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小学语文二年级《8.小鹰学飞》3课时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674921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小学语文二年级《8.小鹰学飞》3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小学语文二年级《8.小鹰学飞》3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小学语文二年级《8.小鹰学飞》3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小学语文二年级8.小鹰学飞3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要求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字只识不写,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 引导看图,揭示课题。 1、出示幻灯片。 (1)出示图一:图上画的是谁和谁?小鹰跟着老鹰飞到什么地方? (2)出示图二:小鹰跟着老鹰又飞到什么地方? 2、设计悬念,引出新课。 小鹰为什么会越飞越高?它飞到很高的天空后又是怎么想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 3、出示课题。 (1)板书:9 小鹰学飞 (2)教学生字:鹰 二、 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读第一遍,在生字下做记号。 读第二遍,碰到生字重点拼读。 读第三遍,在难读的句子下面画上“” 读第四遍,标上自然段序号。 (2)引导学生按上述要求自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字音掌握情况。 出示小黑板。 小鹰 跟着 摇摇头 不算 拼命 指了指 急促 总算 鼓起劲 头顶 盘旋 吧 指名看拼音读词语。 (2)重点检查几个难读的句子。 出示:小鹰只好鼓起劲,跟着老鹰拼命向上飞。 出示:小鹰一抬头,只见白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说说本课共有几个自然段?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3、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谁和谁?讲的是它们之间的什么事? 三、 作业。 1、练读生字。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 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给生字选择正确读音。 3、指名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二、 细读训练。 1、学习第1、2自然段。 (1)看图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第一幅图的内容。 (2)指名读第1、2自然段。 (3)了解有关词句。 它们飞到大树的上面,小鹰和老鹰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小鹰说这话时,心情怎样?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我们应该怎样读小鹰的话? “还不算会飞”是什么意思? 老鹰对小鹰这样说有什么目的?我们应该怎样读老鹰的话?自由练读。 小结:小鹰跟着老鹰飞到大树的上面,小鹰觉得自己会飞了,老鹰说这不算会飞。 2、学习第3、4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句。 小鹰和老鹰又来到什么地方?它们的看法又有什么不同? 指名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读小鹰的话。哪两个词应读得重些?为什么? 小鹰飞得比大山高了,老鹰为什么说它“还不算会飞”?它心里怎样想的? 指名读老鹰的话。 (3)分角色读第3、4自然段。 (4)小结:它们飞到大山的上空,小鹰觉得自己真的会飞了,可老鹰说它还没有真的会飞。 3、学习第5、6自然段。 (1)指名独课文。 (2)思考讨论。 小鹰和老鹰来到了什么地方? 从哪儿看出它们飞得更高了? 小鹰怎么会飞得指名高的?哪儿看出它练得很刻苦? 小鹰说的话和前面两次有什么不同?(语气不肯定,变得虚心了) 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鼓起劲,拼命”要重读。 “飞呀,飞呀”要读得慢些。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试读、齐读。 小鹰抬头往上看,看到了什么?理解:“盘旋”小鹰会想些什么?它会怎样去做? 自由练读第6自然段。 (3)分角色朗读第5、6自然段。 三、 总结课文。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思考讨论: (1)老鹰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向小鹰提出新的要求? (2)学过这篇课文,你读得了什么道理? 四、 课堂练习。 1、口头扩词。 旋( ) ( ) ( ) 鼓( ) ( ) ( ) 2、用下列词语练习说话。 (1)跟着 (2)已经 五、 作业。 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一、 复习检查。 1、指读黑板上的生字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 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教给方法:用熟字换偏旁,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学生用上述方法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字。 熟字加偏旁:吧(“巴”加“口”);促(“足”加“僀”); 指名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比较难记。 2、指导写法。 (1)摇、促、吧、指,左窄右宽。 (2)鼓,左右等宽。 (3)算、总,上中下三部分要紧凑。 3、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 三、 作业。 