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醉翁亭记》导学案 苏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20178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醉翁亭记》导学案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醉翁亭记》导学案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醉翁亭记》导学案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醉翁亭记课题醉翁亭记课型新授课课时1学习目标1、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2、积累并掌握文中出现的文言词汇。(基础)3、在同学间交流合作的基础上,能够流利的翻译全文。(重点)4、熟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难点)课前预习学法指导第一课时学习的关键在于你能积极主动的完成文言词汇的积累和识记,这些看似繁杂的词汇是你深入学习本文的基础,所以,务必认真对待每一个需要识记的文言词。相关链接简介作者: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江西吉水人。写作背景:宋仁宗(1045)范仲淹遭谗言陷害被迫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分辨,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知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知识预习初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再读课文,把不能解释的词语做好标记,尝试独立完成积累。然后自己诵读一遍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准确断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环滁()琅玡()林壑()辄醉()弈()者胜穴暝()伛偻()()酒冽()山肴()野蔌()阴翳()觥()筹()交错2醉翁亭记是一篇 ,选自 。作者 是 代的 、 ,字 ,号 ,又号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课堂探究一导入课文走进我们的历史,“谪迁”作为一种政治现象,也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文学史,无数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用他们灵动的笔触抒发着他们不称意时灵魂深处的情怀,成就了文学史上辉煌的一页。这其中,你知道的有谁呢?范仲淹、苏东坡、屈原、李白一颗颗旷达的心灵在徘徊,一声声爽朗的笑声在回荡,一个个潇洒的脚步在流连。这其中,有一个谁也抹不去的身影,那就是欧阳修。这样潇洒、旷达的欧阳修,在被贬滁州期间,写下了千古传颂的醉翁亭记。下面,我们就走进醉翁亭记,去感受欧阳修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旷达情怀。二朗读课文。三学生自学结合书下注释疏通课文。注意以下重点词语的意思。环滁皆山也环: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秀: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泻: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临:名之者谁名:饮少辄醉辄: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云归而岩穴暝归: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归:从:吾谁与归归: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芳:秀:至于负者歌于途负者:休于树于:山肴野蔌肴:蔌:宴酣之乐酣:非丝非竹丝:竹:弈者胜弈:觥筹交错 觥:筹:颓然乎其间者颓然:树林阴翳翳:太守谓谁 谓:一词多义。1【之】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何陋之有()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耕之垄上()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穷】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3【者】作亭者谁()晦明变化者()中轩敞者为舱()4【于】行者休于树()泻出于两峰之间()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坠之于水()5【临】有亭临于泉上()临溪而渔()6【名】名之者谁()不能名其一处()卷卷宗有爷名()有仙则名()7【而】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朝而往,暮而归()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8【乐】禽鸟知山林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山水之乐()9【乎】在乎山水之间()得无异乎()颓然乎其间()10【霏】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淫雨霏霏()11【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12【归】云归而岩穴瞑()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微斯人,吾谁与归()13【号】故自号曰醉翁也()阴风怒号()号令召三老()14【负】负势竞上()负者歌于途()15【景】至若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16【间】遂与外人间隔()山间之之四时也()又何间焉()17【绝】天下独绝()往来而不绝者()18【明】晦明变化者()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明察秋毫()19【朝】朝而往,暮而归()于是入朝见威王()参考答案:之:助词,舒缓语气,无实义;“之起到提宾标志的作用,是宾语前置;助词,“的”;是代词,代醉翁亭;是动词,“到,往”的意思;两个“之”都是代词,代乐趣;助词,起连接主谓作用,可不译。穷:穷尽;贫穷。者:的人;语气助词,表停顿;的地方。于:介词,在;介词,从;对于;到。临:靠近;到。名:命名;说出;名字;出名、闻名。而:连接两个并列的词、短语或句子,表示并列关系连词,可不译;表示递进关系连词,而且;两个“而”是连接时间关语和谓语的连词,表示偏正关系;第一个“而”表修饰关系连词,可不译,第二个“而”表转折关系连词,却;表示两个动作或两句之间的承接关系,就、便,表顺承的连词。