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7138383 上传时间:2022-03-3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小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小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2011届)本 科 毕 业 设 计(论 文)题 目 中小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学 院 商 学 院 专 业 财 务 管 理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诚信声明我声明,所呈交的论文(设计)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我承诺,论文(设计)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授权声明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设计)的原件,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设计),学校必须严格按照授权对论文(设计)进行处理不得超越授权对论文(设计)进行任意处置。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摘 要:在中国经济持续二十几年的高速增长中,如何恰当地选择绩效评价方法,如何正确地引导企业的研发活动,已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本文首先对国内外中小板上市公司研发绩效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主要研究观点有:R&D投入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D投入与企业绩效不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D投入对企业绩效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得出以下结论:R&D投入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D投入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关系在高新技术行业更明显;R&D投入对企业绩效不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规模较大的企业比较容易形成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正相关关系。最后提出以下建议:虽然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R&D活动未能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但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应该加大人员投入,从而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关键词:中小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绩效评价Abstract:In the ever-increasing Chinese economy of twenty years, how to choose the appropriate method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how to properly guide the R&D activities of enterprises have become the core problem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Firstly, this paper has reviewed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bout the small board listed company o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D performance. The main points: R&D investment and firm performance exist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R&D investment and firm performance dont exist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R&D investment on firm performance has a significant lag effect. On this basis, hypothesis and verify, obtain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R&D investment and firm performance exist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R&D investment and firm performance is more obvious in high-tech industry; the larger companies are relatively easy to form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D investment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Finally, 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Although at the present stage, R&D activities of SMEs in China have failed to suppor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high-tech SMEs should increase worker investment to contributing the improvement of