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语文第3篇.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98869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语文第3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1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语文第3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1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语文第3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篇 第2章 第四节一、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有客语马肝大毒能杀人故汉武帝云文成食马肝而死迂公适闻之发笑曰客诳语耳肝固在马腹中马何以不死?客戏曰:“马无百年之寿,以有肝故也。”公大悟,家有蓄马,便刳其肝,马立毙。公掷刀叹曰:“信哉,毒也!去之尚不可活,况留肝乎?”(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有 客 语 马 肝 大 毒 能 杀 人 故 汉 武 帝 云 文 成 食 马 肝 而 死 迂 公 适 闻 之 发 笑 曰 客 诳 语 耳 肝 固 在 马 腹 中 马 何 以 不 死?(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马无百年之寿,以有肝故也。译文:_信哉,毒也!去之尚不可活,况留肝乎?译文:_【答案】(1)有客语马肝大毒/能杀人/故汉武帝云/文成食马肝而死/迂公适闻之/发笑曰/客诳语耳/肝固在马腹中/马何以不死?(2)马没有百年的寿命,就是因为有肝的缘故啊。(关键点:“以”译为“因为”,整个句子是判断句)马肝有毒,确实是这样啊!去掉肝,马尚且不能活命,更何况把肝留在马的体内呢?(关键点:“信战,毒也”是主谓倒装句,反问语气)参考译文有客人说马肝非常毒,能毒死人,所以汉武帝说:“文成是吃了马肝而被毒死的。”一个迂腐的人恰巧听到了这话,就笑了,说:“你这是骗人的话,马肝本来在马腹中,马怎么没有被毒死?”这个人开玩笑说:“马没有百年的寿命,就是因为有肝的缘故啊。”迂腐的人恍然大悟,他家中养有马,他就剖开马腹,把马肝取出来,马立刻就死了。这个人扔下刀感叹道:“马肝有毒,确实是这样啊!去掉肝,马尚且不能活命,更何况把肝留在马的体内呢?”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酒家曰一斗米一两曲加二斗水相参和酿七日便成酒其人善忘归而用水二斗曲一两相参和七日而尝之犹水也,乃往诮酒家,谓不传与真法。酒家曰:“尔第不循我法耳。”其人曰:“我循尔法,用二斗水,一两曲。”酒家曰:“可有米么?”其人俯首思曰:“是我忘记下米!”噫!并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世之学者,忘本逐末,而学不成,何异于是!(选自雪涛谐史)(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酒 家 曰 一 斗 米 一 两 曲 加 二 斗 水 相 参 和 酿 七 日 便 成 酒 其 人 善 忘 归 而 用 水 二 斗 曲 一 两 相 参 和 七 日 而 尝 之犹 水 也(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乃往诮酒家,谓不传与真法。译文:_世之学者,忘本逐末,而学不成,何异于是!译文:_【答案】(1)酒家曰/一斗米/一两曲/加二斗水/相参和/酿七日/便成酒/其人善忘/归而用水二斗/曲一两/相参和/七日而尝之/犹水也(2)于是前去指责酒家,说他不传给自己真正的方法。(关键点:“乃”译为“于是”,“诮”译为“指责”)世上求学的人,忘记根本,追求次要的,结果什么也学不到,这与造酒忘记放米又有什么不同呢!(关键点:“者”译为“的人”,“何异于是”是介词结构后置句)参考译文一个人向酒家询问酿造酒的方法。酒家告诉他说:“用一斗米,一两酒引子,再加两斗水,三者掺在一起,酿造七天,就变成了酒。”这个人健忘,回到家用两斗水,一两酒引子相掺和,七日之后品尝它,还是水。于是前去指责酒家,说他不传给自己真正的方法。酒家说:“你只是没有按照我的方法罢了。”这个人说:“我是按照你的方法做的,用了两斗水,一两酒引子。”酒家问:“用米了吗?”这个人低头想了下说:“是我忘记放米了。”