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2320531 上传时间:2019-11-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消防、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消防、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消防、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10 页消防、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一、方针目标1、在施工中,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认真执行国务院、建设部、北京市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规定,重点落实北京市建委、北京市劳动局发布的北京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基本标准,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管理计划,使安全生产工作与生产任务紧密结合,保证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严防各类事故发生,以安全促生产。2、强化安全生产管理,通过组织落实、责任到人、定期检查、认真整改,实现“杜绝死亡事故,确保安全重大事故为零,尽量减少轻伤事故”的工作目标。二、组织管理1、安排专职的且经验丰富的安全员,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2、我方安全员需经常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检查。三、工作制度1、在每天的生产例会上,总结当天的安全生产情况,安排第二天的安全生产工作。2、严格执行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技术方案和措施,在执行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3、建立并执行安全生产技术交底制度。要求必须有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必须具有针对性,并有交底人与被交底人签字。4、建立并执行班前安全生产讲话制度。5、建立并执行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对检查中所发现的事故隐患问题和违章现象,若发现重大不安全隐患问题,检查组有权下达停工指令,待隐患问题排除,并经检查组批准后方可施工。四、行为控制1、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按规定戴安全帽,并系下颌带。戴安全帽不系下颌带视同违章。2、参加现场施工的所有电工、翻斗车司机,必须是自有职工或长期合同工,不允许安排外施队人员担任。3、参加现场施工的所有特殊工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将证件复印件报项目经理部备案。五、劳务用工管理1、对使用的外施队人员,进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未经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教育或考试不合格者,严禁上岗作业。2、每日上班前,召集全体人员,针对当天任务,结合安全技术交底内容和作业环境、设施、设备状况、本队人员技术素质、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以及思想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班前安全活动,提出具体注意事项,跟踪落实,并做好活动纪录。3、强化对外施队人员的管理。用工手续必须齐全有效,严禁私招乱雇,杜绝跨省市违法用工。六、安全防护管理1、基槽边2.0m以内不得堆土、堆料、停置机具。2、基槽内挖土及土钉墙施工等工序交叉作业,要安排各自流水作业面,施工人员不可进入挖土机回转半径范围内,保证人身安全。3、运输坡道要保证宽度和坡度,以保证汽车上、下坡道安全。4、压浆、搅浆、必须配戴防护眼镜。5、边坡喷锚支护做完第一步后,基坑四周要及时安装安全护栏。七、临时用电管理1、建立现场临时用电检查制度,按北京市建委关于现场临时用电管理规定对现场的各种线路和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并将检查、抽查记录存档。2、现场采用由提供双路供电系统,临时配电线路必须按规范架设,架空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不得采用塑胶软线,不得成束架空敷设,也不得沿地面明敷设。3、施工机具、车辆及人员,应与内、外电线路保持安全距离。达不到规范规定的最小距离时,必须采用可靠的防护措施。4、配电系统必须实行分级配电。现场内所有电闸箱的内部设置必须符合有关规定,箱内电器必须可靠、完好,其选型、定值要符合有关规定,开关电器应标明用途。电闸箱内电器系统须统一式样、统一配制,箱体统一刷涂桔黄色,并按规定设置围拦和防护棚,流动箱与上一级电闸箱的联接,采用外插联接方式。5、独立的配电系统必须按部颁标准采用三相五线制的接零保护系统,非独立系统可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接零或接地保护方式。