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23740252 上传时间:2021-06-10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一体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机电一体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机电一体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第六章 机电一体化系统 机电有机结合 分析与设计 张建民 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讲授:何庆中 机 电 工 程 系 厚 德 达 理 励 志 勤 工 第六章 机电系统有机结合分析与设计 重点学习: 机电有机结合的稳态设计考虑方法 机电有机结合的动态设计考虑方法 在机电位置 /速度控制系统,一般可直接 或者间接经机械变换机构(减速器、丝杠 螺母机构)来驱动被控制对象。 主要任务 : 是围绕被控制对象的具体要 求,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法,寻求最终获取 机械运动规律和运动性能指标参数。 学习方法 : 结合典型的机电控制系统设 计,掌握机电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厚 德 达 理 励 志 勤 工 6.1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稳态设计考虑方法 机电有机结合的稳态设计考虑方法 在机电伺服系统主要元件选择或设计、 各部分之间连接方式、系统控制方式、 所需能源供给形式、校正补偿方法、信 号转换方式等初步确定的基础上,进行 机电系统总体方案的稳定性设计 静 态设计,为机电系统的动态设计创造条 件。 重点研究: 系统自身的稳态特性(假 设无外界干扰) 厚 德 达 理 励 志 勤 工 系统稳定设计的目的: 使控制被控对象能完成所需要的机械 运动即进行机械系统的 运动学 、 动力学 分析 以及计算,保障整个机电一体化系 统的整体性能。 厚 德 达 理 励 志 勤 工 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 工业机器人的组成与运动特征 工作空间 自由度 位姿 关节变量 连杆 移动关节 转动关节 厚 德 达 理 励 志 勤 工 稳态设计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或步骤: 信号的有效传递。 各级增益的分配。 各级之间阻抗的匹配和 所采取的抗干扰的措施。 系统总体方案的确定。 位置 ,速 度检测 单元 电 机 机械 部件 位置 , 速度反 馈 CNC 数控机床 伺服系统组成 厚 德 达 理 励 志 勤 工 使系统的输出运动参数达到所要求技术状态。 执行元件的参数选择。 功率(力 /力矩)匹配以及过载能力的验算。 各主要元件的选择与控制电路的设计。 稳态设计方法学习的主要内容: ( 1)负载分析。 ( 2)执行元件匹配选择。 ( 3)机械传动比选择与各 级减速比确定原则。 ( 4)检测传感装置、信号 转换接口电路、放大电路、 电源匹配与设计。 ( 5)机电系统数学模型的 建立。 ( 6)分析研究系统的稳态 特性。 单位阶跃响应系统的稳态特性 厚 德 达 理 励 志 勤 工 6.1.1 负载分析 ( 1)典型负载形式 无论被控制对象的 运动形式如何,负载 形式及其特点千差万 别,归纳起来具有一 些共性负载 典型 负载。 包括: 惯性负载 、 外力负载 、 内力负载 、 弹性负载 、 摩擦负载 。 三维扫描仪或装置 厚 德 达 理 励 志 勤 工 目的:获取负载特征参量。 方法:综合负载特性,进行有效组合, 获取必要负载特征参量。为系统执行元 件,机械变换机构等的选用或设计,系 统进行稳定性设计和动态设计创造条件。 4 3 6 1 5 X 2 Y 厚 德 达 理 励 志 勤 工 ( 2)惯量和负载的等效换算 惯量和负载转换的作用 : 为使所选择执行元件(功率、力 /力 矩、运动参量)与被控对象的固有参 数(质量、转动惯量、运动参数)等 相匹配,将输出轴各部分的惯量和负 载转换到执行元件的输出端,以便 确 定执行元件 。 JJ 2 3 i 电动机 1J 4 i 1 2 J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1) 等效转动惯量的计算 无论机械传动或变换元件是直线运动还是 回转运动,应用总动能不变的原理,可进 行等效转动惯量的计算。 能量守恒: E = Ek Tj jJ k jn j n j m i V i iF 2 1 2 1 k jm i j k i m i i k cq J vmJ 等效惯量: 2 1 2 1 2 1 2 1 j m i ji m i i JvmE 能量综合: 221 kkcqk JE 等效能量: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2) 等效负载转矩的计算 无论外部或内部负载是力还是力矩,应用 虚功原理,可进行等效负载转矩的计算。 m j jj m i ii tTtvFW 11 虚功: tTW kkeqK 等效虚功: m j kjj m i kii k eq TvFT 11 / 等效转矩: WW K 能量守恒: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6.1.2 执行元件的匹配选择 执行元件的匹配选择主要包括 转矩匹 配 、 功率匹配 、 过热保护系数 和 过载保 护系数验算 四部分。 