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信息技术第一(课含ppt演示和教师简案).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853873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信息技术第一(课含ppt演示和教师简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信息技术第一(课含ppt演示和教师简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信息技术第一(课含ppt演示和教师简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第一堂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每一个高一的新生,对各学科的第一堂课都是充满憧憬和激情的,然而,我觉得不是每一科的第一节课都能做到不让学生们失望的。一旦从希望的高峰跌到失望的低谷,他们可能将永远无法再拾起对这一学科学习的欲望。所以,我非常重视高一的第一堂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我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在他们高中生涯的第一堂信息技术课上,被我征服被信息技术征服!一、 案例背景1 课程背景新课标中提高:“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信息技术课的前身是微机课,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这样沿用。很多人都误认为“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信息技术课”就是“计算机课”。当今世界主流的信息技术是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所以说“信息技术”从定义上范畴要广得多。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的第一堂课就要想学生阐明什么是信息和信息技术,只有学生们理解了这两个概念,才能明白“信息技术课”与“计算机课”的区别,他们的信息素养就得到了第一步提高。我们使用的教材是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上册(第三版),教材的第1课是“1.1走入信息世界”(主要有四个内容:1.什么是信息和信息处理?2.信息技术有哪些应用?3.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代?4.文字、声音、图象信息是这样进行数字化编码的?)。从课时上看1节课上完太紧了,两节又太松了。而且有的内容又过于专业和枯燥。所以我决定第一堂课只安排这几个知识点信息和信息处理的定义;信息的重要性(补充);信息的特点(补充);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教材上其余的内容安排到第二堂课上用。而且是开学的第一周,通常学生机房的系统没有安装调试好,按惯例每学期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都是在教室里上。2 学生情况由于物质生活的改善,当代中学生的生理发育与成熟期普遍提前2-3年,而且他们中的独生子女占绝大多,他们生活上倍受阿护,从家庭到学校,事事处处有人操心甚至代劳,心理发育受到一定的阻碍。生理与心理发育不同步,心理成熟滞后于生理发育的现象较为普遍。高一是学生由半幼稚半成熟、半儿童半成人逐步走向成人化的关键时期,也是由初中生到高中生的角色和心态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生理心理方面存在的特殊性,使得他们的行为更加情绪化、不稳定而具两面性。据调查研究表明,高一新生的心理特点:一是新生有较长的心理恢复期。在恢复期,学生的明显表现是学习缺乏热情,主动性差。初三后期对多数学生来说的确是一种煎熬。堆积如山的习题,接连不断的考试复习,还有老师的训导,家长的压力,使得许多学生对学习有厌倦情绪,觉得身心都很累。经过一个假期的放松,虽然身体恢复了正常,而心理的疲惫感仍然存在,需要一定的时间恢复。心理恢复期的长短因人而异,也与老师的引导和对学生施加的刺激量有关。如果老师引导得法,在教学中又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则恢复期就会短一些。大多数学生恢复期在一两个月,少数学生持续数月甚至年。其二是新生有一段时间的兴奋期。高一学生进校后有强烈的新鲜感,因为新事物的刺激最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所以高一新生的大部分注意力和兴趣都集中在熟悉环境、建立同学关系上,而不是集中在学习上。这种现象持续约个月左右,期间学生的明显特征是情绪异常兴奋,不能完全静下心学习。其三是多数学生对自己能力估计过高和对高中各学科的难度估计不足导致对高中学习的强烈的不适应。旧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的学习任务的需要,而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如学科特点、教师特点等)修正和完善以至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这一过程,谁转换得快谁转换得好谁的成绩就能上去。从我这几年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经验来看,学生们对信息技术感兴趣,但对信息技术课不感兴趣;女生对用QQ聊天和浏览明星新闻感兴趣,但对信息技术课不感兴趣;男生对打游戏感兴趣,但对信息技术课不感兴趣。基于以上的因素,我觉得这高一新生的第一堂信息技术课的重点应该放在激趣和教会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正确方法上。