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农村生活污水全域治理项目可行性报告_范文参考

上传人:陈****2 文档编号:197475311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X 页数:143 大小:109.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农村生活污水全域治理项目可行性报告_范文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xx农村生活污水全域治理项目可行性报告_范文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xx农村生活污水全域治理项目可行性报告_范文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xx农村生活污水全域治理项目可行性报告目录第一章 绪论7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7二、 项目建设地点7三、 项目建设进度7四、 建设投资估算7五、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8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8六、 主要结论及建议9第二章 市场营销和行业分析10一、 乡村振兴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10二、 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位置11三、 乡村振兴下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12四、 乡村生态振兴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14五、 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15六、 加快推进农村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17七、 乡村振兴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19八、 建立持久的顾客关系21九、 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位置22十、 创建学习型企业23十一、 乡村振兴下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27十二、 绿色营销的内涵和特点29十三、 乡村生态振兴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31十四、 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33十五、 客户发展计划与客户发现途径34十六、 加快推进农村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36十七、 发展营销组合39十八、 市场需求测量41第三章 发展规划分析45一、 公司发展规划45二、 保障措施49第四章 SWOT分析52一、 优势分析(S)52二、 劣势分析(W)54三、 机会分析(O)54四、 威胁分析(T)55第五章 经营战略管理61一、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含义61二、 企业经营战略实施的基本含义62三、 企业经营战略环境的特点62四、 企业文化战略的概念、实质与地位64五、 企业竞争战略的概念66六、 企业经营战略的层次体系67七、 总成本领先战略的基本含义72第六章 人力资源分析74一、 确定劳动定额水平的基本原则74二、 选择企业员工培训方法的程序74三、 企业劳动分工77四、 职业与职业生涯的基本概念79五、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分类80六、 劳动定员的基本概念82第七章 公司治理分析85一、 内部控制的相关比较85二、 内部控制的种类88三、 管理层的责任93四、 信息与沟通的作用94五、 公司治理原则的概念96六、 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97第八章 投资方案分析103一、 建设投资估算103建设投资估算表104二、 建设期利息104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05三、 流动资金106流动资金估算表106四、 项目总投资107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07五、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08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08第九章 经济收益分析110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10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10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11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13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14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15三、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17四、 偿债能力分析117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18五、 经济评价结论119第十章 财务管理120一、 企业资本金制度120二、 短期融资券126三、 应收款项的日常管理130四、 流动资金的概念133五、 筹资管理的原则134六、 营运资金的管理原则135七、 存货成本136八、 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类型及评价138报告说明农村生活污水全域治理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024.7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053.5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2.03%;建设期利息15.3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76%;流动资金955.8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7.21%。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80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6140.45万元,净利润1364.87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57.60%,财务净现值3582.69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3.34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经分析,本期项目符合国家产业相关政策,项目建设及投产的各项指标均表现较好,财务评价的各项指标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较好,因此,项目投资建设各项评价均可行。建议项目建设过程中控制好成本,制定好项目的详细规划及资金使用计划,加强项目建设期的建设管理及项目运营期的生产管理,特别是加强产品生产的现金流管理,确保企业现金流充足,同时保证各产业链及各工序之间的衔接,控制产品的次品率,赢得市场和打造企业良好发展的局面。本报告为模板参考范文,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产业背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风险评估等内容基于公开信息;项目建设方案、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基于行业研究模型。