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型高效课堂讲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72383720 上传时间:2022-04-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学型高效课堂讲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导学型高效课堂讲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导学型高效课堂讲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提出的“以人为本”教育发展观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行动准则,给我们指明了教学改革的目标和路径。现在,新课程实施已有十年的历程,实践推进到0708年才比较明朗起来,标志是洋思模式、东芦模式、杜郎口模式在全国大范围推开。特别是高效课堂的提出,吸引力更大,推动力更强。高效课堂实质探讨纵观新课程实践由导学案模式到高效课堂发展,“先学后导、以学定导、以导促学”是它的基本表现形式,新课程理念是它的基本精神。至于高效课堂,突出的仍是新课程理念向行动转化,所谓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我的看法,主要体现在学生思维量和能力提高发展上,而不是信息、训练的大容量、快节奏。对此,有一段访谈对话可用说明。任永生问:“我一直以为高效课堂不是一个纯粹的教学概念,它应该是个教育概念,高效课堂追求的是高效率和高效益的统一。”李炳亭答:“为什么开始一定要避开高效课堂是一个教育概念的说法而从课堂切入?我想,这是一个策略问题。一是教育是一个需要具体途径与方法为实施载体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假如一味地讲教育是什么,恐怕仍然无法变成具体的落地方法。二是传统课堂也的确困扰着很多人的教学,比如大家普遍关注的就是效益,因而高效课堂这个提法可能更能投其所好。我相信很多人开始就是冲着高效去的,但慢慢地有所感悟之后,他们会发现高效课堂不仅仅是一个课堂概念,课堂的变革可能会撬动,进而引发深层的教育变革。三是无论什么样的教育,总要找到手段、途径和载体;而课堂正是教育的载体,通过撬动课堂的变革,就能直达教育本身。” 再看大连教育学院蓝新忠高效课堂研究的观点n 教学效率有高有低、有正有负。n 教学的成果是“人的发展”而非工业产品,教学效率的量化或许永远是一种奢望。n 提出“教学效率”的概念,不是为了“计算”,只是为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提供比较正确的导向,理想的方向。n 当时间被用到极限时,教学必然从有效走向高效。从我在南京竹山中学和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了解到实际情况看,加快节奏和扩大容量体现得不是十分明显。反倒是课程改革的“影子”处处可见。也许随着实践逐步走向成熟,快节奏、大容量将成为现实,但至少现在还没达到理想的程度。介绍上述情况不是在总结,而是要说明无论是导学案,还是高效课堂,坚持新课程方向,突出和落实新课程理念是导学案设计和高效课堂运行的基本做法,主攻方向。所以,我把高效课堂定格在“导学案与高效课堂行动”之间,取名为“导学型”高效课堂,这样定格我们的改革主题,意在明确和突出改革的实践、操作工作指向。二、我旗“导学型”高效课堂定位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要求,结合当前课程改革发展新情况,我旗构建“导学型”高效课堂要在继续完善鄂托克旗教育局推进教学改革与管理发展三年规划提出的加强观念转变、课程构建、两个方式转变、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等项工作的基础上,顺应基础教育转型发展的趋势,充分体现转型和高效双重意义。为此,我们将“导学型”高效课堂定位在: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尽可能节约的时间和功夫投入,大力提高教学质量为愿景,建立“先学后导、以学定导、以导促学”新型课堂教学机制,促进课堂教学向“高质量、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发展目标推进。具体到工作实践,各校要依照下列进一步细化要求,推进构建实施工作健康发展。这里的所说的“定位”,实际上是定性,之所以选择定位是觉得定位比定性更宽泛灵活些。下面对“定位”的认识做几点说明。构建“导学型”高效课堂的工作定位,需要明确它不是单打一,而是要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强化整体实施、全面推进。这方面工作我们通过推进教学改革与管理发展三年实践取得了成效,但还不够完善,仍需继续努力和长期坚持。 关于课堂定性,叶澜教授主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朱永新先生倡导“知识、生活和生命共鸣”的新教育课堂,肖川先生提出“唤醒沉睡潜能,激活封存记忆,开启幽闭心智,放飞囚禁表愫”的课堂。对我们而言,需要的是具体而明确命题。因为我们的理论水平有限,也不太懂得教育的艺术,我们中的很多人只是一些擅做不擅讲,也不怎么会写的“基层”教育人。据此,我们将高效课堂定性为“导学型”高效课堂,突出实践操作性。“先学后导、以学定导、以导促学”新型课堂教学机制是一种操作层面基本定位,目的是便于教师理解把握。而“先学后导、以学定导、以导促学”是其要义概述,内涵主要是:先学后导教师的导要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改变以教代学、以练补学的做法;以学定导树立学生是主人、主体观念,并以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为教师导的立足点;以导促学教师的导应当是能动的而不是消极的,需要以深入的内容挖掘,精心的内容设计、多样的方式引导,有效的手段应用等,促进学生乐于学习、思考、实践。教学机制是指课堂教学结构组合方式,它具有指令性、规定性和强化推进的作用。我们之所以提出建立“先学后导、以学定导、以导促学新型课堂教学机制”,目的是消除课程改革以来的课堂教学改革存在的时进时退现象,使之按照新的要求走上常态化、规范化运行轨道,并要求在实践中,实现“先学后导、以学定导、以导促学”有机结合,统一到具体行动中。从南京竹山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翁牛特旗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看,均以建立教学机制的方式,明确操作过程,而且赋予了其增强实施工作的指令性、执行力和推动工作迅速发展的意义。构建“导学型”课堂是我旗高效课堂的特色定位,因此,我们对原稿确定的“四高”定位做了如下修改:“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尽可能节约的时间和功夫投入,大力提高教学质量为愿景,建立先学后导、以学定导、以导促学新型课堂教学机制”。和原稿比较,把原稿“促进课堂教学高质量、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运行”的“四高”定位改为推进发展的目标,而不是实际操作方法要求。其用意在于降低对“量”和“率”的要求。我们的“导学型”高效课堂定位还具有转型和高效双重意义。对“转型”的理解,主要是指课堂结构和运行方式转变。“高效”,即高质量、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它区别于目前广为诠释的高效益、高效率、高效果的高效课堂定性。