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学院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50569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铜陵学院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铜陵学院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铜陵学院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二一五年十二月目录第一部分 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4一、毕业生规模结构4二、就业率统计情况4第二部分 就业流向趋势6一、就业地域分布6二、就业去向分布8三、就业行业分布9第三部分 就业薪酬状况10一、期望薪资10二、起始薪资10第四部分 专业对口程度11第五部分 毕业生满意度11一、就业满意度11二、服务满意度12第六部分 用人单位满意度12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12二、用人单位对招聘服务满意度13第七部分 就业工作主要做法13一、建立就业指导工作长效机制13二、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14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14四、倾力打造就业创业实践平台15五、认真开展就业指导服务15六、着力拓展促进就业创业新途径16第八部分 对教育教学的反馈17一、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17二、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17三、进一步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1822015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事关 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大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 在,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宏观调控 的重要目标,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创新引领创 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着力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催生经济社会发 展新动力,为促进民生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新动能。习近平 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要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 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实施好大学生创业 引领计划,支持帮助学生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铜陵学院自 2008 年发起成立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以来,坚持“地方性” 服务面向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断创新教育思想观念,深化人 才培养模式改革,主动贴近、主动融入、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 校地、校企、校校合作,教育教学水平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2015 年, 学校获批为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始终把毕业生就业 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健全就业工作 体制机制,逐步形成就业创业教学体系,强化实践锻炼,丰富学生就业创业体验, 积极营造就业创业文化氛围,着力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学校先后获评“安徽 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 工作标兵单位”,获批“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2015 年,学校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 实教育部关于做好 2015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精神, 按照教育厅相关文件要求,加强思想教育和政策宣传,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就业指导服务,着力构建以能力培 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以精准指导为目标的工作体系,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切实增强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和就业核心竞争力,积极 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大力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更高质量就业。3第一部分 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一、毕业生规模结构铜陵学院 2015 届毕业生 4445 人,比 2014 届增长 9.7%,分布在经济学、管理 学、工学、文学、理学、艺术学、法学等七大学科门类,40 个本科专业,其中经 济管理类专业毕业生 2288 人,占比毕业生总数的 51.47%,工学类毕业生 1517 人, 占 34.13%。表 1:铜陵学院 2015 届毕业生规模结构项目类别人数毕业生总数4445规模男2465性别女1980普通本科生4239结构专升本学生206汉族4429民族少数民族16经济学691管理学1597工学1517学科文学251分布理学100艺术学115法学174二、就业率统计情况1. 总体就业率截至 2015 年 8 月 31 日,2015 届毕业生 4153 人就业,初次就业率为 93.43%,比 2014 届增长 4.07%。截至 2015 年 12 月 20 日,2015 届毕业生 4269 人就业,最终就业率为 96.04%。