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流行性感冒,主要内容,流感的基本特征及流行状况,流感监测面临的困境,流感病毒的特征,流感流行病学基本知识,流感的防控及监测,县级疾控机构在监测中的职责,流行性感冒简介,流行性感冒是感染性极高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病率低死亡率。,流感是实行全球性监测的传染病(流感监测网络),在我国属丙类传染病。,1580年来就有流行的记录,19世纪至少有四次人间大流行,20世纪有四次人间大流行,1933年建立分离培养流感病毒的方法,流感流行特征,流感病毒,易发生抗原漂移和抗原转变,继而引起流行或大流行。,流行扩散迅速,传播广泛,潜伏期短,传播途径易于实现,并发症严重,主要是细菌性或和病毒性肺炎)。,流感,大流行是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人群对变异株普遍易感,控制难度大。,流感流行概况,大流行,罕见,甲型病毒引起,流行,几乎每年都有,主要由甲型病毒引起,偶尔由乙型或甲乙两型共同引发。温带地区流行多发生于冬季,热带地区常发生于雨季。,局限性暴发,任何月份均可发生,但流行季节更多见。,散发病例,任何月份均可发生,20世纪的四次人间流感大流行(来自美国的资料,中国无详细记载),型别,来源,危害,1918,H1N1西班牙流感,来源不清,全球大流行,,病死25千万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死人数的三倍。,美国至少有,50,万人病死,1957,H2N2亚洲流感,人H1N1和鸟H2N2的重配病毒,全球大流行,,美国约,7,万人病死,1968,H3N2香港流感,人H2N2和鸟H3Nx的重配病毒,全球大流行,,美国约,3,万,4,千人病死,1977,H1N1俄罗斯流感,来源不清。病毒与1950年前人流行株相同,首现我国东北,很快播及各国,主要危及儿童和当时23岁以下青年,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截至2010年8月15日,全球214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确诊病例,共报告死亡病例18449 例,河南省2009年甲型H1N1流感地理扩散图,甲型H1N1流感和普通季节性流感异同,前,可能,河南省2010年各周及2011年130周哨点医院ILI中流感阳性率及型别,流感监测面临的困境,许多伴有严重流感并发症(住院治疗或者死亡)的病例检测结果可能不是流感阳性,病毒性肺炎比较少,大多数是由于继发感染和慢性病恶化造成,数据必须及时!,流感病例应在发生的次周得到报告,三种型别(A,B,C),单股负链RNA基因组,节段基因组,表面蛋白(主要的抗原),血凝素(HA),粘附到宿主细胞的位点,抗抗体具有保护性,神经氨酸酶(),帮助从细胞中释放病毒体,抗的抗体可以缓和疾病的严重性,流感病毒关键的特性,NA,HA,流行性感冒病毒简介3,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由不连续的节段组成(8个基因组片段),能编码10种不同的蛋白,包括2种表面糖蛋白:血凝素(HA,16种亚型)和神经氨酸酶(NA,9种亚型),都能产生保护性抗体,但HA产生的保护更重要。,乙型流感病毒,只有一个HA和一个NA抗原,所以无亚型。,丙型,仅含有一种膜醣蛋白HEF(血凝素-脂酶醣蛋白),对人的致病力较A和B型弱,临床表现象普通感冒。不可能引起流行。,流感病毒的变异(1),抗原漂移,抗原漂移:,A和B型流感病毒的复制酶(依赖RNA的RNA聚合酶)的复制精度较低,且不具校正活性(无5-3核酸外切酶活性),病毒繁殖时,就不断发生编码,HA和NA基因的位点突变,(现证明8个RNA片段均可发生),特别是导致HA和NA的,抗原性改变,。,当改变的HA和NA抗原不能被宿主抗体中和,虽然其HN型别未变,也可引起人发病。,抗原漂移导致,抗原性改变,位点突变可在甲和乙型病毒8个NA片段中发生,如发生在HA和NA的抗体结合位点,抗未变异病毒的抗体的保护力将下降.,抗原漂移导致,毒力改变,,,并克服了,宿主特异性,抗原漂移是同型疫苗生产株不断改变的主要原因。,流感病毒的变异(2),抗原转换,抗原转换:,抗原漂移少见的型别变异。,当两个不同病毒同时感染宿主的同一个细胞,特别是不同宿主特异性的病毒,如禽和人流感病毒同时感染,病毒在细胞内繁殖过程中,两个病毒的8个,RNA片断可发生错配,从而产生部分RNA片断来自禽病毒,部分来自人病毒的,重配新病毒,。,重配病毒具有两母株病毒RNA片断编码产物的特性,可能不利于在人体内生存,也可能变成对人,毒性,很强的重配病毒。,因人从未接触新的重配病毒,不具有任何免疫力,新病毒就可在人群中传播,,引起大流行,。,1957年亚州大流行的流感病毒是由编码禽流感HA,NA和聚合酶(PB1)的RNA片断和人流感病毒的其他片断重配产生的H2N2病毒。,1968年香港大流行的H3N2也是禽和人的重配病毒。,2009年新型重配甲型H1N1流感病毒含有人流感、猪流感和禽流感病毒基因,流行性感冒基本知识,潜伏期,一般为14天,通常为2天。成人发病前1天和起病后5天具有传染性,儿童具传染性10天以上,但幼儿传染期6天。免疫抑制患者可排毒数周数月。,流行性感冒基本知识,临床表现,急性起病,主要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热程17天,一般为34天,伴有头痛,困倦,干咳,咽痛,鼻塞,全身疼痛不适。,(1)成人和青少年,通常突然发烧和畏寒,伴随咳嗽,头痛,咽疼,肌肉痛和不适。,(2)发病24小时,发烧可达3840,可持续15天。,(3)不同年龄组,可有不同的症状和体征。,(4)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疼胃肠道并发症,多见于儿童。