对“导学型”高效课堂推进发展目标定格于“四高”领域,主要出于四方面想法:高质量:高效课堂应既讲究“量”与“率”,更应讲究“质”。有“量”低“质”或有“率”低质,无异于题海战术、“广种薄收”,另一方面尤为担心心浮气躁、华而不实。高效能:是觉得“三高”定位偏重于课堂教学的效和率,而对课堂功能却忽略不提。事实上课程改革赋予了课堂教学更多的功能,即除了知识学习以外,对课堂教学还设置了道德教育、能力培养、过程方法学习、学科思想渗透、思维方式训练、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应用、强化实践体验、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人、发展人等功能目标。然而从当前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看,造成课堂教学效果低下的原因,实事求是地讲,不仅与“三中心”有关,而且与课堂教学功能过于狭窄有关,这也是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有失偏颇的突出表现。试想,高效课堂只有效益、效率、效果定位,而没有效能定位,实际上仍是扩大了的知识本位的课堂。高效率:在单位教学时间内,教师层面在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所完成的教学任务量。学生层面指教学对所有学生的一切影响的总和学生学习所用的时间总和。其标志是大容量(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快节奏。 高效益:是指投入后的收获。教学中的高效益是指以尽量节约的投入使学生在认知、情感、能力、方法、思想、人本等方面获得更大、更好的发展。而这些发展既可称为教学效益,也可称为教学效果。所以“三高”定位中的高效益和高效果在含义上都是一种结果判断,意义虽有区别,但又多有交叉,而且效益的含义更广,去掉其中之一完全可以,并可避免不必要的费解。为了进一步明确“导学型”高效课堂含义,又配套提出了12条要求,共同构成了我们对高效课堂的认识定位。“12条”做法要求,进一步明确高效课堂定位只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是立足于构建高效课堂实践,意在指导实践操作。下面就要求中需要说明的内容做些解释。围绕学生人本和谐发展目标,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学生人本和谐发展”是着眼于学生人的成长发展和全面发展。他是教育出发点和终结目标。“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应以知识为基础,不只是强调能力的重要性。这里重在强调在落实各方面教育目标中,要把能力培养放在突出位置。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联系,有效促进教学理念向行动转化;这一条强调的是:课改发展到现在,不应是再反复强调加深理念认识的时候了,需要强调的是“理念向行动转化”和克服理念与行动两张皮现象。牢固确立“惟生”、“惟学”、“以学定导”观念,广泛激发学生主动乐学积极性;这是杜郎口进一步突出学生、学习地位的提法。为此,他们曾规定课堂教学教师零发言。我们采纳这一条目的在于强化学生主体、主人地位,但对教师零发言没做硬性规定。深入开发利用教学资源,分层设置学习内容及深度、广度、高度;杜郎口中学有一个很响亮的口号:“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意思是课堂教学内容、方法更具丰富性和多义性,形成琳琅满目、各取所需的状态,所以谓之知识超市;“生命的狂欢”是指由“知识”传授转变为彰显“生命”活力的教学理念,使课堂成为学生成就人生梦想的舞台。他们对深挖教材,整合教学内容特别重视也特别强调,要求教学内容设计,从学生的能力、兴趣等实际出发,按照分层目标、分层学习、分层达标、分层训练的方式,采取超市的教学设计,满足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体现分层教学,这是有很大难度的。我们没有按照这样标准来要求我们的教学设计,只强调了深挖教学资源,分层设置教学内容,科学把握三度。我想,要达到超市程度,内容设置应当比较丰富,否则形不成超市状态。尽快完善集体备课制度,逐一优化各科课堂教学设计,着力促进导学案设计和使用一体化实施;这一条是方案实施的硬指标,而且要求逐科逐课,字斟句酌。之所以这样要求,是认为: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保证和基础,也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和基础,构建“导学型”高效课堂必须从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设计质量入手;教学设计必须走校本化和真正内化的道路,否则不可避免照搬他人成果老路,提高课堂质量与教学质量是句空话;教学设计校本化是一个漫长过程,按学制计算,小学六年,中学六年,所以必须从现在开始,不能等、不能拖;为了促进此项工作发展,我们计划将教学设计列为重点必查项目。导学案设计和导学案使用是完整的统一体,不能只重视设计而忽视使用,更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回顾我旗过去引入东芦中学“讲学稿”课题实验三年做法,取得了成效,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除了讲学稿设计不规范之外,与没有很好地研究使用有很大的关系。积极引入学习前置、问题前置、先学后导教学方式,合理调整课堂结构与运行机制;此条要求,是对课堂转型的具体表述。从中可以看出和我们现在的做法有着明显差异。前置的方法和途径就是学案或导学案使用。它要改变的是以大量的练习进行后补的做法。切实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充分发挥教师组织者、引领者、促进者作用;这是对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定位。由此说明,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学习引发、学法指导、问题点拨等方面,而不是如何教。设法优化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环境,灵活开展“独学”、“对学”、“群学”教学实践活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环境”是个含义很广的概念,它包括途径、机会、时间、氛围、组织、协调等;独学、对学、群学可以理解为自主、合作学习的具体化,但三者在应用上有着一定的顺序和层次性,实践证明没有很好的独学基础,就不可能有好的对学、群学效果。所以,通常情况下,“独学”对应的是基础性学习内容,“对学”对应的是一般理解性学习内容,“群学”对应的是主要、重要、难点、拓展学习内容。充分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努力促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李炳亭称“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是高效课堂的灵魂。他认为对学生最大最好的爱就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只有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才能真正实现惟生、惟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才能发展学生,才能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对“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的理解,需提醒的是这既是具体的做法,也是重要的理念。