business performance.Key Words:small board of listed companies ; R&D ; performance evaluation目 录一、引言1二、中小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绩效关系文献回顾1(一)国外关于研发投入与绩效关系的研究成果1(二)国内关于研发投入与绩效关系的研究成果3三、中小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绩效关系研究技术路线5四、中小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绩效关系研究假设与变量选取6(一)研究假设6(二)变量选取6五、中小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绩效关系研究过程7(一)样本选取7(二)假设检验7六、结论与展望15参考文献17致谢19一、引言研发(R&D)活动是企业科技活动的基础和核心,是企业发展的源泉。研发投入的规模与强度是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和提升的基础活动,是企业形成技术领先优势并转化为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必须通过持续性的R&D投入培育自主研发能力,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源动力。R&D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迎接国外强劲竞争对手挑战、提高竟争能力的必然选择,是激活企业各种科技资源、不断提高我国科技素质的源泉,是解决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突破口,是带动产业升级的推动力和化解我国深层次经济结构矛盾、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企业的R&D投入规模不断增加,在我国科技创新中的主导地位已经得到了确立。随着高新技术企业对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企业对研发费用(R&D)绩效评价的需求也日益强烈。从国内企业实施研发费用(R&D)绩效评价的情况来看,由于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较差等问题,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基本上尚未开展研发费用(RD)绩效评价这方面的工作。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研发活动的意义将更为重大。那么,现实中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RD)投入的现状如何?绩效如何?是否存在滞后问题?企业规模对R&D绩效影响如何?这些都是本文迫切希望了解的问题。通过恰当而科学的对研发费用(RD)进行绩效评价,可以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研发投资政策和管理提供参考,并使企业认识到研发活动创造的价值所在,从而进一步增强企业加大研发费用(RD)投入的动力。二、中小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绩效关系文献回顾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外就开始了R&D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学术界开始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关于R&D投入与企业业绩相关理论研究可归纳如下:(一)国外关于研发投入与绩效关系的研究成果早期R&D投入与企业业绩关系的研究中,对私人企业的研究较多,乔拉米娜莎(1969),爱德温曼斯菲尔德 (1965),威廉雷奥纳多(1971),本布朗森(1974)等都做过相关方面的研究,他们利用美国丰富的微观统计数据从不同角度得出的结论都支持了企业R&D投入与业绩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的结论。2000年巴特罗斯和巴特弗斯巴根选取来自美国制造业公司关于销售、有形资本投入、科技投入等指标,研究了企业层面的R&D的溢出效应和生产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高端科技企业、中端科技企业和低端科技企业里,R&D溢出效应对企业生产力的影响是不同的,但是R&D溢出效应对企业生产力具有正面的作用。克里斯肯斯凡庄克陇和酷客(1997)提出了绩效评价系统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认为评价系统要动态地变化以适应新的组织和过程,同时还要考虑利益相关者和用户的要求,克里斯肯斯凡庄克陇和酷客同时认为,R&D项目早期应关注定性战略绩效评价,而中后期则应关注定量运营绩效评价;劳瑞爱丹斯(1998)调查研究了在外国竞争对手模仿而非创新前提下国家企业的R&D成果,在幼稚产业中差别保护通常可以带来更多的R&D产量,而在成熟产业却相反;安德斯罗乔兹珀斯(2000)通过西欧R&D投资改革分析,强调在落后地区R&D投资的优势和劣势;莱恩欧雷曼斯和马瑞斯梅斯(2001)提出在交易代价中的R&D合作问题,得出买家和卖家之间合作的交易代价理论和资源倾向理论;乔乔克欧斯基(2001)提出了美国在非制造业的R&D支出趋势,他在广泛比较其它国家的情况基础上,分析其增长状况并提出该趋势的衡量方法;佩特哈奈和爱伦斯特皮尔(2002)根据278个企业样本分析并提出了企业效率和R&D资本、知识、市场溢出之间的关系,且认为R&D在知识产权有效保护下将对效率产生直接而有效的影响。约翰李和云逊(1995)分别从美国和日本的6个高科技行业中抽取了143家企业,研究发现研发费用和企业的市场价值增长显著正相关,并且发现R&D的适中作用对美国企业的业绩贡献很大,在企业的战略因素中研发是企业取得相对优势的重要因素。而川马丁肯森格(1990)的研究表明市场对高技术企业的R&D投资增长的反应是积极的,对其他领域的企业的反应则是消极的。多纳德海、德里克莫瑞斯在产业经济学与组织一书中提到,研究表明,研究与开发所带来的生产力可能和三个因素系统相关:经营规模、该部门的“技术机会”以及企业的管理。他指出,存在许多原因表明,花费较大力气进行研究与开发的企业比研究投入较少的企业在信息产出上更有效。设备的不可分性可能导致规模经济的存在。同时进行几个项目产生的风险组合可能导致更加稳定的创新收益流量并且使企业能够进行更具投资性的研究与开发。从事相同或相似项目的平行团队将更能够共同分享创意。