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考试复习内容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124826099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院感考试复习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院感考试复习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院感考试复习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习内容艾滋病 离体后的HIV抵御力很弱,几乎所有的消毒剂在短时间内均可将其灭活。 HIV病毒对热很敏感,WHO推荐加热10020分钟。 HIV病毒不耐酸,较耐碱; 酒精具有良好的灭活作用,70%酒精只需1分钟即不能检出RT酶活性。 HIV对紫外线或a射线不敏感。 定义: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通过性、血液和母婴三种接触方式传播。通俗地讲,艾滋病病毒是通过破坏人的免疫系统和机体抵御能力,而给人以致命的打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人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是还没有体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没有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 艾滋病病人指的是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且已经浮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 相似之处:携带艾滋病病毒,都具有传染性. 不同之处:艾滋病病人有明显临床症状,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还没有浮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外表看起来跟健康人同样。艾滋病职业暴露定义医务人员从事诊断、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具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她锐器刺破皮肤,有也许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状况 。 常用职业暴露的方式:针刺 皮损 黏膜污染 割伤 职业暴露的暴露源:HIV感染者或艾滋病人的血液、含血体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含HIV的实验样本、生物制品、器官等。 职业暴露特点:艾滋病的潜伏期很长,HIV感染者从外表无法辨别,却具有传染性;艾滋病没有特异的临床体现,病人常到各科就医,就诊时不易及时做出对的诊断;医务人员面对更多的是潜在的传染源。多发生在非传染科室。职业暴露常用人群:护理人员、外科或妇产科医生、口腔医、血库或化验室的工作人员、血液透析人员不会发生职业暴露的状况 不直接接触血液和感染性体液的状况下给HIV感染者或艾滋病人做常规体检 接触到HIV感染者或艾滋病人的尿液、汗液、粪便、泪流 和HIV感染者或艾滋病人谈话,握手职业暴露后的HIV感染与下列几方面密切有关 暴露接触的面积大小、深度 接触HIV污染物的多少 污染物中HIV的含量 针头刺伤的深度;有可见的血液从伤口溢出;针头刺破了静脉和动脉; 污染源来自于晚期HIV感染者(病毒载量高)暴露的风险 最危险:空心针深刺,带血量多、感染源病毒载量高 一般危险:实心针,带血少、粘膜暴露/破损皮肤暴露 危险最小:皮肤完整、尿液、唾液、眼泪、汗液暴露原则避免原则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管与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与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用防护措施根据传播途径采用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是避免医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 1 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 2 防护:实行双向防护,避免疾病双向传播。3 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 增强避免职业暴露自我防护意识。 坚持洗手:避免感染最简朴、最有效、最重要的技术。 戴手套:接触病人渗出物、血液时,必须戴手套。 戴口罩和防护镜:为避免血液或体液等传染物质溅到面部、眼部、口腔、鼻腔黏膜时,必须戴具有防渗性能的口罩和防护镜。 穿隔离服:有也许发生血液、大面积飞溅或操作时有也许污染医务人员的衣服时,应当穿上具有防渗性能的隔离服或者围裙。职业暴露后应急解决措施 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量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严禁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接触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对职业暴露级别的评估 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快向疾控中心报告,由专业人员对职业暴露的级别进行评估,决定与否进行药物避免。 如需用药,应在4小时内用药。 越早越好。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三级。实行避免性用药1、避免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持续使用28天。2、避免性用药应当尽早开始,最佳在4小时内实行,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虽然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行避免性用药。暴露后的监测立即抽取被暴露者的血样作HIV抗体本底检测,以排除与否有既往HIV感染;随访和征询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予以随访和征询。在暴露后的第4周、8周、12周及6个月要对其本人进行HIV抗体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副作用进行监控和解决。人感染Ng禽流感诊断方案(第2版) 概述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概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加强重症病例救治,注意中西医并重,是有效防控、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的核心。