适时调适时间和功夫投入,大力提高低消耗、快节奏、大容量课堂教学水平;这一条主要强调的是减少投入,提高效率。并把它和教学水平高低联系起来。对这一要求,在构建“导学型”高效课堂初期,不要刻意追求快节奏、大容量,待进入“破贴”阶段后再作要求。立足“导学型”高效课堂定位,强化课堂教学过程到位、过程优化和质量提高; 这一条重在强调要把“导学型”高效课堂定位的着眼点放在过程到位、过程优化、工作质量提高上。所说的过程包括设计过程、运行过程;所谓的质量包括各个工作环节质量。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功能拓展,全面达成各科教育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功能的拓展是根据全面落实教育教学目标提出来的,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可以说普遍比较模糊。随着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化,以文件方式(包括课标)赋予课堂教学的功能达到了与日俱增程度。(如2011年新修订的数学课标将两基扩展为四基)此种情况在小学、初中体会不深,到了高中大不一样。尤其是对能力的要求,特别突出。关于课堂功能的界定,除了我们所熟知的“三维目标”外,还有学科思想、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生本发展等。近来,又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扩展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面只是范围方面的扩展,实际上程度的提升更为突出。例如语文教学中,对既要读懂写了什么,还要读懂怎样写的人文精神理解和语文素养提高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再如具有指挥棒作用的高考改革,SOLO分类水平评分办法的施行,充分说明已突破了对学生知识记忆考核的做法,着眼点已转到了认知水平、知识综合应用、思维能力方面。过去认为文科考试难以进行能力评价的判断现在已成为现实。对此,我们不能再报侥幸心理,若继续坚持老传统、老办法则无异于误人子弟。这不是故弄玄虚、危言耸听,下面以鄂旗中学历史教师吴军浅谈新课标卷solo试题的解题策略一文关于“对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准确认识”部分作进一步具体说明。“SOLO”分类评价理论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认为一个人在其总体认知结构发展的每个阶段,还有几个不同的水平,在回答某个具体问题时,这些水平可以通过其思维结构的复杂性得以表现,它是可以直接检测的,能够判断一个人在回答某一具体问题时的思维结构处于哪一层次。该理论结合了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成果,弥补了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存在的不足,为评价学生理论分析、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能力提供了可能。 “SOLO”将思维结构予以五个层次的划分:层 次名 称描 述第一层次前结构层次未能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时逻辑混乱或同义反复,没有论据支撑第二层次单点结构层次仅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却就此收敛,仅凭一个论据就得出结论第三层次多点结构层次能提供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各思路之间彼此孤立,未能把这些思路有机地整合起来第四层次关联结构层次能将多个解题思路联系起来,形成多点论据支撑下的结论第五层次拓展抽象结构层次能够对问题进行抽象的概括,从理论的高度来分析问题,而且能够深化问题,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表面上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理论逻辑,但只要把握其中的两个关键,就会显而易见:五个层次彼此之间有着“质”的差异。“SOLO”力求准确描述学生思维能力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关注的焦点是思维能力的“质”,而不是知识信息的“量”,虽然没有量的支撑,质是无从体现的,但两者之间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五个层次之间呈现“逐层递进”的关系。“SOLO”的思维分类结构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递进关系,表现出从点、线、面、立体、系统的发展过程,思维结构越复杂,思维能力的层次越高。根据“SOLO”设计出来的历史试题与传统相比,在题型与题目的表述上,表面上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例如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第40题:“(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然而,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是反映在评分标准的制定上,例如,2010年上海高考试卷第37题第3小题,要求考生通过“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约”,提出自己“是如何看待这份和约的?(15分)”。其参考答案为:答案1: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1315分)答案2: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8-12分)答案3: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纬度的解释。(3-7分)答案4: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1-2分)其他答案: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0分)。由此可见,SOLO分类评价方法与传统评价方法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学习结果评定的标准制定上,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传统评价只是将试题的参考答案进行概括性陈述,答案中含有若干关键性的要点。在进行评定时,一般只是将学生的答题结果对应参考答案的要点给予“对”或“错”的划分,最后进行“量”的统计。这种二元式的评价方式显然存在简单化倾向。而SOLO分类的评价方法则是将参考答案,依据五个思维能力层次进行“质”的描述,评定时是将学生的答题结果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以区别学生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的不同程度,然后给予不同的分值。