较大的研究与开发投入可能吸引优秀的科学家,因为这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更宽广的课题范围。(二)国内关于研发投入与绩效关系的研究成果国内关于企业R&D的绩效研究,主要是实证性研究,主要分为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其中宏观方面多是对某一地区的多个行业的整体数据或是对某一行业的多个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研究。王核成(2001)阐述了R&D投入到产出并形成绩效的作用过程,进一步分析了R&D投入与企业成长贡献的因素。胡和杰弗森(2003)利用中国北京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创新数据,运用R&D投入函数、生产函数和利润函数,研究了R&D投入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发现R&D投入对企业业绩的贡献是显著的,但不同行业的显著程度是不同的,且影响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小;R&D的投入与企业规模的关系不明显。何玮(2003)收集了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1990-2000年的有关数据,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总体上实证分析了R&D投入对于产出的影响,指出我国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费用对于企业产出的影响时间仅有3年。于宁(2005)根据R&D经费支出和R&D活动的特征构建了一套R&D经费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并通过对19952003年我国R&D经费支出的绩效分析,得出了我国R&D投入绩效较差的结论。袁健红和吴利华(2003)以江苏的825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将企业全年销售收入这一绩效指标对技术能力等进行回归,结果显示企业的技术能力与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在他们的分析中,企业科技投入指标被隐含在其它相关指标之中进行计量,实际上他们没有直接回答科技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是否存在正相关关系的问题,同时,他们以企业销售收入作为绩效指标,也是值得推敲的。同时侯晓红、张艳华(2006)也分析认为R&D投入对企业业绩有正的显著性影响。2005年梁莱歆与张焕凤随机抽取了2001年我国150家高科技上市公司,选取其中72家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盈利能力、发展能力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对R&D投入与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在R&D投入与产出滞后一定时期的条件下,我国高科技企业的R&D投入与其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的相关关系较显著,但对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资产贡献偏小。2006年程宏伟、张永海、常勇在公司R&D投入与业绩相关性的实证研究中选取了96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得出R&D强度与主营业务的利润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的结论,这一点与梁莱歆与张焕凤的结论相同,提现了R&D投入在降低主营业务成本、增加主营业务收入上的作用。另外他们研究中还得出R&D投入与公司当年业绩以及滞后年份的业绩的相关性是逐年递减的结论,即R&D投入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是逐年减小的。周国红,陆立军(2002)对R&D投入水平与强度和所测量的14个指标进行了偏相关分析,研究发现R&D经费投入水平与强度和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总额、人均销售总额、利润总额相关性都不显著。但R&D经费投入水平与强度和人均利润总额、新产品产值率、主要产品的市场接受程度、主要产品的技术水平、后续产品多少、拥有专利程度、技术创新新颖程度、对企业发展战略需要的满足程度、企业发展的顺利程度都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性。李映照、潘昕(2005)在高科技企业R&D支出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实证研究一文中,选取深沪两市17家电子行业的上市公司和10家医药行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R&D支出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论认为企业的R&D支出与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相关关系不明显。2002年邱冬阳在上市公司科技、R&D投入与业绩的实证研究一文中,选取1998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科技、R&D投入与业绩与2000年实际业绩进行实证研究,最后得出结论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在现有状态下,R&D投入的实际效果与科技投入的效果都不理想,二者表现出了共同的特征对公司业绩改变没有显著的贡献。2004年朱卫平,伦蕊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投入与绩效相关性的实证分析一文中,收集了F市全部197家高新技术企业2003年度的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资金、人力资源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基本不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2006年郭斌通过对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2年度软件开发企业共52个样本和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到的2001和2002年度共88个样本进行实证分析,试图解释中国软件企业是否存在可观测的规模效应、研发活动对绩效是否存在一致性的正向影响。