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关于成立农业农村现代化设备公司策划书(范文模板)

上传人:陈****2 文档编号:168095601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X 页数:126 大小:12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关于成立农业农村现代化设备公司策划书(范文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江西关于成立农业农村现代化设备公司策划书(范文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江西关于成立农业农村现代化设备公司策划书(范文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江西关于成立农业农村现代化设备公司策划书江西关于成立农业农村现代化设备公司策划书xx有限责任公司目录第一章 筹建公司基本信息8一、 公司名称8二、 注册资本8三、 注册地址8四、 主要经营范围8五、 主要股东8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9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9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10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11六、 项目概况11第二章 行业发展分析14一、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建设宜居宜业乡村14二、 推进科技与机制创新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24第三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31一、 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安全保障水平31二、 总体要求40三、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建设绿色美丽乡村43第四章 公司组建方案50一、 公司经营宗旨50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50三、 公司组建方式51四、 公司管理体制51五、 部门职责及权限52六、 核心人员介绍56七、 财务会计制度57第五章 发展规划分析61一、 公司发展规划61二、 保障措施62第六章 法人治理65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65二、 董事67三、 高级管理人员71四、 监事73第七章 项目环保分析75一、 编制依据75二、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76三、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76四、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77五、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77六、 环境管理分析78七、 结论79八、 建议79第八章 项目风险防范分析81一、 项目风险分析81二、 项目风险对策83第九章 经济效益分析85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85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85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85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87利润及利润分配表89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89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91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92五、 偿债能力分析92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94六、 经济评价结论94第十章 项目规划进度95一、 项目进度安排95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95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96第十一章 项目投资计划97一、 投资估算的依据和说明97二、 建设投资估算98建设投资估算表100三、 建设期利息100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00四、 流动资金101流动资金估算表102五、 总投资103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03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04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04第十二章 总结106第十三章 附表附件110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10建设投资估算表111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12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13流动资金估算表113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14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15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16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17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18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18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19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20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21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12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123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123能耗分析一览表124报告说明xx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由xxx集团有限公司和xx(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xxx集团有限公司出资660.00万元,占xx有限责任公司50%股份;xx(集团)有限公司出资660万元,占xx有限责任公司50%股份。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487.5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701.5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2.48%;建设期利息107.1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9%;流动资金678.9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5.13%。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84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6767.77万元,净利润1192.88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9.99%,财务净现值1460.05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00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1139元提高到2020年的16981元,年均增长率为88%。