唉!连酒的根本都忘记了,却想酿造酒,等到没有酿出酒时,却反过来怪教他方法的人,认为他不对。世上求学的人,忘记根本,追求次要的,结果什么也学不到,这与造酒忘记放米又有什么不同呢!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酒酣,请鲁君举觞。鲁君兴,避席择言曰:“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齐桓公夜半不嗛,易牙乃煎敖燔炙,和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曰: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国者。晋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听朝,遂推南之威而远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临彷徨其乐忘死遂盟强台而弗登曰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者。今主君之尊,仪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之调也;左白台而右闾须,南威之美也;前夹林而后兰台,强台之乐也。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国。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梁王称善相属。(选自战国策魏策,有删改)(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楚 王 登 强 台 而 望 崩 山 左 江 而 右 湖 以 临 彷 徨 其 乐 忘 死 遂 盟 强 台 而 弗 登 曰 后 世 必 有 以 高 台 陂 池 亡 其 国 者。(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译文:_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国。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译文:_【答案】(1)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临彷徨/其乐忘死/遂盟强台而弗登/曰/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者。(2)禹喝了觉得这酒味道甘美,于是疏远了仪狄,戒绝了美酒。(关键点:“甘”是意动用法,“遂”译为“于是”)这四项只要有其中之一,就足以使国家灭亡。现在大王您兼有这四项,能不警惕吗?(关键点:“亡”是使动用法,“可无戒与”是反问语气)参考译文梁惠王魏婴在范台宴请诸侯。当酒兴正浓时,梁惠王向鲁共公劝酒。鲁君站起来,离开坐席,选择了一番有意义的话,说:从前,尧帝的女儿仪狄造酒,味道很美,把酒进献给禹。禹喝了觉得这酒味道甘美,于是疏远了仪狄,戒绝了美酒,说:后世必有因嗜酒而亡国的。齐桓公半夜里肚子饿,想吃东西,易牙就烹熬烧烤,调和五味,进献给齐桓公,桓公吃了感到很满足,一直睡到第二天早晨还没有醒来,他说:后世必有因贪图美味而亡国的。晋文公得到美女南之威,一连三天不理朝政,他就推开南之威,疏远了她,说:后世必有因好色而亡国的。楚王登上强台远望崩山,左边是长江,右边是彭蠡,下临方湟水,他快乐得忘记了死亡,于是他发誓不再登上强台,说:后世必有因陶醉于高台、美池之景而亡国的。现在您的杯子里,是仪狄酿的美酒;您的食物,就是易牙烹调的美味佳肴;您左手抱的白台,右手搂的闾须,就是南之威一样的美女;这里前面有夹林,后面有兰台,就是像强台那样的游乐场所。这四项只要有其中之一,就足以使国家灭亡。现在大王您兼有这四项,能不警惕吗?”梁惠王听了连声称好,并告诫在座的臣下。4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选自尹师鲁墓志铭,有删改)(1)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译文:_(2)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译文:_【答案】(1)(他)被调任山南东道掌书记的官职、做伊阳县知县。(2)这时,他父亲去世了,守孝期满,又担任太子中允、河南知县的官职。