研究发现,企业规模对于产出率存在一致性的正向影响,但对于利润率却并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在研发强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方面,发现研发强度对利润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产出率也存在着负向影响。三、中小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绩效关系研究技术路线引言背景意义研究方法基本内容理论背景国外相关理论回顾国内相关理论回顾数据论证样本选取分析论证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对策结 论研发活动对企业后续绩效未产生积极作用中小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力度不强研发绩效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较差企业关于研发费用的信息披露不足中小板上市研发投入与绩效关系的研究上图为本文的技术路线图,本文主要研究中小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绩效关系,首先介绍了中小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绩效关系的背景意义,然后阐述了国内外相关的理论研究,再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且加以论证,最后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并进行总结。四、中小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绩效关系研究假设与变量选取本文主要是通过假设论证进行R&D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首先是对于R&D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假设;其次是选取变量和样本;最后通过对研发投入现状的分析和运用数据对假设进行了论证得出研究结论。(一)研究假设基于国内学者如梁莱韺、张焕凤(2005)对高科技上市公司的研究结果,笔者认为,针对高新技术型与非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的R&D投入与绩效的相关关系的对比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反映出目前我国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R&D投入的效果以及特点。何玮(2003)指出我国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费用对于企业产出的影响时间仅有3年。梁莱歆、张焕凤(2005)指出R&D投入与产出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滞后期间大于1年而小于2年。另外,国外以往的研究表明,规模经济很有可能是我们之前提到的导致国内企业研发投入与绩效关系研究结果莫衷一是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说,当企业规模处在不同范围时,研发投入与绩效的关系可能不同。故本文提出以下假设:假设1:在中小板上市公司中,R&D投入与企业绩效呈现正向相关关系。假设2:在中小板上市公司中,R&D投入对高新技术型企业的绩效效果更显著。假设3:在中小板上市公司中,R&D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假设4:在中小板上市公司中,研发投入与绩效相关关系受企业规模的影响。(二)变量选取本文主要选用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主营业务增长率和研发投入强度这四个指标来对上述假设进行论证。1、净资产收益率(ROE)净资产收益率是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百分比,是公司税后利润除以净资产得到的百分比率,是反映资本收益能力的国际性通用指标,综合能力强,但易被人为操纵。2、每股收益(EPS)每股收益是税后利润与股本总数的比率。它是测定股票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分析每股价值的一个基础性指标,是综合反映公司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它是公司某一时期净收益与股份数的比率。3、主营业务增长率(IR)主营业务增长率是指企业本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额同上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比率。业务增长率表示与上年相比,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减变动情况,是评价企业成长状况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由于净资产收益率可能不会反映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所以本文又选用了主营业务增长率以弥补净资产收益率的缺陷。4、研发投入强度(RDIN)企业R&D投入包括资金、人员、创意和信息等。其中创意与信息缺乏客观的、可量化的标准,且创意主要由R&D人员提供。由于R&D过程中的投入大多计入了R&D费用中,因而资金投入在企业的R&D投入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本文选取了研发投入强度(RDIN,R&D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与R&D人员比重(RD)作为本文R&D投入的考核指标。五、中小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绩效关系研究过程(一)样本选取本文主要选取了80家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因其数据集中,报表规范,能够代表我国中小企业上市公司的现状。