直流电机 步进电机及驱动 步进电机基本结构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 1)执行元件的转矩匹配 TTT meq 惯 考虑机械传动效率,则执行元件的等效 输出转矩: 注意:执行元件为伺服电动机时,电动 机工作区域应在恒转矩输出调速区内。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测算执行元件输出轴上的等效转矩 (摩 擦负载和工作负载)和等效惯性转矩 T惯 的总 和。 kcqT ( 2)执行元件的功率匹配 电机功率的合理确定是执行元件选择 的重要参数之一。 主要依据电机的等效负载和最高转速 确定。 常用下式进行预选。 m a x m a x 55.9 T nJTP mmeqmeq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再通过过热验算和过载验算,最终确 定电机的功率。 ( 3)电机的过热验算 电机在一定工作时间范围内,负载转矩变化 时,应用等效法(励磁磁通近似不变)计算电 机的等效转矩(平均转矩)。 电机不产生过热的条件为: , ( 4)过载验算条件 21 1 2 21 2 1 tt tTtTT eq eqN TT eqN PP m N k T T m a x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6.1.3 机械传动 减速比的匹配选择 与各级减速比的分配 减速比匹配的 目的 是可最终获得被控制对象 的运动规律和运动速度要求。 ( 1) 减速比匹配选择的一般原则要求 在第 2章中,提到了机械传动减速比的分配 原则,主要依据是转动惯量最小、重量最轻、 传动误差最小,以及综合考虑来确定各级传动 的减速比。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JJ 2 3 i 电动机 1 J 4 i 1 2 J 本节提到的减速比匹配 及分配,是以满足控制对 象的运动特性、加速特性 和动力特性为准则。 即依据负载特性、脉冲当量(分辨率)、 特殊要求等综合分析选择确定,减速比的确 定既要满足被控制对象的调速范围并使在一 定条件下综合指标参数达到最佳,也要满足 脉冲当量(分辨率)与进给角之间的相应关 系和在一定条件下输出转速最大或输出转矩 最大等要求 。 ( 2)各级减速比的分配原则 与方法 1) 按加速度最大原则选择减速比 当要求输入信号变化快、响应快、加速度大 时,应按下式决定减速比 i: 212 m L m LF m LF J J T T T Ti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2) 按输入速度恒定原则选择减速比 在输入速度信号近似恒速时,有加速度最小, 可按下式确定减速比 i : 21 1 2 2 f f T T T Ti m LF m LF 负载的粘性摩擦系数 电动机的粘性摩擦系数 2 1 f f oli 3 6 00 3)满足脉冲当量、进给角、丝杠基本导程匹 配关系选择减速比 4)减速器输出轴转角误差最小原则选择减速比 max n i nkk i 1 m a x 即 最小原则: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5) 按速度和加速度规定要求选择减速比 在速度和加速度有要求时,除按加速度最大 原则选择减速比外,还应依据负载最大角速度 与电机输出角速度之间的关系,最终确定减速 比。 mLi m a x 注意:应用上述方法确定机械传动部分的 减速比,不能单一应用某一种方法,应用多 种方法,综合分析,结合被控制对象的具体 情况,在依据减速比的分配原则( 2章),最 终确定机械传动总减速比和各级减速比。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6.1.4 检测传感装置、信号转换接口电路、 放大电路、电源的匹配与设计 要达到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主要性能指标 (功能指标),系统稳态设计的重点在伺服系 统的稳态设计,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 信号处理与转换、功率放大 与驱动、系统电源匹配等。 信号检测、信号处理与误差 传递、动态计算与调整电路设 计(正补偿设计、辅助电路设 计)等。 最终使系统在输入信号作用 下,其输出具有收敛特性。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系统稳态设计步骤: 主要包括功能部件的选择与设计(不含执行 元件) 1) 检测传感装置的选择 依据被检测对象的类型,考虑 传感器的精度 (分辨率)、不灵敏区、工作范围、输入 /输出 特性(线性)、信号的转换、信噪比、转动惯 量和摩擦特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等,合理选择 传感器。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3 2 4 1 1.标尺 光栅 2.指 示光栅 3.光电元 件 4 .