病原学: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御力较强,65 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 )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 水中可存活1个月,对酸性环境有一定抵御力,在pH4.0的条件下也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在有甘油存在的状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 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目前可分为16个H亚(H1H1 和9个N亚型(N1N9)。 禽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禽外,还可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9N2、H7N7、H7N2、H7N3,流行病学(一)传染源。目前已经在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分离出H7N9禽流感病毒,与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度同源。传染源也许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二)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或直接接触病毒感染。(三)高危人群 。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例如从事禽类养殖、贩运、销售、宰杀、加工业等人员。临床体现根据流感的潜伏期及既有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的调查成果,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一般2-4天临床体现(一) 一般体现。患者一般体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5-7天浮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 以上,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迅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可浮现纵隔气肿、胸腔积液等。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减少。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可有血小板减少。2.血生化检查。多有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C反映蛋白升高,肌红蛋白可升高。病原学检查抗病毒治疗之前必须采集呼吸道标本送检(如鼻咽分泌物、口腔含漱液、气管吸出物或呼吸道上皮细胞)。 病原学检测(1)甲型流感病毒抗原筛查。呼吸道标本甲型流感病毒抗原迅速检测阳性。但仅可作为初筛实验。(2)核酸检测。对患者呼吸道标本采用real time PCR(或RT-PCR)检测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病原学检查(3)病毒分离。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分离H7N9禽流感病毒。(4)动态检测双份血清H7N9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以上升高。胸部影像学检查 发生肺炎的患者肺内浮现片状影像。重症患者病变进展迅速,呈双肺多发磨玻璃影及肺实变影像,可合并少量胸腔积液。发生ARDS时,病变分布广泛。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体现及实验室检查成果,可作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诊断。在流行病学史不详的状况下,根据临床体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成果,特别是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H7N9禽流感病毒,或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动态检测双份血清H7N9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以上升高,可作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诊断。诊断1、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一周内与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有接触史诊断疑似病例:符合上述临床体现,甲型流感病毒抗原阳性,或有流行病学接触史。确诊病例:符合上述临床体现,或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并且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H7N9禽流感病毒或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动态检测双份血清H7N9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以上升高。重症病例:肺炎合并呼吸功能衰竭或其她器官功能衰竭者为重症病例。治疗(一)对临床诊断和确诊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二)对症治疗。可吸氧、应用解热药、止咳祛痰药等。 三)抗病毒治疗。应尽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见附件)。1.抗病毒药物使用原则。(1)在使用抗病毒药物之前应留取呼吸道标本。(2)抗病毒药物应尽量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重点在如下人群中使用: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甲型流感病毒抗原迅速检测阳性的流感样病例;甲型流感病毒抗原迅速检测阴性或无条件检测的流感样病例,具有下列情形者,亦应使用抗病毒药物:A.有密切接触者(涉及医护人员)浮现流感样症状者;发生汇集性流感样病例及在1周内接触过禽类的流感样病例;B.有基本疾病如慢性心肺疾病,高龄,孕妇等流感样病例;C.病情迅速进展及临床上觉得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的流感样病例;D.