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感悟自然1黄山记课件粤教版必修3.ppt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20568890 上传时间:2021-03-31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6.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感悟自然1黄山记课件粤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感悟自然1黄山记课件粤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感悟自然1黄山记课件粤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阶 段 一 学 业 分 层 测 评 阶 段 二 阶 段 三 阶 段 四 阶 段 五 1 黄山记 本课话题 无限风光在险峰 朗读 课文中 的名段 “ 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它煞费心机 , 创造世界。它创造了人间 , 还安排了一处胜境。它选中皖南山区。它是大手笔 , 用火山喷发的手法 , 迅速 地 , 在周围一百二十公里 , 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 , 分布了这 么多花岗岩的山峰。它巧妙地搭配了其中三十六大峰和三十六 小峰。高峰下临 深谷;幽潭傍依天柱。这些朱砂的、丹红的、紫褐色的群峰 , 前拥后簇 , 高矮 参差。三个主峰 , 高风峻骨 , 鼎足而立 , 撑起青天。 ” 云绝 , 变幻无常 , 虚实莫测 , 拨动你心中的奇思妙想;松奇 , 卓越风姿 , 千 年不变 , 引发你的由衷感叹;石怪 , 千姿百态 , 妙趣横生 , 引导你神游八荒 之外 每一处 , 每一刻 , 它们都能为你勾出一幅画!然而 , 要尽享这样一幅 美妙绝伦的风景画 , 绝非易事。但它却挡不住那些勇于探索的人们 , 诗仙李白 曾登临赋诗 , 逸兴横飞;地理学家徐霞客曾流连忘返 , 叹为观止 而今天 , 更有无数人不畏艰险 , 奋勇登山 , 尽情享受了这无 限风光 , 领略了一把 “ 会当 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 ” 的雄伟气势 , 正所谓:千里江山 , 俱收眼底;黄山奇景 , 尽踏足下!其实 , 人生需要攀登的高峰又岂止黄山一座呢? 积累 生活中的素材 梦想的力量 有这样一个女孩 , 花样的容貌 , 温柔而善良;有这样 一个女孩 , 15 岁被查出患有肺动脉高压 , 从此日日夜夜承受着病痛的煎熬; 有这样一个女孩 , 即使已经被病痛折磨得憔悴不堪 , 却还要咬牙坚持用纤细的 手指敲打着键盘 , 用博客记录自己的人生感悟。她就是 80 后的北京女孩田维 , 她用自己 21 年的精彩一生真正诠释了梦想的力量。所写成的 50 万字博客日 志 花田 半亩在其死后出版成书 那是一部血与泪的结晶。梦想的力量让田 维站上了属于她的险峰 , 领略到了无限风光。花香漫野 , 那是属于她的天堂! 背诵 相关名言警句 必须体验过痛苦 , 才体会到生的快乐。 大仲马 最困难的时候 , 也就是离成功不远的时候。 拿破仑 人生在世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和美妙动人的。 苏霍姆林斯基 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 , 不遇着岛屿、暗礁 , 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奥斯特洛夫斯基 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你的意志 , 才在道路上设下重重的障碍。 泰戈尔 知识 梳理 第 1 步读字音 千言万语总关音 1 单音字 扑 朔 (s hu ) 绮 丽 (q ) 菡萏 (h n)( d n) 狭仄 (xi )(z ) 脚 踵 (zhn ) 氤氲 (y n) (yn) 凝 眸 (m u) 绚 丽 (xu n) 叱 咤 (c h ) 喑 呜 (y n) 诡 奇 ( u) 褶皱 (z h)(z hu) 帆 桅 (w i) 甫 定 (f) 倏 来倏去 (s h) 2 多音字 (1) 语境辨析法 大 都 ( d ) 市人口 都 ( du ) 很多。 度 ( d ) 老师宽宏大 度 ( d ) , 一向 度 ( du ) 德量力 , 从不以己 度 ( du ) 人。 (2) 组词辨析法 翘 ( qi o )翘首 ( qi o )翘尾巴 拾 ( sh )拾级而上 ( sh )路不拾遗 第 2 步写字形 奥妙无穷方块字 ji o (矫)健 ji o (骄)傲 n i (蹑) 足 sh (摄)影 f i (绯)红 f i (菲)薄 第 3 步用词语 送你一双慧眼 1 游历 游览 都有 “ 从容 地行走、闲逛 ” 之意。