2分学院就业率4表 2:铜陵学院 2015 届毕业生分学院就业率学院总人数初次就业率最终就业率数学与计算机学院24598.37%100.00%会计学院89588.49%92.18%经济学院26897.01%98.51%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23491.03%97.44%电气工程学院64993.99%95.84%外国语学院13294.70%96.21%建筑工程学院53397.00%97.37%工商管理学院39795.21%96.22%法学院17492.53%97.13%金融学院36491.48%97.53%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17094.12%95.29%机械工程学院38494.53%96.61%合计444593.43%96.04%3、分专业就业率表 3:铜陵学院 2015 届毕业生分专业就业率序号专业毕业生数初次就业率最终就业率1保险5698.21%98.21%2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12592.00%93.60%3财务管理10282.35%86.27%4地理信息系统41100.00%100.00%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6191.30%93.79%6电子商务10493.27%96.15%7电子信息工程13091.54%94.62%8法学13291.67%96.21%9工程管理13296.21%97.73%10工程造价9598.95%98.95%11公共事业管理5298.08%98.08%12广告学6992.75%95.65%13国际经济与贸易14597.24%97.93%14汉语言文学5074.00%98.00%15会计学55189.66%93.83%16会计学(专升本)15088.67%90.67%17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9199.48%99.48%1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2497.58%100.00%19建筑学5898.28%98.28%20金融学23489.74%97.86%5表 3(续):铜陵学院 2015 届毕业生分专业就业率序号专业毕业生数初次就业率最终就业率21金属材料工程6885.29%94.12%22经济学7797.40%100.00%23劳动与社会保障5996.61%98.31%24人力资源管理7893.59%94.87%25社会工作4295.24%100.00%26审计学9288.04%91.30%27市场营销10897.22%97.22%28数学与应用数学5998.31%100.00%29税务5988.14%89.83%30通信工程13094.62%96.92%31统计学4695.65%97.83%32投资学7491.89%95.95%33土木工程20795.65%95.65%34物流管理10796.26%96.26%35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62100.00%100.00%36艺术设计学7097.14%98.57%37音乐表演4597.78%97.78%38英语13294.70%96.21%39自动化15297.37%97.37%40自动化(专升本)7696.05%97.37%4、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学校高度重视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做好基础数据统计,密切关注 其就业意向,积极推荐就业岗位,加强对准备再次考研和考公务员的毕业生进行 指导。截至 2015 年 8 月 31 日,全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共计 292 人,通过学校和 人社部门的积极帮扶,116 人年内实现就业。目前,有就业意愿未就业毕业生 43人,占毕业生总数的 0.97%,暂不就业毕业生 133 人,占毕业生总数的 2.99%。学 校对暂不就业毕业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此类毕业生主要是准备再次考研、考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编制、出国留学和进行创业。第二部分 就业流向趋势一、就业地域分布2015 届毕业生省内就业人数 2624 人,占总就业人数的 63.18%。其中,省会6合肥市就业人数较为集中,其他依次为铜陵、芜湖、马鞍山等地。图 1:铜陵学院 2015 届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图(省内)2015 届毕业生省外就业人数 1509 人(不含出国出境人数),分布在全国除宁夏、西藏以及港澳台地区外的各个省份。其中,江浙沪相对集中,其他省份较为零散。图 2:铜陵学院 2015 届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图(省外)从东、中、西部地区来看,我校 2015 届毕业生就业地域集中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就业相对较少。表 4:铜陵学院 2015 届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表(分地区)就业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占省外就业的比例90.85%5.24%3.24%7二、就业去向分布我校 2015 届毕业生就业去向包括企业就业、机关单位就业、考研升学、其他 类型,其他类型含参军入伍、基层项目、自主创业等。图 3:铜陵学院 2015 届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饼图统计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就业比例高于 2014 届(2014 届为 70%),国有企业 就业比例低于 2014 届(2014 届为 15%)。2015 届毕业生升学 348 人,占毕业生总数的 7.83%。国内高校考研录取 328人,其中,985、211 高校 106 人,占考研录取总人数的 32.32%。国外高校录取 20人,其中,英国 9 人、澳大利亚 7 人、法国 2 人、美国 1 人、日本 1 人。表 5:铜陵学院 2015 年各学院考研录取统计表学院毕业生数考研录取人数所占比例机械工程学院3844611.98%法学院1741910.92%电气工程学院649619.40%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234218.97%外国语学院132118.33%建筑工程学院533427.88%工商管理学院397317.81%金融学院364267.14%经济学院268134.85%会计学院895424.69%数学与计算机学院245104.08%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17063.53%合计44453287.38%8三、就业行业分布根据教育部关于调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库结构及代码标准的通知进行统计,我校 2015 届毕业生就业涉及 20 个行业,具体如下表所示:表 6:2015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统计表序号行业类别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1制造业65415.75%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60914.66%3建筑业52912.74%4教育48911.77%5金融业46811.27%6批发和零售业2736.57%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145.15%8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593.83%9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533.68%1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022.46%1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892.14%1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791.90%13房地产业751.81%1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671.61%15住宿和餐饮业641.54%16卫生和社会工作421.01%1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380.92%18农、林、牧、渔业380.92%19采矿业90.22%20军队20.05%9第三部分 就业薪酬状况根据问卷调查,我校 2015 届毕业生期望薪资、起始薪资情况如下:一、期望薪资调查数据表明,70%以上 2015 届毕业生期望月薪(试用期后的税前月工资) 在 3000-4000 元及其以上水平。