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制定和构成(ppt 334页)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53069094 上传时间:2024-11-28 格式:PPTX 页数:334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ISO 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制定和构成(ppt 334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34页
ISO 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制定和构成(ppt 334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34页
ISO 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制定和构成(ppt 334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8.11.2024,1,EMS,全员培训教程,培训讲义,28.11.2024,2,学习要求,积极参与培训全过程;,上课时应将 、,BP,机关闭;,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勤;,不从事与培训无关的活动;,课堂内禁止吸烟。,28.11.2024,3,第一章:环境管理体系概述,28.11.2024,4,第一节:,ISO 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28.11.2024,5,ISO14000,产生的背景,当前的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与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与越境转移;,海洋污染和海洋保护问题;,生物多样性破坏与保护问题;,生态环境恶化;,28.11.2024,6,ISO14000,产生的背景,全球环境恶化带来的压力;,从七十年代开始的大量环境公约的相继出台;,ISO,于,1991,年建立了环境战略咨询组(,SAGE,);,1993,年成立,TC207,技术 会,并于,1993,年,6,月,1,日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各国环境标准的增加推动了,ISO14000,系列标准的开展;,1996,年,9-10,月正式公布了五项标准。,28.11.2024,7,ISO14000,产生的背景,我国的环境状况:,大气污染问题突出;,水体污染情况严峻;,城市垃圾污染日渐突出;,28.11.2024,8,第二节:,ISO 14000,系列标准的制定和构成,28.11.2024,9,ISO/TC207,的成立,199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 会(,IEC,)提出了“环境与平安”问题,而且被认为是目前标准化工作最紧迫的四个课题之一。,1992,年,ISO/IEC,成立了“环境问题特别咨询组(,ISO/SAGE,)” ,,1992,年,12,月,SAGE,向,ISO,技术 会建议;制定一个与质量管理体系方法相类似的环境管理体系方法,以帮助企业改善环境行为,消除贸易壁垒,促进贸易开展。,28.11.2024,10,ISO 14000,的产生,1995,年,6,月,由来自五大洲,80,个成员国以及,16,个国际组织组成,中国也是成员国之一,成立了,ISO/TC207,环境管理 会,主席、秘书国是加拿大。,ISO/IEC,:涵盖世界全部标准,分为:,-,技术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度量、衡量、监测,-,基础标准,28.11.2024,11,ISO 14000,产生的基础,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与质量保证标准(,1987,年),环境标志和绿色产品,清洁生产,英国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BS7750,,,1992,年公布),欧盟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审核制度,(,EMAS.1993,年,6,月公布,.1995,年,4,月生效,),28.11.2024,12,ISO 14000,标准的组成,分会 名称(标准子系统) 标准号,SC1,环境管理体系(,EMS,),1400114009,SC2,环境审核(,EA,),1401014019,SC3,环境标志(,EL,),1402014029,SC4,环境行为评估(,EPE,),1403014039,SC5,生命周期评估(,LCA,),1404014049,SC6,术语和定义(,T&D,),1405014059,WG1,产品标准中的环境因素,EAPS 14060,WG2,可持续森林,备用,1406014100,28.11.2024,13,环境管理体系标准,GB/T24001-1996 idt 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 标准及使用指南,GB/T24004-1996 idt ISO 14004,环境管理体系 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指南,28.11.2024,14,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标准,GB/T24010-1996 idt ISO 14010,环境审核指南 通用原则,GB/T24011-1996 idt ISO 14011,环境审核指南 审核程序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GB/T24012-1996 idt ISO 14012,环境审核指南 环境审核员资格要求,28.11.2024,15,ISO 14004,和,14001,关系,ISO14001,是标准,只提出,EMS,的要求,未指出方法和,途径;,ISO14004,是指南,指导组织如何做才能满足,ISO14001,标准要求,可作为组织的内部管理工具,ISO14001,要求必须满足,,ISO14004,可不做到,ISO14001,是认证审核准则,,ISO14004,不是,ISO14004,标准的模式是描述,EMS,的建立过程的,,ISO14001,标准的模式是描述,EMS,建成后的运行状态的,28.11.2024,16,ISO14001,和,ISO9001,的联系,ISO 9000-,顾客的需求(产品质量标准),ISO 14000-,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是组织管理体系的组成局部;,都是自愿性的国际标准;,遵循相同的管理系统原理,要求文件化体系;,通过体系建立、运行和改进实现方针和目标;,体系结构和运行模式接近,,PDCA,循环实现改进局部要素相同;,都可能成为贸易的条件,意在消除贸易壁垒。