本报告可用于学习交流或模板参考应用。第一章 绪论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项目名称:xx农村生活污水全域治理项目项目单位:xx有限公司二、 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园区,区域地理位置优越,设施条件完备。三、 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的实际工作情况,xx有限公司将项目的建设周期确定为12个月。四、 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024.7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053.5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2.03%;建设期利息15.3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76%;流动资金955.8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7.21%。(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053.58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672.51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61.09万元,预备费19.98万元。五、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80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6140.45万元,纳税总额825.73万元,净利润1364.87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57.60%,财务净现值3582.69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3.34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2024.791.1建设投资万元1053.581.1.1工程费用万元672.511.1.2其他费用万元361.091.1.3预备费万元19.981.2建设期利息万元15.331.3流动资金万元955.882资金筹措万元2024.792.1自筹资金万元1399.072.2银行贷款万元625.723营业收入万元80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6140.455利润总额万元1819.836净利润万元1364.877所得税万元454.968增值税万元331.059税金及附加万元39.7210纳税总额万元825.7311盈亏平衡点万元2174.98产值12回收期年3.3413内部收益率57.60%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3582.69所得税后六、 主要结论及建议综上所述,该项目属于国家鼓励支持的项目,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客观,项目的投产将改善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第二章 市场营销和行业分析一、 乡村振兴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一)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并提到战略高度,乡村振兴不仅要求农民富,农业强,更要求农村美,其关键在于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既是乡村和乡村产业的振兴,也应是乡村生态文明的振兴。乡村振兴既要为农民提供安居、乐业、增收的生活环境,又要为农民提供天蓝、地绿、水净的自然环境,从而实现乡村生产、生态、生活的和谐发展。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在乡村振兴总的战略指导下改善乡村自然环境的同时建设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既要保留原有的乡土风情,保护好乡村生态系统,又要将这种生态理念运用于乡村建设的其他方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经济与环境携手共进,切实让乡村人居环境美起来、人民生活富起来。(二)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程当前要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走进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其关键一步在于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既是提高乡村发展质量的保证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就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生态宜居就是强调要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宜居贯穿于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发展的全过程,并为其提供了优越的外部环境,而这四大要求也只有在生态宜居的基础上才能建设得更好。将生态理念贯穿于产业兴旺的要求中可发展乡村生态经济;贯穿于乡风文明的要求中可发展乡村生态文化贯穿于治理有效的要求中可发展乡村生态环境。由此可见,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就是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乡村发展的各个方面,从而实现乡村现代化、生态化建设。二、 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位置乡村振兴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金钥匙,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全局性和历史性意义。乡村要发展、振兴,必须要以生态环境宜居为底色,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这样的富裕富足才有价值、有意义。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应该同时进行,稳住经济与环境的天平,才能实现乡村振兴成果价值的最大化,为群众谋得幸福最大化、富裕最大化。历史已经用现实带来了血淋淋的教训,不注重生态,碧水清流会成为臭水沟、万顷绿洲会变为无尽荒漠、蓝天白云会被阴霾遮蔽,群众的幸福感也随着被破坏的生态大打折扣。要牢牢把握住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深刻内涵,树立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环境也是为了民生的思想意识。在顺应自然规律中发展建设美丽新乡村,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走出一条绿色振兴之路。粗放型振兴、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是走不通的,干部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政策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对已经存在的乡村环境问题进行有效治理,随时防范未来发展进程中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才能让群众在朗朗晴空、徐徐清风下感受乡村振兴带来的加倍幸福感。三、 乡村振兴下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以来,我国的农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推动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原生动力得到了充分挖掘,农村面貌为之一新,农民收入持续提升,生活不断改善。