乐:乐趣;乐趣,、欢乐、快乐;以为乐,乐趣;享乐;乐趣。乎:相当于“于”;语气词,相当于“吗”;相当于“于”,在。霏:雾气;雨很密的样子。秀:秀丽;草木茂盛。归:聚拢;回去;归依。号:取别号;呼号、号叫;号令。负:凭借;依仗;背负。景:日光;景色。间:间隔;中间;参与。绝:妙到极处;断。明:明亮;明智,这里指知人之明;眼力。朝:早晨;朝廷。词类活用。1山行六七里()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3名之者谁()4临溪而渔()5野芳发而幽香()6佳木秀而繁阴()7伛偻提携()8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9至于负者歌于途()10杂然而前陈者()参考答案:1名词作状语,顺着山路。2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3名词作动词,命名,取名。4名词作动词,捕钓。5形容词作动词,散发清幽的香味。6形容词作动词,形成浓郁的绿阴。7伛偻:动词作名词,弯腰驼背的老人;提携,动词作名词,用手搀扶的小孩。8形容词用作意动,以为乐,享受快乐。9歌:名词用作动词,唱歌。10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巩固训练当堂练习翻译下列句子: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译: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译:3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译:4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译: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译:6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译:8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译:课后作业三、阅读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甲环滁皆山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节选自郑燮游江)注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有亭翼然临于泉上临:()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心窃乐之乐:() 学者诚能八面玲珑 诚:()2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林壑尤/美B作亭/者谁C饮少辄/醉D昨/游江上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文: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译文:4读懂山水(1)山水风光,移步换景。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作答)(答:(2)山水风光,寄情寓理。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答:参考答案:1.(4分)要求与评分:解释准确,每个1分。临:靠近(高踞)。意:情趣(乐趣)。乐:以为乐(把当作快乐的事;感到快乐)。诚:确实(果真;实在)。2.D(2分)3.(4分)要求与评分:翻译准确,表达通顺。每句2分。句: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句:第二天,我拜访了这户人家,静静地坐了很久。4读懂山水(5分)(1)(2分)要求与评分:依照题意,用原文填空。若画面或语句不完整,酌情扣分。示例: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2)(3分)要求与评分:联系文段内容,言之成理。甲段,1分;乙段2分;若表达不好,酌情扣分。示例:甲段作者借游历山水表达自己对山水的喜爱;乙段作者既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又从眼前的山水悟出了一个哲理:作画、写文章,乃至做学问都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或欣赏。反思总结格言警句:把你的老年过得如童年,童年过得如老年,也就是说,不要在你的智慧之中掺混傲慢,也不要在你的谦卑之中没有智慧。泰戈尔课题醉翁亭记课型新授课课时2学习目标1诵读,各种形式的朗读贯穿整堂课,让学生在读中进一步领会文意。2品析,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3掌握全文的脉络。课前预习学法指导背诵,应从内容理解入手,尽量不死背。如第一段,共11句话,分作三层来理解背诵。前4句放在一起背,是由远而近写景(一句除外);第5句至第9句放在一起背,这里写作亭者,命名者,“醉翁”之号的由来。最后两句放在一起背,其他段的背诵,先分一分层,将内容相关联的句子放在一起背,便于记忆。相关链接(一)阅读醉翁亭记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环滁皆山也。而乐亦无穷也。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其()(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意()(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开()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译文:3.选出下边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选文开头先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特征,后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B.文章写“醉翁亭的命名”主要为了介绍醉翁亭的由来和写作本文的原因。C.选文第二段描写了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的景色。D.文中用了不少对句,如“野芳发而幽香”对“佳木秀而繁阴”,这种句式工整优美,节奏感强。4.醉翁亭记除写了山水之乐外,还写到了“太守之乐”,请你从内容和它所体现的积极意义上谈谈对“太守之乐”的理解。答:参考答案:(一)1代词,指滁州城意趣、情趣消散2示例一: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四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亭。示例二: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四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上的,这就是醉翁亭。