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溺水及触电等危象处理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0912169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暑、溺水及触电等危象处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中暑、溺水及触电等危象处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中暑、溺水及触电等危象处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中 暑暑1中 暑2 中中暑暑是是指指高高温温或或烈烈日日曝曝晒晒等等引引起起体体温温调调节节功功能能紊紊乱乱所所致致体体热热平平衡衡失失调调、水水电电解解质质代代谢谢紊紊乱乱或或脑脑组组织织细细胞胞受受损损而而致致的的一一组组急性临床综合征。急性临床综合征。又称急性热致疾患又称急性热致疾患(Acute Heat Illness)(Acute Heat Illness)-Definition-Definition-2 中暑是指高温或烈日曝晒等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33445环境温度环境温度环境温度环境温度35355环境温度3566778高温环境强体力劳动者-Risk Factors-Risk Factors-8高温环境-Risk Factors-9出汗机能受阻患者-Risk Factors-Risk Factors-9出汗机能-Risk Factors-10慢性疾病患者、慢性疾病患者、老年人、产妇老年人、产妇-Risk Factors-Risk Factors-10慢性疾病患者、老年人、产妇-Risk Fa11-Risk Factors-Risk Factors-11-Risk Factors-12ASSESSMENT12ASSESSMENT13-Assessment-Assessment-病情评估的内容病情评估的内容 病 史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13-Assessment-病情14-Assessment-Assessment-高温环境 起病急骤:平均就诊时间为12.3h 多存在某些诱发因素 病病 史史14-Assessment-15-Assessment-Assessment-临床表现15-Assessment-临床16重度中暑热射病热衰竭热痉挛-Assessment-Assessment-先兆中暑轻度中暑16重度中暑热射病热衰竭热痉挛-Assessm17先兆中暑-Assessment-Assessment-体温体温38 38 38 面色潮红,皮肤灼热面色潮红,皮肤灼热轻度中暑早期周围循环衰竭症状早期周围循环衰竭症状18-Assessment-体温热痉挛-Assessment-Assessment-环环境境温温度度增增高高失失 盐盐肌肉肌肉痉挛痉挛大大量量出出汗汗失失 水水单纯单纯补水补水血钠血钠浓度浓度严重的肌肉痉挛伴收缩痛严重的肌肉痉挛伴收缩痛热痉挛-Assessment-环好发部位:腓肠肌,咀嚼肌、腹直肌、肠道平滑肌发作特点:痉挛性,对称性,阵发性 -Assessment-Assessment-热痉挛严重的肌肉痉挛伴收缩痛严重的肌肉痉挛伴收缩痛多见于健康的青壮年-Assessment-热痉挛严中暑中暑衰竭衰竭环环境境温温度度增增高高失失 盐盐大大量量出出汗汗失失 水水血容量血容量 体表血管扩张体表血管扩张管床容积管床容积-Assessment-Assessment-血管舒缩调节障碍血管舒缩调节障碍中暑衰竭环失 盐大失 水血容量体表血管扩张管床容积-22 多见于老年人和有慢性疾病患者热衰竭-Assessment-Assessment-周围循环衰竭的症状22 热衰竭-Assessment-汗腺汗腺疲劳疲劳散热相对或绝对不足散热相对或绝对不足体温急剧升高体温急剧升高中暑高热中暑高热(热射病热射病)环环境境温温度度增增高高大大量量出出汗汗-Assessment-Assessment-汗腺散热相对或绝对不足体温急剧升高中暑高热环大-临床表现为中暑“三联征”高热:直肠温度可达高热:直肠温度可达41-4341-43无汗无汗意识障碍意识障碍 多见于老年人和热适应不良者-Assessment-Assessment-热射病 临床表现为中暑“三联征”多见于老年人和热适应不良者-中暑衰竭中暑痉挛-Assessment-Assessment-日射病中暑高热中暑衰竭中暑痉挛-Assessment-T38中暑高热热痉挛热衰竭重度中暑重度中暑临床表现治疗入院急救处理T38早期周围循环衰竭轻度中暑轻度中暑及时处理,34小时可恢复正常T38重度中暑临入院T38轻度中暑及时处理,T38-Assessment-Assessment-实验室检查-Assessment-实验室检28缺乏特异性缺乏特异性缺乏特异性缺乏特异性vv 血白细胞总数增高,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血白细胞总数增高,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vv 电解质检查可有低钠、低氯电解质检查可有低钠、低氯vv 其他:肝肾功能的改变等其他:肝肾功能的改变等-Assessment-Assessment-28缺乏特异性-Assessment-Assessment-Assessment-鉴别诊断-Assessment-鉴别诊断30病病病病 例例例例 30病 例 31 男,65岁,农民。1999年8月9日户外劳动4h后突然昏倒在地,神志不清,急诊入院。