这些成就无疑是对三农问题阶段性解决与捕进的自信之源,不仅赢得了赞誉和掌声,更为我国经济持续、全面发展和推进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成就固然重要,但是只看到成就而看不到成就背后隐藏的问题便会陷入偏颇的泥谭而无法自拔,也会给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戴上紧箱咒,必定会影响高质量发展的推进。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为了解决农产品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生活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普遍追求的是速度和产量。农药与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普遍应用有力地提升了农业的产出,有效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的生活所需。同时也应该看到传统农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严重问题。那便是生态平衡的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更为严重的便是长期的农药与化肥的使用对人民生命和健康构成的威胁。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更是一个必须审慎对待的问题。农业生态系统是个复杂的综合体,其稳定性正来源于其多样性。一味追求产量和速度而忽视生态系统平衡与保护的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已经显示出其弊端,正确对待传统农业发展中的问题,用科学的思维、审慎的态度构建我国农业发展的绿色路径不仅势在必行,更是迫在眉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的持续关注,生态农业日益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售点和热点问题。生态农业更关注的是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更关注的是整个农业生态的稳定与可持续,不仅严禁使用农药与化肥等化学物质,更注重良种培育、农地轮作、合理的种植和养殖更汁重农业的生态循环,倡导利用动植物的天然能力和土地的生态循环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生态农业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可以有效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共同推进,共同实现。生态农业在我国的发展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其所蕴含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绿色发展路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模式已务进发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可以大胆推测,生态农业将成为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其既能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又必须依赖生态环境的有力支撑,针对的是整个农业生态体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借鉴传统农业发展中积累的实践经验,推进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驾齐驱、融合共进的生态农业发展势在必行。四、 乡村生态振兴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一)乡村生态保护视为发展制约的传统观念影响较大我国辽阔的乡村地带涉及主体功能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文化遗产保护区等诸多类型,国家对这些地区的生态红线采取的严守态势,是促进乡村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在当前乡村振兴过程中,某些实施主体把乡村生态保护视为发展制约而不是发展契机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谈保护色变、谈红线抵触、谈发展畏难的状况普遍存在,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认识和实践行动仍不够深刻,影响了乡村振兴中生态效益的发挥。(二)乡村生态价值转化为新生产力的方法和路径缺失当前,对乡村生态资源价值的再认识和再发掘还不够深入,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性利用手段和方式不科学,使得乡村生态的多重效益难以得到充分和全面发挥。一是我国乡村传统生产力和增长方式惯性阻力大,新生事物和新生力量发展艰难;二是我国乡村地区技术、人才和金融等基础条件还比较薄弱,缺乏乡村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高质量、高水平支撑体系;三是城乡之间生态要素流动机制不健全,城市人口生态消费需求和先进生态成果在乡村地区还未有效释放和扩散;四是乡村生态资源在区域内同质化严重且贫矿地带较多,对生态价值转化为新生产力的方法和路径提出了更大挑战。(三)乡村生态红利释放的体制机制和平台建设不完善当前,严格的乡村生态保护体制机制日益完善,而科学、合理、有序的保护性利用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多部门在乡村生态管控的协同机制建设上逐渐成熟,而在乡村生态价值转化的研发投入、政策贡献和生产力促进上协同效能却不高;主导的乡村生态产业化进程不断提速,而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多主体参与乡村生态振兴的动力机制较为欠缺;面向乡村的生态补偿机制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基本健全,而更为精细化的生态红利分配机制和生态效能激励机制还需进一步优化。除体制机制改革以外,乡村生态红利的释放还需要平台创新驱动,但目前乡村生态技术研发服务平台、乡村生态创业孵化平台、乡村生态效能监测平台等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五、 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一)乡村生态治理投入不足,环保基础设施不健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无论是资金投入力度还是科技、政策方面的倾斜度乡村生态文明建设都弱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乡村生态建设只靠农民自己发展是不行的,没有物力、财力的支持很难出效果。乡村环保基础设施不健全,尤其是垃圾处理设施和废水处理设施。农民生活垃圾、家禽类便等随处可见,没有统一集中的垃圾中转站造成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有些乡镇村庄设有垃圾中转站和污水净化厂,但由于成本高、人员少、村民自觉性差等多种因素而停止运转,形同虚设。绝大部分生活污水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向池塘、沟渠,既污染水源又污染空气。(二)乡村生态知识宣传不到位,农民生态意识淡薄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人们关注的焦点仍是经济利益的获得,对生态效益的作用却不够重视。首先,一些乡村干部只拿政绩说话,甚至为了获得政绩效益大搞形象工程,单纯追求GDP增长而忽视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为干部,自身缺乏这种生态意识,就很难向下面群众做好宣传工作。