,28.11.2024,17,第二章:,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28.11.2024,18,第一节:前言、引言和范围,28.11.2024,19,ISO14000,系列标准特点,自愿原则,广泛适用性,灵活性,兼容性,全过程预防,持续改进原则,28.11.2024,20,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 (,PDCA,循环),PLAN,DO,CHECK,ACT,持续改进,环境方针,环境因素,法律与其他要求,目标和指标,环境管理方案,组织结构和职责,培训、意识与能力,信息交流,环境管理体系文件,文件操作,运行操作,应急准备和响应,监测和测量,纠正与预防措施,记录,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管理评审,28.11.2024,21,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特点,体系实施的核心是持续改进;,体系实施的重点是污染预防;,体系实施的准绳是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体系实施的关键是过程操作;,体系实施的起点是领导者的承诺和重视;,体系实施的依据是程序的管理。,28.11.2024,22,第二节:术语和定义,28.11.2024,23,术语和定义,1,、环 境,组织运行活动的外资源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注:,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28.11.2024,24,术语和定义,2,、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28.11.2024,25,术语和定义,3,、环境影响,全部或局部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28.11.2024,26,术语和定义,4,、环 境 方 针,组织对其全部环境表现(行为)的意图与原则的声明,它为组织的行为及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框架。,28.11.2024,27,术语和定义,5,、环境目标,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如可行应予以量化。,28.11.2024,28,术语和定义,6,、环境指标,直接来自环境目标,或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环境表现(行为)要求,它们可适用于组织或其局部,如可行应予以量化。,28.11.2024,29,方针、目标、指标的关系,目标,划分,方针承诺,目标,指标,相对具体程度,原则性的,较具体的,具体的,相对时间长短,长期的,中期的,中、短期的,28.11.2024,30,术语和定义,7,、,环境表现(行为),组织基于其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对它的环境因素进行操作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结果。,28.11.2024,31,术语和定义,8,、 组织,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或企事业单位、政府机 构或社团,或上述单位的局部或结合体,无论其是否法人团体,公营或私营。,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28.11.2024,32,术语和定义,9,、污染预防,旨在防止、减少或操作污染的各种过程、惯例、材料或产品的采用,可包括再循环、处理、过程更改、操作机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材料的替代等。,注:,污染预防的潜在利益包括减少有害的环境影响、提高效益和降低本钱 。,28.11.2024,33,术语和定义,10,、持续改进,强化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整体环境表现(行为)的改进。,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是,GB/T24001-ISO14001,的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始终要坚持的基本思想和出发点。,28.11.2024,34,术语和定义,11,、相关方,关注组织的环境表现(行为)或受其环境表现(行为)影响的个人或团体。,28.11.2024,35,术语和定义,12,、环境管理体系,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局部,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筹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28.11.2024,36,术语和定义,13,、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以评价,以判断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所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的一个以文件支持的系统化验证过程,包括将这一过程的结果呈报给管理者。,28.11.2024,37,第三节:总要求,28.11.2024,38,总要求(,ISO14001 4.1),标准条款,:,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本章描述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28.11.2024,39,第四节:环境方针,28.11.2024,40,环境方针,(ISO14001 4.2),标准条款:,最高管理者应制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确保它:,a),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规模与环境影响,;,b),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c),包括对遵守有关环境法律、法规和组织应遵守的其他要求的承诺,;,d),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e),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并传到达全体员工,;,f),可为公众所获取。,28.11.2024,41,环境方针的内容,两个不可缺少的承诺,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28.11.2024,42,环境方针的公布,内部: 外部:,内部简报、邮件 宣传小册子,公告栏 企业年度报告,会议 广告,介绍性的培训课程 会议,28.11.2024,43,环境方针的实施,制定与实施是最高管理者的职责;,建立更详细的目标、指标、环境管理方案,行动方案应当:,确定优先项,确认员工的责任,分配资源,确定可测量的目标、指标,28.11.2024,44,环境方针的修订与改进,需要改变的条件:,市场情况变化;,生产过程、产品的变化;,重大的资产重组;,符合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需要;,公众与利益相关方的意见 ;,在管理评审中包括对方针的评审;,对任何改变进行交流。,28.11.2024,45,4.2,环境方针的审核要点,审核重点:,是否由最高管理者制定并批准环境方针;,方针的内容是否与组织的活动相适应;,是否表达了两个承诺和一个框架,框架内容是否表达对重要环境因素的操作;,方针的管理是否形成文件,付诸实施和保持;,是否传到达全体员工以及可为公众所获取。