经历的距离远近不同。 “ 游历 ” 指到远处游览。 “ 游览 ” 强调直接观赏 , 看到风景名胜。 请将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 今年 , 市园林局首次对佛慧山黄石崖石刻造像区域进行了保护建设 , 并 对周边 _ ( 游览 / 游历 ) 环境进行了整治提升。 (2) 美国马里兰州老奶奶 Mar y Lo u Maha ney , 72 岁开始环球冒险 , 90 岁时足 迹已遍布七大洲四大洋 , _ ( 游览 / 游历 ) 了 100 多个国家。 游览 游历 2 湮没 淹没 都有 “ 使隐藏 ” 、 “ 隐没 ” 的意思。 “ 湮没 ” 指 “ 埋没 ” 。 “ 淹没 ” 指 ( 大水 ) 漫过;盖过。 请将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 当地时间 2014 年 11 月 7 日 , 意大利威尼斯 , 受亚得里亚海涨潮和强热 风影响 , 圣马克广场遭洪水 _ ( 淹没 / 湮没 ) , 民众只能在水中行走。 (2) 我们可以遗忘 , 但不能不承认这是曾经发生在中国大地上活生生的现实 , 是 _ ( 淹没 / 湮没 ) 在民间和社会底层 的历史。 淹没 湮没 第 4 步辨熟语 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 语使用是否正确 , 并说明理由。 1 难道在 “ 特供 ” 横行的社会现实下 , 舆论质疑的食品安全问题 , 果真就 如专家所描述的那样 扑朔迷离 ? ( ) 理由: “ 扑朔迷离 ” , 形容事物错综复杂 , 难于辨别。侧重于 “ 事物错综复 杂 ” 。 2 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 , 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困难 , 甚至是一些威胁 自身的因素 , 这就需要你有 化险为夷 的能力。 ( ) 理由: “ 化险为夷 ” , 使危险的情况或处境变为平安。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常识 速览 识作者 “ 诗人气质 ” 的报告文学家 徐迟 (1914 1996) , 原名商寿 , 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浙江省吴兴人。 1931 年至 1933 年 , 曾先后就读于苏州东吴大学和燕京大学。 1933 年开始发表作品 , 抗战爆发后 , 徐迟辗转于上海、香港、重庆。这期间 , 他曾与戴望舒、叶君健 合编英文版中国作家 , 协助 郭沫若编辑中原月刊 , 创作和翻译了不少作 品。抗战胜利后 , 他由重庆抵达上海 , 曾一度回故乡教书。 1957 年担任诗刊 副主编 , 1960 年调入湖北文联当专业作家 , 1963 年当选为作协武汉分会副 主席。 代表作是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他的作品感情真挚 , 爱憎分明 , 说理透 辟 , 繁简相宜 , 语言洗练。 探背景 黄山 , “ 三山五岳 ” 中的 “ 三山 ” 之一 , 古称黟 (Y) 山 , 唐朝改名黄山 , 在 今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歙 ( Sh ) 县、休宁、黟县之间 , 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 之一。 它方圆 154 平方千米 , 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 四绝 ” 名冠于世 , 号 称 “ 天下第一奇山 ” , 它兼具 “ 泰岱之雄伟 ” 、 “ 华山之峻峭 ” 、 “ 衡岳之烟 云 ” 、 “ 匡庐之飞瀑 ” 、 “ 雁荡之巧石 ” 、 “ 峨眉之清凉 ” , 明代徐弘祖赞誉 为 “ 五岳归来 不看山 , 黄山归来不看岳 ” 。 1990 年 12 月黄山被列入世界遗产 名录。徐迟游览黄山后 , 被黄山伟、奇、幻、险的景色所折服 , 挥笔写下了此 文。 整体 感知 作者以优美的自然风景为载体 , 用独特的手法勾勒了黄山雄放瑰奇的景色 , 向读者详细地介绍了黄山的自然景物 , 赞叹大自然的崇高卓越 , 赞美祖国的大 好河山;又通过黄山道路古今险峻的对比 , 古人与今人登山的难易 , 抒发了征 服自然天险 , 让高山低头 , 使天堑变通途的豪迈情怀。同时表达了只 有勇于攀 登、探索的人才能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主旨。 文脉 梳理 _ _ 【答案】 对比 呼应前文 文本 层析 一、阅读第一部分 , 回答下面的问题。 