这样能够真正显现出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差异。三、选择高效课堂背景在当前,人们对教育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抱怨和诟病,看似是服务与质量问题,但究其根源,无不与课堂教学质量、效能、效率、效益有关。于是出现了好课、优质课、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生命课堂、绿色生态课堂、理想课堂、学习型课堂等多种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我们是借他山之石予以攻玉者,选择了当下最为盛行的高效课堂,作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命题和追求目标,并为了明确和突出其“先导后学、以学定导、以导促学”实践操作特性,所以赋予其“导学型”课堂含义,选择了构建“导学型”高效课堂为我们新时期教学工作重点。依据主要出于下列几点考虑。一是“三年规划”的主攻方向是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它与构建“导学型”高效课堂在目标上是一致的,并可很好地利用已有的基础,保证工作持续发展。二是学习东芦中学经验是列入“三年规划”的教改项目,继续坚持和推进这项改革实验,符合推进课程改革精神,是顺应全国教改形势发展的普遍选择,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和具体做法。因而将构建“导学型”高效课堂确立为我们下一步教学工作重点。三是课堂作为教学、乃至教育的核心环节,有着突出和广泛的作用和意义。也正是由于课堂所处的核心位置,几乎所有关于教育的弊端和困惑,最终都能从课堂上找到症结。因此,一切教学改革与探索,最终都要回到课堂上来。课堂不仅是牵动教学改革的“牛鼻子”,更是提高教育教学质最有力的“支撑点”,因而,理应成为学校始终不渝的中心任务。四是教学目标、课程功能的拓展提升,特别是学科教学以知识立意向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立意转变是我们不得不选择“导学型”高效课堂的重要原因。五是构建“导学型”高效课堂是适应学生思想和学习行为变化的时代产物,是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学实践不断创新的最新成果。它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科学内涵,具有广泛的普遍意义和持久的深远意义。它对改变我们目前实际存在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能力不足、学习习惯不良状况有着多方面作用。六是面对目前我旗文化底蕴薄弱,学生基础差,高中学段生源差实际,根据认知规律,需要促使以教代学“空中”课堂向先学后导“导学”课堂转变,从而克服教远离学的弊端。七是高效课堂没有高深专业理论,可以说颇具“草根”色彩,或许正是这种“草根”色彩,所以赢得了所处一线者的青睐,引来了更多学校和教师们的效仿,所以我们也选择了它。八是提升我旗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内在需要。在“方案”讨论稿中,我们将突破薄弱环节列为构建高效课堂任务之一,后来考虑到方案传播的范围,结合学校意见,把相关内容整合在“明确定位”第条要求中,其余内容全部删除。但作为教育内部培训,我认为仍有必要对存在问题加以剖析,这对我们提高构建“导学型”高效课堂认识很有好处。分析现状,总体上讲是没有跟上课程改革推进步伐,存在着理念转变不到位或理念和行动两张皮现象,致使教学的着眼点在当前形势下,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知识本位上,正是由于思想观念的影响,造成教学目标缩水,教学内容挖掘不深,拓展不够;教学设计细化不够、内化不够;课堂教学程序、途径、方法、手段滞后;教学主体缺位。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活动在低定位、低起点、低质量、低效能、低效率、低效益的狭隘格局中徘徊。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应当立足于人。总结近年来的经验,反思我们自己,上述情况的出现,与我们学习不够有关,如教学目标缩水、知识本位现象存在;与对理念理解不深、把握不准有关,如对能力、过程、方法目标落实的途径、方法不明确,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不到位,将教材内容开发为教学内容不够;与因循守旧观念有关,如程序、途径、方法、手段滞后。单就知识本位和能力为主教学实践加以比较,前者很多人可以操作,而适应后者的教学是需要教育技术的,二者是两个层次的教育,不可同日而语。以高考为例,这两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有这样的体会,有些试题好像会,也感觉不难,但就是下不了手,为什么?客观原因是命题者没有直接告诉你做什么,而是有意设置了试题情境分析环节,主观原因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不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更差,这是根本。从能力培养到学生能力发展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小学抓起,不断地持续延伸,所以我们把这次课堂教学改革范围定为全旗中小学区域推进。理由还可以举出很多,然而就以上所述已足以说明问题。几个热点问题讨论为什么要使用导学案?为的是解决学生不会学(不知学什么和怎么学)、不想学及培养主动学习习惯现实问题。随着普及教育的全面实施,学校不再拥有选择教育对象的空间,不得不面对所有的学生,其中也包括哪些不会学、不想学及缺乏主动性的学生。然而,不想学实际上是从不会学开始的,没有哪个学生是天生不想学习的怪孩子,即使有也是个别。面对学生不会学、不主动学、不想学现状,迫切需要我们改变做法。而导学案对学生学习具有“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导航仪”的功能作用,除此之外,它还有督促强化、引导激励作用。是一种切合实际的方法,它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走上会学、学会、主动学的轨道,学生有了会学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习惯,可以说如虎添翼,不可想象。所以选择了以导学案为载体的教学方式。为什么要先学后导? 为的是奠定一定的认知基础,增强后续学习的效果。在当前,由于学生入学年龄偏小,生活体验、实践锻炼逐步弱化,吃苦精神消退,思维发展跟不上教学内容抽象程度的延伸,如果没有学生先学的跟进,没有一定的认识基础,很容易出现不知道教师在讲什么或讲到哪,学跟不上教的思路的现象,教师的教必然事倍功半。长此下去,随着问题的累积、欠账的增多,再加教学内容越来越抽象,学生越来越听不懂,直至放弃不想听,上课睡觉,这是必然结果。所以,学段越高,问题越严重。问题虽然暴露在高学段,但于基础学段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情况发生,不仅在学生中有,我们也会经常遇到。解决类似问题,有效的方法是将人们习以为常的后补变为先学,这样才符合认知规律,不至于使学生听“天书”,不至于使教师的导学成为如现在的“空中”课堂。这种方法如果能在小学起就加以落实,可以减少逐年欠账,我想效果会更好一些。为什么要合作交流?这是因为没有合作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就不会形成思维的碰撞,不会产生思想的火花,不会促进人的思维发展。