其次,由于农民文化程度不高,接受新的思想观念较慢,再加上生态文明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不明显,短时期内让村民感觉不到它所带来的好处,这就导致大部分村民生态环保意识淡薄,只看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长久利益。(三)乡村生态制度政策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由于乡村发展的滞后性,乡村的一些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也存在缺陷,尤其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方面不健全。如: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推进机制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缺少相对的监督机制等。这些都造成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不能很好地落到实处。六、 加快推进农村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一)从城乡融合大格局中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集聚恩格斯认为,只有通过城市和乡村的融合,现在的空气、水和土地的污染才能消除。这一理念对于从城乡融合战略高度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要制定并实施城市生产要素下乡的优惠政策,通过财政政策、价格杠杆等手段,打通城乡要素合理流动渠道,将城市的资本、技术等要素有序引入乡村,强化入乡要素与乡村形成利益共享机制,发展乡村现代农业和生态服务业,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要加快推进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将城市先进生产力的带动作用和乡村绿色空间的生态潜力作用充分融合,全面创新传统农村产业的形态业态,努力打造以农耕文化、乡村风貌和田园风光为主要依托的新产业新业态,切实将农村的山水乡愁等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促进农村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二)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农村绿色发展应基于自身的发展状况和实际条件,明确农村绿色发展路线图,探索各具特色的农村绿色发展道路。对于东部地区来说,在经济科技较为发达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农村生态环保现代化,推动数字技术与农村生态环保工作深度融合。积极研发推广绿色环保型农业技术,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力度,深入推广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浙江经验,全力打造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绿色发展经验,循序渐进带动其他地区农村绿色发展。对于中部地区来说,要抓住新时代国家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加快转变粗放型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加快发展绿色种植,推进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动农业提质增效,为中部地区绿色崛起提供重要支撑。对于西部地区来说,应充分抓住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机遇,以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为重要契机,统筹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建设,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提高农产品优质化、绿色化水平,有效应对绿色贸易壁垒,为建设美丽西部打牢基础。东北地区应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大局出发,加快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农村绿色发展绩效。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农产品品牌,为东北全面振兴夯实环境基础。(三)着力构建农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新格局实现农村生态环境善治,需要发挥发挥企业、自治组织、环保组织、农民群众等多元主体的作用。坚持系统思维,在国家大政方针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方案,营造良好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环境,支持和鼓励各类主体参与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企业应增强绿色发展意识,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生产、经营和文化建设中,严格遵守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法规,不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自我规制。七、 乡村振兴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一)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并提到战略高度,乡村振兴不仅要求农民富,农业强,更要求农村美,其关键在于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既是乡村和乡村产业的振兴,也应是乡村生态文明的振兴。乡村振兴既要为农民提供安居、乐业、增收的生活环境,又要为农民提供天蓝、地绿、水净的自然环境,从而实现乡村生产、生态、生活的和谐发展。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在乡村振兴总的战略指导下改善乡村自然环境的同时建设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既要保留原有的乡土风情,保护好乡村生态系统,又要将这种生态理念运用于乡村建设的其他方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经济与环境携手共进,切实让乡村人居环境美起来、人民生活富起来。(二)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程当前要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走进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其关键一步在于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既是提高乡村发展质量的保证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就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生态宜居就是强调要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宜居贯穿于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发展的全过程,并为其提供了优越的外部环境,而这四大要求也只有在生态宜居的基础上才能建设得更好。将生态理念贯穿于产业兴旺的要求中可发展乡村生态经济;贯穿于乡风文明的要求中可发展乡村生态文化贯穿于治理有效的要求中可发展乡村生态环境。由此可见,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就是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乡村发展的各个方面,从而实现乡村现代化、生态化建设。