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5年底的2381降至2020年底的227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第一章 筹建公司基本信息一、 公司名称xx有限责任公司(以工商登记信息为准)二、 注册资本1320万元三、 注册地址江西xxx四、 主要经营范围经营范围:从事农业农村现代化设备相关业务(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五、 主要股东xx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由xxx集团有限公司和xx(集团)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一)xxx集团有限公司基本情况1、公司简介公司秉承“以人为本、品质为本”的发展理念,倡导“诚信尊重”的企业情怀;坚持“品质营造未来,细节决定成败”为质量方针;以“真诚服务赢得市场,以优质品质谋求发展”的营销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纵观全局,争取实现行业领军、技术领先、产品领跑的发展目标。 公司始终坚持“人本、诚信、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服务宗旨,竭诚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一流服务,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指导和洽谈业务。2、主要财务数据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资产总额1539.211231.371154.41负债总额847.34677.87635.50股东权益合计691.87553.50518.90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营业收入5636.084508.864227.06营业利润934.22747.38700.66利润总额874.75699.80656.06净利润656.06511.73472.36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56.06511.73472.36(二)xx(集团)有限公司基本情况1、公司简介公司不断推动企业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品牌意识,提升品牌管理能力,实现从产品服务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公司积极申报注册国家及本区域著名商标等,加强品牌策划与设计,丰富品牌内涵,不断提高自主品牌产品和服务市场份额。推进区域品牌建设,提高区域内企业影响力。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丰富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将继续提升供应链构建与管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集团成立至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自主创新、持续改进,以技术领先求发展的方针。2、主要财务数据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资产总额1539.211231.371154.41负债总额847.34677.87635.50股东权益合计691.87553.50518.90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营业收入5636.084508.864227.06营业利润934.22747.38700.66利润总额874.75699.80656.06净利润656.06511.73472.36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56.06511.73472.36六、 项目概况(一)投资路径xx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关于成立农业农村现代化设备公司的投资建设与运营管理。(二)项目提出的理由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三)项目选址项目选址位于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占地面积约10.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四)生产规模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xx套农业农村现代化设备的生产能力。(五)建设规模项目建筑面积12973.28,其中:生产工程8913.67,仓储工程1940.49,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1111.07,公共工程1008.05。(六)项目投资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487.5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701.5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2.48%;建设期利息107.1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9%;流动资金678.9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5.13%。(七)经济效益(正常经营年份)1、营业收入(SP):8400.00万元。2、综合总成本费用(TC):6767.77万元。3、净利润(NP):1192.88万元。4、全部投资回收期(Pt):6.00年。5、财务内部收益率:19.99%。6、财务净现值:1460.05万元。(八)项目进度规划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4个月。(九)项目综合评价项目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市场发展空间大。本项目的建立投资合理,回收快,市场销售好,无环境污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这也奠定了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第二章 行业发展分析一、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建设宜居宜业乡村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大力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整体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宜居宜业的农民新家园。第一节科学推进乡村规划一、完善县镇村规划布局强化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管控,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统筹县城、乡镇、村庄规划建设,尽快基本完成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明确村庄分类布局。推进县域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专项规划,加快形成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的建管格局,推动公共资源在县域内优化配置。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增强县城集聚人口功能。积极推进扩权强镇,规划建设一批重点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二、加快推进村庄规划本着立足现有基础、适当超前的原则,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对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类的村庄尽快实现全覆盖,完善村庄用地用途管制制度。加强乡村建设规划管理,严肃查处违规乱建行为。将洪灾高风险区居民逐步外迁、妥善安置,实现人对洪灾高风险地区的合理避让。注重乡村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注重村庄风貌引导管控和地域特色延续传承,不搞大拆大建,保护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红色名村和传统民居。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不搞一刀切运动式,严禁违背农民意愿搞大拆大建、强迫上楼。第二节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改造升级村庄道路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开展示范创建,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加强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和村内主干道建设,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加强农村公路全过程安全质量监管,完善安全生命防护设施建设。