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90806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标准: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概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一、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方针确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1978年12月。(2)内容: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明确指出,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法、活动方式和思想方法。(3)意义: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2改革内容(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内容: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主要特征:包产到户。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2)发展乡镇企业:背景:20世纪80年代初,农业生产责任制基本建立,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农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实质:产业结构的调整。意义: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二、国有企业改革1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2目标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3过程(1)试点时期:1978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处于试点时期。(2)全面展开: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3)进一步深化: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意义(1)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2)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指出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法律保障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我国宪法发展创新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步建立到21世纪初,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1读下图,思考:1978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从中国对内视角来看,怎样理解:“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理解:1978年后确立了对内改革的战略决策,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的性质,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经营方式改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它与农业合作化之前的土地所有权不同,农业合作化之前的土地属于私有土地。3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二者是管理经济的两种不同手段,在经济管理中二者可以配套实施。主题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研史料材料一1958年,“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成为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的著名口号。材料二“包产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这是70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政策的失误。(2)材料二中的口号反映出农村生产关系将要发生怎样的变化?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重要影响。提示:(1) 1958年开始在农村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导致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2)变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大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析重点全面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实行原因: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2)主要特点:它以土地等基本的生产资料公有为前提,坚持了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它把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发挥了农民家庭的积极性;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举。(3)实质: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改革,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4)积极影响: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使农村行政机构发生变化,人民公社被乡、镇机构取代;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使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促进了乡镇企业和城镇化的发展。对点练1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B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C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解析:选C前者是人民公社;后者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者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仍是公有制,A项排除;后者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B项错误;后者仍属于一种小农经济,而现代农业的方向是大农业,D项排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拥有了土地的使用权,自主权扩大,C项正确。主题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研史料材料一中国曾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把计划看成是绝对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场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一味放任自由,势必引起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社会分配的不公,最终受到惩罚。真正的市场化改革,绝不会把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对立起来。温家宝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材料二图1为上海市粮票(1955年发行到1993年停止流通)。图2为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该公司创立于1984年11月18日,是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图1图2(1)据材料一指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由发行粮票到发行股票反映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意义。提示:(1)不能一味放任自由,应将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2)变化: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到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义: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析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能够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增强经济活力,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合理地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促进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具有重要的意义。(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宏观调控有利于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对点练2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这表明当时我国 ()A彻底结束了计划经济体制 B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C已经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 D强化了计划调控经济的手段解析:选B中共十四大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考点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命题角度: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国有企业改革。析典题 例1 (海南单科)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规定: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这一措施()A提高了劳动生产率B实现了城乡之间的人员交流C活跃了城乡商品市场D建立起市场经济新格局解题思路选项理由判断A材料涉及的是商品流通领域错误B城乡之间的人员交流一直都存在,本项不符合史实错误C1983年,允许私人个体户从事客货运输等一系列措施的实行,活跃了商品市场正确D市场经济的建立是从1992年开始的错误答案C练题组1. 1980年,某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一位老农高兴地说:“土地又归俺所有了,我愿种啥就种啥”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A正确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状况B土地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这种责任制不符合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D自主经营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解析:选A农村土地所有权没有发生变化,自1956年后一直实行的是集体土地所有制,A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2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解析:选C题干材料中“1985年”的时间信息和关于企业工资同经济效益浮动比率的规定,本质上反映了新时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是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生产效益,将企业职工工资与企业效益挂钩,说明了经营方式与分配方式的改革,故主要目的是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考点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命题角度: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过程及意义。析典题 例2(江苏学业水平测试)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改革不仅是一场破除旧体制的深刻革命,而且是一项建设新经济体系的宏大工程。这个体系主要是由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竞争性的市场体系和主要通过市场进行调节的宏观管理体系三者组成。下列与“新经济体系”内涵相近的是()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C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题思路答案D练题组3邓小平在1988年5月19日说:“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是由国家规定。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为解决这一问题,党中央采取的措施是()A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B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C逐步推行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D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解析:选D解读材料关键信息“物价都是由国家规定”“1988年”,可以判断当时我国采取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物价波动幅度大,经济体制改革遭遇困境,推动了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故选D。A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B项是中共十二大提出的,C项自1978年之后就逐步推行,均不符合题意。4“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下列方针政策,最能体现这一指导思想的是()A改革开放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选D材料出自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解读材料信息,“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能体现这一指导思想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D。课堂归纳网络构建关键必背(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2)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以建立了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目标。(4)21世纪初,中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