3 教师情况信息技术教师的学科地位一直是偏低的,事实上学生们的心目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形象虽然有些许神秘但也不怎么完美。我是四川师范大学数学教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任教了三年数学后改教信息技术至今,我一直在摸索各学科都相通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常常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贯穿了许多数学教学的思路和方法。再加上我对文科的爱好,所以,听过我的课的学生们普遍反映不象是一堂信息技术课,倒象一盘汇聚了数学、物理、文学、历史等各学科的广征博引、天马行空的大杂汇。我认为,只有在高一新生接触你的第一堂课上就凭借完美的个人素质、广博的知识面、精深的信息技术彻底的征服他们,才能使他们对信息技术教师和信息技术学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更利于今后的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也更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准备工作】1. 提前通知学生上课地点2. 提前在机房熟悉电脑的使用3. 第一节课有班级名单,以便安排座位,点名【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课程要求。2.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电脑的认识,了解他们的水平基础。3.举例与学生一切讨论信息时代的新特点。4.与学生一起讨论信息的一些特征。5.与学生一起体验信息交流。【三、设计意图】(1)引领学生体验信息社会与信息特征;(2)开放地授课,根据教材又不局限教材,在概念、原则方面提高学习兴趣【四、教学过程】一、教师颁布机房要求电脑室生活七大礼节:1、文明去机房上课,按学号就做,正确开机,保持安静,勿大声喧哗。2、屏幕控制是一种信息技术课中常见的师生交流方式,如果不小心打断了你,请hold住你自己,Thank you!3、在我讲课期间,如果电脑出现问题,可举手示意然后看同桌屏幕或等我讲完后再举手,请不要尖叫!-4、机房不欢迎饮料、水和面包等食品,因为这些东东会让电脑感到不安。另外U盘等外部设备也不允许带入,你至少应该听说过病毒的强大。5、请善待你的电脑,不要在电脑硬件上上演动作片。6、电脑死机时,需要重新启动,你会了吗?7、离开机房时请退出所有程序,正确关机,排好桌椅,电脑和你一样也需要课间休息。二、 案例事件(一)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在进入教室,起立问好之后,我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自我介绍,也不是翻开信息技术教材照本宣科。我会用课件展示我的第一个问题,在屏幕上投出四种物品的图片和问题:“假设在你面前有煤气灶、水龙头、水壶和火柴,现在的任务是要烧水,你应当怎样去做?”学生这时几乎都是一脸茫然,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我告诉他们,这道题其实他们并不陌生,在初中语文课里有一篇说明文叫统筹方法是华罗庚写的,其中就举了这样一个题目。此时,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就表现出来了:高一的学生与初中生大不相同了,课堂上随意交流及举手发言的情况在减少,逐渐趋于成熟变得较为深沉,有的不论懂与不懂均含而不露,向老师每问一个问题都似乎要下很大的决心似的。有些同学回忆起了那篇课文,有胆大的随声附和一句,胆小的会意地点点头,还有一部分是用迷惑的眼神望着我。 “究竟应该怎样烧水?”我一边提高了音量,一边用眼光横扫了整个教室。先是鸦雀无声,接着有胆大的咕隆着说:“用水龙头在水壶中放上水,点燃煤气,再把水壶放到煤气灶上烧。”我示意他站起来大声告诉全班,但他却不敢。下边的同学有的在哄笑,有的在用充满笑意和不屑的眼神望着我。 “你们是不是也是这样想的?!我用非常郑重的语气宣布:“这个答案非常正确!”下面更是嘘声一片。 “我相信我们班绝大部分同学都是这么想的,但,为什么没有一个同学敢站起来大声的说出这个答案呢?!那是因为一个字怕!怕回答错了被别人笑话,哪怕是正确的答案也不敢坚持。如果在高中的学习中,你们不克服这种心理,就会成为你们成功的绊脚石。”下面又是鸦雀无声。 “但是,第二个问题来了。”我沉着地说,“假设所有的条件都不变,只是水壶中已有了足够的水,这时你应该怎样去做?”经过刚才的鼓动,我欣喜的发现有几个同学开始举手了。我故意请一位举了手但看上去有些腼腆的同学起来表达她的看法:“把水壶放到煤气灶上,用火柴点火。”“同意这种做法的同学请举手。”我继续鼓舞他们。大部分的同学举起了手,有部分同学环顾左右后也举起了手,还有一小部分人在犹豫不决。“我非常高兴地告诉大家,所有举起手的和那些同意但还是害怕而没有举手的同学,你们跟物理学家的思路是完全一样的。”下面掌声一片,“但是,数学家则不会这样做,”我故意停顿片刻,“数学家会把水壶中的水倒掉,并宣布,我已经把后一问题转换成了前一个问题了。”学生们先是面面相觑,接着就是轻微的骚动。我接着告诉他们,这个问题不是我发明的,也不是什么脑筋急转弯,它是匈牙利著名数学家P罗莎在她的名著无穷的玩艺一书中曾对“化归法”作过生动的比拟。罗莎的比喻固然有点夸张,但却道出了化归的根本特征:在解决一个问题时人们的眼光并不落在问题的结论上,而是去寻觅、追溯一些熟知的结果,尽管向前走两步,也许能达到目的,但我们也情愿退一步回到原来的问题上去。在数学中“化归法”通常是:将一个非基本的问题通过分解、变形、代换,或平移、旅转、伸缩等多种方式,将它化归为一个熟悉的基本的问题,从而求出解答。如学完一元一次方程、因式分解等知识后,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我们就是通过因式分解等方法,将它化归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的。后来我们学到特殊的一元高次方程时,又是化归为一元一次和一元二次方程来解的。