本文所用绩效数据、公司R&D投入和R&D人数比例均通过收集和整理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企业年报而取得的,年报均来自巨潮网站。(二)假设检验根据以上研究假设,为排除其他的干扰因素,本文采取SPSS17.0统计软件中泊松相关、肯德尔非参数相关和斯皮尔曼非参数相关的两配对样本相关性检验,对20072009年年报中企业研发投入(RD、RDIN)与绩效(ROE、EPS、IR)的相关关系进行检验,以验证以上假设是否成立。1、 检验R&D投入与企业绩效是否呈正向相关关系为了检验假设1,我们首先对全样本以及高新技术型、非高新技术型分类的样本数据(见表3)分别进行检验,回归结果如表4。表3:全样本企业数据的描述样本ROEEPSIRRDRDINSSIZE样本个数80808065258080样本均值0.17390.55700.33350.21560.02500.395020.3175样本方差0.00790.15290.13110.03590.00110.23780.5788表4:R&D 投入与绩效变量相关系数样本类型变量ROEEPSIR回归系数相关系数回归系数相关系数回归系数相关系数全样本RD0.03890.0120.4280*0.045-0.1190.003RDIN0.019600.07950.0050.3510.001高新技术型RD0.03890.0120.4999*0.059-0.1300.003RDIN0.190.0080.6890.0030.5890.004非高新技术型RD-0.5010.029-0.6960.003-1.7950.03RDIN-0.250.002-0.7490.005-0.1090注:*表示相关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双尾);*表示相关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双尾);*表示相关系数在10的水平上显著(双尾),以下同。然后根据表4的全样本检验结果,可知R&D投入强度RDIN与ROE、IR均没有呈现显著性相关关系,只有R&D人员比例RD与EPS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最后对高新技术型和非高新技术型公司样本进行检验,可以发现高新技术型公司研发RD与绩效EPS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而RDIN与非高新技术型公司没有表现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反而表现出不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根据以上结果可知:在全样本情况下,R&D人员比例(RD)对绩效(EPS)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在高新技术型样本中这一结论同样成立,但在非高新技术型样本中则出现RD对EPS无明显相关关系的结论,说明假设1在高新技术型样本中是成立的。2、 检验高新技术型企业R&D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是否强于非高新技术型企业R&D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为了检验假设2,我们首先对全样本以及高新技术型企业(见表5)、非高新技术型企业(见表6)的样本数据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表5:高新技术型企业样本数据的描述样本ROEEPSIRRDRDINSSIZE样本个数80808080368080样本均值0.12980.56990.33790.27110.02960.418920.3689样本方差0.00390.13990.18020.03870.00190.24490.4051表6:非高新技术型企业样本数据的描述样本ROEEPSIRRDRDINSSIZE样本个数28282828282828样本均值0.10990.49440.29990.06030.00710.249920.6299样本方差0.00440.16220.06990.00070.00010.20110.4277然后以高新技术型企业样本数据(见表5)做一个回归模型如下:EPS = + 1 RD + 2 S+ 3 SIZE (1)0.5570* 0.0005 0.1795*R2 = 0.1699再以非高新技术型企业样本数据(见表6)构建一个回归模型如下:EPS = + 1 RD + 2 S+3 SIZE (2) -0.2869 -0.0396 -0.0463R2 = 0.0128以上两个模型说明,对高新技术型企业而言,R&D投入对绩效有明显的正向关系,R&D投入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绩效则提高0.5570个百分点;而对非高新技术型企业而言,两者则无明显关系,说明R&D投入只对高新技术型企业产生明显作用,假设2成立。3、检验R&D投入对企业绩效是否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为了检验滞后效应,对2008年研发和2009年绩效、2008年研发和2010年绩效,以及2009年研发和2010年绩效分别做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7表9),经过回归分析,得到08研发-09绩效回归模型(模型3)、08研发-10绩效回归模型(模型4)和09研发-10绩效回归模型(模型5)。以2008年R&D投入和2009年企业绩效建立回归模型:EPS = + 1 RD+ 2 S + 3 SIZE (3) -0.2990 -0.1417 -0.2849*R2 = 0.5569以2008年R&D投入和2010年企业绩效建立回归模型:EPS = + 1 RD + 2 S+ 3 SIZE (4) -0.5580 0.1950 -0.1598R2 = 0.2279以2009年R&D投入和2010年企业绩效建立回归模型 :EPS = + 1 RD + 2 S+ 3 SIZE (5) 0.1399 0.0152 0.1080R2 = 