少量毕业生薪资期望水平较低(2000 元及以下),主要与就业信心不足等因素有关。图 4:铜陵学院 2015 届毕业生期望薪资水平二、起始薪资调查数据显示,2015 届毕业生起始薪资(税前)多在 3000 元以下,三成以上毕业生起始薪资可达到 3000-4000 元及其以上水平。图 5:铜陵学院 2015 届毕业生起始薪资水平10第四部分 专业对口程度根据抽样调查所得数据,2015 届毕业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与工作岗位“完全对口”、“比较对口”和“一般”的比例占总调查人数的 83.39%,认为自己所学专业与工作岗位“不对口”的比例占总调查人数的 16.61%。图 6:铜陵学院 2015 届毕业生就业与专业对口程度第五部分 毕业生满意度一、就业满意度在毕业生工作满意度调查中,“满意”、“很满意”、“基本满意”占比 95.91%,“不满意”和“很不满意”占比 4.09%。毕业生对薪资待遇、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地点、发展前景等工作各方面的满意度情况如下图所示:图 7:铜陵学院 2015 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11二、服务满意度调查数据显示,2015 届毕业生对学校及院系两级就业部门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比较满意,满意度(包括很满意、满意和较满意)均在 90%以上。图 8:铜陵学院 2015 届毕业生对学校及院系就业指导服务的满意度第六部分 用人单位满意度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程度为 97.01%,在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工作责任感、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团队精神、动手能力和吃苦精神、外语和计算机运用能力、心理承受及适应能力等十多个方面,用人单位满意度均较高。图 9:用人单位对我校 2015 届毕业生的满意度12二、用人单位对招聘服务满意度在对用人单位进行的招聘服务工作总体满意度调查中,“满意”和“很满意”占 88.91%,“一般”占 11.09%。用人单位对我校招聘服务工作满意度情况如下:图 10:用人单位对我校 2015 届招聘服务工作的满意度第七部分 就业工作主要做法2015 年,学校紧紧围绕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坚持“地方性”服务面向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努力实现毕业生更加充分就业,就业质量稳步提升。一、建立就业指导工作长效机制1.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实施学院两级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强化党政齐抓共管,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协助抓的领导体制和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职能处室和二级学院相互配合、全体师生积极参与,注重顶层设计、细化工作任务、强化督查指导、落实工作责任的工作机制。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职业指导专业队伍建设,加强培养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提升就业创业指导水平。2015 年,学校首次评审认定“双能型”教师 154人。目前,学校就业指导教师 108 名,其中,具有国家职业指导师资格 11 人,创业培训师和创业实训师资格 18 人。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各方面专家加13入到教学队伍中来,逐步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专业化就业创业指导师资队伍。 3.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办法和学科和技能竞赛管理实施办法等管理制度,每年研究制定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意见,保障就 业指导工作有序进行。二、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1、加强社会责任教育。认真组织毕业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 讲话,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毕业生把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 的伟大实践,主动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2、加强就业形势教育。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召开就业形势分析会、就 业动员会、就业指导讲座等形式宣传就业创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引导学生牢 固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认清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合理调整就 业期望值。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加强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开展就业心理咨 询辅导,帮助毕业生缓解就业压力,客观分析自我职业倾向,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1.明确教学目标,努力实现“三个统一”。学校积极创新工作思路,采取切实 有效举措,努力实现就业指导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就业指导方案与人才 培养方案的统一、就业创业实践过程与人才培养过程的统一。2.坚持改革创新,大力推进“三个融入”。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创新,融入就业 观念和创业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意识;结合教学组织方式创 新,融入就业认知和创业感受,引导学生体味就业创业过程;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融入就业实践与创业经历,引导学生提高就业创业能力。3.深化内涵建设,扎实做到“三个突出”。