八、 建立持久的顾客关系精明的企业不仅要创造顾客,还想要“拥有”顾客的“一生”。为此,它必须建立持久的顾客关系。企业可以在多个层次上建立顾客关系。一般地说,企业对那些数量庞大、边际利润低的顾客,更多会谋求建立层次较低的基本关系。如洗涤剂生产厂商通常不会逐个打电话给洗衣粉家庭用户,分别了解、征询意见,而会通过广告、促销、服务电话或电子网站来建,立关系。但对那些数量很少且边际利润很高的顾客,如大用户、大型零售商,企业则希望与它们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在这两个极端之间,企业可根据不同情况建立其他层次的顾客关系。(1)财务层次。指通过价格优惠等财务措施来树立顾客价值和满意度。如宾馆为常客提供免费或降价服务;商场提供惠顾折扣券;民航公司对常客实施优惠方案等。(2)社交层次。即通过加强社会交往来提高企业与顾客的社会化联系,与常客保持特殊关系。如企业主动与顾客保持联系,不断了解顾客需要和提供服务;向常客赠送礼品和贺卡,表示友谊和感谢;组织常客社交聚会,增强信任感等。(3)结构层次。指使用高新技术成果,精心设计服务体系,使顾客得到更多消费利益,来增强顾客关系。如批发公司通过计算机数据交换系统,帮助零售商客户做好存货管理、订货、信贷等一系列工作;宾馆用其信息系统储存旅客客史档案,为其再次光临时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等。九、 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位置乡村振兴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金钥匙,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全局性和历史性意义。乡村要发展、振兴,必须要以生态环境宜居为底色,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这样的富裕富足才有价值、有意义。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应该同时进行,稳住经济与环境的天平,才能实现乡村振兴成果价值的最大化,为群众谋得幸福最大化、富裕最大化。历史已经用现实带来了血淋淋的教训,不注重生态,碧水清流会成为臭水沟、万顷绿洲会变为无尽荒漠、蓝天白云会被阴霾遮蔽,群众的幸福感也随着被破坏的生态大打折扣。要牢牢把握住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深刻内涵,树立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环境也是为了民生的思想意识。在顺应自然规律中发展建设美丽新乡村,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走出一条绿色振兴之路。粗放型振兴、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是走不通的,干部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政策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对已经存在的乡村环境问题进行有效治理,随时防范未来发展进程中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才能让群众在朗朗晴空、徐徐清风下感受乡村振兴带来的加倍幸福感。十、 创建学习型企业彼得德鲁克在1988年就指出:“我们正在进入变革的第三阶段:从命令一控制型组织、分成许多部门与科室的组织,转变为以信息为基础、由知识专家组成的组织但是,我们还远没有做到真正建立起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这是将来会遇到的管理上的挑战。”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企业必须以知识作为决策及决策之后的资源分配工作的根据和基础。也就是说,企业要建立新的组织机制,使之懂得如何倾听市场的条件信号,从所听到的内容及其经验中学习,然后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其自身能力,以其创造并满足顾客的产品和服务领先于他人。企业对倾听、学习和领先这三项挑战性工作做得如何,将决定其业务经营的成功或失败程度。(一)倾听倾听,或称探察,是指企业感知外部世界的所有活动。企业倾听有明确的目的性,就是建立知识基础,以便作出面向市场的决策。市场调研一直是企业常用的感知手段。但过分依赖市场调研部门,乃至完全依赖营销部门来倾听,并不能保证企业通过有效的倾听达到成功决策。通过相当狭小的感知渠道寻求众多对象的反映,调研机构和信息处理人员对信息的控制、保管和理解,都会成为企业有效倾听的障碍。要克服这些障碍,企业需要建立跨职能决策体系,设计出能促进信任、共享信息、积累知识和建立学习制度的各种决策方法。有效倾听必须保证企业能听取多种声音。这些声音主要来自与企业决策休戚相关的三,组群体:顾客、社区和企业。其中,顾客包括消费者和相关销售系统中的个人;社区包括政府有关部门、特殊利益集团和竞争者;企业除自身外,也包括供应商和投资者。倾听多种声音的目的是协调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多种声音往往会互相冲突,如洗衣粉生产商可能发现顾客想要含磷的洗衣粉洗出“更加洁白”的效果,而社区则要求禁止磷化物污染公共水源,使水“更加干净”。这时,企业(股东和员工)则要求生产一种既令顾客满意,又符合企业对环保的责任感,而且还能盈利的产品。企业的责任是,充分听取三大群体的意见,了解和分析它们之间存在的进行合作和造成冲突的可能性和条件,以作出面向市场的决策。(二)学习通过倾听取得的信息,需要转化为进行决策所需要的情报、知识、理解和智慧,否则就不会使企业得到任何改善。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建立企业的学习体系。企业欲在快速变化的复杂环境中获得成功,必须要求其每一个成员不断地学习、快速地学习,同时也必须要求这些个人学习有益于强化企业对内部和外部环境所拥有的共同知识(即组织知识),促进个人行为与建立在组织知识之上的集体行动保持一致。组织知识是每一个组织成员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与集体相关的知识中得到一致认可、共同拥有的那部分知识。组织知识不是所有人知识的总和,而是相关的和共同的知识,是个人知识的有机综合。它比任何个人知识丰富得多,而且为所有与之相关的人深刻理解和内部化。企业学习系统不仅要重视解决将个人学习和建立的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共识)问题,而且要解决彼此独立的职能部门的组织知识与其他组织成员的共享问题,亦即将部门相对福狭的各自“共识”,转化为企业组织知识问题。为此,加强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和相互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企业还必须将每一项业务程序视为学习过程,明确地将业务程序设计成鼓励学习并从中获得知识的程序。完成一项业务程序要求具备一定的知识状态。例如,在开发和设计一种新型汽车时,来自销售和服务、生产工艺、工程制造等部门和设计室的人需要有共同知识,以便能够共同明确规定设计过程所需要的信息和要求。这个共享知识的过程应当使他们每个人都能充分利用各自的知识状态,包括其根据经验获得的信息。这些人一致同意共享的信息就是该业务程序的组织知识状态。企业可以通过连续执行共同业务过程,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组织知识状态,提高适应市场的能力。(三)领先倾听和学习的结果,必须落实到做出更好的决策而实现“领先”上。这里的领先是指通过决策过程而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许多企业都有领先的追求。实践证明,达到领先不易,保持领先更难。能持续领先的企业,大都具有下列共性。(1)系统地倾听顾客和社区、竞争对手及企业内部的声音;(2)系统地学习上述声音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道理,以及把这些声音综合起来的方法;(3)拥有促进倾听和学习以及对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共同业务程序;(4)企业要具备这些领先要素,就必须建立一个决策网络,把组织的战略方针同资源分配和许多为实行该方针必须做出的决策紧密地结合起来。企业的这种决策网络的主要特征有下面两点。(1)以资源分配来定义决策。即认为决策实质上是决定如何分配资金、信息、人员、时间及其他企业资源。这一认识将有利于决策的执行和分清责任。