1、组词。 促( ) 总( ) 捉( ) 想( ) 2、读一读,再抄写。 跟着 飞行 急促 摇摇头总算 头顶 盘旋 指了指 3、填空。 小鹰( )地喘着气,对老鹰说:“现在我( )会飞了吧!”小鹰只好( ),跟着老鹰( )向上飞。飞呀,飞呀,大树( ),大山也( )。附送:小动物过冬说课本文是一篇童话,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一起商量过冬的事。告诉我们小燕子要避开严寒到温暖的南方,青蛙准备吃饱之后钻进泥土里冬眠,蜜蜂则储存了很多蜜在蜂巢里过冬。课文不仅生动地介绍了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而且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根据新课标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使得本学段学生能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品词析句,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所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认知规律,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正确认读本课的6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3、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动物过冬的有关知识。4、学生初步学习“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5、通过学文,了解好朋友要互相关心。其中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了解动物过冬的有关知识,懂得对好朋友要关心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二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能够阅读一些浅近的文章,已经初步具有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意思的能力,并且能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学生的词语积累量有限,有时心中很明白,却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教师要适时引导点拨。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是这样做的:首先是谈话导入,放映幻灯片,让孩子们感受天气凉了,小动物要考虑如何过冬了。我接着问:“三个小动物正在商量过冬的事,老师觉得它们既然是好朋友, 那老师建议他们就住在一起过冬吧?你们看行吗?”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孩子们进入课堂。然后让他们拿起书本自己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第三至第七自然段。边读边想:三个小动物分别是怎样过冬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过冬?喜欢哪个小动物就把它说的话好好地读一读。指导学生学习小燕子如何过冬一段时,我通过两个问题,即小燕子准备怎样过冬啊?和小燕子为什么偏要飞到南方去过冬呢?点拨学生抓住“飞到南方”“暖和”“很多虫子”等词语体会燕子迁徙的过冬方式,并使学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接着追问还有什么动物像这样过冬的?用“我还知道也是用的方法过冬的。”这个句式来说一说。通过过渡语:“小燕子将要远行,但他还不忘关心好朋友呢?这不,它正在跟青蛙哥哥商量着过冬的事情呢。”来导入青蛙如何过冬的学习。在这一部分,点拨学生抓住“吃得饱饱的,钻到泥土里,好好睡上一大觉”。因为青蛙过冬方式较为熟悉,所以通过问答的方式,学生已经知道这是冬眠的过冬方式。在第三部分小蜜蜂过冬的学习中,我放开手,让学生自读和表演。经过前两个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把握文本知识,通过演增添了趣味。并且结合一年级学的蚂蚁和蝈蝈一课,体会“有备无患,防患未然”。得出小蜜蜂通过备粮来过冬。紧接着学习第八自然段,在这一部分中,指导孩子们通过读感受好朋友之间的友好关系。最后点拨学生懂得朋友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课文学完了,但是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因此,最后我进行了一定的拓展延伸。让学生想象明年春天的时候,三个好朋友聚到一起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希望能够达到拓展思维,开拓视野的效果。2019-2020年小学语文二年级小动物过冬说课设计3套一、教材分析 小动物过冬是一篇童话,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一起商量过冬的事。告诉我们小燕子要避开严寒到温暖的南方,青蛙准备吃饱之后钻进泥土里冬眠,蜜蜂则储存了很多蜜在蜂巢里过冬。课文不仅生动地介绍了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而且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作者巧妙地安排小燕子自述准备怎么过冬,然后通过小燕子的询问带出青蛙和小蜜蜂准备怎么过冬,情节上衔接紧凑,过渡自然,富有情趣。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灵魂,对教学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新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动物过冬的有关知识。 (二)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会简单地表达课文的内容。 3、会根据课文内容用“因为所以、谁怎么样过冬”说句子。 (三)情感目标: 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准备怎么过冬,体会小动物间的关心。 