光 源 光栅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节距 2( 2mm) 节距 ( 0.5mm) 绝缘粘胶 铜箔 铝箔 耐切削液涂层 基板 (钢、铜 ) 滑尺 定尺 同步感应器的工作原理 输出信号 励磁电源 6 5 4 S S 3 N N S S S 7 N N 1 S NN 2 0 0 a b x 磁栅位移传感器 光电编码传感器 M I 0 R L V 0 测速发电机速度传感器 透镜光源 光电器件 带缝隙圆盘 指示缝隙盘 光电脉冲转速传感器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引出线 3 质量块1 壳体 压电晶片m 4 2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 3 2 4 1 C 1 2 C 空气阻尼式加速度传感器 a) P P b) P 1R 4 R 2 R 4 R1R 2R R 3 R 3 P c) RR 1 R 3 A 1 R D R 3 R 4 2 B 4 R 2 C R 应变片测力传感器 2) 信号转换接口电路的设计和选用 主要指 A/D、 D/A的选用 尽可能选用标准、通用、商业集成元件作 为信号转换电路的核心元件设计接口电路。 重点考虑输入输出通道数,通道类型,通道 阻抗与连接元件阻抗之间的匹配等。 3) 伺服系统放大器(驱动电路)的设计与 选用 驱动电路设计通常分为两部分:信号处理 与功率放大(提高信号品质为主),功率放 大(增大能量为主)。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具体要求: a) 最后输出级的功率应与执行元件功率(电流、 电压、容量、额定值)相匹配。 输出阻抗小 、 效率高 、 时间常数小 。 b) 为 执行元件的正常运转提供必要的适宜条件。 制动条件 、 限流保护条件 等。 c) 放大器应有足够的线性范围,保障执行元件的 容量得以正常发挥。 d) 输入级应与检测传感器相匹配。 输入阻抗大,可减轻检测传感器的负荷。 e) 放大器要有足够的放大倍数,工作特性稳定可 靠、易于调整等。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4) 伺服系统的能源(电源)支持 电源系统由于受所选用或设计的各分系统能 源输入形式和要求不同的限制,电源供给统一 是困难的。但是、在设计电源系统时,应尽可 能地作到电源的输出类型要少,在电源参量输 出具有 足够稳定性(电压、频率)的同时 ,要 采取保护措施, 防止外界干扰信号的进入和电 源波动、掉电、欠压、过流、短路等非正常品 质电源的输入对系统的影响。 常用措施: 滤波、隔离、屏蔽干扰信号;稳 压、限压、限流、断电保护和短路保护。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6.1.5 机电一体化 系统数学模型的类型 机电一体化系统数学模型的类型实际上是多种多 样的,但从控制系统工作原理上讲,主要分为 开环 控制 、 半闭环控制 、 闭环控制 三类数学模型。 下面结合典型实例进行学习。 ( 1)开环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比较简单,前面已学习。 传递函数数学模型为: ( 2)半闭环控制系统 如图 滚珠丝杠传动半闭环伺服进给控制系统 memes GGGG (t) i i 2 D 工作台 V i F i i 1 滚珠丝杠 传感器电动机 1 前置 放大 功放 U(t)i 测速发电机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滚珠丝杠传动半闭环控制系统框图 Ka 前置放大器增益; KA 功率放大器增益; Kv 速度反馈增益; Tm 直流伺服电机时间常数; i1、 i1 减速比; Kr 位置传感器增益; Vi(s) 输入电压的拉式变换; i(s) 丝杠输出转角的拉式变换。 iV(s) G G1 2 G 3 4G K AK a mK mS(1+T S) i 1 1 K S G V G 6 K r 2i 1 5G i 7 654321732 43211)( )()( GGGGGGGGG GGGGsV ssG i i )/()1( / 212 1 iiKKKKsKKKsT iKKK rmAaVmAm mAa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1)无外界干扰时的传递函数数学模型 2)有外界干扰时的传递函数数学模型 附加扰动力矩(电压 VD表示)的系统框图 附加扰动力矩等效电压后的系统框图 )/()1( )/()( )( )()( 21 2 10 iiKKKKsKKKsT iKRRK sV ssG rmAaVmAm Tam i i i G 5 2 S(1+T S) G K S K G V 7 A 2 m 3G mK (s) 1 1i 4G 1 i G 6 G K K V(s)i r a 1 T AK K R +R0 A DV(s) A K K T A 0R +R V(s)D K A S(1+T S) m mK 1i 1 i KaK i 1 r 1 K S V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3)全闭环控制系统 传递函数数学模型: i 滚珠丝杠 电动机 D 1 位置检测 传感器 前置 放大 功放 F i 工作台 i 速度环 位置环 微 机 测速发电机 V(s)i aK 1G G 5 S(1+T S) G G 7 K S V AK 2G m 3 m G 4 G(s)j X(s)i K b )()1( )( )( )()( 2 sGKKKKsKKKsT sGKKK sV sXsG jbmAaVmAm jmAa i i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小 结 本小节掌握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 系统负载和传动系统分析匹配,执 行元件和传感元件等的合理选用与 匹配设计,采用一定的总体设计方 法和步骤,最终得到系统的传递函 数 稳态设计的数学模型。