1 第一部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黄山的形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 作者运用拟人手法 , 把大自然作为主人公来描写 , 写它是怎样 安排黄山的。好处:首先 , 由自己介绍显得一般化 , 把大自然作为主人公来写 就显得独辟蹊径 , 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其次 , 这样写更能突出黄山确实是人 间之仙境 , 是大自然 “ 煞费心机 ” 安排的。再次 , 便于以居高临下的气势、简 练的笔触 , 把黄山的绝境和细微之处全都写到。 二、阅读第二部分 , 回答下面的问题。 2 在这一部分 , 作者糅合了黄山的历史和文化内蕴 , 简析这一特点。 【答案】 作者回顾了几千年来人们攀登黄山的历史 , 并选用了 “ 黄帝在 黄山飞升 ” 的神话传说和唐、宋、元、明、清各时期的诗文 , 这些内容增添了 黄山的历史厚重感和神秘色彩。 三、阅读第三部分 , 回答下面的问题。 3 第三部分是怎样突出文章的中心的? 【答案】 (1) 对比:把前人攀援险峰的石级与现在有铁栏杆的宽阔的石级 作对比;以古代旅行家的心情、遭遇与我们 “ 直上 , 直上 , 直上 ” 、 “ 却无可 战栗 ” 作对比 , 突出了文章中心。 (2) 通过恰当的详略处理来突出中心。如 “ 过了立马亭、龙蟠坡 , 到半山寺 , 便见天都峰挺立在前 ” ; “ 古人不可能去的 , 以为最险的地方 , 鲫鱼背 , 阎王坡 , 小心壁等等 ” ; “ 看呵 , 天都峰 , 莲花峰 , 玉屏峰 , 莲蕊峰 , 光明顶 , 狮子林 , 这许多许多佳丽处 , 都在公园中 ” 。这些句子详写登天都峰 , 其余略写 , 重点突 出。 ( 3) 记叙与议论相结合 , 记叙为议论作依据。写天都峰之险 , 而今天却化险 为夷 , 这是石工们的功劳 , 所以引出议论 , “ 我们这江山 , 这时代 , 正是这样 , 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虽然这里历代有人开山筑道 , 却只有这时代 才开成了山 , 筑成了道 ” 。 四 、阅读第四部分 , 回答下面的问题。 4 第四部分承第一部分黄山景观的 “ 奇 ” 而来 , “ 奇 ” 在何处? 【答案】 (1) 奇就奇在 “ 变化无定 ” 上 , 云海漂泊无定 , 景物瞬息万变 , 群峰忽隐忽现 , 忽而旭日东升 , 忽而倾盆大雨 , 从彩虹到神奇的摄身光 , 写尽 黄山的险与奇 , 还有神秘感。 (2) 写松树 , “ 从峰顶俯视 , 它们如苔藓 , 披覆住岩 石;从山腰仰视 , 它们如天女 , 亭亭而玉立。沿着岩壁折缝 , 一个个地走将出 来 , 薄纱轻绸 , 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 ” 、 “ 排云亭前 , 好比一座繁忙的海港 , 我多么想从这儿扬帆出海去。可是暗礁多 , 浪这样险恶 ” , 这些比喻都表现了 黄山景色的奇异 。 五、阅读全文 , 回 答下面的问题。 5 这一篇文章在语言上有怎样的风格?请举例说明。 【答案】 (1) 这一篇文章语言风格总体豪放雄奇 , 形象性强 , 色彩感好 , 堪称 “ 大手笔 ” 。在局部段落里 , 又有很多描写景物的语言华美细腻 , 这同雄 奇 的风格相呼应 , 使文章的语言艺术生动多变。 (2) 语言雄奇 , 有气势的句子有:它打开了它的云库 , 拨给这区域的 , 有倏 来倏去的云 , 扑朔迷离的雾 , 绮丽多彩的霞光 , 雪浪滚滚的云海。云海五座 , 如五大洋 , 汹涌澎湃。 (3) 比较细腻的语句有:它们如天女 , 亭亭而玉立 。沿着岩壁折缝 , 一个个 地走将出来 , 薄纱轻绸 , 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 写法 借鉴 1 写作特色 虚实相生 作者对黄山奇景的描绘可谓神来之笔。把太阳初升比作 “ 火球腾空 ” 、 “ 琉 璃宝灯 ” ;风云汇聚便如 “ 笙管齐鸣 , 山呼谷应 ” 、 “ 雪浪滔滔 ” ;云雾缭绕 好比一座繁忙的 “ 海港 ” , 隐于云海 中的山峰成了海中 “ 暗礁 ” , 并由此想到自 己 “ 想从这儿扬帆出海去 ” 。这些描写突出了景物特点 , 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 势 , 虚实相生 , 酣畅淋漓。 定义 :虚实相生是把直接的具体有形的描写与间接的虚幻无形的描写结合 使用的写作方法。 作用 :运用虚实相生 , 可以达到重点突出 , 主旨鲜明;浓缩情节 , 增大容 量;文字简练 , 文法多样;横生情趣 , 创造意境等多方面的效果。 2 写法指导 在行文过程中 , 可 以如实地记录下自己在游览过程中听到的声 音、看到的 实景。为了增强形象可感性 , 可将动景写成静景;为了增强描写的生动性 , 可 以把景物的静止状态写成动态 , 化静为动 , 写出景物的生机和活力。为了唤起 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 可以由眼前的景观写到记忆中的类似景观 , 写到自己想象 中的景观 , 可以将虚像写成实景 , 将实景写成虚像 , 自然会将读者带入一种美 妙的境界。 