一是系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突出 培养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和职业生涯管理 能力;二是科学设置专业课程的技能模块,加大实践课程开设比例,组织学生到 企业“拜师学艺”,扎实开展“订单式培养”,突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对接企 业用人需求;三是鼓励学生参加考研考证、创业模拟实训和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2015 年,350 名学生取得创14业模拟实训合格证书,成功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46 项,省级131 项。 四、倾力打造就业创业实践平台 1.不断加强实验室建设。学校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增加实验室开放数量, 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以挑战杯、电子设计、数学建模、智能汽车等竞赛为载体,加强对学生课外实验指导。2015 年,学校投入 2500 多万元,新建了 20 个专业实验室,新增设备近 2000 台套,新增实验室面积达 2000 平方米。重点建设了商业社会进校园的虚拟企业仿真社会环境实训中心、创新创业实践一体化的现代铜艺设计教学实验平台、校内外协同运作的社会工作专业多功能实验室、商务外交高仿真的英语综合能力实训中心等一些有影响力的特色实验室和创新实验中心,以及省级“气液电示范实验中心”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积极组织参加学科竞赛和学术科技竞赛。2015 年,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共获得省级以上奖项 160 多项,其中国家级奖项 27 项。荣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一等奖 1 项、三等奖 1 项,国际微电脑鼠大赛冠军、季军各 1 项,全国工业自动化挑战赛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3 项,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一等奖、“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二等奖、“航信杯”全国大学生财税技能大赛二等奖、“创新创业杯”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总决赛二等奖、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金奖 3 项、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安徽省选拔赛总决赛金奖。3.切实开展就业创业体验活动。认真组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比赛、简历制作培训比赛、创业之星选拔赛和就业创业大赛,开展走进企业和创业园、创业文化展、校园模拟招聘会等活动,开设大学生“创业集市”,增强学生就业创业体验。五、认真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工作1.开展全程化指导。学校采取授课、讲座、观看录像、模拟实践、就业创业大赛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就业指导全员化、全程化和全覆盖。2.提供信息化服务。学校建有校外就业基地 160 多个,配备了功能完善的就15业查询室、远程面试室、就业咨询室和就业信息网,及时发布信息,切实开展就业咨询和信息查询服务,积极组织毕业生参加校内外招聘和全国就业服务网络联盟的招聘活动。2015 年,举办 400 余场校内专场宣讲招聘和秋季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提供就业岗位 9000 多个。3进行个性化帮扶。学院领导和辅导员深入学生,开展就业政策宣传,进行 个性化指导和就业帮扶。一是认真落实“选聘生”、“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 务西部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就业见习计划”和“预征兵计划”。2015 年, 共有“选聘生”、“三支一扶”、“特岗生”和“西部计划生”31 人,应征入伍 19 人。 二是大力实施毕业生就业帮扶计划,建立“双困”毕业生信息数据库,对家庭经 济困难毕业生、残疾毕业生和就业困难的女大学生等特殊群体进行“一对一”帮扶。2015 年,我校“双困”毕业生就业率达 97%。六、着力拓展促进就业创业新途径1.大力开拓就业市场。学校坚持市场导向,增强市场意识,通过“走出去” 和“请进来”等措施,广泛收集市场需求信息,为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2.深入研究新业态。学校领导带队前往红星铜艺、合肥智朴等创新设计和移动互联网产品开发企业,研究新行业、新业态,关注新行业人才需求和新业态产品的人才聚集效应,拓宽人才培养路径。3.深度发掘老客户。深化校企合作,与江苏百胜餐饮集团联合开设百胜餐饮经理人班,与新能集团共建创孵化基地,与金桥创业营联合开展创业培训,为海螺集团、中铁四局、沙钢集团、宁国中鼎、星马汽车等知名企业举办专场招聘会。4.积极开发校友资源。2015 年,学校成立教育发展基金会,汇聚校友资源,广开就业渠道,与校友创办的 12 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5.扎实推进创业引领。加强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遴选优秀创业项目进行孵化,毕业生参与创业 38 人,带动就业 51 人。2015 年,学校开工建设 15000 平米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基地(大学生活动中心),举办创业模拟实训电商平台教师培训班,召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讨会”,系统解读国家政策、教育理念、质量标准和培养机制,深入研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和教学平台建设,为全面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奠定坚实基础。16第八部分 对教育教学的反馈学校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作用,实行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将2014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作为 2015 年学校招生计划安排、学科专业调整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参考依据。一、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1实行专业淘汰制度。学校坚持学科专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相结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增设市场亟需的应用型专业,对于就业面窄、社会需求少的专业,降低招生人数,或采用隔年招生等措施。