0.0229表7:2008年R&D投入对应2009年绩效数据的描述样本ROEEPSIRRDRDINSSIZE样本个数43434343434343样本均值0.17960.53390.29530.19970.03270.425520.1399样本方差0.01120.12990.15890.01710.00310.24620.5946表8:2008年R&D投入对应2010年绩效数据的描述样本ROEEPSIRRDRDINSSIZE样本个数41414141414141样本均值0.13110.59890.33010.21020.2990.370220.6112样本方差0.00520.17390.11690.01590.00190.22990.5237表9:2009年R&D投入对应2010年绩效数据的描述样本ROEEPSIRRDRDINSSIZE样本个数42424242424242样本均值0.13110.64320.31890.19980.01760.421120.611样本方差0.00590.18110.11320.03220.00070.25540.5332注:由于模型中数据缺省较多,导致样本数较少,可能对拟合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利用R&D投入与绩效数据进行滞后性检验,结果如表10:表10:R&D投入与绩效变量的关系样本类型变量ROEEPSIR回归系数相关系数回归系数相关系数回归系数相关系数2008年研发与2009年绩效RD0.022800019-0.2610.014-0.6990.041RDIN0.1690.010.5110.0211.1120.0412008年研发与2010年绩效RD-0.04110.002-0.2710.0059-0.3450.018RDIN0.6490.0692.6530.10011.1120.0172009年研发与2010年绩效RD0.02310.0030.1190.002-0.06210.001RDIN0.3210.021-3.110.0010.0410相关系数显示:2008年研发与2009年绩效、2008年研发与2010年绩效以及2009年研发与2010年绩效均未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不论是假设R&D投入滞后1年还是滞后2年产生作用,模型均不显著,说明R&D投入确实对绩效不产生影响。以上模型显示,变量RD的系数均在统计上不显著,即R&D投入的绩效显然不存在一个一致的滞后期,说明假设3不成立。4、检验R&D投入与绩效相关关系是否受企业规模的影响为了检验假设4,本文首先选取研发投入强度(RDIN)和企业利润率作为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建立模型研发绩效与研发投入强度的函数P=f(RDIN),为方便研究,将函数分为以下两段:P=1* RDIN +1 RrP=2* RDIN +2 R r为了方便研究,设r=550000万元,模型则为:P=1* RDIN +1 R550000P=2* RDIN +2 R550000表11:研究样本的分组统计20092008年2007年规模在550000万元以上样本数量393836研发强度均值3.69%4.01%4.25%利润率均值3.81%4.15%4.05%规模在550000万元以下样本数量414244研发强度均值3.39%4.06%3.10%利润率均值3.66%4.59%6.29%表12:研发投入与绩效的回归结果及假设检验结果规模在550000万元以上年份样本数量变量系数t值R25%水平下的检验结果200939R&D0.2712310.9123210.029792不存在线性关系常数项0.0142481.041517200838R&D0.8299893.3219860.31254显著正相关常数项-0.006121-0.49321200736R&D0.7132482.9121320.243213显著正相关常数项0.0143241.211435规模在550000万元以下年份样本数量变量系数t值R25%水平下的检验结果200941R&D0.1098380.1328730.000727不存在线性关系常数项0.0299650.943264200842R&D-0.642432-1.9113210.107876不存在线性关系常数项0.0697663.923768200744R&D0.442150.0912870.000312不存在线性关系常数项0.0532762.811561表13:不分段情况研发投入与绩效的回归结果年份样本数量变量系数t值R25%水平下的检验结果200980R&D0.2114320.4675750.004132不存在线性关系常数项0.0242631.312435200880R&D-0.241343-0.9697870.021443不存在线性关系常数项0.0477683.715436200780R&D0.4675871.7354650.054787不存在线性关系常数项0.0416543.314354通过表13可以看出,当我们不假设研发投入与绩效的函数为分段函数时,20072009年的数据都显示二者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而当我们采取分段函数的模型进行分析时,如表12所示规模在55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除2009年外,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显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在规模不足550000万元的企业中,20072009年均不存在线性关系。这一结果说明,研发投入与绩效的关系是受规模影响的,即在不同的规模范围内,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表现出不同特征。根据本文的研究,规模较大的企业比较容易形成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正相关关系。六、结论与展望假设1、2均获得支持,说明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应该加大人员投入,从而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其次,R&D人员投入指标RD与绩效正相关,说明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R&D活动的一个特点,即R&D活动主要是人力密集型投入而不是资金密集型投入,也从另外一个方面显示了我国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的R&D活动处于较低层次的技术模仿或者应用技术创新阶段。假设3未得到支持,不论是假设R&D投入滞后1年还是滞后2年产生作用,模型均不显著,说明R&D投入确实对绩效不产生影响。说明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R&D活动未能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假设4获得支持,说明研发投入与绩效的关系是受规模影响的,即在不同的规模范围内,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表现出不同特征。根据本文的研究,规模较大的企业比较容易形成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正相关关系。针对以上的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加深企业对技术创新的认识。