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高级财务管理 第六章 企业集团投资政策,主讲教师;张前,第六章 企业集团投资政策,主讲教师:张前,第一节 企业集团投资政策,一、投资领域,投资领域是管理总部依托核心能力的母体衍生或支持能力而对集团整体及各层阶成员企业(特别是重要成员企业)投资活动的有效范畴,如产业性质与产品系列定位、市场开发与渗透区域等作出的限定,是集团战略发展结构的具体体现。投资领域的确立,预先排除了任何偏离集团核心能力有效支持的投资活动(西方称之为核心编造哲学)。在投资领域的限定下,那些偏离核心能力的投资提案甚至根本不予考虑;同样,对于业已存在的投资项目,也必须从是否符合战略发展结构的角度重新进行审视。,二、投资方式,投资方式是指企业集团及其成员企业实现资源配置、介入市场竞争的具体方式,是贯彻集团战略发展结构与投资政策、谋求市场竞争优势、实现投资战略目标配套的战术性支持。投资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市场供求结构的变动预期、企业集团的不同类型以及总部对资本纽带或产业纽带控制力度的不同考虑。一个完全随机变动的投资方式,可能在一定阶段取得一些短期效果,但从长期来看,不仅可能导致企业集团竞争的优势的丧失,而且容易引起内部控制管理结构的紊乱,妨害企业集团资源配置与投资效率的提高。投资方式的选择必须以环境分析为切入点,且与资本纽带与产业纽带密切相关。具体到不同类型的企业集团,在投资方式的选择上也有着不同的倾向性。,三、投资质量标准,投资质量标准是指管理总部对企业集团系列化的主导产品规定的必须达到或具备的适应市场竞争的基本功能与素质(这里并不排除对非核心产品的质量要求)。要使质量标准得以落实,就必须在企业集团内部建立严格的质量保障制度与质量监督体系,实行质量否决。确立质量优势、适应市场对产品质量、功能的要求,是投资质量标准以及产品生产管理的着眼点。但同时也要明确,质量、功能的高低只是相对的,站在市场竞争的角度,强调质量标准并非意味着质量越高越好,其中还涉及一个相关的成本问题。因此,如何准确把握质量与成本的关系,凭借质量与成本双重优势以强化市场竞争优势,是厘定投资质量标准必须权衡考虑的一个核心问题。,四、投资财务标准,投资财务标准是管理总部基于谋求市场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与资本保值增值目标而对投资回报所确立的必要水准,是从价值角度决定投资项目可行与否的基本依据。从这种意义上讲,财务标准的核心点便是如何厘定投资的必要收益水平。其中收益可以有会计收益与财务收益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会计上看来,只要账面收入大于账面成本,即意味着收益的取得。而在财务上则收现要求实际的现金流入量大于现金流出量,即现金净流量大于零;考虑到时间价值因素,不仅要求现金净流量大于零,更要求现金流入量的现值大于现金流出量的现值,即净现值大于零;考虑到机会成本因素,不仅要求净现值大于零,同时会还必须大于机会成本。从会计与财务对收益确认与评价观念的差别之中,可以发现,收益除了数量概念外,还存在一个质量问题。因此要求管理总部在制定投资财务标准时,必须同时关注收益的数量与质量特征,并厘定相应的投资收益的数量标准与投资收益的质量标准。,(一)投资收益的数量标准1投资收益数量标准厘定的依据在投资必要收益率的厘定上,有三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必须考虑:市场竞争的客观强制,即如何谋求市场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股东对资本保值增值的期望。其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对上市竞争优势的考虑,它是实现企业价值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前提与基础,并成为厘定财务标准的首要依据。因此要求所厘定的投资的必要回报水平至少不应低于市场或行业的平均值(从谋取竞争优势角度,以市场或行业平均先进收益率为基础更具现实意义)。,2投资收益数量标准指标体系由于单一的资产收益率指标无法保证管理总部对各成员企业的投资实践发挥全面而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指导与控制的。