5阅读下面文言语段,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晋国乐师,目盲,善弹琴)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选自韩非子,有删改)(1)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译文:_(2)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译文:_(3)是非君人者之言也。译文:_【答案】(1)没有什么比做国君更快乐的!只有他说话没有人违背。(2)现在有个在旁边说话的小人,所以撞击他。(3)这不是做国君的人说的话。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题目。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改)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译文:_(2)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译文:_(3)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译文:_【答案】(1)管仲在齐国执政任相,使地处海滨的小小齐国货物流通,财帛积聚,富国强兵,办事能够与百姓同好恶。(2)百姓所要求的,就顺应他们的愿望提供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顺应他们的愿望抛弃它。(3)桓公在柯地与鲁国会盟,后来又想违背同曹沫签订的归还鲁地的盟约,但管仲却坚持归还,借助这个盟约使桓公建立了信义,因此诸侯都来归附齐国。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负经世之略,常欲赫然著功烈而不可强以仕。年十七,举乡试。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及天启初,逆阉魏忠贤得政,叨秽者争出其门,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由是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缪昌期次第死厂狱,祸及亲党。而奇逢倾身为之,诸公卒赖以归骨。方是时,孙承宗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蓟、辽,奇逢之友茅元仪在幕府。奇逢密上书承宗,承宗以军事疏请入见。忠贤大惧,绕御床而泣。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而世以此益高奇逢之义。台垣及巡抚交荐,屡征不起,承宗欲疏请以职方起赞军事,使元仪先之,奇逢亦不应也。其后畿内盗贼数骇,容城危困,乃携家入易州五公山,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奇逢为教条,部署守御,而弦歌不辍。入国朝,以国子祭酒征,有司敦趣,卒固辞。移居新安,既而渡河,止苏门百泉。水部郎马光裕奉以夏峰田庐,遂率子弟躬耕。四方来学愿留者,亦授田使耕,所居遂成聚。奇逢讲学,以象山、阳明为宗。及晚年,乃更和通朱子之说。其治身务自刻砥,执亲之丧,率兄弟庐墓侧凡六年。人无贤愚,苟问学,必开以性之所近,使自力于庸行。其与人无町畦,虽武夫悍卒、工商隶圉、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无忌嫉者。方杨、左在难,众皆为奇逢危,而忠贤左右皆近畿人,夙重奇逢质行,无不阴为之地者。鼎革后,诸公必欲强起奇逢。平凉胡廷佐曰:“人各有志,彼自乐处隐就闲,何故必令与吾侪一辙乎?”居夏峰二十有五年卒,年九十有二。河南北学者岁时奉祀百泉书院,天下无知与不知,皆称曰夏峰先生。赞曰:征君论学之书甚具,其质行学者谱焉,兹故不论,而独著其荦荦大者。(有删改)【注】台垣:指御史。职方:官名。庸行:日常行事。无町畦:不摆架子。鼎革:指明亡清立。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台垣及巡抚交荐,屡征不起起:出仕B有司敦趣,卒固辞 趣:赶快C其治身务自刻砥 刻砥:刻苦磨炼D无不阴为之地者 阴:暗中【答案】B【解析】“趣”通“促”,此处应理解为“催促”。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C【解析】第一个“者”是代词,“的人”;第二个“者”是语气词,用于判断句,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A.两个“以”都是介词,“用”;B.两个“其”都是代词,“他的”;D.两个“与”都是介词,“和”。