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精习题 第3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7)(含解析).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12876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精习题 第3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7)(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精习题 第3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7)(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精习题 第3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7)(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3章金属及其化合物(7)1下列中学常见实验的现象或表述正确的是(C)A过量的铁投入到一定量的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B制备氢氧化亚铁时,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边加边搅拌,即可制得白色的氢氧化亚铁C检验红砖中的氧化铁成分,向红砖粉末中加入盐酸,充分反应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23滴即可D往FeCl3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SO2,溶液颜色由棕黄色变成浅绿色,同时有白色沉淀产生,表明FeCl3具有还原性解析 过量的铁粉与一定量的稀硝酸反应最终生成的是Fe2,A项错误;制备氢氧化亚铁应避免被氧气氧化,向硫酸亚铁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时应把长胶头滴管的下端插入液面以下且不能搅拌,B项错误;D项发生的反应为SO22H2O2FeCl3=H2SO42FeCl22HCl,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FeCl3作氧化剂,表现氧化性,D项错误。2检验用硫酸亚铁制得的硫酸铁中是否含有硫酸亚铁,可使用的试剂是(B)ANaOHBKMnO4CKSCN解析 检验含有Fe3的溶液中是否含有Fe2时需利用Fe2的特有性质,同时要考虑Fe3对Fe2的干扰。A项,加入NaOH溶液会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对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的观察有干扰,错误;B项,Fe2具有还原性,若溶液中含有Fe2,加入少量高锰酸钾溶液后,溶液褪色,正确;C项,KSCN是利用溶液变血红色来检验Fe3的试剂,错误;D项,苯酚是利用溶液变紫色来检验Fe3的试剂,错误。3利用如图装置做铝热反应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Fe2O32FeAl2O3B该反应会产生高温,发出强光C根据铝热反应的原理,可以冶炼某些金属D若反应中转移3 mol电子,消耗氧化剂的物质的量是1 mol4下列有关Fe2(SO4)3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D)A该溶液中,K、Fe2、C6H5OH、Br可以大量共存B和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32I=Fe2I2C和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3SOBa23OH=Fe(OH)3BaSO4D1 L 0.1 molL1该溶液和足量的Zn充分反应,生成11.2 g Fe5某同学采用硫铁矿焙烧取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不考虑其他杂质)制备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设计了如下流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溶解烧渣选用足量硫酸,试剂X选用铁粉B固体1中一定有SiO2,控制pH是为了使Al3转化为Al(OH)3进入固体2C从溶液2得到FeSO47H2O产品的过程中,须控制条件防止其氧化和分解D若改变方案,在溶液1中直接加NaOH至过量,得到的沉淀用硫酸溶解,其溶液经结晶分离也可得到FeSO47H2O解析 流程设计意图是用硫酸将Fe2O3、Al2O3转化为硫酸盐,除去SiO2,然后用铁粉还原Fe3得到硫酸亚铁,A项正确;固体1为SiO2,分离FeSO4和Al2(SO4)3采用的是调控pH的方法,使Al3转化为Al(OH)3沉淀而与FeSO4分离,B项正确;Fe2容易被氧化,所以在得到FeSO47H2O产品的过程中,要防止其被氧化和分解,C项正确;在溶液1中直接加过量的NaOH得到的是Fe(OH)3沉淀,最终得到的是Fe2(SO4)3,D项不正确。6(2016全国卷甲)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 molL1的溶液。在FeCl2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_防止Fe2被氧化_。(2)甲组同学取2mL FeCl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Cl2可将Fe2氧化。FeCl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2Fe2Cl2=2Fe32Cl_。(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 mL FeCl2溶液中先加入0.5 mL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_隔绝空气(排除氧气对实验的影响)_。(4)丙组同学取10 mL 0.1 molL1 KI溶液,加入6 mL 0.1molL1 FeCl3溶液混合。分别取2 mL此溶液于3 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 mL CCl4充分振荡、静置,CCl4层呈紫色;第二支试管中加入1滴K3Fe(CN)6 溶液,生成蓝色沉淀;第三支试管中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实验检验的离子是_Fe2_(填离子符号);实验和说明:在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_Fe3_(填离子符号),由此可以证明该氧化还原反应为_可逆反应_。(5)丁组同学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2Fe2H2O22H=2Fe32H2O_;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Fe3催化H2O2分解产生O2_;生成沉淀的原因是_H2O2分解反应放热,促进Fe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_(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解析 (1)Fe2具有还原性,FeCl2溶液易被氧化而变质,配制FeCl2溶液时加入少量铁屑,目的是防止Fe2被氧化。(2)溶液变红,说明有Fe3生成,则FeCl2溶液与氯水反应生成FeCl3,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3)甲组实验中,FeCl2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会生成FeCl3,因此实验不够严谨,加入煤油,煤油的密度比水小,可以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从而排除氧气对实验的影响。(4)实验中K3Fe(CN)6 溶液的作用是检验Fe2。根据实验,CCl4层显紫色,说明有I2生成,根据实验,生成蓝色沉淀,说明有Fe2生成,根据实验,溶液变红,说明有Fe3剩余,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Fe3,由此说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5)溶液变为棕黄色,说明生成了Fe3,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溶液中有气泡出现,说明H2O2在Fe3的催化作用下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了O2,随后生成红褐色沉淀,则沉淀为Fe(OH)3,H2O2分解放出热量,促进Fe3的水解平衡Fe33H2OFe(OH)33H向正反应方向不断进行,因此得到Fe(OH)3沉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