3不正确的是B。是为了引出醉翁寄情于山水的乐趣。4从内容上理解:在他的治理下,人偿生活安乐。或者答:太守为人们的快乐而感到高兴,体现封建官员“与民同乐”的思想,;从积极意义上理解力,哪怕位卑,却具有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积极人生态度,期望人们安居乐业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共同理想,与民同乐,追求生客宁静祥和,人们和谐相处极具现实的积极意义,答出“积极人生态度”或“和谐社会的理想的其中一方面即可。知识预习(一)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从文中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1、太守自称“醉翁”的缘由是:2、文中能够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原因的句子是:3、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4、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5、写春景的句子是:6、写夏景的句子是:7、写秋景的句子是:8、写冬景的句子是:课堂探究一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文章第一段是概括写了亭子的环境和亭子命名的由来,写亭子的环境,作者是从哪里落笔,如何观察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亭子的命名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结合抒情的?明确:是从远山落笔,立足于滁州,先是定点观察环视,然后把焦点对准西南诸峰,点出了望之蔚然而深秀的琅琊。接着动点观察,景随步移,山行六七里,先闻水声,后见泉水,最后峰回路转,推出了泉上的醉翁亭,写出了亭的环境,按照由远而近的顺序,写完景过后层层设问,通过作亭者谁,名之者谁,引出了命名之意: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感情。2阅读第二段思考:作者写了哪些风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你的感受如何?明确:在作者的眼中,醉翁亭山间朝暮四时无一不美,清晨,日驱之雾,怡红快绿顿现眼前,傍晚谷归山各,让人遐想神往。春天,野花香气无处不散,夏季绿树成荫,微风习习。秋天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日里嶙嶙的怪石令人感受到的是另一种诗情画意,真是美不胜收,难怪作者抒发到“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3“一切景语皆情语”在作者的眼里,他周围的景物无一不美,这也说明了他的心情是十分快乐的,他的心情为什么这么好呢?我们看第三自然段共有四句话(一个也字一句),若每一句话为一幅图时,我们可命名为:滁人游图、太守宴图、众宾欢图、太守醉图。看课文分析:滁人游图中共写了哪几种人?太守宴图中有哪些佳肴?众宾欢图中,众宾的形为和神态如何?太守醉图中,太守的面目和神态怎样?思考:为什么写太守宴图之前先写滁人游?明确:这就应了我们刚刚学过的岳阳楼记中的后天下之乐而乐,太守周围的人情事物无一不让他愉悦动情,驼背弯腰的龙钟老人,天真活泼的少年儿童,络绎不绝的游人,一切都那么有生气有色泽。在他所治理的滁州这一方水土,可谓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快乐无比,太守自然也就乐得其醉了,他沉醉于这方山水之乐,也更沉醉与民同乐之中。4文章第四段作者用两个相同的句式点出了哪四种乐?明确:山林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理清文章脉络。(1)开头部分介绍了醉翁亭,包括两个衔接得十分自然的层次:前一层介绍亭的环境;后一层介绍亭名由来。(2)中间部分描写醉翁亭的景色,也可分两层:第1层写山间朝暮、四季不同景色,先用“若夫”一词领起,后接“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第2层写人游琅琊山之乐,先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平列,然后依次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饮和太守醉四项内容。(3)结尾部分也分两层,第1层写游人去,禽鸟乐;第2层写太守乐其乐与民同乐。这两层中间用“然而”一词表示语意的转换。(4)贯穿全文的主线是:全文围绕“乐”这一主线展开。巩固训练当堂练习翻译下列句子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译: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译:3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译:4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译: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译: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译:课后作业(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913题。甲若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而乐亦无穷也。(欧阳修醉翁亭记)9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春和景明景: 四时之景不同景:而或长烟一空或:把酒临风把:1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微斯人,吾谁与归?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11.下列句中“”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夫淫雨霏霏B.感极而悲者矣C.其喜洋洋者矣D.四时之景不同12.比较甲乙两个文段,在下面表格的空格处填上相应的内容。(3分)文段写景抒情甲一段淫雨霏霏二段喜乙先写山间之朝暮乐再写13.乙段中“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的“乐”与甲段中作者的“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乐”,内涵有什么不同?(2分)_参考答案:9答案:日光 景色 有时持、执评分:每小题1分,共4分。10答案:(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语句通顺即可得分。11答案:B评分:选对得2分。12答案:悲春和景明山间之四时评分:每空1分,共3分。