表 7:铜陵学院 20132015 年招生专业调整情况年度调整专业总数新增专业数停招专业数增招专业数减招专业数201323401182014172078201517205102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根据铜陵市“产业结构由工业主导向工业、服务业协调发展转型”的重大战略布局,学校理性分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努力构建与地方产业群紧密对接的学科专业结构。2015 年成功申报了网络与新媒体、商务经济学 2 个本科专业,以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双学位”专业。截止目前,学校本科专业总数达到 52 个,经济学、管理学专业比例达到 40.38%,建成了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 3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 专业,建设了自动化等 19 个省级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形成了“财经特 色强,工科发展优”的学科专业布局。二、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学校坚持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牢固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大力实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始终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 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取得一定成效。1.学校十分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出台了“未来企业家”培养计划,积极举办创业培训班、创业兴趣班、创业实验班和创业实践班。2.调整课程设置和内容。普遍开设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程,将创业学基础、投资学、理财规划等课程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列入教学计划,根据实际,17调整充实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把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3.加强实习实训平台建设。近年来,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建了 30 多个实验实训场所,累计投入建设经费达 5000 多万元。通过小学期制,学校利用暑期组织学 生到合肥、南京、苏州、杭州等实训基地开展 3-4 周的实习实训活动。通过与行 业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从人才培养方案、课 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有力 提升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4.优化学生创新创业环境。学校坚持以教育培训为基础,以创新创业指导为 抓手,以创新创业和科技竞赛为平台,以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载体,积极开 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潜能,丰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举办了“互联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 划大赛暨创业大赛”,建立了安徽省大学生 SYB 创业培训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 地。2015 年,学校获批 46 项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有 131 项被列入省级 质量工程项目,立项建设 5 个省级创客实验室,4 名学生获安徽省“双创之星”称号,1 人在安徽省首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金奖。三、进一步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1扎实推行“五个引入”,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引入行业企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工作,建设“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引入职业资格标 准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引入行业标准修订完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开展专业 资格认证;引入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编制应用型教材;引入网络课程资源,实现优 质教学资源共享。遴选 40 门国内教学名师主讲的视频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制作 完成会计学基础、管理学等 2 门省级 MOOC 课程并上线运行,2015 年又成功 申报了财务管理和网站开发与网页制作2 项省级 MOOC 示范项目。2. 大力实施“卓越计划”,不断健全产教融合、合作育人的新机制。校企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和内容,共同制定核心课程标准。实施了卓越电气、机械工程师、会计师、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和企业共同举办了“铜陵泰富特材管理流程班”等企业冠名班。2015 年又成功申报了卓越设计师和卓越经济师 2 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83加强过程考核力度,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学校鼓励教师采用启 发式、探究式、案例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2015 年选择 四个教学班,利用我校建立的会计学基础、管理学两门 MOOC 课程和引进的 两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开展了在线学习试点工作。学校继续推行以过程考核 为主的课程考核改革办法,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全面考核,重点考查学生的知识应 用能力,2015 年参与改革的课程达 80 多门。4固化教育教学成果,深入推进毕业论文(设计)改革。2015 届毕业生中有226 名学生以学术论文、学科与技能竞赛作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果、可行性研究报告、创业计划书、文艺作品设计等形式完成了毕业论文(设计)。进一步落实了毕业论文(设计)“双导师制”,由校内教师和校外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的论文比例占 32.58%。2015 年我校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成果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