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6.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动态设计考虑方法 系统动态设计方法 : 在稳态设计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传递函数)基础上, 选择系统的控制方式和校正(或误差补偿)形式,有效 地与稳态设计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传递函数)系统相融 合,构成具有误差补偿作用的反馈调节系统,达到稳定 工作和满足被控制对象的各项动态指标要求。 系统动态设计的目的: 在稳态设计的基础上,保证系统的 动态稳定性、过渡 过程的品质(响应特性、振荡特性等)、动态稳定精度, 动态响应特性等指标参数。 动态设计的主要方法或手段: 为保证系统动态稳定各指标参数的误差(精度),常用 的设计方法有 校正(或误差补偿)法 、 波德( Bode)图 法 、 根轨迹图法 等。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6.2.1 伺服系统的调节方法 ( 1) 伺服系统动态稳定性分析与过渡过程 对于任何系统,动态稳定过程主要有三种情况。 即: 指数规律上升平稳地趋于稳定值,系统输出发 散没有稳定值,系统输出振荡最终能趋于稳定值。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1)动态稳定过程的特点: 系统动态稳定性设计的主要指标是系统的稳态误差和 系统在过渡阶段的性能参量。上述三种情况各有其特点。 第一种情况 :系统直接趋于稳定,刚性大(加速度 大),无振荡环节,系统过渡阶段误差大,不利于系统 性能参量的调节。 第二种情况 :系统振荡发散不稳定。 第三种情况 :系统振荡收敛逐步衰减区域稳定,系统 刚性较小,但惯量较大,过渡阶段误差教小,利于系统 性能参数的调节匹配。 鉴于第三种情况的控制系统,最能保证系统稳定(硬 件和软件保证),利于系统性能参量的调节匹配,系统 过渡阶段误差最小的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的控制系统 中最为常见。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2)动态系统过渡阶段的主要性能指标 动态特性参量或指标 :上升时间 Ts;延滞时间 Ty;调整时间 Tt;最大超调量 % ,如图所示。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 2) 伺服系统动态稳定性校正方法 若静态设计的控制系统性能不稳定或稳定系 统的主要性能指标(过渡阶段和稳定阶段)不 能满足使用要求。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第一步, 设计调节器(校正器),调节系统稳态性能参 数;第二步,设计反馈控制器,改善系统稳态 性能参数。 目的在于达到系统的使用要求 稳 态和动态指标。 尽管可用于系统调节和校正的理论(数学模 型)方法和手段较多,但在实际应用控制系统 中,应用最为广泛和简单的是 PID调节器。 下面针对 PID调节器的应用特点学习调节器 的设计和使用方法。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1) PID调节器及其传递函数(含调节电路) PID调节器 无源阻容式调节器 和 有源阻容式调节器 。 无源阻容式调节器 具有结构简单,无须提供外 界电源等特点,但存在衰减较大、不易与系统的其它 环节相匹配,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有源阻容式调节器 主要运算放大器与阻容电路 组成。通过合理的配置,可达到 不但能改善系统的稳 定性能,也能改善系统动态性能的能力。 有源阻容式调节器的电路构成 R 1 2 x(s ) y(s ) G x(s ) R 1 G y(s ) x(s ) R 1 G y(s ) R 1 G 22 2 x(s ) C 1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有源阻容式调节器的传递函数和特点: a ) 比例 ( P )调节 图 a 传递函数: Gc(s) = Kp= R2 /R1 特点:调节作用主要取决于 增益 Kp的大小 , Kp值越 大调节作用越强,但存在调节误差,且当 Kp值太大时, 可能引起系统不稳定。 b ) 积分 ( I )调节 图 b 传递函数: Gc(s) = 1/( Ti s )= 1/( R1C s ) 特点: 可以减少或消除调节误差,但响应慢,因而 较少单独使用。 c ) 比例 积分 图 c 传递函数: Gc(s) = KP 1+1/(Ti s ) 其中: KP =R2/R1; Ti = R2C。 既克服了单纯比例 ( P )调节存在调节误差的缺点, 又避免了积分 ( I )调节响应慢的弱点,系统稳定性和 动态性能得到了改善。