查体:T40,HR110次/min,R32次/min,Bp90/60mmHg,深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1.5mm,对光反射消失。双下肢阵发性抽搐,大小便失禁。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增高。血生化检查示低钠、低氯、低钾。头颅CT未见异常。胸片未见异常。大便常规(-)、脑脊液检查(-)。31 男,65岁,农民。1999年8月9日户外中暑、溺水及触电等危象处理课件33EMERGENCY TREATMENT33EMERGENCY TREATMENT34 使病人尽快脱离高温环境 迅速降温 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急救原则-Emergency Treatment-Emergency Treatment-34 使病人尽快脱离高温环境急救原则-Emergenc 环境降温 体表降温 体内降温-Emergency Treatment-Emergency Treatment-降 温物理降温药物降温 环境降温-Emergency Treatment-36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防治急性肾衰、脑水肿等并发症-Emergency Treatment-Emergency Treatment-对症处理36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Emergency Treat37NURSING37NURSING38护护 理理 要要 点点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保持有效降温 对症护理38护 理 要 点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39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降温效果的观察 并发症的监测 与高热伴随的其他症状的观察 39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降温效果的观察40对 症 护 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口腔护理 皮肤护理 饮食护理 惊厥的护理 40对 症 护 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41p 进行预防中暑的卫生宣传;进行预防中暑的卫生宣传;p 热适应锻炼;热适应锻炼;p 补充含盐清凉饮料与营养;补充含盐清凉饮料与营养;p 改善劳动环境与居住条件;改善劳动环境与居住条件;p 重视老、弱、病、孕的夏季保健;重视老、弱、病、孕的夏季保健;p 执行有关高温作业禁忌证规定。执行有关高温作业禁忌证规定。预预 防防41 进行预防中暑的卫生宣传;预 防42淹淹 溺溺42淹 溺43p淹溺后窒息合并心脏停搏者称为溺死,如心脏未停搏则称近乎溺死。不及时抢救,4-6分钟内即可死亡。p美国每年因水意外事故而死亡者近9000人,其中男性是女性的5倍,男性溺死高峰年龄段在1519岁。所有成人溺死者中约45%伴有酒精中毒。p淹溺以7、8、9三个月发生率最高。43淹溺后窒息合并心脏停搏者称为溺死,如心脏未停搏则称近乎溺44p淹溺分为干性淹溺、湿性淹溺两大类p所有溺死者中约10%可能为干性淹溺 90%左右为湿性淹溺发病机制发病机制44淹溺分为干性淹溺、湿性淹溺两大类发病机制45人入水后,强烈刺激人入水后,强烈刺激(惊慌、恐惧、寒冷等惊慌、恐惧、寒冷等)人人喉头喉头痉挛痉挛呼吸道完呼吸道完全梗阻全梗阻窒息窒息死亡死亡心肌缺氧心肌缺氧反射性心脏停搏反射性心脏停搏干 性 淹 溺45人入水后,强烈刺激(惊慌、恐惧、寒冷等)人喉头痉挛呼吸道46p人淹没于水中,本能地引起反应性屏气,避免水人淹没于水中,本能地引起反应性屏气,避免水进入呼吸道。进入呼吸道。p由于缺氧,不能坚持屏气而被迫深呼吸,从而使由于缺氧,不能坚持屏气而被迫深呼吸,从而使大量水进入呼吸道和肺泡,阻滞气体交换,引起大量水进入呼吸道和肺泡,阻滞气体交换,引起全身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呼吸道内的水迅速经全身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呼吸道内的水迅速经肺泡吸收到血液循环。肺泡吸收到血液循环。湿 性 淹 溺46人淹没于水中,本能地引起反应性屏气,避免水进入呼吸道。湿47淡水淹溺淡水淹溺血液稀释血液稀释低钠、低氯及低钠、低氯及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红细胞破碎,红细胞破碎,血管内溶血血管内溶血高钾高钾血症血症心室心室颤动颤动心脏停心脏停搏死亡搏死亡过量游离血红蛋过量游离血红蛋白堵塞肾小管白堵塞肾小管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淡 水 淹 溺47淡水淹溺血液稀释低钠、低氯及低蛋白血症红细胞破碎,血管内48海水海水(高渗高渗)高钙血症高钙血症高镁血症高镁血症心律失常,心脏停搏心律失常,心脏停搏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血管扩张,血压下降钙、镁离子使钙、镁离子使肺泡上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和肺毛细血管和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内皮细胞受损大量水分大量水分及蛋白质及蛋白质向肺间质向肺间质和肺泡腔和肺泡腔内渗出内渗出急性肺急性肺水肿水肿心力衰心力衰竭死亡竭死亡肺组织内呈肺组织内呈高渗状态高渗状态海 