加大农村交通安全管理联合执法力度,加强农村公路环境整治。二、保障农村供水安全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村饮水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加快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加强中小型水库等稳定水源工程建设和水源保护,2025年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体系基本建成,良性运行管理目标基本达到,饮用水水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加强农村防洪排涝水利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河道堰塘整治、水系连通、水土保持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河流生态。建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消费收缴机制和财政补贴机制,健全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运行和长效保护机制。三、优化农村用能结构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提高农村地区供电能力及供电可靠性。推动农村地区分布式光伏、风电发展,有序推动农村能源消费向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转型。推进燃气下乡,支持建设安全可靠的乡村储气罐站和微管网供气系统。充分利用农业农村有机废弃物发展沼气。推广电能替代技术、特色用能建设、新型用电产品,支持农村绿色出行。四、加快建设乡村物流体系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健全乡村双向物流配送体系。加快构建县、乡、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推广农村交通、邮政、快递、商贸、供销、电商服务网点多站合一场站运营模式。加强农村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创新农村寄递物流发展模式,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农村寄递物流高质量发展。五、提升农房建设质量提高农房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建立农村房屋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加强农户住房安全日常巡查和监管,明确房屋建设基础高程、房屋结构及紧急避洪设施等防洪减灾相关要求,健全农房选址、设计审查、施工监管、竣工验收以及建筑企业和乡村建设工匠管理等全流程的农房建设管理服务体系,严格控制在洪灾高风险区(如河湖管理范围内、低洼地等)新建住房。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广绿色建材应用和新型建造方式,整体提升农房居住功能和建筑风貌。3年内完成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对洪灾高风险区住房进行安全性能鉴定,质量较好的房屋按照避洪要求进行改造,质量较差的房屋进行迁建。在雷电易发区实施农村防雷示范工程。支持建设一批功能现代、风貌乡土、成本经济、结构安全、绿色环保的宜居型示范农房。第三节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一、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强无厕户、旱厕户改造和不达标卫生厕所改造提升,切实提高改厕质量。合理规划建设农村公共厕所,加快建设乡村景区旅游厕所。因地制宜推进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有条件的地方一体化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和生活污水处理。到2025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力争达到96%,厕所粪污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二、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系统治理、全域覆盖,梯次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推广适宜的治理思路和技术模式,建立完善市场化建设与运维模式。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到2025年基本消除较大面积黑臭水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三、全面提升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巩固完善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区域处理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广城乡环卫全域一体化第三方治理。深入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工作,推广符合农村实际,有价值、可持续、可复制的经验做法,因地制宜建设一批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设施。到2025年,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高质量运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试点成果有效推广。四、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实施村庄整治建设专项提升行动,力争全省基本完成宜居不迁并村组的整治建设。实施整洁庭院整治专项提升行动,有效落实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力争全省农村农户庭院普遍达到整洁庭院水平。实施美丽宜居示范县创建专项提升行动,完成30个左右的美丽宜居示范县创建,并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建设一批全域美丽乡镇、美丽村庄、美丽庭院。实施村庄环境长效管护专项提升行动,有效建立五定包干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长效管护第三方购买服务,积极推进市县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建设,力争全省95%的村庄纳入平台监管。实施美丽活力乡村+民宿联动建设专项提升行动,全省创建30个左右的美丽活力乡村+民宿联动建设先行县,创评星级休闲乡村民宿1000家左右,提供村民就近就业岗位3万个左右,带动乡村创业就业30万人,年带动农副产品销售20亿元以上。第四节加快数字乡村建设一、加快农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信息服务载体建设,推动农村千兆光网、5G网络、物联网建设。推进农村新型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电视、电脑、手机三屏同显三端共用。推动移动接收终端具备应急广播功能,开展乡村智慧应急建设。加快实施信息惠农工程,着眼于解决教育、医疗、就业、社保、养老、社区等民生热点问题,建立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动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与服务综合平台,进一步提高农村社区管理服务水平。二、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推广农业信息化新技术、新模式、新成果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运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全面融合。实施好省级智慧农业PPP项目,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推进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提升数据应用水平。继续推进省级智慧农业123+N平台建设运维,拓展12316信息服务平台功能,推动农业农村基础数据汇集和共享。实施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建设工程,加快种植业、畜牧兽医、渔业渔政、种业、农机数字化建设,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化改造升级,积极引导机插、机耕、机播、机收、机烘、机防等农机装备北斗系统,联网上传,实现服务可追溯。规范网上土地流转服务,推进土地有序流转。建设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数据智慧监管平台,加快农业生产基地数字化改造,实现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使用、巡查巡检、风险等级、检测结果等信息上链,及时发布全省质量安全状况和风险提示,推进追溯业务指尖办,农产品质量安全一网追溯,规模生产经营主体基本实现追溯管理。