这就要求管理总部必须联系战略发展结构的贯彻、核心能力的强化以及管理控制的跟进等方面,在厘定的财务标准中建立一套有效的细化指标体系,包括:经营性资产销售率、经营性资产收益率、主导业务经营性资产收益率、主导业务息税前经营利润、主导业务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等基本指标。上述指标分别从竞争基础(营运能力)与总体地位、优势保障与贡献基础以及终极结果诸方面反映着企业集团投资业绩水平。管理总部必须基于竞争强制与股东期望的考虑,遵循平均先进原则,分别厘定出不同投资收益率指标的必要值,依此作为规范与指导集团整体以至各层阶成员企业进行投资活动必须达到的最低收益标准,亦即凡达不到上述标准要求的投资项目,根本就不予考虑。,(二)投资收益的质量标准在投资收益质量标准的确定上,有两个因素是必须考虑的:时间价值与现金流量。从时间价值角度,可依市场或行业平均的净现值率和内涵报酬率为基础,确定投资的必要净现值率和必要内涵报酬率。从现金流量角度,需设置的主要质量指标一是营业现金净流量与息税前营业利润的必要比率;二是税后利润/现金净流量的必要比率。前者着重用于限定企业集团经营性投资在收益上必须达到的最低质量要求,后者则用于对企业集团投资收益总体质量水平的把握。总部对自身及其各曾界成员企业投资收益质量标准的把握,大致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进行:,1收益来源的稳定可靠性在收益的总体构成内容中,主营业务收入及其利润所占比重大小是决定企业收益是否具有稳定与可靠性的基础。可设置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核心主导业务利润占商品经营利润的比重等控制指标并厘定控制标准。2收益的时间分布。同样数额的收益,如果时间分布不同,其内涵质量是截然有别的。在考虑收益时间分布的结果时,更应当分析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所在。可以设置收益期限结构、收益期限系数比率等控制指标并厘定控制标准:。,3收益的现金支持能力对企业集团及其所有者来讲,与其将会计意义的应计现金流入量视为一种财富,莫如定义为一种或有损失更为准确。现金之于企业,犹如血液之于生命,作为一种财富的象征,关注收益的现金支持程度,对企业集团良性、稳健发展意义重大。可以设置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率、应收账款收现率、赊销收现折现系数比率、净营业利润现金比率等控制指标并厘定控制标准。,第二节 企业集团固定资产决策与控制,一、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制度安排,决策与管理制度主要说明有关决策管理权的结构安排以及固定资产运作过程的控制与监督问题。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固定资产投资的决策与管理制度的设计必须遵循企业集团治理结构的基本特征,并纳入集团战略发展结构的的目标规划,推动核心竞争能力的不断强化。因此,无论是集权体制抑或分权体制,依据投资政策及其决策权力结构的安排,固定资产,特别是关键的、基础性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决策与控制权应当也必须总揽于管理总部或母公司,体现为一种严格的官僚制决策程序。,为了确保各层阶成员企业及其管理者的行为能把遵循集团整体战略发展结构及其目标与政策,充分地激发其积极性、创造性与责任感,推动固定资产的投资与运用实现高效率地运转,集团总部在将固定资产投资具体实施权与日常经营管理权赋予各层阶成员企业的同时,还必须强化对成员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运用及其效果的监控的力度,明晰项目责任(归口)制度,包括项目法人负责制与项目归口责任人负责制。,项目法人负责制是在项目业主责任制基础上衍生发展而来的,其目的在于明确投资风险与管理责任的主体。企业集团既然属于多级法人的联合体,而各层阶成员企业直接又是相关的固定资产的接受与使用者,因此,购建的固定资产归口哪一成员企业,相应的具体管理工作与管理效果便由该成员企业负责,并由总部对其业绩进行责任考核。,项目归口责任人负责制依据成员企业的性质的差异又分别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与管理总部存在资本纽带关系的成员企业,可以分为董事经理负责制和项目经理负责制。对于与管理总部尽管不存在产权关系但具有重要地位的成员企业,分为经营者负责制与项目经理负责制。