水 淹 溺48海水(高渗)高钙血症高镁血症心律失常,心脏停搏血管扩张,49p面部青紫肿胀、四肢厥冷、呼吸和心跳微弱或停止;口鼻充满泡沫或泥沙、杂草;腹部膨胀,胃内充满水呈胃扩张状态;听诊两肺布满湿罗音临床表现临床表现49面部青紫肿胀、四肢厥冷、呼吸和心跳微弱或停止;口鼻充满泡50EMERGENCY TREATMENT50EMERGENCY TREATMENT51 迅速使溺水者出水迅速使溺水者出水 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 倒水处理倒水处理:时间不宜过长时间不宜过长(1min)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术现场救护-Emergency Treatment-Emergency Treatment-51 迅速使溺水者出水现场救护-Emergency T中暑、溺水及触电等危象处理课件中暑、溺水及触电等危象处理课件中暑、溺水及触电等危象处理课件55 保暖保暖 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维持呼吸、循环功能 对症治疗对症治疗纠正血容量:纠正血容量:海水淹溺勿用盐水海水淹溺勿用盐水防止脑水肿防止脑水肿防治肺水肿、肺部感染防治肺水肿、肺部感染保护肝、肾功能保护肝、肾功能注意其他并发症的及时处理注意其他并发症的及时处理院内救护-Emergency Treatment-Emergency Treatment-55 保暖院内救护-Emergency Treatme56触触 电电56触 电57触电: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造成机体损伤和(或)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低压电电击:380V 电击 高压电电击:1000V 超高压电电击:电压10000万 V,电流30万A或雷击57触电: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造成机体损伤和(或)功能障碍58据统计,美国每年因电击伤致死1200人,电击致伤残者约为死亡人数的30倍。我国农村每年因电击死亡约5000人。上海市每年院前救治电击伤450余例,以7、8月最多。58据统计,美国每年因电击伤致死1200人,电击致伤残者约为中暑、溺水及触电等危象处理课件60p电流本身的作用:cell去极化骨骼肌细胞去极化 肌肉痉挛心肌cell去极化 心肌强直性收缩 室颤、心脏停搏N.S.意识丧失、惊厥p热效应、光效应:电烧伤发病机制60电流本身的作用:cell去极化发病机制61 电损伤对人体的危害与电流种类、电流强度、电压高低、通电途径、接触时间有密切关系。电流强度电流强度 2mA2mA以下以下,手指接触产生麻刺感觉;,手指接触产生麻刺感觉;10-20mA10-20mA ,手指肌肉持续收缩,不能自主松开电极,并,手指肌肉持续收缩,不能自主松开电极,并可引起剧痛和呼吸困难;可引起剧痛和呼吸困难;50-80mA50-80mA,可引起呼吸麻痹和室颤;,可引起呼吸麻痹和室颤;90-100mA90-100mA,即可引起呼吸麻痹,持续,即可引起呼吸麻痹,持续3 3”心跳也即停止心跳也即停止而死亡;而死亡;220-250mA220-250mA直流电通过胸腔即可致死。直流电通过胸腔即可致死。影响因素61 电损伤对人体的危害与电流种类、电流强62p电压电压 电压越高,损害越重电压越高,损害越重;低电压强电流造成局部烧;低电压强电流造成局部烧伤;一般情况下,伤;一般情况下,36V36V是安全电;是安全电;220V220V,可造成室颤而致死;,可造成室颤而致死;1000V1000V,可使呼吸中枢麻痹而致死;,可使呼吸中枢麻痹而致死;220-1000V220-1000V,致死原因两者兼有;,致死原因两者兼有;高电压高电压可使脑组织点状出血、水肿软化。可使脑组织点状出血、水肿软化。影响因素62电压影响因素63p电流种类:交流电直流电p人体电阻 相同电压下,电阻越大,对机体的损伤越小。血管神经肌肉皮肤脂肪肌腱骨组织p通电途径p接触时间影响因素63电流种类:交流电直流电影响因素64p局部症状局部症状:烧伤烧伤多见于电流进出部位,烧伤组多见于电流进出部位,烧伤组织部位炭化或坏死成洞,边缘规则整齐,焦黄,织部位炭化或坏死成洞,边缘规则整齐,焦黄,无痛的干燥创面。无痛的干燥创面。p全身症状全身症状:轻者:精神紧张、面色苍白、头痛、头晕、轻者:精神紧张、面色苍白、头痛、头晕、心悸等,并可有肌肉疼痛,甚至有短暂的抽心悸等,并可有肌肉疼痛,甚至有短暂的抽搐。一般可很快恢复搐。一般可很快恢复重者:神志丧失,心脏呼吸停止重者:神志丧失,心脏呼吸停止临床表现64局部症状:烧伤多见于电流进出部位,烧伤组织部位炭化或坏死65p电击后2448h常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神经源性肺水肿、胃肠道出血、DIC、烧伤处继发感染p电击后数天到数月可出现神经系统病变,视力障碍p孕妇电击后常发生死胎、流产并发症和后遗症65电击后2448h常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神经源性肺水肿、胃66p迅速脱离电源关闭电闸挑开电线拉开触电者p轻型触电者:心慌、乏力、四肢发麻,应就地休息12h,观察病情p重型触电:心肺复苏现场救护66迅速脱离电源现场救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