又如在解析几何中,当我们学完了最基本、最简单的圆锥曲线知识以后,对一般圆锥曲线的研究,我们也是通过坐标轴平移或旋转,化归为基本的圆锥曲线(在新坐标系中)来实现的。其它如几何问题化归为代数问题,立体几何问题化归为平面几何问题,任意角的三角函数问题化归为锐角三角函数问题来表示的例子就更多了。所以,掌握化归的思想方法对于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实不仅是数学,其他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用到了化归法。回忆一下你们的数学、物理、化学等等学科,老师们是不是都先讲解定义、公理、定理或定律,然后是讲解例题,把水倒掉之后,例题就向已知的定义、公理、定理或定律化归了。例题讲完后就是做练习,分析练习题与例题的水在哪儿,把水倒掉之后,练习题就化归成了例题了。然后是做作业,将作业题与练习题和例题比较,看看哪些是水,把水倒掉之后,就把作业题化归成练习题和例题了。最后是考试,如果能把考题的水找到,把水倒掉之后,就迎刃而解了。”我发现下面有同学若有所悟地点着头。 “学习信息技术也是一样,把未知的化归为已知的,把陌生的化归为熟悉的,把复杂的化归为简单的,把信息技术的化归为数学等其他学科的请记住并运用你们高中第一堂信息技术课上老师教给你们的倒水的方法,反复把玩,将令你们终身受益。”(二)什么是信息和信息处理播放动画片名侦探柯南的片段。结束时,屏幕上显示问题:“柯南能成功破解迷案是依靠什么?”班上的气氛明显比开始时活跃起来,有同学举手说是“线索”,也有同学举手说是“智慧”。 “语言、文字、符号、声音、图象等各式各样的信号,当它们被人接收乃至利用时就是信息。”那么请同学们一起大声地告诉老师,柯南成功破解迷案依靠的是?” “信息!”学生们整齐地答道。 “面对同样的信息,为什么柯南与毛利小五郎、目暮警官对迷案的判断不一样?这说明他们对信息什么的能力不一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很容易就回答出“处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 “对信息进行获取、存储、加工、交流就是信息处理。”(三)信息的重要性(接下来,为了让同学们深刻地体会到信息的重要性,我选择了唐海平老师设计的“海军陆战队员原始森林生存实验”活动。)课件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物品有:笔记本电脑、钢枪、水、饼干、指南针、打火机、钢刀、火石。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请前后桌四位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最后讨论得出一个较为理想的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 “钢刀、火石、指南针,其实代表了人类要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必须获取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对于物质跟能量同学们能理解,但是对于信息与人类的关系,恐怕就难理解了,下面的实验在保证了物理与能量的同时,缺乏信息将会怎样?”课件显示:1954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首先进行了“感觉剥夺”实验: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问题: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这个实验的结果是什么?”实验前,大多数被测者以为能利用这个机会好好睡一觉,或者考虑论文、课程计划实验后,被测者会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实验后需数日方能恢复正常。在学生的惊愕声中,屏幕上显示重要结论:“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与基本需求。”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四)信息的特点课件显示:“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50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美国错误估计中国不会援助朝鲜,但恰恰相反,中国“抗美援朝”一举获胜,美国损失惨重。)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问题:那7个字是什么?”随机抽几个学生来回答。用课件给出答案:“中国将出兵朝鲜”。由此故事引出信息的时效性。教师活动:投影显示“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的一段情节。许云峰到沙平书店后,见书店多了一张床铺,问陈松林,知道书店新收了店员郑克昌,又发现郑表现异常,经常很晚才归,当晚来电话说11点才能回店,许马上意识到郑氏特务,书店已经暴露,并决定立即撤离书店。陈松林意识不快,但接收决定,莆志高将信将疑,不听忠告,结果被捕,最后叛变。提问:为什么同样的信息,三个人利用的程度不一样,结局也不一样?” 学生活动:充分讨论,分别回答。 教师活动:信息只有被利用才有价值,同一个信息,不同的使用者由于其自身素质、修养、能力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会得到不同的使用效果。推导出信息价值的相对性 由此得出信息的价值性和时效性的关系,随着时效性的变化价值性也在发生变化,比如天气预报、股市行情等。信息是有价值的,而信息日新月异,甚至是稍纵即逝的,所以同学们必须要具备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信息的价值性及其相对性教学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强烈的学习兴趣。 我又接着问:“那么你们能举出说明信息的其他特点的例子吗?”把动画片名侦探柯南拷贝到u盘或移动盘上,分给不同的学生,发现:信息不会丢失,而且这几个学生都有了这同样的内容,说明信息具有共享性。