,28.11.2024,46,第五节:规划(筹划),28.11.2024,47,环境因素(,ISO14001 4.3.1),标准条款:,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确定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它能够操作,或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从中判定那些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组织应确保在建立环境目标时,对与这些重大影响有关的因素加以考虑。,组织应及时更新这方面的信息。,28.11.2024,48,环境因素识别的重要性,一个组织只有识别了全部的环境因素并科学准确地确定了重大环境因素,其建立的环境管理体系才是有效的和可信的。,28.11.2024,49,环境因素的识别,组织在提供产品、服务和全部活动中可能存在的环境因素。,当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有更改时可能带来的新的环境因素。,一个组织能够操作的或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28.11.2024,50,环境因素的识别,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七种类型:大气排放;水体排放;废物管理;,土地污染;对社区的影响;,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其他地方性环境问题,两个方面:一、环境污染,二、生态破坏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增强能力。,28.11.2024,51,识别环境因素的步骤,选择组织的过程(活动、产品或服务);,确定该过程伴随的环境因素;,确定环境影响。,28.11.2024,52,确定环境因素的依据,客观地具有或可能具有的环境影响,法律法规及要求有明确规定,积极的或负面的,相关方有要求的,其他,28.11.2024,53,识别环境因素的方法,物料衡算;,产品生命周期;,问卷调查;,现场观察(查看和面谈);,查阅文件和记录;,专家咨询;,工艺流程分析;,打分法;,是非判断法;,专家评定法;,28.11.2024,54,重大环境因素评价依据,环境,环境影响的规模;,环境影响的严峻程度;,发生的概率;,环境影响的持续时间;,环境法律法规。,28.11.2024,55,重大环境因素评价依据,商业,改变环境影响的技术难度,改变环境影响的经济承受力,改变其他活动和过程将带来的效果,相关方的利益,能增强竞争力的商业机遇大小,因环境问题使组织存在的风险大小,28.11.2024,56,4.3.1,环境因素审核要点,审核要点:,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登记程序是否适用;,评价准则是否具备可操作性;,环境因素识别是否具备充分性;,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和确定是否合理;,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是否编制登记表,以便实施操作;,由于组织活动和法规变化引起环境因素的变化是否有更新程序,并按规定重新评价。,28.11.2024,57,法律与其他要求(,4.3.2),标准条款,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用来确定适用于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以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法律和要求的渠道。,28.11.2024,58,4.3.2,法律与其它要求,审核内容:,是否建立了一套用于收集、识别、登记法律法规的程序;,是否规定了收集、登录、保存法律法规的责任部门或责任人;,程序是否规定了收集的频次、收集途径、登录和更新的方法;,程序是否规定了识别方法,以及传达和执行的方法;,是否列出相关的法律法规清单,且有具体的适应条款内容;,法规是否落实部门岗位并贯彻执行;,是否在各要素中得到实施。,28.11.2024,59,目标和指标(,4.3.3),标准条款:,组织应针对其内部每一个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并保持环境目标和指标。环境目标和指标应形成文件。,组织在建立与评审环境目标时,应考虑法律与其他要求,它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各相关方的观点。,目标和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并包括对污染预防的承诺。,28.11.2024,60,目标和指标(,4.3.3),1.,根据其环境方针,,,考虑组织的规模、经济、技术等情况,制定的,;,2.,要表达出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重大环境因素的连续性,;,3.,目标要具体,,,能量化的要量化,;,指标应是明确并可测量,;,4.,目标、指标是有层次的,,,涉及组织内部各有关部门和岗位,,,是一个逐渐细化、分解的过程,;,5.,组织应定期评审环境目标,,,组织持续改进可见性的数据就是表达反映在每年不断更新的目标和指标上。,28.11.2024,61,设定目标和指标应考虑的方面,减少废物,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和消除向环境释放的污染物质;,在生产设计中尽可能减少其生产、使用与处置中的环境影响;,操作原材料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尽可能减少新工程开辟中的重大环境影响。,28.11.2024,62,环境管理方案(,4.3.4,),标准条款,组织应制定并保持一个或多个旨在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环境管理方案,其中应包括,:,a.,规定组织的每一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职责,;,b.,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如果一个工程涉及到新的开辟和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就应对有关方案进行修订,以确保环境管理与该工程相适应。,28.11.2024,63,环境管理方案(,4.3.4,),1.,规定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责并明确指标的要求,;,2.,制定详细的行动方案、时间表及方法,;,3.,明确方案形成过程的评审和方案执行中的操作,;,4.,明确工程的文件记录方法,;,5.,方案是动态的,应定期予以修订以反映组织目标和指标,的,变化情况,。,28.11.2024,64,案例练习一,请识别“锅炉房、发电机房、化学品库、油库、污水处理站、车库、水泥厂、火电公司、油脂厂、织染厂、轧钢厂、造纸厂”的环境因素。,要求:每组识别二个单位或部门。,28.11.2024,65,第六节:实施与运行,28.11.2024,66,4.4.1,组织机构和职责,标准条款,为便于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当对作用、职责和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管理者应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与操作提供必要的资源,其中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技术以及财力资源。