而思维发展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还决定着人将来的生活能力、社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我们要认识到,合作交流不仅是获取知识,解决学习中重点难点问题的手段,而且是发展人的重要方法。由此可见,合作交流不是搞形式,它是有着实实在在意义的。另外,还有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作用,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操作。 为什么要探究展示?现代教育赋予学校、教师培养人、发展人的责任,哪吗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途径是什么,就是合作、交流、探究、展示。探究展示是一种实践活动,具有促进认知巩固、提升、转化和能力提高的作用。对学生认知飞跃、能力发展的认识,大家要认识到它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通过强化参与、合作、互动、探究、展示等实践活动过程获取的,还要懂得能力发展的方法是创设和拓宽参与、合作、互动、探究、展示途径,而不是靠教师满堂灌题海战术。应当肯定后一种做法动机和愿望是好的,但路径和方法是相悖的。要不要临贴入贴?我们提出构建“导学型”高效课堂实施路径为“临贴”“入贴”“破贴”,有的教师认为模式化的东西不可取,我们也不想模式化。不过“导学型”高效课堂相对来讲比较复杂,不通过模式的方式确实难以引导上千教师尽快入轨上道。所以,“临贴”不是给构建“导学型”高效课堂订条条框框,主要重在引导入轨上道。从已经“破贴”的杜郎口中学、翁牛特旗发展过程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们认为也是很有必要的,避免走弯路、走错路。要不要统一要求?我们制定“实施方案”主要在于指导全旗的构建工作,也有统一目的。但统一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之所以要求相对统一,是考虑到小、初、高衔接,跨校招生衔接,否则形不成整体效益。五、导学案涵义导学案的提出,是对教学中“教”与“学”从角色到行为的重新定位,它意味着教师不能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其教学行为不能只顾自己教什么、怎么教,而是要把着眼点、注意力转到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和学生人本发展上。据此,导学案不仅决定了教学方案要立足于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设计,而且也决定了课堂教学必须围绕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进行。由此说明,导学案既是一种教学方案形式,又是一种课堂教学方式或类型,兼有双重“身份”。有的地方还赋予自己的主题,如南京竹山中学叫“和适性教育”,东胜区叫“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学、议、导、练自主型、开放式”高效课堂模式,翁牛特旗叫“以学定教,同案协作”等等,和教案相比,意义和作用大不相同。按照这一理念,导学案究竟应当怎样定义,下面先看几个范例。例1“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方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摘自网络)(学案定性)例2导学案是操作载体,师生可共用“导学案”。“导学案”整合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和评价的卷案于一体,起到“三案合一”的作用,解决了教案与课堂脱离、学案与课堂冲突、教学反馈不够及时等问题。(摘自网络)(是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和课堂评价融为一体的操作载体。)例3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依据五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当堂检测评估课后拓展延伸。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摘自网络)(是一种明确学案定义和学案设计操作的说法)例4导学案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和课题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这个人研究设计并有 学生参与(如各学习小组可根据“保底不封顶”的学习目标要求,自行设计分层次的学习目标。再如将自学中产生的问题或质疑写在导学案的留白处),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导学案是集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练案”(分层次的训练)和综合性评价于一体的导学性文本,它是高效课堂教学理念下教师为学生进行学习设计的产物,被形象地比喻为高效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导航仪”。但他们同时又指出,“导学案”不是“教案”,也不是“学案”,更不是教辅书、练习集、讲义等传统意义上的教辅资料。(摘自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 根据以上四例定义,我们可以这样判断,导学案具有“学案”的功能,兼有教师指导的意义,还有练和评的功能;又是课堂导与学的载体、抓手、桥梁;还是目标确定、内容呈现、知识链接、方法指导、练习巩固、应用转化、能力提高、达标测评的“学习大全”同时又是新型教学方式或类型。2012年6月,我在杜郎口中学课堂上,发现不少学生在使用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1+1、中学教材全解、中学教材细解,学生当“词典”来用。还听说杜郎口中学现在不怎么使用导学案了。六、导学案设计从导学案双重“身份”的角度看导学案设计,它需同时体现教材文本理解导与学、交流互动导与学、知识转化导与学,方式选择导与学、课堂延伸导与学等多方面意图。因此,作为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有序进行的导学案设计,必须兼顾课前、课中、课后,必须兼顾目标、内容、过程、行动、方式、手段等设计,必须兼顾教师的导,学生的学,课堂运行的预设。导学案设计原则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2、目标性原则。新课程标准设定的教学目标是面向全体的统一性基本目标,而导学案的目标设计,要根据各项学习任务,将达到程度具体化、明确化。并在面向全体的同时,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适当设置更高学习目标,以满足“尖子生”学习的需要。情境性原则。导学案设计要强化新课程生成、互动、体验要求的落实,注重学生学习与生活、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使导学案文本设计成为学生可以体验的生活化、社会化世界,增强学生知识学习实用性感受,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导学性原则。