三、积极培育乡村数字经济实施数字乡村建设行动,以县域为单元,加强数字乡村建设规划,发展乡村数字经济、数字服务、数字治理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和休闲农业为重点,大力推广农业物联网应用,推进乡村产业数字化发展。推动休闲农业数字化融合,培育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创意民宿等新型产业,加快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江西省高等级乡村旅游点。加快赣鄱正品品牌主体全产业链数字化建设,通过储运、流通、销售各环节数字化监管,打造全省一流品牌、一流农产品,实现赣鄱正品品牌一网运营。积极引导,推动新建改建的冷链物流设施实现数字化,并接入平台实行监护查询。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依托益农信息社等村级服务站点,开展公益、便民、电商、培训体验服务,加快构建为农服务体系。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大线上促销力度,培育一批农产品产业化运营主体。四、推进乡村管理数字化以江西省精准脱贫大数据管理平台为依托,延续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的工作调度、分析监测等重要作用,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建设江西省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为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坚强有力的数据化支撑。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乡村数字惠民便民服务体系,推进涉农服务事项在线办理。深化乡村智慧社区建设,推广村级基础台账电子化。探索宅基地改革和规范化管理平台建设,推进国家和省级试点县先行先试,建立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网上监控的动态管理系统。强化农业重度污染地块的管控,推进土壤改良、生产种植的信息化网上监控。开展农民培训数字化管理,实现培训内容网上调研、机构确定网络公开、培训资源网络共享、跟踪服务网上对接。深入开展十年禁渔行动,推进联合执法监控平台建设,巩固禁捕退捕成果。加强乡村教育、医疗、文化数字化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开放共享。加强农村网络治理,规范管理农村上网场所,保护农村青少年不受网络不良信息侵害。夯实农村网络设施、网络安全工作基础,保障乡村网络和信息安全。第五节推进县乡村服务一体化一、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优化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网点布局,继续改善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在县城和中心镇新建扩建一批高中阶段学校。实施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到2025年基本普及农村学前教育。支持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改革,积极稳妥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实施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计划,培养一专多能农村小学教师。把耕读教育纳入教育培训体系。加大涉农高校、涉农学科专业建设力度。二、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改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设施设备条件,推动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变,采取派驻、巡诊等方式提高乡村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县级医院建设,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行医保总额预算管理,加强监督考核,探索结余留用,合理超支负担。加强县级疾控机构建设,提升县级疾控机构应对重大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提升妇幼、老年人健康服务水平。建设全科特岗医生队伍,推行乡村医生乡聘村用,保障合理收入和养老待遇。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医疗救助托底保障。三、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扩面。推进城乡低保制度统筹发展,逐步提高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质量,建立分类分层的救助体系。建立健全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加强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建设管理,推进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可持续运营发展,健全农村留守等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鼓励村集体经济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发展养老服务。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努力延伸老年康复、老年护理、安宁疗护等服务。四、提升村级综合服务能力加强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坚持把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与当地自然条件、民俗文化等相结合,鼓励充分利用现有的村级组织办公场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祠堂、农家书屋等,建设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全面提升村级整体服务功能。积极拓展村级综合服务中心职能。推动互联网+向农村延伸,提高村级综合服务信息化水平,逐步实现信息发布、民情收集、议事协商、公共服务等村级事务网上运行。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困境儿童、残疾人的关爱服务。完善农村殡葬服务,推进农村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二、 推进科技与机制创新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完善经营机制,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第一节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一、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全省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和重点领域,积极对接国家重大农业科技项目,实施关键技术攻坚行动,推广运用揭榜挂帅、公开竞争、定向委托等方式,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植物种质资源创新、生态循环农业、农业设施装备、农业信息化等领域取得突破。不断完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组建一批技术创新联盟,开展一批优势特色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一批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二、加强农业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加大农业科技领域引才育才力度,抢抓全球人才流动新机遇。大力提升农业科技人员业务素质,多渠道提升本土农业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多层次吸引海外农业科技人才,做好引进人才的安置和融入工作。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重点攻关,加快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三、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以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为抓手,培育多元服务主体,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推动公益性推广和经营性服务融合发展,鼓励农技人员提供技术增值服务并合理取酬。