如提高市场占有率决策就是用具体的资源分配来降低价格、加强促销、改进产品特性等。这样定义决策,有利于经理执行并对其执行结果负责。另外,也有利于决策者明确地解决相关的各种冲突。如决定提高市场份额,就意味着用于其他业务单位的资源有可能减少。决策者必须预先解决这些冲突,否则,决策的执行就会受到干扰。(2)建立以市场为依据的决策方法。这种方法是组织负责做决策和负责执行决策的两组人员进行有条理的对话。这两组人员共同学习、工作,建立起决策所依据的知识,在决策过程的四个阶段(即确定问题、提出备选方案、分析和建立联系)充分对话。企业决策网络最终使组织知识得以不断增加,并以此加强了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保证了企业能更好地实施市场(顾客)导向的营销观念。十一、 乡村振兴下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以来,我国的农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推动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原生动力得到了充分挖掘,农村面貌为之一新,农民收入持续提升,生活不断改善。这些成就无疑是对三农问题阶段性解决与捕进的自信之源,不仅赢得了赞誉和掌声,更为我国经济持续、全面发展和推进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成就固然重要,但是只看到成就而看不到成就背后隐藏的问题便会陷入偏颇的泥谭而无法自拔,也会给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戴上紧箱咒,必定会影响高质量发展的推进。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为了解决农产品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生活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普遍追求的是速度和产量。农药与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普遍应用有力地提升了农业的产出,有效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的生活所需。同时也应该看到传统农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严重问题。那便是生态平衡的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更为严重的便是长期的农药与化肥的使用对人民生命和健康构成的威胁。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更是一个必须审慎对待的问题。农业生态系统是个复杂的综合体,其稳定性正来源于其多样性。一味追求产量和速度而忽视生态系统平衡与保护的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已经显示出其弊端,正确对待传统农业发展中的问题,用科学的思维、审慎的态度构建我国农业发展的绿色路径不仅势在必行,更是迫在眉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的持续关注,生态农业日益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售点和热点问题。生态农业更关注的是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更关注的是整个农业生态的稳定与可持续,不仅严禁使用农药与化肥等化学物质,更注重良种培育、农地轮作、合理的种植和养殖更汁重农业的生态循环,倡导利用动植物的天然能力和土地的生态循环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生态农业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可以有效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共同推进,共同实现。生态农业在我国的发展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其所蕴含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绿色发展路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模式已务进发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可以大胆推测,生态农业将成为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其既能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又必须依赖生态环境的有力支撑,针对的是整个农业生态体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借鉴传统农业发展中积累的实践经验,推进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驾齐驱、融合共进的生态农业发展势在必行。十二、 绿色营销的内涵和特点(一)绿色营销的内涵关于绿色营销,广义的解释是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体现的社会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充分考虑社会效益,既自觉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更自觉抵制各种有害营销。因此,绿色营销也称伦理营销。狭义的绿色营销,主要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谋求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协调,既要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企业利润目标,也要充分注意自然生态平衡,因此又称生态营销或环境营销。绿色营销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英国威尔斯大学的肯毕泰教授在绿色营销化危机为商机的经营趋势一书中指出:“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辨识、预期及符合消费者与社会需求,并且可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首先,企业所服务的对象不仅是顾客,还包括整个社会;其次,市场营销过程的永续性一方面需仰赖环境不断地提供市场营销所需资源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求能持续吸收营销所带来的产物。”绿色营销观要求企业在营销中不仅要考虑消费者利益和企业自身的利益,而且要考虑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将四方面利益结合起来,全面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二)绿色营销的特点绿色营销与传统营销相比,具有以下特征:(1)绿色消费是开展绿色营销的前提。消费需求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绿色消费是较高层次的消费观念。人们的温饱等生理需要基本满足后,便会产生提高生活综合质量的要求,产生对清洁环境与绿色产品的需要。(2)绿色观念是绿色营销的指导思想。绿色营销以满足需求为中心,为消费者提供能有效防止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及损害健康的产品。绿色营销所追求的是人类的长远利益与可持续发展,重视协调企业经营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力求实现人类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3)绿色体制是绿色营销的法制保障。绿色营销是着眼于社会层面的新观念,所要实现的是人类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必须有完善的政治与经济管理体制,制定并实施环境保护与绿色营销的方针、政策,制约各方面的短期行为,维护全社会的长远利益。(4)绿色科技是绿色营销的物质保证。技术进步是产业变革和进化的决定因素,新兴产业的形成必然要求技术进步;但技术进步如背离绿色观念,其结果有可能加快环境污染的进程。