各种电气设备和电力施工机械的金属外壳、金属支架和底座必须按规定采取可靠的接零或接地保护。6、在采用接地和接零保护方式的同时,必须设两级漏电保护装置,实行分级保护,形成完整的保护系统。漏电保护装置的选择应符合规定。7、手持电动工具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工具的电源线、插头和插座应完好,电源线不得任意接长和调换,工具的外绝缘应完好无损,维修和保管应由专人负责。8、电焊机应单独设开关。电焊机外壳应做接零或接地保护。施工现场内使用的所有电焊机必须加装电焊机触电保护器。电焊机一次线长度应小于5m,二次线长度应小于30m。接线应压接牢固,并安装可靠防护罩。焊把线应双线到位,不得借用金属管道、金属脚手架、轨道及结构钢筋作回路地线。焊把线无破损,绝缘良好。电焊机设置地点应防潮、防雨、防砸。9、氧气瓶、乙炔瓶工作间距不少于5米,两瓶同明火作业点距离不少于10米。八、施工机械管理1、施工机械应设定专人负责,施工机械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2、施工机械应定期检查、维修、保养。第 5 页 共 10 页消防、灭火工作业安全操作规程1矿井必须设置消防材料库(井上下),按有关规定备齐必备的消防材料。并经常检查,及时更换过期材料。2必须保持井下消防管路系统、设施的可靠、完好,水量充足。3熟悉井下各消防材料的存放地点、种类。4操作过程中,要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233238条规定以及灭火措施执行。5在防灭火时要随时注意风流的情况,有危险要撤出人员。6带齐、检查所用各类器具,保持完好。7学习、掌握灭火任务,熟悉消防器材存放地点。8本工种操作应遵照下列顺序进行:检查器具,按措施灭火检查灭火效果记录。9直接灭火法(1)当火源位于人员可以直接到达的地区、火灾初期以及火灾周边无瓦斯等气体积聚时,可以选择采用直接灭火法。(2)首先进行瓦斯等气体的检查,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后,方可按计划实施灭火。灭火过程中要随时检查瓦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情况,不适宜工作时,应将全部人员撤出。(3)需要临时支护的巷道,如果需要使用坑木,应预先用水湿透后再进行支护工作。(4)直接灭火前要检查水路,保证充足、可靠的水量。(5)挖除火源前要备足填充、覆盖材料,同时要保证能将清挖出的燃烧物及时运走。(6)计划好排风路线,并检查确保畅通,并做好其他准备工作。(7)直接灭火法的操作,应:用灭火器材由外向里,逐步缩小火区范围。在挖除火源以前,先用大量的压力水向火源喷射,喷射时由外向内、控制水量、水压等,防止发生水煤气爆炸。再用手镐或耙子将燃烧物体扒出。待火势熄灭后、火源范围小且能直接到达,可燃物温度已降至70以下,且无复燃或引燃其他物质的危险时,挖除火源。挖除火源这一工作要由矿山救护队来担任,部分消防灭火工可配合作业。扒出余火,用水彻底浇灭,并运出井外。挖除火源后形成的空洞,要用不燃性材料(砂、黄土、矸石等)填实。填实时要注意顶板情况,严禁冒险作业。挖除的范围要超过发热的煤炭以外12米深、进入煤体温度不超过40的地方。各类灭火器材的使用,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8)用水灭火时,水流方向要与风流方向保持一致。(9)采用直接灭火法时,要在火源的上风侧和下风侧设置水幕,进行降温、除毒气。(10)挖除煤炭需要爆破时,除了需要遵照“爆破工”操作规程外,还要对炮眼采取注水降温的措施,使炮眼温度降至40以下。(11)直接灭火时,不得用水扑灭带电的电气设备和油料火灾。10隔绝灭火法(1)采用直接灭火法无效或火区面积较大时,可以采用隔绝灭火法。在进行构筑防火墙时有3种方法:先进后回法,即先封闭进风侧,然后封闭回风侧。利于接近火源,实施直接灭火。a.在进风侧新鲜风流中,构筑临时密闭,遮断风流,控制火势。b.在回风侧构筑临时密闭。3)在临时密闭外面,构筑永久防火墙(进、回风侧)。先回后进法,即先封闭回风侧,然后封闭进风侧。利于防止事故蔓延。进回风两侧同时封闭法。利于防止瓦斯爆炸。临时密闭和永久防火墙的施工操作,可以参考“通风设施工”的规定。(2)构筑防火墙时,要注意:合理选择封闭的位置,要尽可能靠近火源位置,封闭区不得存在漏风加强火区气体成分的检测,正确判断瓦斯爆炸的危险程度。使用防爆防火墙,施工时边通风、边检测、边砌筑,迅速封口,迅速撤离人员。11联合灭火法(1)构筑防火墙后,要根据灭火措施,实施打钻、注氮、灌浆、泡沫灭火、注凝胶等其他工序。采取多种手段,联合灭火。(2)采用灌浆灭火时,其打钻、灌浆等的操作,可以参考“钻工”、“灌浆工”的操作规程,按照灭火安全措施执行。(3)采用灌浆灭火时,对火源要采取自上而下的“浇灌”方式。(4)注氮(液氮或气体氮)灭火时,应:检查管路和周边环境情况,管路无泄漏、安全时方可实施向火区注氮。接好管路,打开开关(阀门),向防火墙内压注。按照灭火措施设计的注氮量进行操作。注氮过程中,要加强进回风附近的气体成分检测。判断是否漏氮,其他有害气体是否超标。如果进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05时,要停止注氮。注氮地点要安设电话,及时向调度室汇报。注氮施工区,应设置警示牌,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注氮时,要经常检测注氮区内氮气浓度,保证注氮效果。(5)采用均压灭火时,通过调整封闭火区进回风侧的压差,便之趋于最小,减少漏风。(6)采用均压灭火时,应按照均压灭火的设计,调整风路系统、设置调压气室或安设调压风机。12检查灭火后的效果以及防火墙的质量。13清理现场,保持整洁。第 9 页 共 10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