导学案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导学”性,使其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的“路线图”,要认识到它是体现和考验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水平、专业能力的关键所在。而“导学”性的体现,主要是指导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如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适当添补一些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学习内容的知识、要领、规律、步骤等,以加强学法指导,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一昧做练习,否则就不是导学案。此外,要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内容设置,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实用性原则。导学案要按照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老师导学能力设计教学难度、深度、广度;要从方便教师使用、学生学习,有利于课堂高效运行设计学习内容、环节、方式、过程等;要根据需要,选取切合实际的形式、方法,提升学习效果。探究性原则。导学案的设计应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归纳、演绎能力。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以导学案方式,给学生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以导学案方式,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参与中充分挖掘、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合作性原则。依据没有合作就不会有互动交流,没有互动交流就不会产生思维认知碰撞,不会形成能力培养路径,不会取得成功喜悦效果等客观和内在需要,将合作学习看做重要环节,融入导学案设计之中。导学案基本结构。教学设计中,无论是对教学方案设计的结构述说还是对导学案的述说,都存在着将目标、过程、要素混为一谈的杂乱现象。如:例5导学案的主要环节设计,结合课堂教学过程的要求分为七大部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法指导、学习过程、合作探究、拓展迁移、课堂小结等。(摘自网络)例6导学案设计包括的基本要素: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知识结构 学法指导 学习过程考题例析 设点聚焦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摘自网络)为了澄清问题,我对这个习以为常现象进行了具体分析,分析后认为,导学案设计、教学方案设计以及课堂教学过程,从实际操作角度讲,均含有三个序列:一是目标序列,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效果描述,它起着明确目标方向作用,它是要素,但不是过程,它宜放在开端,起到统领作用;“重点难点”,之所以列为导学案设计要求,目的在于起到突出、强化、提示作用,不能纳入过程和要素范围。二是过程序列,包括知识链接、预习交流、群学展示、应用转化、反馈总结、课内预习等;三是要素序列,包括目标、过程、内容、方式、手段,“学法指导”、“教学策略”包含在方式范围。他们中每一项都贯穿于导学案、教学方案与教学活动运行全程。实际情况也不是单独设为环节,而是将内容、方式、手段三要素渗透到学习运行过程每个环节,应将“目标”置于开端,将“过程”单独设为序列。(见目标、过程、要素结构图)由图可见,三者的表现形式是交叉叠加关系,其中“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一般不省略合并,而“要素”在教学中虽有先后次序,但在运行过程中往往呈叠加状态,不是截然分开。按照这种结构关系,采用表格式进行导学案设计最能体现其特点。下面用坐标来加以说明。导学案设计方法。导学案设计要立足于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立足于课堂运行;要既兼顾纵向过程,又兼顾横向要素,努力做到有机整合;要以目标设计为统领,科学合理安排教学过程、组合教学内容、选择师生交流互动运行方式、教学策略、教学手段、评价方式等。下面从十二个方面逐一说明。导学案设计准备。要本着课标是基准,教材是资源,学生是主人三要素,全面了解教学要求、学生情况,认真考量学生学习水平;要系统掌握课程标准内涵,准确理解课标要求;要深入挖掘教材资源、科学构建教学内容;为导学案设计打好基础。导学案栏目设置。面向学生的导学案在很多举例中,认为由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过程、知识链接、学习内容、学法指导、展示提升、达标检测、学习小结、学习反思等十个环节构成;根据我旗的实施方案要求,我认为按八个栏目设计也可以(之所以称其为栏目,是区别于统称为要素或环节不科学的说法),即学习目标具体而明确重点难点把握要准确知识链接简明并相关预习交流侧重基础落实群学展示突出探究深化应用转化重在应用提升反馈总结突出反馈梳理课内预习明确内容要求下面对八个栏目的内涵分别作具体说明:学习目标。教师要深入钻研课标、教材,为学生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数量以2-4个为宜,不能太多,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少用“色彩”语言。例9第一章第三节 地图课时1 学案(目标设计)重点难点。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确定学习重难点。知识链接。指复习相关知识或引入与所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目的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识学习做好铺垫,如复习前一学段内容,情境导入、编拟资料卡等。预习交流。以基础知识为学习重点,以“独学”和学生互查、教师抽查为运行方式,完成熟悉教材与基础学习任务。群学展示。是需学生深入探究的重点内容,即一是预设性问题解答展示,二是生成性内容展示,但无论是何种展示,都要具有提升作用,绝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统一答案。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重点展示自己独特的思考、发现的规律等,即创生性。课堂展示既要注重学生对学习目标中重点内容的解读,也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发现和感悟展示,还应注重本组学生不能解决的疑惑提问,更要重视独到见解和认识的发表。应用转化。视不同情况,可按课堂课后两个阶段操作。练习的实施,关键是题的典型性和质量,而不是数量。因此,题的编写及使用应注意典型性、多样性,基础题、解答题、情境分析题兼顾,数量适中;要具有针对性和诊断性;要难易适中,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建议设置选做题,促进优生成长;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注重及时反馈矫正。反馈总结。包括师生两个层面。