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复习学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83950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寡人之于国也复习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寡人之于国也复习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寡人之于国也复习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师说复习学案韩愈和“古文运动” 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阳(在今河南省孟县西)人,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25岁中进士,做过唐朝中央教育机构“国子监”的官员。曾任吏部侍郎,故又被称为“韩吏部”。是唐代杰出的散文家。 韩愈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政治腐败的中唐时期。他在政治上比较守旧,倾向于维护当时豪族地主阶层的利益。但是他重视人材的培养和选拔,主张任人唯贤。他任监察御史时,曾提出减免赋役,并因此遭到贬斥。他反对藩镇割据,并亲身协助宰相裴度平定了淮西藩镇吴元济叛乱。他反对当时封建统治者大力提倡的佛教、道教,结果再次遭贬。这些方面虽然都是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但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 韩愈在文学上的作为,主要是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以来讲究骈偶、辞藻的艳丽浮夸的文风。他大力提倡“言之有物”的古文,强调学习先秦、两汉的文章,并且和柳宗元等躬行实践,终于把文章从形式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在创作上,他们虽然强调学古,但是主张“辞必己出”、“唯陈言之务去”,“师其意不师其辞”,“文从字顺各识职”。这些理论,对我们是有借鉴意义的。 本文是阐述韩愈关于从师学习问题的见解。“说”,文体名。“师说”,意思是说说从师学习的道理。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为师愈以是得狂名。”可见韩愈的这篇文章是针对现实而发的。在当时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品味语言之美 含英咀华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 若俯首贴耳,摇尾而乞怜,非吾志也。应科目时与人书 惟陈言之务去。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答李翊书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送孟东野序 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为也,我则为之。送李愿归盘谷序 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送董昭序 大丈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送石处士序 士穷乃见节义。柳子厚墓志铭 课后复习:一、作者:韩愈,字 , 代文学家,祖籍河北昌黎,所以世称 ,官至吏部侍郎,又称 ,谥号“文”,又称 。他是“ ”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 “ ”,明人列他为“ ”之首。代表作有原道、师说、杂说等。作品现存有昌黎先生集。 二、文言知识梳理1找出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 (2)或师焉,或不焉 ( )2古今异义词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 今: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 今: (3)吾从而师之 古: 今: (4)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古: 今: (5)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远矣 古: 今: (6)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古: 今: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 今: (8)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 今: 3词类活用 (1)吾从而师之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孔子师郯子 (4)而耻学于师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4一词多义 (1)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朔气传金柝 (2)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吾从而师之 不耻相师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巫医、乐师 (3)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余嘉其能行古道 会大雨,道不通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治国之道 6特殊句式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不拘于时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而耻学于师 三、 阅读思考:用原文填空:1. 求学的人为什么要从师学习? 2对于老师的年长年少,作者是怎样看待的? 3得出了什么结论? 4为了抨击“耻学于师”的人,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 5第三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出了什么论断? 四用课文中的语句,完成情境填空。有一个人,经常向上司和属下问问题,于是受到了一些人的嘲笑:“ , 。 ”他温和的回答:“ , , , 。”一位银行出纳员,整天让孩子学习,为他请家教,自己却在工作中不求甚解、落伍,到现在还不会熟练使用电脑,屡出错。邻居感叹道: “ , ; , , 。”在奥运知识竞赛上,随即从现场观众中抽取一对师生组合回答问题。结果老师不会的题学生都答了出来。观众哄笑起来,“还教师呢!连学生都不如!”老师尴尬无比,面红耳赤。善解人意的主持人朗声说道:“ , 。”没有人再笑了,老师也不觉尴尬了。五翻译下列各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聆听名作弦音 诗词赏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 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注释 酥:乳制品。这里指春光润泽如脂滋养。 鉴赏 这首诗写长安城中早春时节生机一派的景色。写早春,要写出特点,与繁花竟放的春景就有不同,韩愈紧扣“早春”主题,写草刚出芽时的有嫩色,一场清新的春雨之后,原野上绿意茸茸,邀望可知是春草出露嫩芽,蒙蒙茸茸,清新可爱,又正因是早春,草还没有长高长大,走近再看,才见稀疏的初芽,并不能形成绿色一片,人们说好诗如画,韩愈这首诗写草色的传神之笔,恐怕是画也难以表现的境界。后两句说这初春的生机,带给人欣喜和柔美的生命意识,是远远胜过暮春的烟柳之色的。 