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东汉的兴衰教案 冀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20257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东汉的兴衰教案 冀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东汉的兴衰教案 冀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4课 东汉的兴衰【教学目标】刘秀建立东汉,“文治”的内容,东汉后期的外戚干政与宦官之祸,佛教的兴起和道教的传入。通过学生阅读表格、插图、文字等材料,归纳或描述材料内容等,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描述的能力。通过对“文治”和东汉衰败现象的了解,认识到中国古代社会盛衰的基本规律;联系现实生活,意识到从历史中汲取智慧的批判和反思意识;通过对“外戚、宦官专权”现象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成长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光武帝的“文治”、宦官、外戚专权,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教学难点】对“文治”现象的理解。从东汉的盛、衰原因的分析和归纳中,得到启示和思考。道教兴起和佛教传入的原因。【教学过程】故事导入:从“韭菜的来历”故事主人公刘秀导入(包含背景介绍)。听完了故事,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一下刘秀这个人,了解另一个朝代东汉。新课教学:一、东汉的建立与“文治”1.简要介绍西汉末年的社会问题,王莽篡汉,绿林、赤眉起义,刘秀借助农民起义的力量,打败王莽,最后建立东汉情况。2.“文治”在洛阳建立皇家图书馆 重视文化扩大太学规模 培养人才兴办地方官学郡国学 归纳治国理政要励精图治、以人为本,抓住国计民生中的关键,促进社会发展;还要重视教育、培养人才,注重文化软实力.二、外戚干政与宦官之祸外戚宦官专权 皇权衰弱土地兼并 朝政混乱私人武装 (部曲、家兵) 社会动荡 官职世袭 启示:以人为本、和谐兴盛分析、讲述:东汉的固有的社会病根依然严重,加上统治集团内部权力斗争的行为使整个社会关系更加紧张,矛盾激化,国家开始动荡不安。三、道教兴起与佛教初传道教兴起道教是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宗教。太平道、五斗米道是中国道教的早期形态。道教是发源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宗教,“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文化随处可见道教的印迹。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就是道士在炼制丹药时发明的;古代民俗中的许多神灵也都来自于道教虚构的神仙世界,如:土地、城隍、门神中国古代的许多文学作品中也渗透了道教的思想,例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预断凶吉、呼风唤雨的情节。东汉末年(汉灵帝时)爆发了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东汉王朝无力镇压,号令地方豪强镇压。黄巾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但却猛烈冲击了豪强地主庄园,缓解了土地兼并的趋势。腐朽黑暗的东汉朝廷,也从此土崩瓦解,名存实亡。佛教初传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佛像、经书、寺院开始逐渐增多。随着佛教被翻译成汉文,人们开始接触佛教教义。东汉明帝在洛阳建寺。佛教为什么能得到统治阶级的大力扶持和提倡?它又有哪些教义吸引了人民群众?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总是利用佛教宣扬的“忍耐”来麻痹劳动人民,使他们放弃争取现实幸福的斗争,放弃对阶级压迫和剥削的反抗,而安于被奴役的命运。因而,他们大力推行佛教。而劳动人民由于自然和社会的原因,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力量,而相信“佛”的力量,把希望寄托于“来世”和“天国”。所以佛教能够广泛的传播开来。佛教虽然在当时被统治者利用来充当统治人民的工具,但是佛教中宣扬的宽容、乐观的人生态度对社会对人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