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解说这篇散文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不同角度。◆走近作者刘义庆(403-444)。◆走近作者史铁生(1951-2010)。是文章中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然后必须围绕中心选材组材。文章必须围绕线索选材和组织材料。◆走近作者诸葛亮(181—234)。
达州专版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Tag内容描述:
1、10再塑生命的人 走近作者海伦 凯勒 1880 1968 美国作家 教育家 慈善家 海伦 凯勒在一岁半时不幸染上疾病 致使双目失明 双耳失聪 随之又丧失了说话的能力 从此 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 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17岁时 海伦 凯勒考进哈佛大学 还掌握了英 法 德 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 大学期间 她开始写作 毕业后 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 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
2、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 或由甲观念想到乙观念的心理过程 联想可以丰富材料 可以加深思索 可以深化理念 从而拓宽写作思路 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 改造 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的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可以激发思维 发展智力 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写作中联想 想象的常用技法有 一 续写故事法这种方法就是采用故事新编的形式 采用借树生花的手法 活。
3、17动物笑谈 走近作者康拉德 劳伦兹 1903 1989 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 科普作家 曾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著有 所罗门王的指环 狗的家世 等 主题解说本文是一篇语言生动活泼 诙谐幽默的科普文章 介绍了作者在观察水鸭子和鹦鹉等动物行为时发生的趣事 表现了他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引发人们对动物的关爱和对人类自身行为的思考 任何艺术化的表现形式 都不能描述生命的真实与感动 疑难探究师 对。
4、14走一步 再走一步 主题解说课文写的是 我 童年时的一次 脱险 的经历 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它告诉我们 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 只要把它分解开来 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 困难就不大了 结构图解 疑难探究师 结合课文内容 说说你对 走一步 再走一步 的含义的理解 生甲 从课文内容看 标题 走一步 再走一步 是指 我 在走下悬崖的过程中 按照父亲的指导 先伸出左脚踩到了悬崖下面的那块岩石 再移动右脚踩到。
5、4古代诗歌四首 走近作者曹操 155 220 字孟德 沛国谯县 今安徽亳州 人 东汉末年政治家 军事家 诗人 其诗多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 气魄雄伟 慷慨悲凉 李白 701 762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称为 诗仙 王湾 洛阳人 唐代诗人 马致远 元代戏曲作家 散曲家 与关汉卿 郑光祖 白朴并称 元曲四大家 文体知识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 乐府诗 律诗 绝句 词 曲等 唐。
6、周练 十一 一 书院二小松李群玉一双幽色出凡尘 数粒秋烟 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 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释 秋烟 比喻小松初生的针叶 1 诗中 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 小 的特点 2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作者对二小松的爱怜 赞美之情 数粒 二尺 停止下蛋 鸡王吃了一惊 对 停止下蛋 没有鸡蛋就不会再有小鸡出生 光这一点 就够人类伤脑筋的了 幕僚说 5分钟后 鸡王向整个鸡家族下达了圣旨 停止下。
7、周练 五 一 西楼子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 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 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释 钩疏箔 把帘子挂起 1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 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 诗的前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 风吹 雷鸣 渲染了 山雨欲来风满楼 的雄伟气势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简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二 至深至纯师。
8、1春 走近作者 朱自清 1898 1948 字佩弦 江苏扬州人 散文家 诗人 学者 其散文朴素缜密 清隽沉郁 语言洗练 文笔清丽 极富真情实感 著有诗文集 踪迹 散文集 背影 欧游杂记 你我 等 文体知识 散文是一种自由 灵活地抒写见闻 感受的文体 它的特点是 形散而神不散 所谓 形散 是指选材 结构 表达方式 语言运用灵活自由 神不散 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么自由 都必须紧紧围绕一个中心 主题解说。
9、专题四文学 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 一 文学 文化常识1 填空 1 朱自清 现代 代表作有诗文集 散文集 等 2 老舍 现代著名作家 原名 字舍予 满族人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戏剧 等 被称为 人民艺术家 3 冰心 作家 诗人 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 福建长乐人 代表作有诗集 散文集 等 散文家 诗人 学者 踪迹 背影 欧游杂记 舒庆春 四世同堂 茶馆 龙须沟 谢婉莹 繁星 春水 寄小读者 再寄小读者 樱花。
10、专题三句子 病句 排序 标点 仿写 一 病句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过了一会儿 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B 由于老师语重心长的教导 使他明白了自己的错误 C 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全校拔尖 而且在班里名列前茅 D 通过开展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活动 我们学校的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D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学校门口有个卖苹果 梨等水果的小摊 B 通过观看赈灾义演晚会 使我。
11、专题五古诗文默写,一、直接默写1水何澹澹,_________。2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4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山岛竦峙,潮平两岸阔,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随君直到夜郎西,何当共剪西窗烛,6__________。
12、3雨的四季,走近作者刘湛秋,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诗人,翻译家。著有诗集无题抒情诗生命的快乐,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等。主题解说这篇散文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不同角度,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绘了四季雨的不同特点,写出了雨的可爱,表达了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疑难探究师:找出2至5段的中心句。思考: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生甲:第2段。
13、周练(三),(一)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注释】寸草心:草中抽出的嫩芽,朝向太阳而生长,正如子女的心向着慈母一样,故用以比拟。寸草,小草。三春晖:喻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1概括这首诗的内容。全诗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14、周练(十),(一)田园乐王维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注释】落落:松高貌。衣冠:士大夫的穿戴。,1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这里的“夏寒”应该理解成松树葱郁、茂盛,给人以阴凉之意。2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描绘了一种闲适、平和、质朴的田园生活。,(二)海子爷与老雪狼郭雪波漠北。苦寒之地,有一大泽,老百姓管它叫天海子。天海子西畔一隅。
15、周练(一),(一)绝句(宋)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1“杖藜扶我过桥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趣?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使诗人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2赏析“沾衣欲湿杏花雨”的妙处。“杏花雨”,早春的雨,这样说比“细雨”“春雨”更有美感,更富。
16、8世说新语二则,走近作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爱好文学,招纳文士,曾组织当时的文人编写了世说新语。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较全面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篇。主题解说咏雪这则小故事通过谢家儿女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才智,同时也透出一种家庭生活的雅趣和文化。
17、5秋天的怀念,走近作者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当代作家。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背景追溯史铁生在二十一岁时,突然得了一场重病,导致高位截瘫,风华正茂的他不得不终生以轮椅为伴。这是多么沉重的苦难啊!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善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终日。
18、写作如何突出中心,中心,是文章中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也就是作者写作文章的主旨所在。每篇文章都要有一个相对集中而明确的中心。那么写文章如何突出中心呢?一、选材组材,围绕中心写文章首先确定中心,然后必须围绕中心选材组材,而组织材料要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必须围绕线索选材和组织材料,有效地突出中心。如再塑生命的人围绕“再塑生命”这条线索,先写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我”的生命毫。
19、15诫子书,走近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著有诸葛亮集。主题解说本文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险躁”。,疑难探究师:怎样理解文中的“静”?生:“静”是诫子书中的一个关键词语。“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静。
20、12纪念白求恩,文体知识议论文是通过讲道理、摆事实来直接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文体。议论文的内容具有理论性,结构具有逻辑性,语言具有概括性。,议论文的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回答“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回答“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是回答“怎样证明”的问题。,主题解说这篇纪念性文章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中国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的精神、毫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