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整合课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853957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整合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信息技术整合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信息技术整合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数学 )学科信息技术整合课教学设计授课时间:2010.9.16 班级:6.1 教者:王永新课题圆的周长课型新授课时1 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际测量计算理解圆周率的意义。2通过对比分析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3能用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4通过对圆周率的计算,渗透爱国主义的思想。重点难点重点: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准确计算圆的周长。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学情分析学生在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对圆周长的意义比较容易理解。但圆时曲线围成的图形与以往学过的平面图形又有区别。教法学法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圆周率的意义通过现代化教学设备学生能更直观准确掌握所学知识教具准备大小不同的圆形学具、细线、直尺、多媒体课件教材分析教材从生活情境入手,通过让学生思考自行车绕圆形花坛骑一圈大约有多少米,引出圆的周长的概念。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求一个圆的周长,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测量几组圆的直径和周长,自主发现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从而引出圆周率的概念,并总结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教学过程 、内容及教法学法体现课前热身:(一) 资料链接:出示一块钟表(二)学生思考的问题:问题1:你能猜想小秒针的顶端在一分钟的时间里,所走过的轨迹是一个什么图形吗?问题2:你能知道不知疲倦的小秒针顶端,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有多长吗?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使用及设计意图说明非常好。那么小秒针走一圈的路程,就是这个圆的周长又怎么来求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引入课题圆的周长)教师评价学生小组合作的情况。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是怎么测量的,并展示一下小组测量的结果。观察一下我们得到的几组数据,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老师也做了一个圆,现在看一下老师是怎么测量这个圆的周长的。课件展示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课件展示:圆的周长随直径的变化而在变化,而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比值确是一个定值。小结1:圆周率: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的值是:=3.1415926535,在实际的应用中,一般取它的近似数3.14。你知道吗?我们的祖先在圆周率的计算上可是有着辉煌的成绩的,你能讲给同学们听吗?你能通过分析表格得到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了吗?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应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来解决问题。现在你能告诉大家不知疲倦的小秒针顶端,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了吗?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想得到什么样的数据。你能说说在这一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吗?二、动手量一量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好的圆,小组内交换圆,合作完成下表,看哪一组完成的最快。测量值精确到毫米。学生展示小组的成果。学生自由谈。学生发现:1. 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点。2. 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与直径相乘可以得到圆的周长。学生自由谈。我们有这么伟大的祖先,相信我们这些站在伟大巨人肩膀上的现代中国人一定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学生回答。(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前面的层层铺垫和对表格的分析学生可以很容易的回答这个问题。)圆的周长(用字母C表示)计算公式:C=d或C=2r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学生从知识点,从测量方法能力点,数学史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总结自己的收获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身边的实物引入新课,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设计目的:强调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设计目的:通过实物投影,向其它小组的同学展示本小组的结果,增强学生的自信设计目的:通过让学生对比分析表格,教师课件展示圆的周长的测量过程,让学生能对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激发学生想要知道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的热情设计目的: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得到结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定值,顺利得到圆周率的值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讲故事渗透爱国主义思想设计目的:通过简单的图形计算让学生理解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并强调解题的书写过程设计目的: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此题和前面的引入题互相呼应,做到解决问题有始有终教学反思1、 愉快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在教学圆周长这课时,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学习的内容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在测量一元硬币的直径和周长时,使有些学生明白圆的周长没办法用绕线和滚动的方法测量出来,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欲望,再去探索新的求的方法,这使得下面的学习有了驱动力。2、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板书设计 ( 数学 )学科信息技术整合课教学设计授课时间:2010.9.25 班级:6.1 教者:王永新课题圆的面积课型新授课时1 教学目标1. 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 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极限思想。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圆的面积。教学难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认识了圆,会计算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要注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教法学法1、本课教学采用直观演示和学生的操作和转化等方法,充分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由圆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总结出圆的面积公式。