第二,企业应完善体制,增强研发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第三,企业R&D投入应重视技术创新的发展潜力。第四,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使企业有更多资金进行研发投入。目前,国际会计组织和许多国家都对研发费用的披露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只规定研发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其当年发生额全部包含在管理费用中,但对管理费用的披露没有做出统一的规定。另外,某些企业自愿披露意愿不足,这也导致了大多数企业在年报中是不披露的,即使披露,在披露位置和披露内容等方面也极不统一和规范。这一客观事实导致本文研究的数据获取是非常艰难的。本文最终选取了80家2007年-2009年连续三年都披露了研发费用相关信息的中小板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显然,数据量还不充分,可能并不能很好的代表我国所有中小板上市企公司的实际情况。但是,随着我国研发费用的披露更加规范,样本量一定会进一步增大,分行业、分区域对此进行研究会更有意义。本文在验证假设4时,确定分段函数的具体形式不够精确,为了研究方便,直接将企业分为两组,即较大规模和较小规模两种类型,对另外一些情况比如按“较大、中型、较小”分为三类等情况没有给予考虑。在确定分段函数的分界点时,为研究方便只是粗略地选择了接近中位数的550000万元,而没有深入进行较为精确的分析。参考文献1 蔡虹,高杰,许晓雯.R&D投资经济效果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4,(1):P53-58.2 池任勇.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6):P76-79.3 刘伟, 刘星.高管持股对企业R&D支出的影响研究来自2002-2004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0):P36-41.4 窦艳, 师萍.R&D投入与企业成长的相关性研究.科学管理研究,2006,(5):P25-29.5 游春.我国中小企业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金融市场,2010(401):P52-59.6 王核成.R&D投入与企业成长的相关性研究.科学管理研究,2001(3):P6-13.7 何玮.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与发展费用支出对产出的影响1990-2000年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经济科学,2003(3):P5-11.8 于宁.我国RD经费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1995-2003). 上海经济研究,2005(9):P5-11.9 袁健红,吴利华.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绩效的因素分析.中国科技论坛,2003(1).10 梁莱歆,张焕凤高科技上市公司R&D投入绩效的实证研究.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P232- 236.11 梁莱歆,张永榜.我国高新技术企业 R&D 投入与绩效现状调查分析.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12):P32-36.12 程宏伟,张永海,常勇.公司R&D投入与业绩相关性的实证研究公司R&D投入与业绩相关性的实证研究.科学管理研究,2006(6):P31-39.13 邱冬阳,上市公司科技、R&D投入与业绩的实证研究.重庆大学,2002(4):P33-39.14 朱卫平,伦蕊.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投入与绩效相关性的实证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04(5):P7-9.15 李映照,潘昕.高科技企业研发支出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实证研究.财会月刊,2005(2):P47-48.16 侯晓红,张艳华.RD投入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科技管理研究,2006 (12):P7-9.17 郭斌规模、R&D与绩效:对我国软件产业的实证分析科研管理,2006(1):P 121-126.18 张运生,曾德明,秦吉波,张利飞基于主成份分析的R&D绩效评价系统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2):Pl-19.19 梁莱歆,刘建秋高新技术企业R&D绩效评价方法探索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11):P29-32.20 薛云奎,王志台.R&D的重要性及其信息披露方式的改进.会计研究,2001(3):P19-24. 21 文芳.控股股东与公司研发投资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软科学, 2007(6):P25-33.22 刘伟,刘星.高管持股对企业R&D支出的影响研究来自2002-2004 年A 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1):P29-32.23 连燕华,于浩,郑奕荣.我国企业科技投入概况及其分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11):P29-32.24 Namchul Shin,Kenneth Kraemer,Jason Dedrick,2009R&D, Value Chain Loc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the Global Electronics Industry. Industry & Innovation,Vol.3,pp.315-330.25 Derek Bosworth, Mark Rogers, 2001 “Market Value, R&D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Large Australian Firms”. The Economic Record,Vol.12,pp.323-337.致谢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