,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指定专门的管理者代表,无论他(们)是否还负有其他方面的责任,应明确规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a,)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规定建立、实施与保持环境管理体系要求;,b,)向最高管理者汇报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以供评审,并为环境管理体系的改进提供依据。,28.11.2024,67,4.4.1,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保证运行,审核重点:,是否针对各个职能和层次的作用明确规定其职责和权限,形成文件和传达;,环境管理者的任命和赋予的责权是否满足标准要求;各级管理者是否对体系的实施提供了足够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项技能、技术以及财务资源等;,各部门(包括个人)的职责是否明确,衔接清楚,不应存在职责重复设置或矛盾现象。,28.11.2024,68,机构和职责,(4.4.1),1.,关于环境管理的组织结构图,;,2.,最高管理者应任命环境管理者代表和提供必备资源,3.,应明确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和权限,;,4.,应明确与环境有关的管理、执行工作的人员的职责和义务,;,5.,明确的汇报途径和步骤。,28.11.2024,69,职责划分可能出现的问题,对职责规定不清或理解不清(不理解自己职责权限);,培训和资源不充足;,权限不明确或太小;,某些员工职责过多或某些却没有;,职责重复设置或矛盾现象;,环境管理者代表权限太小或被孤立;,各部门、各经理间缺乏协调,衔接不清楚;,职责规定不适应体系运行。,28.11.2024,70,培训、意识与能力(,4.4.2),标准条款,组织应确定培训的需求。应要求其工作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所有人员都经过相应的培训。,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使处于每一有关职能与层次的人员都意识到,:,a,)符合环境方针与程序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b,)他们工作活动中实际的或潜在的重大环境影响,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带来的环境效益,;,c,)他们在执行环境方针与程序,实现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包括应急准备与响应要求方面的作用与职责;,d,)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从事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人员应具备适当的教育、培训和(或)工作经验,胜任他所担负的工作。,28.11.2024,71,培训、意识与能力(,4.4.2),1,、,组织应根据自身的性质、规模、人员素养确定培训的需求范围,制定和保持培训程序,;,2,、,确定员工培训的需求,制定不同层次的培训方案,;,3,、,评审培训方案与法规或组织要求的符合性,;,4,、,针对岗位的不同需要,组织专门的培训,;,5,、,对培训活动和效果进行跟踪检查和记录,;,6,、,明确合同方是否需要进行相应培训,;,7,、重要环境因素操作的关键岗位上的相关人员的培训。,28.11.2024,72,意识培训,所有员工应接受提供的以下培训,:,1.,全球环境问题的基本了解;,2.,有关企业运作的环境条件的基本了解;,3.,对他们的行为如何影响整个企业的环境行为有一个良好认识。,28.11.2024,73,培训方案,培训的要求;,员工现有的知识和技能状况;,企业现有的内部条件和外部要求;,培训的时间和方式;,预期的效果。,28.11.2024,74,环境管理培训,环境管理培训主要针对组织的管理层员工,深入了解技术环境问题,:,1.,污染的操作和预防;,2.,废弃物的管理;,3.,应急方案;,4.,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审核;,5.,问题的认定和解决。,28.11.2024,75,培训方法,专家讨论会、专题讨论会和讲课;,机构内部的业务通讯和杂志;,招贴展示;,由同事、管理者进行的在职培训。,28.11.2024,76,4.4.3,信息交流,标准条款,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用于有关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的:,a,)组织内各层次和职能间的内部信息交流;,b,)外部相关方联络的接收、文件形成和答复。,组织应考虑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外部信息的处理,并记录其决定。,28.11.2024,77,信息交流(,4.4.3),1.,内部交流,表达在各部门,各层次之间的协作上,2.,外部交流,表达在组织与相关方之间的交流,包含了对所有环境事件的处理及反响,.,3.,信息交流是双向的,4.,要有相应的记录反响交流的效果,28.11.2024,78,信息交流的目的,1.,有助于说明组织对环境的承诺,2.,提高对组织的环境方针、目标、指标和方案的认识,3.,有助于员工了解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表现,4.,促进公众对组织的环境表现及所做努力的理解和认同,5.,及时将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监视、审核和评审的结,果传达给组织内部有关人员,28.11.2024,79,相关方,供给方,顾客、消费者,政府立法者、监督者,投资者,员工,非政府组织、环境团体、当地居民,28.11.2024,80,相关方,政府法规 公众意见,员工 投资者,消费者,公司,供方,28.11.2024,81,信息交流的内容,组织,组织简介,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环境管理过程,环境表现评价,需要改进和地方,独立验证的情况,外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客户的要求,市场环境需求的变化,相关方的意见,废弃物处理处置的信息,28.11.2024,82,4.4.3,信息交流,审核要点:,是否建立和保持一套文件化的程序;,程序是否规定了内、外信息交流的渠道、方式和运作;,有关职能和层次的环境管理活动是否按程序执行;,有无信息交流的适当记录。