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孙奇逢“刚直,有节操”和“受人敬重”的一组是()A.B.C.D.【答案】A【解析】B.第二句说的是人们追随高攀龙、顾宪成两人;C.第一句说的是孙奇逢的治学情况;D.第二句说的是孙奇逢制定条规,部署防守,并对人们进行教化。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奇逢注重内在品质的修养,常想凭借卓越的治世方略建立显赫的功业,但又不愿勉强出仕。明灭亡后,他拒绝了清廷的征召。B魏忠贤把持朝政之时,贪官污吏争相巴结他,而把东林诸君子看做是结党营私的人,对他们加以打击,杨涟、左光斗等人都惨遭杀身之祸。C孙奇逢为人正直,不惧奸邪,曾上书朝廷弹劾魏忠贤;同时,他又诚心待人,即使是对地位卑微之人也一定诚心相待,由此天下闻名。D文章表现了孙奇逢不畏权势的品格和明亡后拒不出仕的节操,寄寓着作者深厚的民族感情;选材上,作者舍其末枝,著其大节,使文章详略分明。【答案】C【解析】孙奇逢只是上书孙承宗,由孙承宗上书朝廷。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忠贤大惧,绕御床而泣。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译文:_(2)人无贤愚,苟问学,必开以性之所近,使自力于庸行。译文:_【答案】(1)魏忠贤很害怕,绕着御床哭泣。皇帝用圣旨把孙承宗截留在了半路上。(关键点:“遏”译为“阻止”“截留”,“以”译为“用”)(2)无论是贤能的人还是愚笨的人,如果来求学,孙奇逢必定用人性的相近来启发他,使其努力做好日常之事。(关键点:“无”译为“不管”“无论”,“苟”译为“如果”,“必开以性之所近”是介词结构后置句)参考译文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年少时豪放洒脱,喜欢奇特的节操,同时又加强内在品质的修养,身负治世之方略,常常想要建立显赫的功业,而又不愿勉强自己出来做官。十七岁时,孙奇逢即乡试中举。在这之前,高攀龙、顾宪成在东林讲学,海内有名声与道义的士大夫大多追随他们。到了天启初年,弄权作恶的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贪官污吏争相巴结他,做他的门下走狗,而把东林诸君子看做是结党营私的人。由此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缪昌期等人先后死在东厂监狱,祸事连累到亲人朋友。孙奇逢尽力设法救助,死难诸公最终有赖于他,遗体才得以寻回。这时候,孙承宗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的身份负责蓟、辽两地的军事事务,孙奇逢的朋友茅元仪在孙承宗的幕府。孙奇逢暗中给孙承宗写信,孙承宗以军事的名义上书请求进京见驾。魏忠贤很害怕,绕着御床哭泣。皇帝用圣旨把孙承宗截留在了半路上,而世人由于这个事情更加认为孙奇逢节操高尚。御史和巡抚交相推荐屡次征聘,但孙奇逢都不出仕,孙承宗想上书请求用职方的官位来起用孙奇逢辅佐军事,并让茅元仪先出来做官,孙奇逢也不答应。后来京城管辖的地区多次被盗贼骚扰,容城危困,孙奇逢就带着全家进入易州五公山隐居,他的门生和亲戚故旧跟着来保护他的有几百家。孙奇逢制定条规,部署防守,同时又不停地对人们进行教化。到了清朝,官府用国子祭酒的官职来征召他,有关部门催促他,最后他还是坚决推辞。后来他搬家到新安,后又渡过黄河,留住在苏门百泉。水部郎马光裕把夏峰田庐送给他,(孙奇逢)就亲自率领子弟耕种。各地来求学、愿意留下来的人,也给他们田地耕种,他所居住的地方逐渐成为了村落。孙奇逢讲学,以陆九渊、王守仁的学说为宗旨。到了晚年,他更是融会贯通了朱熹的学说。他修身一定刻苦磨炼,守父母的丧期时,率领兄弟在墓旁建草庐居住达六年。无论是贤能的人还是愚笨的人,如果来求学,他必定用人性的相近来启发他,使其努力做好日常之事。他对人从来不摆架子,即使是兵卒、工人、商人、农夫、牧童,他也一定会诚心对待,因此他天下闻名,却没有谁嫉妒他。当时杨涟、左光斗正遭受打击,大家都为孙奇逢感到危急,而魏忠贤身边的人都是京师附近的人,向来敬重孙奇逢的品质德行,没有不暗中为他留下余地的。明亡清立后,各位名士都想硬要孙奇逢出来做些事情。平凉的胡廷佐说:“人各有志,他自己乐于享受隐居闲散的生活,为什么一定要他和我们这些人一样呢?”他在夏峰居住了二十五年后去世了,享年九十二岁。黄河两岸的学者逢年过节就在百泉书院祭奠孙奇逢,天下无论是了解还是不了解他的人,都称他为夏峰先生。赞说:孙奇逢先生论学的书很详细,他的品质操行求学的人都记载了,所以这里就不再讲了,而只记述了他那些主要的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