教学难点:区分青蛙和小蜜蜂的过冬方式。 四、教法学法 在阅读课堂教学设计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教育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无疑具有高度科学性和艺术性,自然也就更应该讲究方法。根据新课程推出的基本理念和双语理念,以及对教材的理解,我选择了一些认为比较合理的教学方法。 (一)表演法运用。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表演,充分从情感上熏陶学生。如让学生表演青蛙是怎么过冬的,在评价过程中紧紧抓住文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有效地进行语言训练,培养表演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二)文本扩展法运用。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的教学活动就是借课文中的“例子”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爱好。这篇课文显而易见,是让学生了解动物过冬的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交流了不同小动物的过冬方式,还总结出三种基本过冬方式。 姚华小动物过冬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小动物过冬是一篇童话,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一起商量过冬的事。告诉我们小燕子要避开严寒到温暖的南方,青蛙准备吃饱之后钻进泥土里冬眠,蜜蜂则储存了很多蜜在蜂巢里过冬。课文不仅生动地介绍了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而且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作者巧妙地安排小燕子自述准备怎么过冬,然后通过小燕子的询问带出青蛙和小蜜蜂准备怎么过冬,情节上衔接紧凑,过渡过度自然,富有情趣。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灵魂,对教学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我们聋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我们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动物过冬的有关知识。技能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用手势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2、会用手语简单地表达课文的内容。3、能看懂老师用手语表达的感情色彩,并会运用。4、会根据课文内容用“因为所以、什么从哪里怎么样了”说句子。情感目标: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准备怎么过冬,体会小动物的关心。教学难点:区分青蛙和小蜜蜂的过冬方式。本课共分5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生字词教学;第二、三课时疏通课文,讲读第一自然段;第四课时:讲读二八自然段;第五课时:练习一、二、三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生字。2、正确流利地用手势读课文。3、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并能用手语简单的表达课文内容。3、理解第一自然段,会用“ 和 是好朋友。他们(我们)常常在一起 ”来说写句子。根据这个教学目标我们又进行了分工合作,听师主要负责每课时的整体设计安排、简单词语、句子意思的解释、个别词语句式的运用、生字的书写。聋师主要负责一些难解词句的解释、指导学生用自然手语来表达课文的内容。就我们二年级语文课来说,聋听教师在不同的课堂类型中所起的作用、比重基本上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词语和疏通这两个环节中,聋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各占的比重相近,到了讲读、练习部分,聋人老师在教学中所占的作用比重稍为降低些,可能达到三分之一或者更低。这是因为这部分主要任务是通过讲读来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汉语言语感,并且感受汉语言所表达的情感色彩。基本上词汇和句子的难点在前面已解决掉了。对于以上分工我们是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1、聋听老师优势互补。听人老师在对教材的把握、汉语的理解、汉语言背后深藏文化的感悟、教法学法的确定等相对于聋人老师来讲有一定优势。其次,双语教学并不排斥口语,因此课堂上口语的训练需要听人老师来负责。聋人老师的主要作用以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以聋人手语为桥梁,配合、协助听人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对手语的运用,聋人老师本身就有天然的优势,再加上聋人老师与聋儿心理上的接近,因此聋人老师使用的聋人手语在某些方面能够表达得更为精确,更为细腻,也更容易让学生接收和理解。2、聋校语文课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学习汉语书面语。双语聋教育在丹麦一书中谈到一年级丹麦语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尽可能使用丹麦语,只有当理解出现困难时,才采用手语。其实这也告诉了我们手语在语文课堂上的作用:解释不懂的汉语词语和词组、解释语法关系等。对手语的这种定位决定了聋人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我们的这种分工合作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并不局限在某一个课堂上。比如:有些难解的词语,听人老师会提前几天告诉聋人老师,聋人老师就会在沟通课以及课外和学生的交流中帮助学生理解。如果是一些童话故事,聋人老师也会提前用手语讲给学生“听”。对于课文中所揭示的一些深奥的寓意,聋人老师也会在课前结合生活实际跟学生交流。