,28.11.2024,83,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编制(,4.4.4),标准条款,组织应以书面或电子形式建立并保持以下信息,:,a,)对管理体系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b,)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28.11.2024,84,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编制(,4.4.4),手册,A,程序,B,C,作业指导书、表格,按标准描述环境管理体系,描述各职能部门有关活动,详细作业文件,28.11.2024,85,编制文件应注意的问题,要进行很好的筹划,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程序,要考虑文件和可操作性,28.11.2024,86,文件操作,(4.4.5),标准条款,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以操作本标准所要求的所有文件,从而确保,:,a,)文件便于查找;,b,)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并由授权人员确认其适宜性;,c,)凡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具有关键作用的岗位,.,都可能得到有关文件的现行版本;,d,)迅速将失效文件从所有发放和使用场所撤回,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误用;,e,)由于法律和(或)保存信息的需要而留存的失效文件予以标识。,所有文件均须字迹清楚,注明日期(包括修订日期),标识明确,妥善保管,并在规定期间内予以保存,应规定并保持有关建立和修改各种类型文件的程序与职责。,28.11.2024,87,文件操作,(4.4.5),内部文件,方针、目标,手册,管理方案,程序,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外部文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客户要求,供给商的文件,28.11.2024,88,文件管理要求,查找方便,定期评审,授权批准,发放适当,有限使用,操作更改,报废标识,回收及时,处置,28.11.2024,89,运行操作(,4.4.6,),标准条款,组织应根据其方针、目标和指标,确定与所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与活动。应针对这些活动(包括维护工作)制定方案,确保它们在程序规定的条件下进行。程序的建立应符合下述要求:,a,)对于缺乏程序指导可能导致偏离环境方针和目标与指标的运行,应建立并保持一套以文件支持的程序,;,b,)在程序中对运行标准予以规定,;,c,)对于组织所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可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管理程序,并将有关的程序与要求通报供方和承包方。,28.11.2024,90,运行操作,(4.4.6),1.,组织应对选定的重大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和活动建立相应的程序;,2.,组织应对运行程序进行有效有操作;,3.,程序中应对运行标准予以规定;,4.,应对环保处理设备进行正常、有效的维护保养;,5.,组织应将有关的程序和要求通报供方和承包方。,28.11.2024,91,运行操作可能的活动,研究开辟中的设计,采购,订立承包合同,原材料的搬运和储存,生产和维护,实验室工作,产品运输,能源供给,用户服务,资产获取和设施建造,后勤服务,营销、广告,28.11.2024,92,可能的程序文件,固体废弃物管理程序;,化学危险品管理程序;,环境相关设备管理程序;,能源管理程序;,资源管理程序;,对相关方施加影响操作程序;,清洁绿化管理程序;,污染操作程序。,28.11.2024,93,应急准备和响应(,4.4.7),标准条款,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以确定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做出响应,并预防或减少可能伴随的环境影响。,必要时,特别是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组织应对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程序予以评审和修订。,可行时,组织还应定期试验上述程序。,28.11.2024,94,应急准备和响应(,4.4.7),组织应制定并保持处理环境意外事件和潜在紧急情况的程序。,要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紧急状态以及发生紧急状态后如何处理。,为保证程序运行的有效性要进行定期的验证。,对采取的纠正措施及程序的更改要予以记录。,有关人员都应进行紧急事故响应的训练,以确保人的 意识和能力。,28.11.2024,95,应急准备要考虑的因素,火灾及爆炸可能对储存原材料和产品的影响;,意外泄露事故性溢出(空气、水域、土壤,);,污染操作设备失灵或损坏;,特殊气候带来的影响(台风、暴雨、雷击,);,操作过程中的失误;,其它意外事件。,28.11.2024,96,第七节:检查和纠正措施,28.11.2024,97,监测和测量,(4.5.1),标准条款,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以文件支持的程序,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其中应包括对环境绩效、有关的运行操作、对组织环境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的跟踪信息记录。,监测设备应予校准并妥善维护,并根据组织的程序保存校准与维护记录。,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以文件支持的程序,以定期评价对有关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28.11.2024,98,监测和测量,(4.5.1),对组织从事的活动的过程进行监测,对活动的结果进行测量,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和活动的关键特性,应包括:,组织的环境表现,有关的运行操作,目标、指标实现程度,28.11.2024,99,监测程序的内容,监测方法,监测频次,监测内容,监测标准,28.11.2024,100,监测设备的操作,定期校准,妥善维护,保存记录,28.11.2024,101,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4.5.2),标准条款,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用来规定有关的职责和权限,对不符合进行处理与调查,采取措施减少由此产生的影响,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并予完成。,任何旨在消除已存在和潜在不符合的原因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应与问题的严峻性和伴随的环境影响相适应。,对于纠正与预防措施引起的对程序文件的任何更改,组织均应遵照实施并予以记录。,28.11.2024,102,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4.5.2),不符合的含义,是指各种不符合环境方针、目标、指标或其它任何体系要求的情况。,28.11.2024,103,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4.5.2),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制定与实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区别,查清不符合或潜在不符合的原因,采取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跟踪验证,修改原有的程序,记录,预防措施信息提交管理评审,28.11.2024,104,记录,(4.5.3),标准条款,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用来标识、保存与处置环境管理的记录。