3 迁移应用 请从你熟悉的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中任选一处 , 仿照本文虚实相生的写作 手法 , 写一段 不少于 300 字的文字。 【答案】 “ 菊以渊明为知己 , 梅以和靖为知己 , 竹以于猷为知己。 ” 当 面对着海 , 面对着这片蔚蓝 , 我不禁想到:海以何人为知己呢?海与大河不同 , 河流缓缓流淌 , 如老聃的 “ 清静微妙 , 守玄抱一 ” ;而大海变化万千 , 如庄周 的 “ 洞达而放逸 ” 。海水的磅礴之势 , 海水的傲视天下 , 海水的宁静微澜 面对这样的海 , 我听到的是曹操的 “ 烈士暮年 , 壮心不已 ” ;我看到的是李白 的 “ 孤帆一片日边来 ” ;我想到的是张九龄的 “ 海上生明月 , 天涯共此时 ” ; 海在历史的进程中闪耀着文学的光芒 , 并且这片光茫不仅在亮度上耀眼 , 色彩 更是炫目 因 为海的多变。但当面对这片蓝色时 , 我们又如何能够只专注于 它的磅礴、它的孤傲、它的宁静呢?曹操的壮志 , 李白的才华 , 张九龄的妙句 不是更应得到我们的关注、我们的肯定和我们的继承?大海成为古典文学众多 意象中的闪亮一点 , 它的价值又岂止是它的多变?古人为我们留下海一般博大 精深、奥妙无穷的灿烂文化 , 作为拥有悠久历史与丰富传统的民族的子孙 , 我 们的目光不该仅停留在海水表面。 素材 应用 1 课内素材 黄山是大自然煞费苦心布置的一处胜景 , 它不肯随便把胜景给予人类 , 它 将那些可以让人从人间通往胜景去的通道全部切断 , 处处悬崖峭壁 , 无可托足。 但是人类的探索却从未间断 , 千百年来 , 总有一些执着的人为了欣赏到更美、 更绚丽的风景 , 通过不断的努力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 将可能变为现实 , 看到了 更远的风景 , 领略到了那无限的风光。 【应用角度】 “ 毅力 ” 、 “ 勇气 ” 、 “ 无限风光在险峰 ” 等。 2 精彩应用 古人云: “ 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 ” 只有登山极顶 , 才能饱览无限风 光 , 这便是尝试。没有尝试 , 那就没有 “ 一览众山小 ” 的视野;没有尝试 , 那 就没有 “ 赖有青山豁我怀 ” 的豁达;没有尝试 , 那就更不会有 “ 调素琴 , 阅金 经 ” 的积极乐观的心态 , 迎接新的美好的一天。尝试攀登高峰 , 才能饱览无限 风光 , 因为它是快乐之源泉 , 幸福之根本 , 成功之基石。 佳作 领悟 黄山绝壁松 冯骥才 黄山以石奇云奇松奇名天下。然而登上黄山 , 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松。 黄山之松布满黄山。由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顶 , 无处无松。可是我 说的松只是山上的松。 山上有名气的松树颇多 , 如迎客松、望客松、黑虎松、连理松等等 , 都是 游客们争相拍照的对象。但我说的不是这些名 松 , 而是那些生在极顶和绝壁上 不知名的野松。 黄山全是石峰。裸露的巨石侧立千仞 , 光秃秃没有土壤 , 尤其那些极高的 地方 , 天寒风疾 , 草木不生 , 苍鹰也不去那里 , 一棵棵松树却破 石而出 , 伸展 着优美而碧绿的长臂 , 显示其独具的气质。世人赞叹它们独绝的姿容 , 却很少 去想在终年的烈日下或寒风中 , 它们是怎样存活和生长的。 一位本地人告诉我 , 这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 , 根部能够分泌一种酸性物 质腐蚀石头的表面 , 使其化为养分被自己吸收。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 , 也为 了牢牢抓住绝壁 , 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与摧折 , 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 石头搏斗着 , 最 终不可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细心便能看到 , 这些松根 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从中挣裂!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我在迎客松后边的山崖上仰望一处绝壁 , 看到一条长长的石缝 里生着一株 幼小的松树。它高不及一米 , 却旺盛而又有活力。显然曾有一颗松子飞落到这 里 , 在这冰冷的石缝间 , 什么养料也没有 , 它却奇迹般地生根发芽 , 生长起来。 如此幼小的树也能这般顽强?这力量是来自物种本身 , 还是在一代代松树坎坷 的命运中磨砺出来的?我想 , 一定是后者。