诸如此类的合作在我们的教学中不胜枚举。二、教法学法在阅读课堂教学设计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教育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无疑具有高度科学性和艺术性,自然也就更应该讲究方法。根据新课程推出的基本理念和双语理念,以及对教材的理解,我们选择了一些认为比较合理的教学方法,以下作简略介绍。(一)手势朗读法运用。龚教授在中国聋人语言及语言教育问题一文说:“把汉语按顺序用手语表达出来就是手势汉语。手势汉语更容易培养学生的汉语语感。”我们这里的手势朗读就是用手势汉语表现课文内容。在手势朗读的过程中,根据词语、句子的意思把握住手势的力度、幅度、速度和停顿。课堂上组织多种形式的手势朗读让学生加深对汉语书面语的识记,培养学生汉语语感,从而达到手语向汉语书面语转化的目的。(二)聋人老师协助教学法运用。手语是聋孩子的母语,通过手语,聋童将获得更多的知识,认识更复杂的事物。同时对学习汉语有一定促进作用。因此课文中一些难解的词句可以让聋人老师通过手语来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对词句的充分理解才是使用手势汉语的基础。同时一些拓展的知识也可以由聋人老师来传授。(三)表演法运用。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表演,充分从情感上熏陶学生。如让学生表演青蛙是怎么过冬的,在评价过程中紧紧抓住文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有效地进行语言训练。培养表演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四)文本扩展法运用。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的教学活动就是借课文中的“例子”,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爱好。这篇课文显而易见,是让学生了解动物过冬的方式。因此,在课的最后让聋人老师和学生交流了不同小动物的过冬方式,还总结出三种基本过冬方式。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每一次学习新的课文,课题其实早已被学生所熟知。所以虽然在设计时也曾想过多种方式来揭题,最终还是采用了直接揭题的方式,这样既节省了时间,直奔主题,又符合当时的情境,因为学生早就知道他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题目。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聋生视觉优势,出示小动物图片,再次明确三只小动物的关系,简洁明了。(二)讲读课文学习第2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主要是一个字词句的训练。找找近义词,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学习第37自然段燕子(第三自然段)这个自然段我们主要通过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让学生理解“冬天快要来了”“虫子也快没啦”“这儿暖和”“还有很多虫子”这些关键的词句,从而了解小燕子的过冬方式;同时对“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进行换词练习,丰富了学生的语言。青蛙、小蜜蜂(第四七自然段)这两个部分是本课的难点,要让学生区分青蛙和燕子的过冬方式。在讲小青蛙过冬时,我们主要是采用表演法,结合文本评价,让学生了解青蛙是先吃得饱饱的,然后躲在泥土里睡觉。在讲小蜜蜂时,我们主要是采用手势朗读法来感受蜜蜂采蜜之多,以及为什么要采蜜,从而更为深入、科学地了解蜜蜂的过冬方式。另外这两个部分还有一个重点,就是让学生体会小动物之间的关心。考虑到低年级聋童可能很难从文字上来体会这种情感,因此就让聋人老师来辅助教学,用手语来帮助学生体会。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这个环节的设计很有必要,学生马上能从手语中体会出“着急”“关心”这样的情感。由此可见,在双语课堂上聋听老师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但这里还有必要说明一下:这个环节的设计是灵活的,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决定是否需要聋人老师的协助。如果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已有的积累、知识水平,理解和感悟到文字的意义,那么就不需要聋人老师的协助教学。例如:在表演小青蛙过冬方式这个部分,我们也设计了聋人老师参与教学的环节,但在课堂上发现学生表演、评价的还可以。如果此时还按部就班,让聋人老师参与,就显得有些画蛇添足了。我们认为并不是聋人老师上讲台的次数越多,就表示越重视聋人老师的作用,聋听合作的效果就越好,聋听老师课堂合作主要取决于学生的需要。学习第8自然段。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对课文的一种延伸,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汉语书面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我们觉得语文是离不开语言文字训练的,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什么是语文?无非是读读写写。这里的写就是我们双语里非常重视的书面语表达。在学生能够用手语非常自如的表达后,教师应该不失时机的将书面语的表达方法教给学生,将手语转换为汉语书面语,这才真正体现了双语教学的理念。(三)分角色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可以扩大学生的课堂参与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对课文又有了一次整体感知。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又体会了“接着”“又”这两个词语的作用。(四)知识拓展在交流的过程中,聋人老师总结出冬眠、迁徙、备粮三种过冬方式。一些拓展的知识、概念性和趣味性比较强的内容可以让聋人老师来传授,聋人手语作为孩子们更熟悉更易于运用的语言,降低了孩子们学习的难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