同是春景,诗人却进行比较,评出高低,显然他喜爱早春,当是因为早春是盼望了一冬的春消息的最先透露者,早春是大自然万物生生不息的有力证明,早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诗人观察细致, 表达新巧,语言自然 ,感情纯真,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美文经典 送东阳马和生序 宋 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以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佩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参考译文】 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书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天很冷时,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抄写完了,赶快送还借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到了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拿着书请教。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籍,拖着鞋子,在深山大谷中奔走,深冬刮着凛冽的寒风,大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不知道。等走到旅舍,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拿被子(给我)盖上,过很久才暖和过来。在旅馆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鲜美的食物可以享受,一起住在旅馆的同学们,都穿着华美的衣服戴着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佩带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闪光耀眼好像仙人。而我却穿着破棉祆旧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心思。因为我心中有自己的乐趣,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 现在这些学生在大学里学习,政府天天供给膳食,父母年年送来冬服夏装,(这就)没有挨冻挨饿的忧虑啦;坐在高大宽敞的房屋之下读着诗书,(这就)没有东奔西走的劳累啦;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问而不告诉,求知而得不到的啦;一切应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这就)不必象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然后才能看到啦。(要是)他们学业(还)不精通,德行(还)有不具备的,(那就)不是(他的)智力低下,而是(他的)思想不象我那样专注罢了,难道是别人的过失吗? 马生君在太学学习已经两年了,同辈的人称赞他贤能。去官之后进京朝见皇帝,他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篇长信做见面礼,言辞很流畅通达。同论的文相比,语言委婉、神色和悦。自称小时候学习用功、刻苦。是可以称得上爱好学习的人。他将要回家乡探视他的双亲,我特意告诉了他求学的艰难。师说参考答案一退之 唐代 韩昌黎 韩吏部 韩文公 古文运动 文起八代之衰 唐宋八大家之首二文言知识梳理1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 受” 通“授”) (2)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2古今异义词 (1)古:求学的人 今: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 (2)古:用来的 今:因果关系连词 (3)古:从, 跟从;而,连词,表承接今:连词,表示结果或目的,即因此、就 (4)古:小的方面学习 今: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5)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人。 (6)古:的原因 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7)古:不一定。今:不需要 (8)古:无论。今:没有。3词类活用 (1)吾从而师之(意动,以为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作动,从师 ) (3)孔子师郯子(意动,以为师)(4)而耻学于师(意动,以为耻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作名,圣人、愚人 )4一词多义 (1)传廉颇蔺相如列传(zhun传记,一种文体,名词)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hun流传,动词)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n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著作)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hun传授, 动词)朔气传金柝(chun传送、传递,动词) (2)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名词)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从师,动词)吾从而师之(以为师,名词意动用法)不耻相师(学习,动词)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榜样,名词)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军队,名词)巫医、乐师(掌握专门技艺的人) (3)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名词)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名词)余嘉其能行古道(做法,风尚,名词)会期大雨,道不通(道路,名词)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动词)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讲,动词)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道义,名词)治国之道(途径、方法、措施,名词)特殊句式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之”作标志,宾语前置句)而耻学于师(介宾短语后置句)三、阅读思考:用原文填空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5、举例论证和引证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四、用课文中的原句,完成情境填空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五翻译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的(人)。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不知道断句,去从师,不能解决疑惑,却不从师,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我看不出他多么明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