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参考——唐僧为什么又叫唐三藏

上传人:细水****9 文档编号:162853973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参考——唐僧为什么又叫唐三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参考——唐僧为什么又叫唐三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参考——唐僧为什么又叫唐三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参考唐僧为什么又叫唐三藏唐僧,又叫唐三藏,这早已为人熟知。至于三藏之称的由来,恐怕知者不多。藏,按梵文的原意是指盛放物品的筐箧,含无所不包、包罗万象之意。佛教借以用来概括全部佛经,近乎全书。正因为这样,藏成了佛教经典的总称。按内容区别,藏分三类:一、素怛缆藏,意译为经藏,指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的说教。二、毗杀耶藏,意译为律藏,指佛门戒律。三、阿毗达摩藏,意译为论藏,指释迦牟尼弟子对于佛教学说的论述和注解。因藏分经、律、论三藏,所以惯称三藏。唐僧经九死一生艰难跋涉,终于抵达佛教发源地古印度,先后在那烂陀寺从戒贤高僧学习了5年,后又游历各地,拜访名刹中高僧,学业日精。经16年后取得三藏真经,返抵长安。以后又经19年呕心沥血译出佛经75部,凡1335卷,计1300万言。古时,对通晓三藏真经的僧人,尊称为三藏法师或三藏。唐僧因而被称为三藏。另释义:1.【三藏法师】(术语)通称则为法师之美称,特称则指唐之玄奘三藏。FROM:【佛学大辞典】2.白话文的【三藏】经律论三藏是佛典的总称,佛陀一生所说的教法,后来弟子分类结集为三大部类,故称三藏。精通三藏的僧人称三藏法师。经藏,梵语音译修多罗、或素怛缆藏;律藏,梵语音译毗尼或毗奈耶律;论藏,梵语音译阿毗昙、毗昙或阿毗达摩藏。此即通称经律论三藏。经、有綖贯佛法,令不散失之义,藏有包含蕴积之义。类集一切经部名经藏。律有灭诸过非,如世间法律,断决轻重之罪;止恶修善,调伏诸根,令其如法如律之义,类集佛为弟子所制的戒律名为律藏。论即决择辩论一切法义,以无漏圣道智慧对观四谛诸法之理,即名对法,类集一切对法名为论藏。三藏与三学相配,即经藏为定学,律藏为戒学,论藏为慧学。结集三藏是为佛法久住,令后世众生有法为所依,是佛徒的头等大事,如长阿含经的众集经中,舍利弗就召集僧众,提出我等今者宜集法律,以防诤讼,使梵行久立,所以对如来所说正法,当共撰集。并从一法集至十法,受到佛陀的称赞。佛灭度后,由大迦叶选五百学德兼高的上座比丘僧,在王舍城结集经律论三藏,此是第一次结集,又称五百结集。依大智度论卷二则有大迦叶选得千人,从转法轮经至大般涅盘,集作四阿含:增一阿含、中阿含、长阿含、相应阿含,是名修妬路藏,集八十部作毗尼藏,集阿毗昙藏,大众定为佛说。这是特指小乘三藏,总称声闻藏。亦说在大迦叶结集三藏不远处的界外,别有结集三藏及杂藏、禁咒藏为五藏,此称大众部结集。由于众生有上下钝利之根的不同,故佛说大小乘之法义,如是则有大乘三藏和小乘三藏之别,称声闻藏和菩萨藏。大智度论卷一百:摩诃衍经,佛灭度后,文殊尸利弥勒诸大菩萨将阿难集是摩诃衍,名大修多罗,以经大事异故别说,是故不在(小乘)三藏之中。意指大乘律经和阿毗达摩经都归摩诃衍藏所摄。大乘三藏究有多少,如何分类,尚无明文,只在大智度论卷一百中说摩诃衍甚多无量无限,无量无边,阐述大乘能包括小乘之义。亦有说菩萨藏,缘觉藏,声闻藏为三藏。中国汉地所译的大小乘经律论三藏,在开元录中则有详细分类。般若、宝积、大集、华严、涅盘五大部,及诸大乘经,编入大乘经藏;菩萨地持经、梵网经等律经,编为大乘律藏;大智度论等,编为大乘论藏。以四阿含等为小乘经藏;以僧只律等为小乘律藏;以六足等为小乘论藏。论藏除舍利弗的品类足论、目犍连的法蕴足论和迦旃延的施设足论是佛在世的论著而外(佛经中的阿毗达摩大乘经未见有译),其余所译的大小乘论都是佛灭度后弟子所著,亦分别编入大小乘论藏。(任杰)FROM:【中国佛教(中国佛教协会编)】3.古文的【三藏】(术语)Tripit!aka,经律论也。此三者,各包藏文义,故名三藏。经说定学,律说戒学,论说慧学。因之而通三藏达三学者,称为三藏。特为真谛玄奘等翻译师之称号。其梵名一一列之于下。一、素呾缆藏Su%trapit!aka,旧曰修多罗藏,译曰綖,圣人之言说,能贯穿诸法,如綖之贯花鬘,故喻之以綖。然经者训常训法,以圣人之言而名之。且经之持纬恰具綖之义,故译家易綖以经。二、毗奈耶藏Vinayapit!aka,旧作毗尼藏,译曰灭。灭三业过非之义。别名优婆罗叉,译曰律,毗奈耶之教能诠律,故别名谓之律。三、阿毗达磨藏Abhidharmapit!aka,旧作阿毗昙藏,新译曰对法,以对观真理之胜智而名。旧译无比法,亦称胜智而谓为无比。此藏生对观涅盘之无比胜智,故名阿毗达磨。别名优婆提舍,译曰论,论诸法之义。此藏所诠论诸法之性相,而生胜智,故别名为论。此三藏有三种:一、小乘之三藏,二、大乘之三藏,三、大小之三藏。FROM:【佛学大辞典】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