我发现 , 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很不 一样。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 , 干直枝肥 , 针叶鲜碧 , 慵懒 而富态;而这些山顶上的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 , 树叶黑绿 , 矫健而强悍。这绝 壁之松是被恶劣与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它强劲和富于弹性的树干 , 是长期 与风雨搏斗的结果;它远远 地伸出的枝叶是为了更多地吸取阳光 这一代代 艰辛的生存记忆 , 已经化为一种个性的基因 , 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因此 , 它 们才有着如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 它们站立在所有人迹罕至的地方。那些荒峰野岭的极顶 , 那些下临万丈的 悬崖峭壁 , 那些凶险莫测的绝境 , 常常可以看到三两棵甚至只有一棵孤松 , 十 分夺目地立在那里。它们彼此姿态各异 , 也神情各异 , 或英武 , 或肃穆 , 或孤 傲 , 或寂寞。远远望着它们 , 会心生敬意;但它们 只有站在这些高不可攀 的地方 , 才能真正看到天地的浩荡与博大。 于是 , 在大雪纷飞中 , 在夕阳残照里 , 在风狂 雨骤间 , 在云烟明灭 时 , 这 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地与激浪搏斗的艄公 , 战场上永不倒下的英雄 , 沉静的思想者 , 超逸又具风骨的文人 在一片光亮 晴空的映衬下 , 它们的身影就如同用浓墨画上去的一样。 但是 , 别以为它们全像画中的松树那么漂亮。有的枝干被狂风吹折 , 暴露 着断枝残干 , 但另一些枝叶仍很苍郁;有的被酷热与冰寒打败 , 只剩下赤裸的 枯骸 , 却 依旧尊严地挺立在绝壁之上。于是 , 一个强者应当有的品质 刚强、 坚韧、适应、忍耐、奋进与自信 , 它全都具备。 现在可以说了 , 在黄山这些名绝天下的奇石奇云奇松中 , 石是山的体魄 , 云是山 的情感 , 而松 绝壁之松是山的灵魂。 1 悟手法。 本文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 , 如松树 “ 牢牢抓住绝 壁 ” 、 “ 抵抗 ” 、 “ 搏斗 ” 运用了拟人手法;又如 “ 像 的艄公 ” 、 “ 英雄 ” 、 “ 文人 ” 运用了比喻手法 , 生动形象 , 异彩纷呈。文 中多处描 写 , 别具一格 , 寥寥数语 , 鲜明的形象就跃然而出。 2 悟句式。 本文的句式灵动 , 长句和短句交互使用 , 使文句错落有致。如 “ 我想 , 一定是后者。我发现 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 , 干直枝肥 , 针叶鲜碧 , 慵懒而富态。 ” 长短句交互使用 , 灵活有力。感叹句和 反问句的使用 , 打破了陈述句一叙到底的局面 , 令文章的语言显得更有生机。 3 悟结构。 本文的结构浑然天成 , 首尾照应 , 具有圆和之美。 1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 , 恰当的一项是 ( ) 这样布置后 , 它打开了它的云库 , 拨给这区域的 , 有 _ 的云 , _ _ 的雾 , _ 的霞光 , _ 的云海。 A 雪浪滚滚 倏来倏去 扑朔迷离 绮丽多彩 B 扑朔迷离 绮丽多彩 倏来倏去 雪浪滚滚 C 倏来倏去 扑朔迷离 绮丽多彩 雪浪滚滚 D 绮丽多彩 倏来倏去 雪浪滚滚 扑朔迷离 【解析】 倏来倏去:忽来忽去。扑朔迷离:这里指模糊 , 难以辨别清楚。 绮丽多彩:鲜艳美 丽 , 颜色多样。雪浪滚滚:像雪浪那样连绵不断。 【答案】 C 2 (2016 全国甲卷 ) 下列各句中 ,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导学号: 20130000 】 A 自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东方红一号 ” 成功发射 , 成为世界上第 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以来 , 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B 国务院近日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 , 提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批 发企业 , 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 , 允许它们开展跨区域经营。 