学生层面,选择提问、口述、板演、笔答等方式,对学生学习进行达标检测;采取设置知识结构整理归纳学习环节,要求学生在群学或教师引导下,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网图;最后由学生填写“学生反思”栏目,反思可以是学习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可以是学习收获、感悟、表现、建议等 。教师层面要着眼于导学案设计、课堂运行、生成问题、学生建议反思,并将具体内容记录在案。例10122价格变动的影响(知识体系梳理)课内预习。将“课内预习”作为一个教学环节,为的是保证预习质量。操作上可采取课内预习或课内布置、课外预习方式进行,对课外预习的布置要做到内容要求明确。导学案栏目设置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导学案栏目设置,在“实施方案”中没有明确,只是对课堂教学主体部分提出了“四环节”框架要求。因为学校一再提出不要给学校教师定什么条条框框,所以在规范的文件中没有明确。但是,实际上我们的出发点是重在提供依据,引导入轨上道,规范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上述导学案栏目设置的确定,原本不想涉及这方面问题,看看你们会怎么设计,是不是科学的、严密的,能不能经得起推敲。然而,讲导学案设计它又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于是便形成以上八栏目构想。上述导学案栏目设置是通用式,具体到学科还应建立对应的栏目设置要求,只有学科化才更加符合实际。对导学案设计的栏目要求很多地方是以教学机制的方式加以强制推行的,我们没有列入“实施方案”,所以在此特别指出这一点,需学校根据本校的情况,认真加以思考。对前面例5、6提到的“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学法指导”我们没有列为导学案设计栏目,理由是“学习过程”采取上述37栏目予以体现,“内容”、“方式”“手段”是构成导学案和课堂教学的要素,它在具体实践中,很少按照环节进行操作,而是贯穿导学案、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和运行全程,因此不能按具体环节设置对待,但又 必须加以明确,其设置要求应以教学内容为导学案的核心,以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为基本方法,穿插于导学案主体各环节和课堂教学全过程。 教师用导学案要在“学案”基础上再加工形成教师“导案”,包括内容问题明确、方式策略设计、手段利用设计等。例11 真正英雄导学案 (教师学生共用导学案)学法指导设置,还是前面那句话,既然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导航仪”,所以导学案应充分渗透学法知识与方法指导,否则不叫导学案。但学法指导的设置不主张单独设置为导学案环节,它应包括在教学方式之内较为恰当。它同学习内容一样,应穿插于各个教学环节的运行过程中,单独设置不仅不便于操作,也不符合导与学运行过程实际,(见例12)解决这一问题办法,使用表格式比较清晰、方便。学法指导有两种呈现形式:第一种是把学习方法渗透和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见例13)。第二种是将学习方法纳入教学方式之列,我主张采用后者。那么什么是学习方法呢,我认漫无边际,如记叙文、散文、小说怎么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怎样理解是学法指导,再如应用了怎样的论证推理方法是学法指导,如何把握阅读技巧、做学习笔记,如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也是学法指导,指出怎样提炼主题、理解要领、掌握规律、认知结构、记忆步骤,以及要求读什么、怎么读、读几遍和指出学习路径也同样是学法指导。小学阶段采取第一种呈现方式比较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建构特点。导学案设计要不要设计为课前导学案和课堂用导学案?这一问题放在导学案使用环境再谈。导学案学习目标设计。一要坚持以内容定目标,而不是以目标定内容;二要坚持在教学资源二次深度开发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斟酌教学意图后确定目标;三要具体明确目标涵义,清晰准确表达目标意图;四要以学习目标为中心,坚持目标定什么,对应确定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导学案学习内容构建。要按照“识记类”、“理解类”、“拓展类”、“转化类”科学组合,分层设置,有序展开,体现生成过程。导学案学习内容设置。要本着“保底不封顶”的原则,合理把握学习内容深度、广度、高度,分层构建低、中、高内容兼备的学习专题,为学生自主学习建立“知识超市”,全面兼顾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内容设计是不是一定要问题化,张海晨、李炳亭在合著的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中是这样要求的:“根据导学案设计的原则及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要将学习内容通过问题式学习来体现,具体就是要符合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情境化的特点。”但问题化教学是有一定问题的,最明显的是对教学内容支离破碎的肢解(见例14)。对此语文教学专家支玉恒有过专门论述(见例15)。在这一问题上,他们自己也不否认。所以在谈到导学案整理时强调指出:“基于问题式导学案设计,有利于学生增强对学习的直观体验,能积极主动建构新的知识,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探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情感的体验能得到很好的落实。但是,有一个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就是知识系统性往往是问题式学习的突出问题。”这样看来,内容呈现方式可以是问题式,也可以是使动、陈述式。导学案编写六条原则。课时化原则。在每个学科新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设计时要着眼于章节或单元,立足于课时;要充分体现内容设置的整体性和学习过程的有序性。使面向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具体的导学任务、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专题化原则。要将教材内容加工成教学内容,然后将教学内容组织成教学专题,再将专题知识设为探索性的知识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表述、展开、设疑、解释,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例16 拿来主义第课时(写作方法)专题设计要求:表述能启发学生思维;内容展开不宜太多,太碎;内容设置与要求能引发学生阅读并思考;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填空的方法,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学生的积极思维;设问、使动、叙述语应具有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作用。如:“请阅读教材页解答问题”、“你判定的根据”、“你的理由”等等。