其她不明因素肺炎病例。(3)对于临床觉得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的病例,发病超过48小时亦可使用。2.神经氨酸酶克制剂:奥司她韦(Oseltamivir):3.离子通道M2阻滞剂:目前实验室资料提示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不建议单独使用。(五)加强支持治疗和避免并发症。注意休息、多饮水、增长营养,予以易消化的饮食。密切观测,监测并避免并发症。抗菌药物应在明确继发细菌感染时或有充足证据提示继发细菌感染时使用。(六)重症病例的治疗。对浮现呼吸功能障碍者予以吸氧及其她相应呼吸支持,发生其他并发症的患者应积极采用相应治疗。1.呼吸功能支持:(1)机械通气:重症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可较快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在需要机械通气的重症病例,可参照ARDS机械通气的原则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浮现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症患者,初期可尝试使用无创通气。但重症病例无创通气疗效欠佳,需及早考虑实行有创通气。有创正压通气:鉴于部分患者较易发气愤压伤,应当采用ARDS保护性通气方略。(2)体外膜氧合(ECMO):老式机械通气无法维持满意氧合和(或)通气时,有条件时,推荐使用ECMO。(3)其她:老式机械通气无法维持满意氧合时,可以考虑俯卧位通气或高频振荡通气(HFOV)。2.循环支持:加强循环评估,及时发现休克患者。初期容量复苏,及时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有条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并指引治疗。3.其她治疗:在呼吸功能和循环支持治疗的同步,应当注重其她器官功能状态的监测及治疗;避免并及时治疗多种并发症特别是医院获得性感染。医院防控 严格规范收治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遵循原则避免的原则,根据疾病传播途径采用防控措施。具体措施根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避免与控制技术指南()的有关规定。转科或出院原则 (一)因基本疾病或合并症较重,需较长时间住院治疗的患者,待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持续2次阴性后,可转出隔离病房至相应病房或科室进一步治疗。 (二)体温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呼吸道标本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持续2次阴性,可以出院。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避免与控制基本概况疾病种类:不明因素肺炎,后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对消毒因子的抗力: 1.对热敏感,煮沸2分钟可灭活。 2. 对低温抵御力较强,在粪便中可存活1周,4水中可存活1个月。 3.在甘油的保护下可存活1年。三、流行病学传染源:据经验和本次流行病学调查,也许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目前尚无人传人的直接证据;传播途径:经呼吸道、密切接触;易动人群:目前无证据显示人类易感。高危人群:不明。现阶段重要是禽类养殖、销售、加工从业人员,以及发病前1周接触过禽类者。人传人有限的人传人:这种人传人是偶尔的,与家庭易感有关,有遗传易感性,患者往往是亲子关系,有血亲关系。在人群中有少数特定人具有某种易感的生理机制,因此被感染。 这种状况一般不会浮现多代传染,顶多有二代病人,一般不会浮现一种人传染多种二代病例。有效的人传人 当疾病演变成一种人类流感病毒时发生的。 在学校、社区,一种病人可以传染数个病人,持续传播,远距离传播,可以发现一代、二代、三代病人,有清晰的传播链。 基本规定1、根据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动人群,结合实际,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2、开展培训,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报告与处置能力,做到四早: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3、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时,应及时报告,做好相应处置工作。4、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提供充足、必要、符合规定的消毒和防护用品,保证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贯彻到位。5、严格按照消规规定,做好医疗器械、污染物品、物体表面、地面等清洁与消毒;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规定,加强诊断环境的通风,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6、应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废物管理措施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和处置医疗废物。防控措施-发热门诊1、建立疑似、确诊患者隔离、转出和救治的工作流程,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符合隔离技术规范规定。出入口应设有手卫生设施。2、遵循原则避免原则,接触所有患者时均应戴外科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措施。接触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3、掌握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特性,对疑似或确诊患者立即采用隔离措施并及时报告。患者转出后按消规进行终末解决。4、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发热门诊时,要按照有关规定,对的穿脱防护用品。5、陪伴者及病情容许的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 防控措施急诊1、预检分诊,制定并完善重症患者的转出、救治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2、应设立一定的隔离区域以满足疑似或确诊患者就地隔离和救治的需要。3、应严格遵循原则避免的原则进行个人防护和诊断环境的管理。