,二、固定资产折旧政策,(一)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类型作为一种非付现性质的固定成本,不同的折旧政策直接影响着企业集团的收益、风险及现金流量,进而对企业集团筹资、投资、分配、市场价值以至集团的整体市场竞争能力都将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固定资产折旧政策有着社会会计折旧政策(旨在统一对社会公众会计报告的口径,体现对外会计报告信息的通用性原则)法折旧政策(旨在统一纳税计算口径,从而直接影响到企业集团的纳税现金支出以及实现利润的留存额)以及集团内部折旧政策的差异。三者的关系是:对外报告遵循社会折旧政策,纳税调整依据税法折旧政策进行,而内部折旧政策旨在作为强化集团内部管理与控制的杠杆手段,并完全依托自身管理与控制的需要相宜选择,以致完全可以不同于社会或税法的口径。,(二)社会会计折旧政策与税法折旧政策的选择作为多个法人的联合体,虽然在集团内部会产生利益的逆向选择的矛盾,但在对外关系上,相互间却是一个共同利益的整体,有着高度的共识,从而为管理总部从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角度对社会或税法折旧政策进行选择与统筹利用奠定了基础。企业集团对社会或税法折旧政策选择上可资利用的弹性空间,又在客观上为管理总部维护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提供了机会。总部在选择并利用社会或税法折旧政策时,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怎样更有利于市场价值最大化;怎样更有利于纳税现金流出的最小化。,1实现市场价值最大化在对社会进行会计报告方面,折旧选择的不同,却会影响企业集团的帐面意义的报告业绩。在信息不对称性的情况下,必然导致外部投资者对集团及其未来预期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判断。而预期判断的差异,肯定会影响到企业集团的市场价值。对于上市的企业集团,往往会导致股价或涨或跌的变动,并对增资配股价格及效率产生直接影响。当着企业集团的市场价值被低估,或者投资者对企业集团的业绩及未来前景产生不利的判断预期,或者上市企业集团的估价被低估而存在被廉价收购的危险,或者上市企业集团需要借助股价涨扬获得一个有利的增资配股机会时,便应当采用长期限、低比率的折旧政策,藉以调低折旧成本,提高帐面收益,从而为外部投资者传递一种利好消息,恢复并提高投资者的信心,从而推动企业集团股价及整个市场价值的提高,消除潜在的被廉价收购的危险,并未增资配股创造良好的市场机遇。反之,如果企业集团的市场价值被过高的估计,使得外部投资者产生了过高的收益期望(对应于集团的资本成本),或者上市企业集团的股票因业绩被高估而流动性过大,存在控制权被稀释或丧失的危险,或者上市企业集团意欲借股价低,落之机进行股票回购,等等,就需要选用期限短、比率高的折旧政策。对于部分(母公司或某一子公司)上市的企业集团,或者成员企业属于不同的产业领域,适用适用不同的社会折旧政策的话,管理总部便可以依据不同的目的,通过固定资产在内部成员企业间的调拨、调整或重新配置等策略,达到提高企业集团整体市场价值最大化的目标。,2实现纳税现金流出最小化由于不同产业领域的企业遵循不同的税法折旧政策,这就为由不同产业领域的成员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提供了延缓或降低纳税现金流出量的自由空间或契机。但操作时必须遵循三个前提:一是必须合法,即固定资产在不同产业领域的成员企业间的转移必须是实质性的,而不能是虚假的或技术性的策略;二是必须考虑固定资产运用方向改变的可行性;三是必须考虑固定资产使用方向,即经营领域或经营结构的改变对集团整体战略发展结构的符合性以及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或机会成本。切记,在税法折旧政策的利用上,决不能为了追求眼前的纳税现金流出最小,而危及长远利益,因为前者决非是企业集团管理目标之根本所在。,三、企业集团内部折旧政策(规划)在技术革命不断进步、竞争风险日趋激烈的当今经济社会,一个企业集团能否拥有先进的、高科技含量的固定资产,直接就意味着是否占据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同时企业集团还必须明确的是,即使是当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