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d ) 比例 积分 微分 ( PID )调节 图 d 传递函数 : Gc(s) = KP1+1/(Ti s ) +Td s 其中: KP =(R1C1+R2C2)/( R1 R2); Ti = R1C1 +R2C2; Td = R1C1R2C2/(R1C1+R2C2)。 特点:不但能改善系统的稳定性能也能改善系统动态 性能,相比之下,它比 ( PI )调节能使系统具有更好的稳 定性能和动态性能。但是,由于含有微分环节,在噪声 比较大或系统要求响应快时,不宜采用 PID调节。 PID调节器使用调整方法: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有源的 PID调节器校正与误差调 整方法,通常不是依靠理论计算来确定系统参数的,而 是通过观察输出响应波形是否满足使用要求,先调整比 例时间常数 KP;再调整积分时间常数 Ti;最后调整微分 时间常数 Td;反复调整直到所观察到的输出波形能满足 使用要求的输出波形为止,便可确定 PID调节器控制的 系统参数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 3) PID调节器对伺服系统的调节校正性能分 析 对于如图所示的典型闭环伺服控制系统,在 有效输入信号和外界干扰信号作用下,为改善 系统的性能。 PID调节 器的目的: 是使系统输出误差(与 目标参量相比)最小和在外界干扰作用下产生 输出误差最小 。 eR(s) 基准信号 反馈量 G (s) h 检测量 偏差信号 设定元件 A G (s) M(s) G (s) C 调节器 G (s) 控制元件 V D(s) 外部干扰 G (s) 执行元件 P d 目标值 被控量 C(s)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典型闭环系统传递函数的构成 在输入和干扰信号同时作用下,传递函数: )()()()(1 )()()( )( )( sGsGsGsG sGsGsAG sR sC hpVc pVc )()()()(1 )()( )( )( sGsGsGsG sGsG sD sC hpVc dP )()()()()(1 )()()()()()()(1 )()()()( sDsGsGsGsG sGsGsRsGsGsGsG sGsGsAGsC hpVc dP hpVc pVc 在输入信号作用下,系统的传递函数: 在干扰信号作用下,系统的传递函数: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 4) PID调节器对闭环控制系统性能改善的实例分析 如上图闭环控制系统,假设 ; ; ; ; A=1;比例调节器的比例系 数 K0 = 1.5(无调节时, K0 = 1)。 12 41)( ssT KsG d pp 411)( Pd KsG 6)( VV KsG 2)( hh KsG 1)( )( 1 1 sKsR sC r 1)( )( 1 2 sKsD sC d )(1)(1)( 1 2 1 1 sDsKsRsKsC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对闭环控制系统性能改善分析: 1)调节器为比例调节( P) 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的传递函数: 干扰信号与输出信号的传递函数: 闭环响应的传递函数: 有无比例调节器时的性能比较 代入闭环控制系统各部分(元件)的性能参数有: (无比例调节器时为: ); (无比例调节器时为: ); (无比例调节器时为: ); 则有: (无比例调节器前: ) ; (无比例调节器前: ) ; 系统总的响应为: 7335721 361 0 01 hPV PV KKKK KKAKK 49241 K 73 2 1 01 hPVd KKKK T 49 1 2 K73 1 1 1 0 2 hPV KKKK K 49 2 1 732 36 1)( )( 1 1 ssKsR sC r 492 241)( )( 1 1 ssKsR sC r 732 1 1)( )( 1 2 ssKsD sC d 492 11)( )( 1 2 ssKsD sC d )(1)(1)( 1 2 1 1 sDsKsRsKsC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性能改善:由 系统响应推导和响应仿真 比较结果得出,闭环响应仍为二阶响应, 但时间常数比未加入调节器前的时间常数 小,说明闭环系统响应快。 0.1 0.5 0.9 0.95 1 1.05 C(t) t Ty Ts Tt %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无 PID调节的系统响应 有 PID调节的系统响应 比例调节的特点: a) 当干扰信号为阶跃信号(幅值为 D0)时,拉氏变 换 D(s)=D0/s,依据拉氏变换终值定理,系统处于稳态 (t) 时,扰动信号输出,即误差 Cssd为: 表明系统在干扰信号的作用下,其输出全为误差, 误差值大小由系数 K2和幅值 D0决定。 b) 当输入信号也为阶跃信号(幅值为 R0)时,其拉 氏变换为 R(s)=R0/s,依据拉氏变换的终值定理,系统处 于稳态 (t) 时,输入信号输出,即误差 Cssr为: 表明系统在输入信号作用下,其输出稳态值大小由 系数 K1和幅值 R0决定。