4、诊断区域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并定期清洁消毒。 防控措施一般病区1、应备有应急隔离室,用于可疑患者的隔离与救治,建立有关工作制度及流程,备有充足的应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消毒和防护用品。2、发现可疑患者,启动有关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对患者实行及时有效隔离和救治。3、应急隔离室宜专人诊断与护理,限制无关医务人员的出入,原则上不探视;有条件的可安顿到有隔离和救治能力的专科医院或专用病区。患者转出后按消规进行终末解决。 防控措施H7N9专用病区1、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三区两通道,各区之间设缓冲区。2、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应及时隔离,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分开安顿;疑似患者单间隔离,经病原学确诊的患者可同室安顿。防控措施H7N9专用病区根据传播途径,在原则避免基本上,采用飞沫和接触隔离等措施。具体涉及: 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隔离病房时,应当遵循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并对的穿脱防护用品。 限制患者的活动,若确需离开时,应采用相应措施如戴外科口罩,以防导致交叉感染。 医疗器具如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应专人专用。非专人专用的医疗器具,用后应彻底清洁和消毒。 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上不探视、不陪护。 防控措施医务人员的防护原则避免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管与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与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用防护措施。额外避免飞沫传播(飞沫5um)(如细菌性脑膜炎、白喉、呼吸道合胞病毒、手足口病病毒)病人住单人病房医疗保健工作人员戴口罩限制病人活动,如果病人离开病房应戴外科口罩 额外避免除原则避免措施外,某些病人还应执行额外避免措施: 空气传播(飞沫核5um) (如结核、水痘、麻疹)合适通风的单间,也许时使用负压,关门, 房间每小时至少换气6次、从排气管排到外面。工作人员在房间内戴高效口罩。病人只能呆在病房。 防控措施医务人员的防护1、应按照原则避免的原则,根据其传播途径采用飞沫和接触隔离的防护措施。2、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原则。3、每次接触患者前后应当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规定,及时对的进行手卫生。4、根据导致感染风险限度采用合适的防护措施。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也许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时,应戴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在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等。 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防控措施医务人员的防护 对的穿脱防护用品,脱去手套或隔离服后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解决所有的锐器时应当避免被刺伤。 每个患者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清洁与消毒。 一般防护合用于一般门(急)诊、一般病房的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原则避免的原则。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认真执行手卫生。一级防护合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原则避免原则。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手卫生。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黏膜的防护。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洗手帽子-口罩-一次性隔离衣-手套二级防护合用于进入留观室、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原则避免的原则。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规定,对的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洗手-帽子-口罩-防护服-乳胶手套-隔离鞋鞋套三级防护为患者进行吸痰、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等操作二级防护+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戴护目镜 -一次性隔离衣-手套-鞋套防护用品穿脱流程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手套换工作鞋后长鞋套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一次性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常用防护用品 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有关原则。常用防护用品涉及:口罩(涉及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手套、隔离衣、防护服、鞋套等。应按照医疗机构隔离技术规范规定,对的使用防护用品。防控措施患者的管理1、应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及时进行隔离,并按照指定路线由专人引导进入病区。2、病情容许时,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教育患者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用消毒剂消毒双手。3、患者出院、转院后按消规进行终末消毒。4、患者死亡后,应及时对尸体进行解决。解决措施为:用双层布单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由专用车辆直接送至指定地点火化;因民族习惯和宗教信奉不能进行火化的,应经上述解决后,按照规定深埋。