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涉江采芙蓉》同步练习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525199 上传时间:2020-06-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涉江采芙蓉》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陕西省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涉江采芙蓉》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陕西省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涉江采芙蓉》同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涉江采芙蓉同步练习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攻坚 (共9题;共23分)1. (2分) (2017高三下张家港月考) 金圣叹曾点评“六才子书”,即_离骚史记杜诗水浒传_。2. (8分) (2018高一下黑龙江期末)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度道里会遇之礼毕_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_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_扶辇下除_如惠语以让单于_游于三辅,因入京师_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_安帝雅闻衡善术学_3. (2分)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_,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诗歌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A . B . C . D . 4. (2分)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采之欲遗谁食野之苹B . 忧伤以终老何以解忧C . 同心而离居忍尤而攘诟D . 所思在远道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 (2分)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采之欲遗谁呦呦鹿鸣,食野之苹B .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何以解忧C .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忍尤而攘诟D . 所思在远道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6. (2分)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古诗十九首是我国古代五言诗的开始,由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赞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B . 曹操是汉魏时杰出的诗人,其代表作有蒿里行短歌行观沧海等。C . 陶渊明是晋末的伟大诗人,其诗作以描写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著称,因此,历史上称他为“田园诗人”或“隐逸诗人”,其诗“恬淡自然,蕴藉深厚”。D .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的作品,多表现离别相思之情、失意飘零之感以及人生短促的悲叹和世事不公的怨嗟,带有较浓厚的感伤色彩。7. (2分) 下列关于修辞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涉江采芙蓉”中的“芙蓉”,按江南民歌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暗关“夫容”,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含蓄蕴藉,余味隽永。B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四句诗,引用诗经成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期盼之情。C .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两句诗,巧妙运用比喻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D .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两句诗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抒发了诗人对恬淡自由生活的赞美。8. (1分) “ 树之以桑”的句式是:_9. (2分)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 . 可怜体无比B . 二情同依依C . 纫秋兰以为佩D . 槌床便大怒二、 同步阅读 (共2题;共9分)10. (2分) 阅读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1) 选择对该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A . 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B . “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读wi,是馈赠的意思。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与相亲之人的习俗。C . “所思在远道”,所思念的人尚在远地,表现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悲慨之情。D . “同心而离居”五字,说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也表现了主人公思乡怀友的真挚之情。11. (7分) (2019高一下大连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与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苏轼路转山腰足未移,水清石瘦便能奇。白云自占东西岭,明月谁分上下池。黑黍黄粱初熟后,朱柑绿橘半甜时。人生此乐须天付,莫遣儿曹取次知。【注释】这首诗写于熙宁七年杭州通判任上。是年苏轼与毛、方二人同游西菩提寺,作此诗。“人生”二句:用王羲之典故,“顷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取次:任意、随使。(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第一联作者移步换景,俯仰之间,体现出诗人对大自然奇妙美景的敏锐观察力。B . 第三句承上句的“石瘦”写两山,两峰屹然,白云浪涌,又承“水清”写二池,两池共婵娟,各自漾出月影。C . 入胜境而观奇景、美景,诗人的游览之乐到最后达到了极点,尾联便直说其乐。D . 在艺术上,全诗于一气奔放之中,又格律精严,挥洒自如中暗含意匠经营,融合无迹。(2) 本诗的“黑黍黄梁初熟后,朱柑绿橘半甜时”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两句的精妙之处。 第 6 页 共 6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攻坚 (共9题;共23分)1-1、2-1、3-1、4-1、5-1、6-1、7-1、8-1、9-1、二、 同步阅读 (共2题;共9分)10-1、11-1、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