通过使用u盘或移动盘承载信息,充分说明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也就是说信息不可能独立存在,它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比如文字信息可印刷在书本上,也可存储在电脑上而被存储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使用。)传递性:一传十,十传百。真伪性:手机中奖短信,网络上的虚拟信息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诸葛亮的“空城计”信息还有很多特性如可以识别、再生信息的众多特性中,相对于物质资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特性?共享性(五)信息技术的内容 “忘了给大家作自我介绍。我姓-。以后你们遇见我可以叫我-老师,如果忘了我的名字就叫我老师,但千万不要叫我计算机老师。我不是教计算机的,你们从我这里也不是学计算机的。”看到同学们一双双惊奇的眼睛我故意卖个关子,“合上你们的书,看看我是教你们什么的老师?你们应该称我为什么老师?”“哦,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老师!” “现代意义上的信息技术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为什么我们这个学科以前叫计算机而现在改为信息技术了吧?”我接着问学生:“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哪个外延更大?”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信息技术。” “但是,请同学们注意了,后边还有一句话其中,计算机技术是与我们生活最密切相关,也是最核心的技术。”利用课件,播放关于数字生活的一段广告片。学生们被片中那些前卫的超酷的数字生活方式所深深的吸引。播放结束时,我告诉他们:“刚才同学们看到的可不是科幻片,现在的技术已经都能实现了,而且在不就的将来你们肯定能过上那样美妙的数字生活。好,欢迎我们高一XX班的同学们走入信息世界!”此时下课的铃声正好响起,全班同学自发地鼓起了掌。 本堂课是一堂在教室上的信息技术“理论课”,但由于教师的精心准备,上得丝毫不觉枯燥乏味,相反课堂氛围很好,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思维非常活跃,达到了教师预期的“征服”目标。特别是开始的“烧水问题”,出其不意,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也很快打消了学生的抵触情绪(在上课前,有部分学生知道不到电脑教室上课,有些情绪),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为整节课的成功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除了这个亮点以外,我觉得还有几个地方可圈可点:1 精心选材:学生们普遍存在一种误识认为上信息技术课就是要到计算机教室,就是要上网、玩游戏、聊天或者是下载一些资料等。然而,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上册(第三版)是一本非零起点的教材,所包涵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有很多是理论性的东西。这就会导致他们不适应,不喜欢,甚至不想学。针对这种现象,如何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如何纠正他们的误识,如何完成信息技术的理论授课呢?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思考如何把枯燥乏味的理论通过精彩的素材深入浅出的来呈现。在准备这堂课时,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收集了约三十几个教学素材,但最终只选择了6个自认为最佳的素材(“烧水问题”、名侦探柯南片段、“原始森林生存实验”、“感觉剥夺”实验、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联想公司“数字生活”广告片)。既有学生们熟悉的(如“柯南”)来引起他们的共鸣,也有许多学生们没有接触过的来激发他们的兴趣;既有原创的又有借鉴的;既有生活上的又有学科上的还有战争的正是这6个涉及面广、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使学生们真切地体会到“信息无时不在,有无处不有”,从而生动地完成了教学任务。2 大胆取舍:教材的涵盖面广,内容多,如果不根据需要进行取舍,势必会形成照本宣科的“满堂灌”。学生会感到毫无新意,甚至看着书听着你讲的上句就知道你要讲的下句是什么。如果你是学生,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喜欢这样的老师吗,你会喜欢上这样的学科么?只有对现行教材根据实情大胆取舍,老师才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对学生才会有更大的吸引力。3 彰显个性:根据经验,许多学生都是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热爱上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的。作为高一新生的第一堂信息技术课,确定彰显个性征服学生的策略我个人为是重要而且实践检验也是有效的。但“彰显个性”既不是要你在台上象个演讲者一样滔滔不绝,也不是要你象作SHOW一样的才艺表演,而是要根据教师自身的特点以具有亲和力和交互感的润物无声的方式散发你的学科底蕴和人格魅力。这堂课,凭借精美的课件,精彩的素材,充分展示教师的“T型”的知识结构、强大的学科整合能力、精湛的信息技术表达能力,无疑是成功的和可借鉴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