发展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探索建设公益性推广机构和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平台。打造集试验、推广、培训于一体的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强化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实施基层农技人员定向培养计划、知识更新计划和基层农技推广特聘计划。四、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鼓励和支持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到科技园区落户,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重点龙头企业加强合作和资源整合,发展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积极争取和运用国家和省内优质资源,推进井冈山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升级建设。统筹推进生物农业、设施装备、农产品加工、智能农业等领域的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建设,加强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与应用示范。到2025年,新增10个左右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争创1个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各地依靠现有各类园区,整合农民工返乡创业园资源,强化财政扶持和金融服务,为特聘农技员、科技特派员、乡村大学生、返乡农民工、职业农民等群体创新创业提供孵化服务,按照标准建设一批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周到的农民众创空间和农民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第二节打好种业翻身仗一、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全面完成全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推动建设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和水产种质资源库等,新改建一批种质资源库(圃、场、区)、原生境保护区(点),提升农业种质资源保护能力。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种业企业,搭建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基因挖掘平台,创制高产优质、高效广适等目标性状突出、综合性状优良和有育种价值的新种质,推动农业种质资源登记交流共享、开发利用。二、加强种业创新攻关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强基补短扬优势,加快构建现代种业体系。依托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种业企业以及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开展种业联合攻关,加快培育绿色优质、高产高效品种。稳定支持育种基础性研究和重点育种项目,加强南繁科研基地、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建设种业产业园,扶持种业企业发展。在严格监管、风险可控前提下,有序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三、强化种业治理服务落实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种业监管治理体制,加强种业队伍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严厉打击种业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完善品种区试审定、品种审定撤销、引种备案和展示示范工作机制,建立种业大数据管理系统。加大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力度。第三节增强农业装备研发与应用能力一、加快农机薄弱环节装备研发加强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研究和农机装备的研发、推广与应用,攻克制约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的技术难题。支持丘陵山区开展农田、果茶园宜机化改造,加快补齐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基础条件薄弱的短板。聚焦我省丘陵山区特色,强化需求引领,推动丘陵山区通用动力机械装备及特色作物生产需要的高效农机装备研发和生产推广。到2025年,全省建成2-3个具有规模优势、产业链相对完整的农机装备产业集群。大力推进农机试验鉴定,加快农机新产品的专项鉴定和成套设施设备的推广应用,不断推进省产农机装备产业发展。二、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建设水稻机械化育秧中心,加快补齐水稻机械化种植短板。开展农机作业托管服务补贴,建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加快高效植保、产地烘干、秸秆处理等环节与耕种收环节机械化集成配套,大力推进粮食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机械化。推进标准化果园、茶园建设,为实现开沟施肥、除草打药、节水灌溉、修剪采摘等生产环节机械化创造条件。围绕设施种植产业优势区域,积极推进设施布局标准化、建造宜机化、作业机械化、装备智能化、服务社会化,不断提升设施种植机械化水平。加强畜禽品种、养殖工艺、设施装备集成配套,推进畜禽养殖场(户)改善设施装备条件,构建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的畜禽养殖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健全水产养殖机械化标准体系,推进设施装备运用与绿色养殖方式发展相适应,促进水产养殖品种、工艺、设施与机械装备协同联动。深化北斗系统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强化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示范,建立若干个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片和智慧农场示范基地。到2025年,农机总动力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全省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第四节创新现代农业经营机制一、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围绕提升规范化水平、增强服务带动能力、开展空壳社常态化清理、加强试点示范引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强化指导服务等方面开展工作,以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为抓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积极开展家庭农场示范县和示范家庭农场创建。开展示范农垦场创建,做大做强农垦企业,引领示范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到2025年,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基本实现设区市全覆盖,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超过1500家,培育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200个以上、省级示范农垦场20个以上。二、健全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主体多元、功能互补、竞争充分、融合发展的原则,加快培育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挥组织优势和统一经营功能,直接服务或组织小农户接受各类社会化服务。鼓励专业服务户和农民合作社发挥贴近农户的优势,重点服务产中环节,引领农户对接市场。发挥供销、农垦、邮政等系统的资源优势,强化为农民服务功能。引导专业服务公司和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服务骨干企业,树立行业标杆和服务品牌。鼓励各类服务组织加强联合合作,推动服务链条横向拓展、纵向延伸,促进主体多元互动、功能互补、融合发展。