C 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 , 更在于育人 , 因此有 意识地把工匠 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 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D 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 , 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 的雄厚 , 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解析】 本题从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等角度考查对病句的辨析。 A 项 , 结构混乱 , 可将 “ 成功发射 ” 提到 “ 自从我国 ” 后。 B 项 , 成分残缺 , 可在 “ 提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 ” 后加 “ 的要求 ” , 在 “ 取消食盐 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 ” 后加 “ 的规定 ” 。 D 项 , 结构混乱 , 一面对两 面 , 可将 “ 的雄厚 ” 去掉 , 并在 “ 当地 ” 后加 “ 的 ” 。 【答案】 C 3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 语句 , 最恰当的一句是 ( ) 【导学号: 20130001 】 李白的 “ 两岸青山相对出 , 孤帆一片日边来 ” (望天门山 ) , 其中的 “ 出 ” 字用语绝妙 , 涵义丰富。青山原是静止的怎能 “ 出 ” 呢?用 “ 出 ” 字写出青山 的动态美 , 更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和联想 , _ _ , 从而衬托出行 船之人在特 定环境之中的豪放畅快的情感 , 为此诗增添了无限的情趣与韵味。 A 使人产生仿佛在行船中突然看到青山的感觉 B 仿佛突然看到青山的感觉使人在行船中产生 C 在行船中使人产生仿佛突然看到青山的感觉 D 使人突然看到青山的感觉仿佛在行船中产生 【解析】 从句式上看 , 这一小句和前一小句的主语都是 “ 动态美 ” , 前 一小句是 “ 给人 ” , 后一小句以 “ 使人 ” 承接 , 前后连贯;从这一小句的 内部结构来看 , 主干为 “ 使人产生 感觉 ” , 用 “ 仿佛在行船 中突然看到青 山 ” 来修饰 “ 感觉 ” 更为合适。 【答案】 A 阅读 “ 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 它封了山 ” 一部分文字 , 按要求完 成 4 6 题。 4 在这部分文字中 , 作者是采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写黄山的?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 【导学号: 20130002 】 【解析】 从 “ 煞费心机 ”“ 巧妙地搭配 ”“ 布置 ”“ 它封了山 ” 等语句 中不难发现是拟人手法 , 结合拟人的表达效果和这段文字的内容分析即可。 【答案】 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 法 , 把大自然作为主人来描写它怎样安排 黄山。这样写独辟蹊径 , 视野开阔 ,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 同时更能显示黄山 的鬼斧神工 , 不同一般。 5 这部分文字主要从哪些方面介绍了 黄山?试简要说明。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 , 找 出每段文字描写的中心事 物概括即可。 【答案】 这一部分主要从黄山所在的地域 , 黄山山峰的特点 , 黄山的云 海、植被、温泉、飞禽、摄身光等具有典型性的事物 , 来总体介绍黄山。 6 从这段文字中 , 你可以看出黄山具有怎样的特点?找出相关语句 , 试作 简要分析。 【导学号: 20130003 】 【解析】 从 “ 高峰下临深谷 ” , “ 幽潭傍依天柱 ” , “ 处处悬崖绝壁 , 无 可托足 ” 和 “ 一道温泉 , 能治 百病 ” , “ 神奇的音乐鸟能唱出八个乐音 ” , “ 极 罕见的摄身光 ” 等语句不难看出其特点。 【答案】 这段文字主要体现了黄山的 “ 险 ” 、 “ 奇 ” 。如 “ 高峰下临深 谷 ” , “ 幽潭傍依 天柱 ” , “ 处处悬崖绝壁 , 无可托足 ” 写其险; “ 一道温泉 , 能 治百病 ” , “ 神奇的音乐鸟能唱出八个乐音 ” , “ 极罕见的摄身光。这种光最神奇 不过 ” 写其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