通过精心的学习内容、问题设计,使学生在回归文本的同时,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学习内容、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细致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学习内容、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参与性原则。导学案的使用,要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鼓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升人人参与的能力,加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这一原则的贯彻,关键在于教师充分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方法化原则。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路径的指导。学法指导方式可用“知识卡”、“学法指导”、“学习提示”在教学方式中进行呈现。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明确什么问题,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用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层次化原则。在编写导学案时,一要将难易不一、混乱无序的学习内容构建成内容相近的、有序的、专题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水平的导与学方案。二是方案的设计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熟悉教材、懂得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跟进。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学习内容、方法、路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鼓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适宜性原则。导学案设计要容量适中,方便使用,易于保存。导学案重点把握。要突出知识与技能拓展、深化、提升设计,注重过程、方法途径创设与实践体验设计,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启迪、思索、感悟设计,加强学科思想、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指导设计,有效拓展课堂教学功能。导学案导学方式设计。要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师生互动交流,学生独学、对学、群学为主要方式,精心进行以导促学策略设计;精心进行明确学习目标、落实学习任务、引发学习活动、拓展学习方法运行过程设计。导学案导学手段设计。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直观性、解读性为目的,根据学校现有条件,积极进行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设计,细致设计使用过程。导学案学习要求设计。内容设置和学习过程安排,要以清晰明了的要求,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路线图”,使学生对每步做什么,怎么做一目了然。导学案编写形成过程。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先“个备”,后返回学科组“群备”。主备人根据大家的建议进行修改、完善;任课教师拿到导学案后再根据本班具体学情进行“复备”,以保证导学案更加切合实际。 导学案设计注意事项导学案设计教案化。教案的着眼点在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它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学案的着眼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编写导学案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究的活动,他不是教案的翻版,他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有层次安排学习内容。他还要求教师有创新精神,提出的问题要从课程标准出发,但又不拘泥于标准,要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局限,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但事实上,我们很多老师在编写导学案的时候往往受教学中思维定势的影响,把教案的条框详细化,就变成了所谓的导学案。试想,这样的导学案,怎能摆脱“教授化”的影子,怎能在课堂上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导学案设计作业化。从性质上看,导学案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手段,而习题或考卷则是检测学生学习水平与能力的手段。从内容上看,习题只是导学案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些教师认为导学案不过是教学内容习题化,所以,他们在设计导学案时没有经过认真研究,只是吧教材内容简单的编织成一个个的习题,甚至机械照搬课本内容,连编排顺序都完全一样,认为这就是导学案。教师如果按这样的导学案进行教学,必然会造成学生去抄课本,死记硬背教学内容,简单机械的寻找答案,整堂课就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根本无法实现导学案教学的优势。所以导学案绝不是单纯的另外一份额外的家庭作业,要防止把导学案搞成又一本“练习册”,从而加重学生的负担。导学案设计共性化。所谓的“共性化”就是一样内容、一个层面、同样要求。导学案编写应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要让每一个学生能参与并学有所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所以,我们在导学案预设时,必须基于全体学生,既要为全体学生的发展与提高而预设,又要能让全体中的每一位在通过他们的合作探究后有所提高。我们应该依据“三维目标”分层而设,使班级中的每一类学生每一位学生在都能实现“三维目标”的前提下,张显属于他自己的个性,决不能采取“一刀切”。导学案设计好高骛远。导学案的设计要根据教材内容容量和难易程度,既不要将简单内容复杂化,也不要将复杂内容简单化;无论简单与复杂,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习目标不能过高。有的老师在导学案设计时,往往不考虑“学情”,学习目标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长期这样下去,必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所以导学案设计必须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注意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