引导各类服务主体围绕同一产业或同一产品的生产,以资金、技术、服务等要素为纽带,积极发展服务联合体、服务联盟等新型组织形式,打造全产业链服务组织体系,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和分享机制。三、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培育一批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农户家庭农场,提升小农户自我发展能力,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提高个体农户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加强小农户科技装备应用,向小农户集成示范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发展多样化的联合与合作,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加快发展一站式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强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的用途监管和风险防范,健全资格审查、项目审核、风险保障金制度,维护小农户权益。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多种类型的合作方式,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利益联结方式。引导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林权等入股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设立风险资金、为农户承贷承还等多种形式,与小农户建立稳定的订单和契约关系。第三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一、 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安全保障水平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深入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化生产、储备、流通产业链供应链建设,构建科学合理、安全高效的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第一节巩固提升粮食产能一、压实粮食生产责任制定从上到下的粮食生产任务清单,层层落实粮食生产责任,落实粮食种植面积,确保全省粮食产量稳定在430亿斤以上。提高粮食生产考核绩效比重,将防止耕地非粮化作为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重要内容,切实提高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考核指标权重,加强对稳定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的硬约束。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并与相关支持政策和资金相衔接。二、完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积极落实完善扶持粮食生产政策措施,用好稻谷补贴、产粮大县奖补等政策,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巩固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成果,推进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与农民保护耕地责任相挂钩,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大粮食生产功能区政策支持力度,相关扶持资金优先向粮食生产功能区倾斜。加大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种粮主体的政策激励,支持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按规定开展全省水稻完全成本保险试点,研究推进水稻等收入保险和价格保险试点。完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支持现代粮食烘干、仓储、物流体系建设,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粮食经营效益。三、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施优质稻米工程、优质粮食工程和赣产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推广粮食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大力发展优质大米、富硒功能大米、有机大米三大优势品种。加强新品种新技术集成创新,加大新品种推广力度,扩大优良品种种植面积,重点支持优质稻、特色稻、再生稻、功能稻等新品种示范推广。因地制宜适度发展玉米、大豆、小麦、薯类等旱粮作物。第二节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一、坚决守住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禁违规占用耕地和违背自然规律绿化造林、挖湖造景,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不同的管制目标和管制强度,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特别是口粮生产,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加强和改进占用耕地占补平衡管理,严格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和监管,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健全耕地数量和质量检测监管机制,加强耕地保护督察和执法监督。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验收考核、统一上图入库原则,优化高标准农田规划布局,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农田输配电六大工程,完善农田基础设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国家下达的新建高标准农田任务,对已建高标准农田进行改造提升。健全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长效机制。加大土地出让收入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力度,地方分成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要优先用于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三、大力提升耕地质量大力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计划与土壤肥力提升工程。探索建立耕地养护鼓励机制,促进耕地用养结合,实施保护性耕作。推进退化耕地治理,严控工矿企业排放和城市垃圾、污水等农业外源性污染。积极推广秸秆还田、种植绿肥、沼肥应用、增施有机肥等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恢复和培育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养分健康循环通道,促进农业废弃物和环境有机物分解。第三节提高重要农产品供应水平一、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油料、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等,调优农业产业结构。深挖油菜扩面增产潜力,加快发展油茶产业。扩大蔬菜产业发展规模,提高蔬菜发展质量和效益,打造蔬菜产业集群,加快推动我省成为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的蔬菜供应基地。按照以柑橘为主,多种特色水果共同发展的一主多特水果产业格局,加快标准化水果基地建设,做强做优赣南脐橙、南丰蜜橘、马家柚、井冈蜜柚、新余蜜橘等柑橘优势区,提高猕猴桃、火龙果、葡萄、蓝莓等高效设施特色水果比重。加快发展道地药材,稳步扩大优势区中药材规模,大力推广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构建特色明显、质量可靠的中药材种植产业群。以江西茶香天下为主题,以生态、绿色、有机为方向,重点建设四绿一红(四绿:狗牯脑、婺源绿茶、庐山云雾、浮梁茶,一红:宁红茶)茶叶优势产区,统筹建设赣州市、宜春市、抚州市、萍乡市、鹰潭市等茶叶产区,推进生态茶园标准化建设,加快发展生态、绿色、有机茶叶,培育省、市龙头茶企,开创茶叶产业发展新格局。建立赣菇优势产区,推动我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实现更大突破。稳定棉花种植面积,因地制宜发展花卉、蚕桑、芝麻等其他作物,丰富种植业品种结构。