这些记录中还应包括培训记录和审核与评审结果。,环境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具备对相关活动、产品或服务的可追溯性。对环境记录的保存和管理应使之便于查阅,防止损坏、变质或遗失。应规定其保存期限并予记录。,组织应保存记录,在对其体系及自身适宜时,用来证明符合本标准的要求。,28.11.2024,105,记录,(4.5.3),建立和保持记录管理的文件化的程序,记录的种类,标准化,规定相应的存放年限,证实、可追溯性、预防和纠正措施,28.11.2024,106,记录的种类,有关法律与其他要求的信息,投诉记录,培训记录,过程信息,产品信息,检查、维护与校准记录,环境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的跟踪记录,有关的供方与承包方的信息,事故报告,应急准备与响应信息,重要环境因素信息,审核结果,管理评审,遵循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情况的定期评价记录,28.11.2024,107,记录管理的内容,标识,收集,编目,归档,贮存,维护,查阅,保管,处置,28.11.2024,108,环境管理体系审核,(4.5.4),标准条款,组织应制定并保持用于定期开展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一个或多个方案和程序,进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目的是,:,a,)判定环境管理体系;,1),是否符合环境管理工作的预定安排和本标准的要求;,2),是否得到了正确的实施和保持。,b,)向管理者报送审核结果,.,组织的审核方案(包括时间表)的制定,应立足于所涉及活动的环境重要性和以前审核的结果。为全面起见,审核程序中应包括审核的范围、频次和方法,以及实施审核和报告结果的职责与要求。,28.11.2024,109,环境管理体系审核,(4.5.4),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方案的安排,这些安排是否能有效贯彻,贯彻的结果是否适合于到达的目标,28.11.2024,110,EMS,内审的特点,1.,必须是正规的,-,文件化的体系,2.,必须是一种正式的活动,a.,正式的程序和做法,b.,审核员为经培训有资格人员,3.,是一种抽样审核,28.11.2024,111,环境审核指南结构,原则,14010:,通用原则,程序,14011:EMS,审核,资格要求,14012:,环境审核员资格要求,审核方案,(14013),28.11.2024,112,EMS,内审过程,:,准备审核,确定审核目的和范围,文件预审,审核方案,组成审核组,准备工作文件,28.11.2024,113,EMS,内审过程,:,实施审核,首次会议,收集证据,审核发现,审核组沟通会议,末次会议,28.11.2024,114,EMS,内审过程,:,审核报告及跟踪,报告的准备,报告的内容,报告的分发,文件留存,跟踪,28.11.2024,115,第八节:管理评审,28.11.2024,116,管理评审,(4.6),标准条款,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按其规定的时间间隔,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过程应确保收集必要的信息,供管理者进行评价工作。评审工作应形成文件。,管理评审应根据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和对持续改进的承诺,指出对方针、目标以及环境管理体系的其他要素加以修正的可能的需要。,28.11.2024,117,管理评审,(4.6),1.,最高管理者主持,2.,定期举行,3.,目的:确保,EMS,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4.,本卷须知:应根据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和持续改进的 考虑,相应地改变环境方针、目标及指标,28.11.2024,118,管理评审,适用性:环境管理体系对客观情况(法律、法规、市场、相关方要求)的适应性,充分性:是否能充分的识别环境因素并加以操作,使组织能够满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有效性:对方针的贯彻、目标指标的实施、重大环境因素的操作、环境表现的改善、员工环境意识的提高、自我完善的机制、,EMS,的持续改进等方面的效果,28.11.2024,119,管理评审的主题,1.,内部审核结果,2.,方针的适宜性,目标、指标的实,现程度,3.,变化的客观环境,4.,相关方的新的关注,28.11.2024,120,环境管理体系的监督检查系统是体系运行的保障,监测与测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管理评审,28.11.2024,121,第九节:环境管理体系要素 之间的逻辑关系,28.11.2024,122,EMS,要素逻辑关系,环境方针、环境因素和法律与其他要求是环境管理体系基础;,环境因素、目标指标、环境管理方案、运行操作,应急准备和响应、监测和测量等要素构成了体系运行的主线;,组织结构、培训、意识与能力、信息交流、文件操作、记录、不合格和纠正预防措施成为体系运行的辅助要素;,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和管理评审两要素表达了体系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运行机制,确保体系有效运行。,28.11.2024,123,环境管理体系要素逻辑关系图,4.6,管理评审,4.2,环境方针,4.3.1,环境因素,4.3.2,法律与其他要求,4.5.4 EMS,审核,4.3.3,目标和指标,4.3.4,环境管理方案,4.,4.6/4.4.7,运行操作,应急准备和响应,4.4.1,组织结构和职责,4.4.2,培训、意识和能力,4.4.3,信息交流,4,.4.4/4.4.5,文件操作,环境管理体系文件,4.5.3,记录,4.5.1,监测和测量,4.5.2,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28.11.2024,124,测试题,测验一试卷(做,50,分钟),讲评测验一(,20,分钟),测验二(做,90,分钟),讲评测验二(,30,分钟),28.11.2024,125,第三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28.11.2024,126,环境保护的内容与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居民身心健康,防止机体在环境污染影响下产生遗传变异和退化;,合理开辟和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和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以及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使之得以恢复和扩大再生产,。,28.11.2024,127,中国的环境保护,32,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1973,年全国第一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 。