13答案:乙段中“乐”既抒发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又暗含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情怀;甲段中的“乐”不只表示与民同乐的思想,而且表现崇高的思想境界。评分:本题2分。只答相同点不得分。反思总结格言警句:真正的信仰是建立在岩石上的,而其他的一切都颠簸在时间的波浪上。弗培根课题醉翁亭记课型新授课课时3学习目标1抓住21个“也”字,25个“而”字,反复诵读,体会音韵美。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2引导学生深入品悟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课前预习学法指导古往今来,多少人们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中。那么人们为何而醉?这个问题将是我们本节课合作学习的关键。相关链接(一)阅读课内文言语段,完成6-9题。至于负者歌于途,庐陵欧阳修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临溪而渔渔:(2)杂然而前陈者陈:(3)苍颜白发颜:(4)太守谓谁谓: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人影散乱盗窃乱贼而不作C太守归而宾乏客从也微斯人,吾谁与归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译文:(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译文:4选文第二段中“人之乐”和“太守之乐”的“乐”分别具体指什么?(2分)答:“人之乐”的“乐”指“太守之乐”的“乐”指参考答案:(一)1(1)捕鱼(2)摆开(3)脸色(4)为,是2D离开(A.停止隔绝,B.凌乱指造反,C.回去归依)3(1)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2)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4“人之乐”的“乐”指游人“从太守游”之乐,“太守之乐”的“乐”指太守与民同乐之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知识预习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写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名言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描绘山间早晚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描写四时变幻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课堂探究一导入课文背诵课文导入二细读课文,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1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写景的顺序怎样?明确: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琅琊秀色图酿泉流水图溪亭展翅图。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作者写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怀,因而作者感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把景与情直接联系了起来。第三段,写景由外而内,写了“滁人游图”、“太守宴图”、“众宾欢图”、“太守醉图”。第四段,山间夕照全景图,突出与民同乐。2本文的记叙、写景、抒情是如何相结合的?以抒情贯穿于记叙写景之中。文章先写醉翁亭的远景,用“蔚然深秀”描绘它的外观,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琅琊山的风姿,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接着写亭的近景,如凌空欲飞之鸟,再借亭名由来直抒胸臆,道出“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一名句,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然后从两个方面展开,先写亭子四周朝暮和四时的自然景色,以“不亦无穷”表达作者纵情山水之间的情感,再写滁州官民同乐的情景,极力渲染滁州百姓在安定富庶的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着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画从侧面显示出滁州经太守励精图治而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3文章运用哪些方法写景?本文作者从大处落笔。采用不同的写景方式,景中有人,景中寓情。全文因景而生乐,因光而抒情,层层渲染,步步烘托,使文章波澜起伏,不同凡响。具体写景方式如下:(1)自远而近: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到“醉翁亭也”,为引出“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山水之间也”作铺垫。(2)从早到晚:从“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到“山间之间朝暮也”,突出山间朝暮的变化。(3)从春至冬:从“野芳发而幽香”到“山间之四时也”,突出山间四季的变换映衬之美。(4)由外而内:从“至于负者歌于途”到“太守醉也”,突出社会安定富足,百姓生活安乐,太守因此而醉。(5)山间夕照全景:从“已而夕阳在山”到“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突出太守与民同乐的情怀。全文句句写景,却句句离不开写太守。通过各种方式的景物描写暗含了作者遭贬谪后心情抑郁,借寓情山水之乐以释怀,以及他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三研读课文,体会特色思考:本文的音韵美表现在什么地方?明确:(1)“者也”判断句式的运用,整齐而富有节奏。(2)21个“也”字,24个“而”字,回环往复,韵律独特。(3)骈散结合,富有变化,摇曳多姿。(4)有许多千古传诵的名句,脍炙人口。本文“也”字有很多,试根据要求给下列句子分类:环滁皆山也。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判断:表解释:表感叹:表示肯定语气:参考答案:表判断:表解释:表感叹:表示肯定语气:四理解文章主旨找出文中包含“乐”字的句子。明确:(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山水之乐(2)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山水之乐(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观也。