只有以绿色科技促进绿色产品的发展,促进节约能源和资源可再生以及无公害的绿色产品的开发,才是绿色营销的物质保证。十三、 乡村生态振兴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一)乡村生态保护视为发展制约的传统观念影响较大我国辽阔的乡村地带涉及主体功能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文化遗产保护区等诸多类型,国家对这些地区的生态红线采取的严守态势,是促进乡村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在当前乡村振兴过程中,某些实施主体把乡村生态保护视为发展制约而不是发展契机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谈保护色变、谈红线抵触、谈发展畏难的状况普遍存在,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认识和实践行动仍不够深刻,影响了乡村振兴中生态效益的发挥。(二)乡村生态价值转化为新生产力的方法和路径缺失当前,对乡村生态资源价值的再认识和再发掘还不够深入,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性利用手段和方式不科学,使得乡村生态的多重效益难以得到充分和全面发挥。一是我国乡村传统生产力和增长方式惯性阻力大,新生事物和新生力量发展艰难;二是我国乡村地区技术、人才和金融等基础条件还比较薄弱,缺乏乡村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高质量、高水平支撑体系;三是城乡之间生态要素流动机制不健全,城市人口生态消费需求和先进生态成果在乡村地区还未有效释放和扩散;四是乡村生态资源在区域内同质化严重且贫矿地带较多,对生态价值转化为新生产力的方法和路径提出了更大挑战。(三)乡村生态红利释放的体制机制和平台建设不完善当前,严格的乡村生态保护体制机制日益完善,而科学、合理、有序的保护性利用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多部门在乡村生态管控的协同机制建设上逐渐成熟,而在乡村生态价值转化的研发投入、政策贡献和生产力促进上协同效能却不高;主导的乡村生态产业化进程不断提速,而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多主体参与乡村生态振兴的动力机制较为欠缺;面向乡村的生态补偿机制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基本健全,而更为精细化的生态红利分配机制和生态效能激励机制还需进一步优化。除体制机制改革以外,乡村生态红利的释放还需要平台创新驱动,但目前乡村生态技术研发服务平台、乡村生态创业孵化平台、乡村生态效能监测平台等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十四、 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一)乡村生态治理投入不足,环保基础设施不健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无论是资金投入力度还是科技、政策方面的倾斜度乡村生态文明建设都弱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乡村生态建设只靠农民自己发展是不行的,没有物力、财力的支持很难出效果。乡村环保基础设施不健全,尤其是垃圾处理设施和废水处理设施。农民生活垃圾、家禽类便等随处可见,没有统一集中的垃圾中转站造成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有些乡镇村庄设有垃圾中转站和污水净化厂,但由于成本高、人员少、村民自觉性差等多种因素而停止运转,形同虚设。绝大部分生活污水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向池塘、沟渠,既污染水源又污染空气。(二)乡村生态知识宣传不到位,农民生态意识淡薄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人们关注的焦点仍是经济利益的获得,对生态效益的作用却不够重视。首先,一些乡村干部只拿政绩说话,甚至为了获得政绩效益大搞形象工程,单纯追求GDP增长而忽视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为干部,自身缺乏这种生态意识,就很难向下面群众做好宣传工作。其次,由于农民文化程度不高,接受新的思想观念较慢,再加上生态文明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不明显,短时期内让村民感觉不到它所带来的好处,这就导致大部分村民生态环保意识淡薄,只看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长久利益。(三)乡村生态制度政策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由于乡村发展的滞后性,乡村的一些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也存在缺陷,尤其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方面不健全。如: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推进机制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缺少相对的监督机制等。这些都造成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不能很好地落到实处。十五、 客户发展计划与客户发现途径1、客户发展计划客户发展计划是企业通过对一定时期、一定市场区域内客户资源的分析而制定的新客户开发与老客户价值提升计划。其中,老客户价值提升计划指目标市场计划期内增加老客户对本公司产品购买量的计划。客户发展计划涉及客户关系管理全局,用于指导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各项活动,应当具备以下特点:一是明确性,明确规定所要达到的目标,不能模棱两可;二是可操作性,各项实施措施必须具体,以便于各部门相关人员执行;三是阶段性,结合企业自身条件、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等因素制定短期、近期与长期计划,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四是可达到性,应当考虑企业自身实际与市场环境实际,使得各部门相关人员有条件、有能力实现计划。2、客户发现途径客户发现是客户开发的前提。根据一般经验,客户发现主要有以下途径:(1)查阅法。查阅各种公开发布的含有工商企业信息的二手资料,如电话号码簿、工商企业名录、各种媒体的信息专栏与广告等。(2)市场咨询法。向有关部门咨询,如市场研究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3)会议法。参加各种会议,如行业会议、展览会、展销会等。(4)广告开拓法。利用各种广告媒介寻找准顾客,如直接邮寄广告、电话广告、电子商务广告等。(5)链式引荐法。请现有客户推荐新顾客。(6)社会关系拓展法。利用自身的种种社会关系寻找准顾客。(7)中心开花法。通过中心人物的链式关系扩大顾客群,中心人物有行业协会领导、主管部门领导、金融机构领导以及各类有影响力的人物等。(8)市场细分法。通过市场细分发现准客户。(9)历史顾客名单核对法。从以往有过来往或交易关系的客户名单中寻找现在可以继续发展业务关系的客户。(10)地毯式拜访法。销售人员直接走访特定区域所有可能有价值的企业以寻找准顾客。(11)社交群体接触法。在俱乐部、娱乐场、校友会、培训班等各类社交场合接触准客户。(12)个人观察法。销售人员通过对周围环境和人员的直接观察和判断寻找准顾客。(13)随机法。利用各种偶然的机会发现客户,如同机的乘客、同游的游客等。(14)吸引竞争者的顾客。(15)委托助手法。即聘用与委托专职人员帮助收集信息,上门拜访,寻找准顾客。十六、 加快推进农村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一)从城乡融合大格局中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集聚恩格斯认为,只有通过城市和乡村的融合,现在的空气、水和土地的污染才能消除。