2、教法与学法的依据:(1)通过直观教具的演示和计算机的设计,进行分割和拼接的运动,化曲为直,化原为方等积的变形,以生动、形象、直观的实验,富于启发地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明白方、圆、曲、直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转化关系。(2)通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和老师的点拨、解说、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通过现代化教学设备学生能更直观准确掌握所学知识教具准备实物圆、计算机、投影仪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面积基础上,通过直观演示操作、把圆分成若干等份,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由长方形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圆的面积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为以后学习圆柱体圆锥体体积计算打好基础。教学过程 、内容及教法学法体现课前热身:(二) 资料链接:(二)学生思考的问题:出示一块圆形的镜框。如果要镜框配一块玻璃,至少需要多大?是求什么?(圆的面积) 谁能指出这个圆的面积?谁能概括一下什么是圆的面积?请同学们用手摸出学具圆的面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使用及设计意图说明这块圆形玻璃有多大,就是要求圆形的面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计算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通过回忆这三种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你发现了什么?能不能把圆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公式呢?2. 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3)课件演示:请看大屏幕,把圆分成16等份,拼成了近似平行四边形,再分成32等份,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再分成64等份,拼成近似长方形,你发现什么?(4)你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生边答师边演示课件。师小结公式 S=r2,让学生小组内说说圆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5)读公式并理解记忆。(6)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半径)3. 利用公式计算。(1)用新的方法算一算:刚才的玻璃到底有多大?看谁刚才猜得较接近。(2)出示例3,学生尝试练习,反馈评价。提问:如果这道题告诉的不是圆的半径,而是直径,该怎样解答?不计算,谁知道结果是多少吗?(3)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4)看书质疑。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 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只列式不计算。(CAI课件出示)2. 测量一个圆形实物的直径,计算它的周长及面积。3. 课件演示: 用一根绳子把羊栓在木桩上,演示羊边吃草边走的情景。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自己运用了什么方法,学到了哪些知识?五、布置作业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 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1)以前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回答,师用课件演示。)发现这 三种平面图形都是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那么同学们想一想,圆可能转化为什么平面图形来计算呢(1)拿出已准备好的学具,说说你把圆剪拼成了什么图形?(2)学生小组讨论。看拼成的长方形与圆有什么联系?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如果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细,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小组讨论一下。生答:因为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半径。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周长的一半半径S=r r S=r2(学生计算并汇报)(生看完提问题并计算)(羊吃到草的最大面积即最大圆面积是多少?)借助课件生动再现,曾经学过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课件演示更加直观形象,使得学生印象深刻。教学反思“圆的面积”一课,通过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的全过程来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归纳、推理的数学思维能力, 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习的问题自然生成,我们会发现的孩子们的思维是多么广阔。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圆的面积=周长的一半半径S=rrS=r2 ( 数学 )学科信息技术整合课教学设计授课时间:2011.3.16 班级:6.1 教者:王永新课题课型课时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具准备教材分析教学过程 、内容及教法学法体现课前热身:(三) 资料链接:(二)学生思考的问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使用及设计意图说明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长方形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rr=r2 S=r2 ( 数学 )学科信息技术整合课教学设计授课时间:2011.6.16 班级:6.1 教者:王永新课题课型新授课时1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具准备教材分析教学过程 、内容及教法学法体现课前热身:(四) 资料链接:(二)学生思考的问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使用及设计意图说明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 数学 )学科信息技术整合课教学设计授课时间:2011.9.15 班级:5.3 教者:王永新课题课型新授课时 1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具准备教材分析教学过程 、内容及教法学法体现课前热身:(五) 资料链接:(二)学生思考的问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使用及设计意图说明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 数学 )学科信息技术整合课教学设计授课时间:2011.11.16 班级:5.3 教者:王永新课题课型新授课时1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具准备教材分析教学过程 、内容及教法学法体现课前热身:(六) 资料链接:(二)学生思考的问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使用及设计意图说明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 数学 )学科信息技术整合课教学设计授课时间:2012.3.16 班级:5.3 教者:王永新课题课型新授课时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具准备教材分析教学过程 、内容及教法学法体现课前热身:(七) 资料链接:(二)学生思考的问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使用及设计意图说明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 数学 )学科信息技术整合课教学设计授课时间:2012.5.15 班级:5.3 教者:王永新课题课型新授课时1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具准备教材分析教学过程 、内容及教法学法体现课前热身:(八) 资料链接:(二)学生思考的问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使用及设计意图说明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