宴酣之乐(4)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禽鸟之乐。(5)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之乐“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思考:这么多的乐趣从何而来?因何而乐?这些乐中谁的乐的涵义最丰富?其乐的涵义有哪一些呢?(可先做提示,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政治生涯考虑)(1)禽鸟因何而乐?(2)百姓因何而乐?(3)太守因何而乐?)明确: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欧阳修写山,写水,写亭,写山间的朝暮四季,写滁人,写宴游,其实都是在写自己,醉在其中是因为乐在其中啊。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看到了作为一方太守的作者,目接山水之乐而乐,耳听禽鸟之声而乐,眼见滁州游人之乐而乐。这种带有“民胞物”情调的宽广襟怀正是宋人“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远理想的一种执著追求。但是这美好的人生境界毕竟只是在作者所治理的滁州局部一方闪现,而在作者曲折的政治生涯和所生活的忧患从生的北宋生活中再现的则是那种力不从心,年迈无力的感觉,这也正是他39岁便以翁自居的原因。充满忧患的社会迫使作者在闲适生活中寻觅愉悦之境,而他所觅得的愉悦之境又难以摆脱整个社会忧患阴影的笼罩,故意做出来的平静毕竟掩饰不住政治失意所带来的凄凉心情,在冲淡纤禾农,疏野超诣的外在形式下,带有深深孤寂和凄苦、秀美的山水之间悄然流动的是一股若隐若现的忧郁和悲哀,正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小结:回顾全文,总结欧阳修的这篇醉翁亭记可谓是一篇千古名文,它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打下了鲜明的时代印记,面对艰难的国运,欧阳修在逆境中不但努力治理滁州取得了可观的成绩,而且还以精美的文笔给我们留下了文笔,给我们留下了这篇宝贵的文化遗产,真可令人赞叹。五小结课文: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没有打击,问题是面对打击的态度。欧阳修被排挤、遭贬谪的心中肯定郁结了苦闷,但他在山水中沉淀着灵魂,在乐民之乐中提升着人生的境界。大家以为文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欧阳修的胸襟与情怀?使我们可以把它与范仲淹、屈原等高尚的人的名句并列放在一起?如今到滁州去登琅琊山,醉翁亭依然翼然临于泉上,亭柱上增加了这样一幅对联:多媒体出示翁去八百里,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欧阳修的情趣依然可以在后世找到知音。面对着这些圣哲先贤,他们旷达的胸襟一定深深感染着我们,成长中的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多媒体出示成长的路上,也许布满了荆棘,让我们踏着圣哲先贤的足迹,捧一颗旷达的心,去书写人生的壮丽!师生共勉巩固训练当堂练习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至于负者歌于途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而不绝者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C.而不知人之乐D.射者中,弈者胜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负/者歌于途B已而夕阳/在山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D庐陵/欧阳修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译文:(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译文:4选文第节描写了什么内容?有何用意?答:参考答案:1B.离开(A.断绝/极;C.知道/同“智”,智慧;D.命中/里)2D(A至于/负者歌于途,B已而/夕阳在山,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3(1)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2)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件乐事的人,是太守。4众人游宴之乐,揭示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课后作业二、阅读(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10-13题。【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业不知书,忠烈勇武,有智谋。练习攻战,与士卒同甘苦。代北苦寒,人多服毡罽,业但挟纩,露坐治军事,傍不设火,侍者殆僵仆,而业怡然无寒色。为政简易,御下有恩,故士卒乐为之用。朔州之败,麾下尚百余人,业谓曰:“汝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也,可走还,报天子。”众皆感泣不肯去。【注释】业:即杨业,又名杨继业,山西太原人,宋代著名将领。代:地名,治所在今山西代县。毡罽(j):毛织品。纩(kung):丝棉絮。傍:同“旁”。殆僵仆:几乎倒下。5.请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A.太守自谓也业谓曰B.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业怡然无寒色C.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故士卒乐为之用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众皆感泣不肯去6.请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译文:(2)汝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也。译文:7.说说【甲】文中的“醉翁之意”有什么含义。答:8.从【乙】文记载的“朔州之败”事件中,可以看出杨业这个形象有哪两个特点? 答:参考答案:5D6(1)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2)你们都有自己的父母、妻子和孩子,同我一起死没有什么益处。7寄情山水,排遣抑郁(随遇而安)8忠诚刚烈(忠烈);体恤下属、(御下有恩)。反思总结格言警句:懒于思索,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乏的原因。这种贫乏通常用一个字来称呼,这就是“愚蠢”。高尔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