,(5)注意鉴别同时流行的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不同年龄流感病人的临床表现,流行性感冒基本知识,并发症,流感的并发症主要是,细菌性或病毒性肺炎,年老体弱者或伴有心血管、慢性呼吸道疾病者以及婴幼儿等患者更易发并发症,是流感病死的主要原因。,流感基本知识,诊断原则,在非流行季节仅根据临床表现,流感很难与其他病原体,尤其呼吸道病原体导致的疾病区别。,对流感病例的,确诊,往往需要实验室的诊断依据。,但在流感流行季节,当一个单位或局部地区出现大量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或医院门诊、急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明显增加时,具备相应临床表现的可作为流感,临床诊断病例,。,我国流感防治历程,1950年启动流感监测。,1957年成立国家流感中心。,1981年恢复参加WHO组织的国际流感监测网,20002004年,中国卫生部与WHO开展了第一个流感监测合作项目,2003年,全国流感监测方案(试行),2005年,流感监测实施方案(2005-2010年)试行,2009年,为应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扩大流感网络实验室及监测哨点医院至地市级,并下发一系列防治方案.,2010年,下发,全国流感监测方案(2010年版),,目前实行的监测方案。,2011年,下发,全国流感监测技术指南,对全国流感监测方案(2010年版)中的技术细节进行了明确.,流感防控的关键策略监测,监测,是预防控制流感的关键策略和措施之一,也是每年确定流感流行株、推荐疫苗组份、及早发现变异株、并对流感疫情预测和预警的基础。,目前我国流感监测按照2010年9月份卫生部下发的,全国流感监测方案(2010年版),的要求开展。,我省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2009年6月1日起由5所扩大为22所,网络实验室由1家扩大到19家,监测医院和网络实验室均覆盖所有省辖市。监测时间由季节性监测扩增为全年监测,流感监测网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技术实施单位,各级疾控部门,各级哨点医院,网络实验室,全国流感监测方案(2010年版)主导思想,明确,2010,年,2015,年的具体工作目标,限时适当调整不合理的监测哨点医院,优化监测网络,加强组织领导和人财物的保障,明确各级职责,相互密切配合,快速反应,提高疫情处置能力,加强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估,监测目的,监测流感活动水平和流行动态;,及时发现流感病毒变异并作出预警;,为全球及我国流感疫苗毒株的预测和推荐提供依据。,监测我国流感病毒的耐药水平,为指导我国抗流感病毒药物的使用提供依据。,监测对象,流感样病例,明确各级在流感监测中的职责,原则: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类指导、科学有序。,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本辖区的流感监测工作,协助开展本辖区的流感监测督导、考核、评估工作;负责本辖区的流感监测和暴发疫情处置的培训和技术指导。,2,开展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和分离鉴定工作,并按要求及时报送标本和毒株。,3,定期对本辖区的监测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和反馈,并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级在流感监测中的职责,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现场调查处置工作,按要求采集、保存和运送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标本。,暴发疫情的调查参见,全国流感监测方案(,2010,年版),和,2011,年下发的,全国流感监测技术指南,流感样病例暴发定义和报告标准,暴发疫情的调查和处理,1.核实诊断,2.基本信息的收集,3.,进一步调查,综合分析疫情特点、疫情的发展和疾病特征,对疫情的严重程度和发展趋势做出分析。,4.疫情追踪调查,暴发疫情的控制,1隔离病人,2加强室内通风、换气,保持个人卫生,3疫情监测分析 晨检、缺勤/缺课监测、医疗机构门诊监测、CDC的信息监测。,4在流感样病例暴发期间,高危险人群要减少或避免集体活动。,5在疫情发生期间,相关单位要采取日常消毒和终末消毒相结合的措施。日常消毒可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由疫情发生单位自行开展;终末消毒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6加强健康教育,在疫情发生单位可采用张贴宣传画、板报、折页和告知信等形式宣传卫生防病知识。,7预防服药,暴发疫情标本的采集和运送,1.采样种类,采集流感样病例的咽、鼻拭子,必要时,可同时采集血清样本。,2.采样对象,咽、鼻拭子:发病3天内的流感样病例。,急性期血清:发病后7天内的流感样病例。,恢复期血清:发病后24周的流感样病例。,3.样本采集数量,每一起暴发疫情一般应采集,10份,左右咽、鼻拭子样本(尽量采集未服用抗病毒药物的病例;如果现症病例在10例以下的,应全部采样)。,对不能明确诊断的可酌情增加采样批次和采样数量。,4.样本的保存和运送,采集人员填写流感样病例标本原始登记送检表,并随同标本运送至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在4条件下,于24小时内,运送至对应的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谢谢您的参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