二、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按照稳产提质保供给、融合协调促转型、健康绿色可持续的思路,巩固提升生猪产业,加快发展牛羊和家禽产业,着力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深入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建立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产业体系和监管体系,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落实落细生猪生产扶持政策,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和现代化屠宰加工,十四五期间生猪年出栏稳定在3000万头以上。加快牛羊产业发展,实施牛羊大县建设战略,打造一批肉牛、肉羊养殖大县和标准化牛羊规模养殖基地,进一步提高牛羊肉在肉类总产中的比重。做大做强家禽产业,打造优质地方肉鸡、水禽、蛋禽优势产区,加快推进家禽屠宰加工业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升泰和乌鸡、崇仁麻鸡、宁都黄鸡等地方鸡和特色水禽市场影响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发展蜂、兔、鹌鹑等特色畜禽养殖,加大地方畜禽品种保护和开发利用力度,增加优质特色畜产品市场供应。三、推动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做大做强养殖业,科学发展生态渔业,加快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不断提升渔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有效稳住水产品基本盘。在稳定现有池塘养殖规模的基础上,加强河湖管理范围外荒滩、荒水、洼地的综合开发利用,推进池塘标准化建设,积极拓展工厂化、陆基等设施渔业,大力推行绿色生态健康养殖;充分挖掘低洼田、冷浆田、内涝田等宜渔稻田潜力,创新集成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按照亩产百斤鱼(虾、蟹)、千斤粮、万元田的要求,推进稻渔综合种养高质量发展;坚持一湖一策一库一策思路,科学评价大水面水域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养殖容量,有序恢复大水面生态渔业生产。第四节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一、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以鄱阳湖平原、赣抚平原、吉泰盆地、赣南丘陵盆地、赣西丘陵盆地为重点,加强水稻生产功能区建设。推动相关资金项目和支持政策向粮食生产功能区倾斜,优先支持水稻目标作物种植。加快建设粮食安全产业带,以产粮大县集中、基地条件良好的区域为重点,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加工产能,完善仓储流通设施,提升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二、加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重点建设700万亩(含水稻和油菜籽复种区600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严格落实生产功能区内目标作物油菜籽种植任务。加强赣北油菜高产区、京九铁路沿线油菜长廊、浙赣铁路沿线油菜长廊建设。在将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优先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的基础上,积极谋划相应的支持政策,调动农民种植目标作物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的基本盘作用。积极争取和引导国家、省、市项目资金投入和财政支持政策,把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各项政策重点支持领域,推进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提高利用效益,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三、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发掘特色资源优质,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增加小而精、特而优的特色产品供给。加强赣东、赣西北、赣南生态特色农业带建设,推动农林复合发展,建设林业、茶叶和果业产业基地,鼓励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强化科技支撑、质量控制、品牌建设和产品营销,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工和仓储物流基地,培育一批特色粮经作物、特色园艺产品、特色畜产品、特色水产品和林特产品,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第五节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一、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干旱洪涝等灾害监测预警,及早做好技术和物资准备。严防严控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制定分区防控预案,推广全程专业化统防统治模式。持续抓好非洲猪瘟防控,严格落实消毒灭源、监测排查、检疫监督、调运监管等常态化防控措施,深入推进分区防控,提升养殖场生物安全水平和非洲猪瘟防控能力。组织实施春秋两季集中防疫行动,统筹抓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强兽医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按照补短板、强弱项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动物疫病监测预警体系,完善基层防疫检疫设施,强化兽医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做好渔业安全生产、防汛防台风工作。加强生物灾害监测体系、动植物检验检疫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农业风险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提升信息服务能力,共建共享共用农业气象灾害大数据平台,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和影响研判能力。二、增强重要农产品收储能力深入推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探索实施更加有效、合规的补贴措施,加快建立健全支持保护政策。健全粮食储备体系,优化地方储备粮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进一步完善粮食储备与宏观调控体系。继续推动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整合利用现有仓储设施资源,提升拓展仓储设施功能,打造绿色智能现代化粮食仓储设施,提高粮库智能化应用水平及数据采集、分析能力,大力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收储调控能力和水平。扎实推进军民融合军粮供应工程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粮食应急体系建设,加强应急设施建设,提高应急能力。完善粮食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强化粮食流通秩序和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执法。促进猪肉市场保供稳价。依托有条件的农产品加工销售和冷链物流企业及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和完善蔬菜等鲜活农产品应急收储制度,防止出现卖难和买难现象。三、深化农业对外合作充分发挥江西绿色生态资源优势,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江西茶叶、赣南脐橙、南丰蜜橘、鄱阳湖水产、有机蔬菜、高山油茶等绿色生态农产品出口安全示范区建设,把江西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示范的重要中心、农业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绿色有机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基地。鼓励农业企业走出去,适时组织企业赴一带一路沿线和非洲、美洲等国家开展对外投资合作促进活动,深耕非洲传统市场,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稳妥推进国际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对外合作水平,扩大江西农产品的国际份额。