当 K1=1时,即 A=(1+K0KvKpKh)/( K0KvKp),系统输出与目标值相等。 020 1 2 1 2 1lim)(1lim)(lim)(lim DKs D s KssD s KsssCtCC ssdsdtssd 01)(lim RKssCC dsssr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2) 调节器为积分调节 ( I) 其闭环响应输出信号为: 通过计算可知,积分调节闭环系统对干扰信号为阶跃 信号时的稳态响应为零,表明外界干扰信号不会影响系 统的稳态输出。若输入信号的目标值也为阶跃信号时, 闭环系统所具有的稳态输出为: 当 A=Kh时,闭环系统输入阶跃信号的稳态输出信号 为 Cssr= R0,表明系统稳定输出等于目标输出。 )( )1( 1 1 1 )( )1( 1 )1( )( 0 sD sTsT KKK sT sR sTsT KKK sTsT KK A sC di hp d di hpv di pv 0)( RK AssCimlC h rsssr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积分调节器的特点 : 积分调节器构成的闭环系统可完全消除误差,但是所 需时间一般较长,系统响应慢。即调节器输出值与误差 的存在有关,输出值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直到消除 误差趋于稳态输出,达到稳态输出时的时间值与所存在 误差值的大小有关,误差值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反 之,则小。 3) 调节器为比例 积分调节 ( PI) 闭环响应输出信号为: )(1)(1 )1( )( 002002 0 sD TT KKKK s T KKKK s T s sR TT KKKK s T KKKK s sT TT KKAK sC di hpv d hpv d di hpv d hpv i di pv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比例 积分调节( PI)的特点: 比例 积分调节闭环系统对干扰信号为阶跃信 号时的稳态响应为零,表明外界干扰信号不会影 响系统的稳态输出。若输入信号的目标值也为阶 跃信号时,闭环系统所具有的稳态输出为: 当 A=Kh时,闭环系统输入阶跃信号的稳态输 出信号为 Cssr= R0,表明系统稳定输出等于目标 输出。 最大的特点是在改善闭环控制系统瞬时响应 的同时,即可降低单纯 比例调节存在的稳态误差, 有可提高积分调节的响应速度。因而得到广泛的 应用。 0)( RK AssCimlC h rsssr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4) 调节器为比例 积分 微分调节 ( PID) 调节环节中微分调节( D)的作 用是调节系统动态过程过渡阶段响 应特性的品质(减小超调量)。 PID调节器的调节过程: 调整比例调节和微分调节提高 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动态过程过渡阶 段的响应特性品质。 通过积分调节消除干扰信号产 生的误差输出。 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控制系统 动态性能指标和稳态性能指标达到 要求为止。 P 动作控制 I 动作控制 PI 动 作控制 无控制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 4) 速度反馈校正(测速发电机局部负反馈) 在电机处于低速运转时,所带动的工作台往往会产生 “ 爬行现象 ” ,若系统功率放大增益线性相当差(非线 性因素的作用),这种现象相当明显。为了改善和提高 系统的稳定性能,在控制系统中常采用电流负反馈或速 度负反馈来提高系统低速稳定性。 如图所示二阶速度负反馈控制系统。 无负反馈时传递函数 有负反馈时传递函数 J 等效转动惯量; F 等效粘性摩擦系数; K 系统开环增益。 s(Js+K) K G(s)0 T sd E(s)R(s) C(s) KFsJs Ks 2)( KsKTFJs Ks d )()( 2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系统有 /无测速发电机负反馈的系统仿真 有测速发电机负反馈后,系统阻尼增 加,系统的超调量明显减小,系统的相 对稳定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6.2.2 机械结构弹性变形对系统的影响简介 实际上,任何机械系统都是质量 弹性振动 系统。存在固有频率,一旦系统振荡频率接近 机械系统的固有频率,机械系统将发生共振, 损坏零部件。 为了避开共振对机械系统的影响,常采用的 方法: ( 1) 依据机械系统的结构 、 尺寸大小 、 材料 和承受的外载荷等情况 , 应用结构力学 、 材料 力学 、 振动力学 、 弹性力学等相关的理论知识 , 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 机械振动系统的运动和 动力学方程 。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 2) 依据机械振动系统的运动和动力学方程 , 从机械系统弹性变形出发简化系统 , 建立弹性 变形时机械系统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结构框图 。 ( 3) 由机械系统运动和动力传递结构框图 , 写 出机械系统运动和动力传递的控制等效框图 。 ( 4) 建立机械系统的传递函数 。 ( 5) 应用根轨迹法等 , 对系统的传递函数进行 因式分解 , 并分析系统的结构谐振频率分量 , 评价和判断系统的结构谐振频率分量是否对机 械系统的控制频带产生影响 , 若系统存在自激 振荡现象 , 应采取相应地措施避开自激振荡 , 从而使系统工作稳定可靠 。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6.3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 1)可靠性的概念 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 能的能力。产品的可靠性是一个综合性评价指标体 系,常用 MTBF指标来衡量。 ( 2)保证产品(系统)可靠性的主要方法 1)提高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质量 裕度法、自动 控制。 2)采用冗余技术 工作冗余、后备冗余。 3)故障诊断技术 测试、症兆、诊断。 注意:裕度法是从改进硬件性能,提高系统可靠 性的有效方法;自动控制、冗余技术、故障诊断技 术是用硬件和软件来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有效措施。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 3)系统干扰和提高抗干扰能力的措施 系统干扰: 指产生系统元部件失效或数据传输、处理 失误,进而影响系统可靠工作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系统干扰源的类型 传导型 由线路传入信号影响控制系统工作。 如:供电干扰、强电干扰、接地干扰等。 辐射型 由空间感应输入信号影响控制系统工作。 如:电磁干扰、电场干扰、静电干扰等。 2)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的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干扰信号,采取的抗干扰措施也有所 不同。 供电系统的抗干扰措施:稳压、滤波、隔离。 接口电路的抗干扰措施:吸收抑制、阻断隔离。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 4)软件的可靠性技术 转换接口抵消隔离措施:差动式运算放大器或桥式 电路、高频滤波整形电路。 接地系统干扰措施:单点接地、并联接地、光电隔 离接地。 控制系统有硬件和软件组成,软件的可靠性设计也至 关重要。主要包括利用软件提高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提 高软件自身的可靠性。 1)利用软件提高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增加系统的管理软件与硬件的匹配,保护处理信息。 利用冗余技术,防止信息输入输出和传送中出错。 编制软件对系统的故障诊断程序和故障修复程序。 编制可对系统 (硬件和软件 )进行调试和保护的程序。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2)提高软件自身的可靠性 采用软件分和层次结构编程。 提高软件自身可测试程序的设计。 对软件进行测试调试 提高可靠性的关键技术。 3)软件测试调试技术的制定 制定合理的软件测试调试技术方法是提高可靠性的关 键技术之一。 具体方法如下: 确定软件测试调试前的初试条件 输入条件、输 出结果评价规范 单元或模块测试。 局部或系统测试。 系统功能或性能调试与测试。 现场安装、综合验收与评价。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本章总结 本章重点掌握 机电有机结合的稳态设计 考虑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检测传感装置、 信号转换接口电路、放大电路、电源的匹 配选择与设计;重点掌握机电有机结合的 动态设计考虑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伺服 系统的调节方法。了解机械结构弹性变形 对系统的影响和减少影响可采用的措施, 动态设计考虑方法的主要设计程序及要求; 了解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设计方法与要求。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课外作业: ( 1)机电一体化系统伺服系统稳态设计的目的 和作用是什么? ( 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伺服系统稳态设计应从 哪两方面入手? ( 3)机电一体化系统伺服系统动态设计的目的 和作用是什么? ( 4)比例调节、积分调节、比例 积分调节、 比例 积分 微分调节的优缺点有哪些? ( 5)什么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可靠性?主要包 括哪些内容。 厚 德 达 理 立 志 勤 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