,基本方针: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推行可持续开展战略,贯彻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开展的方针,积极促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28.11.2024,128,中国的环境保护,基本政策: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政策;,污染者负担的政策;,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环境法原则:,环境权;,谁污染谁治理,谁开辟谁保护;,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协调开展;,可持续开展;,民众参与。,28.11.2024,129,环境法,定义,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或国际间共同制定我国参加并认可,强制执行,为调整因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标准的总称。也称环境保护法。,目的,是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和自然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调整对象是特定的社会关系,环境社会关系,28.11.2024,130,我国的法律、法规结构图,宪法中的环境保护条款,全国人代大会通过,中国人民 环境保护法,人大常委会通过,环境保护,国际公约,环境资源,保护法,污染,防治法,其他法律中的环境保护条理,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环境保护地方政府规章,省、市人大通过,地方政府公布,国务院通过,环境保护,部门规章,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及有关部、委、办、局公布,28.11.2024,131,环境法的组成,环境法,基本法,环境保护单行法,污染防治法,资源保护法,28.11.2024,132,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六大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止噪音污染法,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28.11.2024,133,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十多项资源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煤 炭 法,-,矿产资源法,水 法,-,渔业法,-,土地管理法,-,水土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节约能源法等,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共二十多项),环境保护部门规章一批,环境保护地方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环境标准(国标,310,项,行标,15,项,其中强制性标准,76,项),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公约(共,37,项),28.11.2024,134,环境保护法实施的主体和手段,国家立法机关:立法权,国家司法机关:司法权,国家检查机关:检查权,国家行政机关:行政管理权,企事业单位:守法达标,社会团体:舆论监督、宣传普及,公民个人:监督、检举、控告,28.11.2024,135,中国环境保护行政管理体制,设立了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四级政府环境管理机构,对国家及地方的环保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各个综合部门、资源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也设立了相应的环境管理机构,负责相应的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大中型企业也设有环境保护机构,负责本企业的污染防治及推行清洁生产。,28.11.2024,136,环境法律责任,定义:,是环境法主体因不履行环境义务而依法应承担的否认性的法律后果,按其性质分为,:,-,环境行政责任,-,环境民事责任,-,环境刑事责任,28.11.2024,137,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概念:,是指调整特定环境社会关系的一系列环境法律标准所组成的相,对完整的规则系统,它是环境管理制度的法律化,是环境法规,范的一个特殊组成局部,因而它既不同于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也,不同于一般的环境法标准,适用范围:,具有特定性,只适用于环境保护管理某一方面,只要在开辟、,利用、保护、改善环境过程中发生的某一种特定局部或方面的社,会关系,系统性和相对完整性,可操作性,28.11.2024,138,环境管理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环境保护许可证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操作制度。,28.11.2024,139,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定义:,是指在环境的开辟利用之前,对该开辟或建设工程的选址、设计、施工和建成后将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拟采取的防范措施和最终不可防止的影响所进行的调查、预测和估计。,适用范围:,对环境有影响的一切基本工程、技术改造工程和区域开辟建设工程,其中包括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的建设工程。,形式,:(,1998,年,11,月国务院,建设工程环境管理条例,),,对环境可能构成重大影响的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对环境可能构成轻度或影响较小的工程;,环境影响登记表,28.11.2024,140,“,三同时”制度,定义:建设工程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适用范围:,-,新建、扩建、改建工程,-,技术改造工程,-,一切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工程建设工程,-,确有经济效益的综合利用工程,主要内容:,-,在工程设计的同时,设计部门要根据有关规定对经过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仍然消除不了的 ,必须排放的少量污染的治理设施进行设计,-,在施工阶段,施工部门应与主体工程一样,安排污染治理实施的施工方案,并组织施工,保证同时竣工,-,再建设工程交付使用前,污染治理设施要经验收合格,发给“验收合格证”后,建设工程方可正式投入生产或使用,28.11.2024,141,环境标准,定义,:,是环境政策在技术方面的具体表达,是贯彻环境法的依据,也是强化环境管理的基本保证。