巩固完善江西海外农业投资联盟机制平台,努力培育一批更具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本土跨国公司,提升江西农业企业在全球竞争与合作中的整体地位。加强区域合作,建立健全农业贸易促进体系,构建农业贸易厅际联席会商机制,整合展会资源,加强农产品对外营销促销公共服务。二、 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紧扣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的总要求,围绕一强省、一基地、走前列的工作定位,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农村改革,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升乡村建设和治理水平,促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千方百计做优农业,精益求精做美农村,多措并举做富农民,打造彰显产业兴旺之美、自然生态之美、文明淳朴之美、共建共享之美、和谐有序之美的新时代五美乡村,走出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第二节基本原则一、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壮大集体经济,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全省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二、坚持乡村系统理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坚持全省乡村振兴一盘棋,深入挖掘多功能的乡村美丽价值,注重协同性、增强关联性。三、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新发展阶段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四、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五、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扩大农业开放度,激活主体、要素和市场,调动各方面力量优先投放农业农村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乡村振兴,以人才汇聚推动和保障乡村振兴,增强农业农村现代化内生动力。第三节发展目标到2025年,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农村生产设施便利化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显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总产量稳定在430亿斤以上,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3079万亩;生猪产能巩固提升,其他重要农产品保持合理自给水平。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稳步提升,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明显优化,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81。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生活品质显著改善。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高素质农民队伍加快建设,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800元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比降低到2221。乡村治理效能实现新提升。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健全,乡风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农村改革全面深化,乡村发展活力充分激发,农村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全面升级,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更加巩固,农业科学技术、设施装备、绿色发展、经营水平实现质的飞跃,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大幅度提升,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全面进步,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改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生态宜居的现代乡村基本建成。农民全面发展,文化素养和就业技能显著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新台阶,现代农民成为乡村振兴重要支撑力量。城乡全面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基本形成,城乡基础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实现,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显著缩小。三、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建设绿色美丽乡村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实现资源利用更加高效、产地环境更加清洁、生态系统更加稳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第一节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一、推动部省共建江西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托江西省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农业资源优势,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的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的要求,聚焦推进两个三品一标和建立促进农业高质高效机制,推动绿色有机特色产业全面发展、产品质量全面提高、生产环境全面改善、产品品牌全面提升、质量监管全面加强,计划5年内将江西建设成为全国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江西现代林业产业示范省,江西绿色有机农产品成为生产规范、质量过硬、品牌知名、消费推崇的代名词,为全国绿色有机农业发展提供江西样板。二、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实施稻米、蔬菜、果业、畜牧等农业产业发展标准提升工程,构建涵盖产前、产中、产后的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创建,强化标准实施,提升标准化服务能力。推进绿色有机标准体系建设,实现主要绿色有机农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检验检测、包装标识等方面有标可依,立足我省生态优势,打造江西绿色生态品牌,推进绿色生态农业产业链。探索建立江西绿色生态团体标准制定、发布、评价机制,在农业领域创制、推广、评选一批江西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加强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管理,推进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到2025年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有效认证数达6000个。三、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范围,强化基层检验检测队伍建设,推进基层检测设备更新迭代。积极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创建,以点带面推动建立责任明晰、监管有力、执法严格、运转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健全农产品追溯体系,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覆盖面。实施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基本解决禁限用药物违法使用问题,有效遏制常规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四、提升绿色发展支撑能力到2025年,建设绿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