五、患者转运(一)基本规定 1、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范畴内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转运的指挥调度工作。医疗机构需转运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时,向设区的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告知急救中心(站)将患者转运至接受医疗机构。 2、急救中心(站)应当设立专门的区域停放转运救护车辆,采用洗消措施,配备专门的医务人员、司机、救护车辆负责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转运工作。 3、医疗机构和急救中心(站)应当做好患者转运交接记录,并及时报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二) 转运规定 1、 转运救护车辆车载医疗设备(涉及担架)专车专用,驾驶室与车厢严格密封隔离,车内设专门的污染物品放置区域,配备防护用品、消毒液、迅速手消毒剂。 五、患者转运 2、医务人员、司机穿工作服、隔离衣,戴手套、工作帽、防护口罩和防护眼镜。 3、医务人员、司机接触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后,要及时更换全套防护物品。 4、非负压救护车转运时应当开窗通风;负压救护车转运时应保持密闭状态,车辆消毒后打开门窗通风。 5、医务人员和司机的防护、车辆、医疗用品及设备消毒、污染物品解决等按照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消毒技术规范及有关规定执行。 6、转运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后,救护车辆必须返回急救中心(站)消毒后再转运下一例患者。 六、病例监测 (一)病例定义 1、监测病例。同步具有如下4项条件的病例: 发热(腋下体温38); 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性; 发病初期白细胞总数减少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不能从临床或实验室角度诊断为常用病原所致肺炎。 2、疑似病例:符合上述临床症状及血常规、生化及胸部影像学特性,甲型流感病毒通用引物阳性并排除了季节性流感,可以有流行病学接触史。 3、确诊病例:符合疑似病例诊断原则,并且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H7N9禽流感病毒或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二)标本采集、保存、运送与实验室检测 发现监测病例应及时告知本地县级疾控中心,采集病例的有关临床样本。临床标本涉及病人的上呼吸道标本(涉及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抽取物、咽漱液和鼻洗液)、下呼吸道标本(如气管吸取物、肺洗液、肺组织标本)和血清标本等。应当尽量采集病例发病初期的呼吸道标本(特别是下呼吸道标本)和发病7天内急性期血清以及间隔2-4周的恢复期血清。 六、病例监测 采集的呼吸道标本每份分为3管,每管不少于1ml;血清标本每份分为2管,每管不少于0.5ml。 采集的临床标本,于24小时内送市疾控中心流感网络实验室检测。消毒隔离(一)空气消毒 以自然对流通风为主,每日至少有效通风3次;病人离开后的病房要进行终末消毒解决。气溶胶喷雾消毒法,省药、省时、效果好。选择消毒专用气溶胶喷雾器和液体过氧乙酸消毒剂,用自来水配制浓度为2 000mg/L溶液,以1020ml/m3用量进行均匀空间与表面联合喷雾消毒法,关闭门窗60min后打开通风,即可达到终末消毒效果。(二)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和消毒发热门(急)诊的物体表面、地面都应当进行清洁消毒,受到明显污染时,随时去污与消毒。1、清洁消毒的一般规定涉及:(1)清洁消毒后的物体表面、地面应当保持干燥。(2)清洁消毒工作应当辨别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逐区进行。抹布、拖把要标记清晰,分区使用,及时更换。 (3)所有用品工作后应当及时清洁和消毒。2、物品表面和地面的消毒按照常规的消毒措施,消毒剂可选用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四)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患者使用物品的消毒1、患者使用的床单、被罩: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后及时更换。用后的上述物品用/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密闭运送洗衣房,专机清洗消毒。患者使用物品与医务人员使用物品应当分开清洗、消毒。2、呼吸治疗装置:在使用前应达到高水平消毒,螺纹管尽量使用一次性使用物品;若反复使用,用后应当立即用500/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 分钟后,再清洗消毒。氧气湿化瓶应当每24小时进行更换,使用后的湿化瓶浸泡于500 mg /L含氯消毒剂中 30 分钟,无菌水冲洗后干燥备用。呼吸机主机表面清洁后,用5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3、接触患者的精密仪器设备,设备表面使用70%乙醇擦拭消毒2遍. 4、患者使用后的体温计(腋温),浸泡于75%乙醇浸泡30分钟,干燥保存。血压计、听诊器等,每次使用前、后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压舌板一人一用一灭菌,或者使用一次性压舌板。5、氧气瓶在移出隔离观测室前,用5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外表面。6、患者使用后的痰盂:浸泡于1000mg/L含氯消毒剂中,作用30 分钟,清水冲洗,干燥备用,使用的一次性痰杯,用后按医疗废物解决。(五)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在专门容器中浸泡于1000mg/L含氯消毒剂中,在排入下水道。(六)终末消毒:接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患者的诊室或观测室,当该病人离开后,应当对其房间的环境和使用的物品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措施是:1.空气消毒: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消毒完毕充足通风后方可使用。2.物体表面和地面:清洁后,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和拖地,作用30分钟。3.疑似患者使用物品的消毒,按照(四)的规定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