,28.11.2024,142,环境标准的分类,环境质量标准(大气、水、土壤、噪声),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水、固体废物、噪声),方法标准(分析、测定、采样、试验、检验、生产、操作等),标准样品标准,基础标准(词汇、术语、图式、标志、导则等),28.11.2024,143,环境质量标准,定义:是指为保护人体健康和生存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开展,以环境基准的要求为基础,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的允许含量(或要求)所作的限制性规定。,按级别可分为:国家和地方环境质量标准,按环境要素可分为:水、大气、土壤、生物、噪声、辐射、振动、放射性物质等的质量标准。,28.11.2024,144,污染物排放标准,定义:是为了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对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污染物质或各种有害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区别:,环境质量标准:操作对象是某特定区域的环境质量,是目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为了实现质量标准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操作的对象是污染源。,28.11.2024,14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规定了水域功能分类、标准值、水质评价、标准的实施与监督和监测,适用于 领域内江、河、湖泊、水库等具有适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依据地面水水域适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将其划分为五类。(自然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水源区、渔业用水区、游览娱乐用水和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28.11.2024,14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适用于现有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建设工程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标准分三级,分年限:,1997,年,12,月,31,日前和,1998,年,1,月,1,日后,按行业规定了排水量及水重复利用率,一类污染物,13,项,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出口取样,二类污染物,26,项(现有污染源)和,56,项(新污染源),在排污单位排出口取样,排放口设置计量装置和永久标志,28.11.2024,147,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适用于全国范围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本标准分三类功能区、三级标准值,污染物工程:规定了,10,项污染物:二氧化硫(,SO,2,)、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10,)、氮氧化物(,NO,x,)、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铅(,Pb,)、苯并,a,芘、氟化物(,F,),为保护牲畜和蚕,以及农业和林业,对氟化物(,F,)作出从严要求,28.11.2024,148,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标准设置以下三项指标,通过排气筒排放废气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按排气筒高度规定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以无组织方式排放的废气,规定无组织排放的监控点及相应的监控浓度限值,排放速率标准分级,现有污染源分为一、二、三级,新污染源分为二、三级,位于一三类区的污染源,分别执行一三级标准(一类区禁止新、扩建污染源),28.11.2024,149,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分年限:,1997,年,7,月,1,日前后(环评报告批准日),其它规定,排气筒高度应高出周围,200,米半径范围的建筑物,5,米以上,新污染源的排气筒一般不应低于,15,米,凡不通过排气筒或进入排气系统而泄漏的,均为无组织排放,一般新污染源不应有无组织排放存在,新污染源的无组织排放,从严操作,位于酸雨操作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操作区的污染源,其二氧化硫排放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执行总量操作标准,28.11.2024,150,执行环境标准的检查程序和要点,查定要求执行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是否适用,有无地方法律法规和标准,适用否?,有无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适用否?,是否执行国家综合排放标准?,是否有总量操作指标的要求?,是否地方环境管理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对组织有其他要求?,28.11.2024,151,执行环境标准的检查程序和要点,弄清具体标准值和执法的界线,时间(标准执行时间和企业环评批准时间),空间(功能区及重点污染物操作区),排放方式(有组织、无组织、高度、位置等),监测取样点(按工艺和污染物类别),污染物类别、容许排放浓度和容许排放量和其他要求,监测频率和达标频率,28.11.2024,152,其他要求,其他要求包括国家经贸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机械工业部、外经贸部、 部等各部委局根据国家经济开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制定的有关政策和具体的要求。如:,关于公布第一批严峻污染(大气)环境的淘汰工艺与设备名录的通知,国家经济贸易 会、国家环境保护局、机械工业部,,1997.06.05,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名录,(第一批)国家经贸委,,1999,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名录,(笫二批)国家经贸委,,2000,年,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国家经贸委、国家环保局、外经贸部、 部(环发,1998089,号)。,28.11.2024,153,产业政策,乡镇企业,河流湖泊水系,行业,禁止支持类,限制支持类,优先支持类,28.11.2024,154,环境标准应用练习,练习用时:,30,分钟,1,、某纺织厂,98,年,1,月建设,其污水排到四类水体;位于工业居民混合区,请说明其废水(,COD,、,SS,)排放和大气(,SO,2,、烟尘)排放应执行哪个标准?(一组、三组),2,、某工业园区内建有有集中的污水处理厂,在区内,96,年,6,月建设的印刷线路板厂,查其应使用的噪声、废气(,HCl,雾、二甲苯)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