这一理念对于从城乡融合战略高度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要制定并实施城市生产要素下乡的优惠政策,通过财政政策、价格杠杆等手段,打通城乡要素合理流动渠道,将城市的资本、技术等要素有序引入乡村,强化入乡要素与乡村形成利益共享机制,发展乡村现代农业和生态服务业,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要加快推进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将城市先进生产力的带动作用和乡村绿色空间的生态潜力作用充分融合,全面创新传统农村产业的形态业态,努力打造以农耕文化、乡村风貌和田园风光为主要依托的新产业新业态,切实将农村的山水乡愁等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促进农村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二)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农村绿色发展应基于自身的发展状况和实际条件,明确农村绿色发展路线图,探索各具特色的农村绿色发展道路。对于东部地区来说,在经济科技较为发达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农村生态环保现代化,推动数字技术与农村生态环保工作深度融合。积极研发推广绿色环保型农业技术,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力度,深入推广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浙江经验,全力打造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绿色发展经验,循序渐进带动其他地区农村绿色发展。对于中部地区来说,要抓住新时代国家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加快转变粗放型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加快发展绿色种植,推进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动农业提质增效,为中部地区绿色崛起提供重要支撑。对于西部地区来说,应充分抓住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机遇,以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为重要契机,统筹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建设,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提高农产品优质化、绿色化水平,有效应对绿色贸易壁垒,为建设美丽西部打牢基础。东北地区应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大局出发,加快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农村绿色发展绩效。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农产品品牌,为东北全面振兴夯实环境基础。(三)着力构建农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新格局实现农村生态环境善治,需要发挥发挥企业、自治组织、环保组织、农民群众等多元主体的作用。坚持系统思维,在国家大政方针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方案,营造良好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环境,支持和鼓励各类主体参与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企业应增强绿色发展意识,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生产、经营和文化建设中,严格遵守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法规,不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自我规制。十七、 发展营销组合根据目标市场和定位的要求,企业需要考虑和选择相应的营销组合。“营销组合”是指一整套能影响市场需求的企业可控制因素,包括产品、价格、地点(分销或渠道)和促销等,是开展营销、影响和满足顾客的工具与手段。它们需要整合到营销计划中并使用于营销过程,以争取目标市场的预期反应。企业对营销工具和手段的具体运用,会形成不同的营销战略、方法和行动。这些工具、手段或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通常不应割裂开来孤立地考虑。必须从目标市场的需求状态、定位和营销环境等出发,统一、配套和协调使用。营销组合具有以下特性:(1)可控性。由企业可控制和运用的有关营销手段、因素等构成。比如,企业可根据目标市场决定生产什么,制订什么样的价格,选择什么渠道,并采用什么促销方式。(2)动态性。它不是固定不变的静态搭配,而是变化无穷的动态组合。比如同样的产品、价格和渠道,可根据需要改变促销方式;或其他因素不变,企业提高或降低价格等,都会形成新的、效果不同的营销组合。(3)复合性。构成营销组合的四大类因素或手段,各自又包含多个次一级或更次一级的因素或手段组合。以产品为例,它由质量、外观、品牌、包装、服务等因素构成,每种因素分别又由若干更次一级的因素构成,如品牌便有多种使用方式。又如促销手段,包括人员促销、广告、公共关系和营业推广等;其中,广告依据传播媒体的不同,又有电视广告、广播(电台)广告、报纸广告、杂志广告和网络广告等,每一种还可进一步细分。(4)整体性。构成营销组合的各种手段及各个层次的因素,不是简单地相加或拼凑,必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统一的目标指导下相互配合、优势互补,追求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整体效应。十八、 市场需求测量(一)不同层次的市场市场作为营销领域的范畴,是指某一产品的实际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的总和,是对该产品有兴趣的顾客群体,也称潜在市场。潜在市场的规模,取决于现实顾客与潜在顾客人数的多少。购买者身份的确认,一般依据三个特性,即兴趣、收入和购买途径。兴趣指购买需求和欲望,是采取购买行为的基础。收入决定支付能力,是采取购买行为的条件。市场规模是兴趣与收入两者的函数。购买途径决定购买者能否买到所需产品。有效市场是指对某种产品感兴趣、有支付能力并能获得该产品的顾客群体。同样的产品,往往因购买者必须具备某一特定条件才能获取,如规定到一定年龄者才能购买汽车。有效市场中具备这种条件的顾客群体,构成该产品的合格的有效市场。企业可将营销努力集中于合格有效市场的某一细分部分,这便成为企业的目标市场。企业及竞争者的营销努力,必能售出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购买该产品的顾客群体,便形成渗透市场。(二)市场需求某一产品的市场总需求,是指在一定的营销努力水平下,一定时期内在特定地区、特定营销环境中,特定顾客群体可能购买的该种产品总量。对需求的概念,可从八个方面考察。(1)产品。首先确定所要测量的产品类别及范围。(2)总量。可用数量和金额的绝对数值来表述,也可用相对数值来表述。(3)购买。指订购量、装运量、收货量、付款数量或消费数量。(4)顾客群。要明确总市场的顾客群、某一层次市场的顾客群、目标市场或某一细分市场的顾客群。(5)地理区域。根据非常明确的地理界线测量一定的地理区域内的需求。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划分区域,测定各自的市场需求。(6)时期。市场需求测量具有时间性,如年度、5年、10年的市场需求。由于未来环境和营销条件变化的不确定性,预测时间越长,测量的准确性就越差。(7)营销环境。测量市场需求必须确切掌握宏观环境中人口、经济、政治、法律、技术、文化诸因素的变化及其对需求的影响。(8)营销努力。市场需求也受可控制因素的影响。市场需求受产品改良、产品价格、促销和分销方式等的影响,一般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弹性,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因此,市场需求也称为市场需求函数。随着行业营销费用的增加,刺激消费的力度加大,市场需求一般会随之增大,但报酬率由递增转入递减。当营销费用超过一定水平后,就不能进一步促进需求,市场需求所达到的极限值,称为市场潜量。由于市场环境变化深刻地影响着市场需求的规模、结构和时间等,所以也会深刻地影响着市场潜量。在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