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4.22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之酶及酶的特性 同步练习B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9265964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4.22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之酶及酶的特性 同步练习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4.22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之酶及酶的特性 同步练习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4.22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之酶及酶的特性 同步练习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4.22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之酶及酶的特性 同步练习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取4支洁净的试管,号和号试管分别加入2毫升1%淀粉溶液,号和号试管分别加入1毫升新鲜唾液淀粉酶溶液(pH约为7)和1毫升蒸馏水,将4支试管放在37的水中水浴5分钟。然后将号和号试管中的液体分别倒入号和号试管,充分摇匀,再放回37的水中水浴5分钟。往号和号试管各滴入1滴碘液,摇匀,观察发现号试管溶液不变蓝,号试管溶液变蓝。这一实验可以说明( ) A . 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B . 唾液淀粉酶具有专一性C . 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D . 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pH2. (2分)图甲是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一定量的淀粉在少量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下分解产生的麦芽糖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若图乙描述的反应过程中,在保证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前提下改变某一初始条件,则图乙中e点(产生麦芽糖最大量)或d点(产生麦芽糖最大量时的最短时间)的位置可能会发生移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pH=a时,e点下移B . 淀粉量增加时,e点上移C . 温度升高时,d点右移D . 酶的量减少时,d点右移3. (2分)下表是小明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中的相关记录。该实验结果表明酶的催化作用( )试管加入物质温度加入碘液1淀粉糊+唾液37不变蓝2淀粉糊+唾液0变蓝3淀粉糊+唾液100变蓝A . 需要在酸性环境下B . 需要适宜的温度C . 只对一种物质起作用D . 效率很高4. (2分)图中的曲线X、Y、W分别表示不同的食物成分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横坐标表示消化道各器官,纵坐标表示未被消化的食物分子的百分率。就相关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A . Y表示蛋白质,消化开始于D胃B . X最终在D处被分解为麦芽糖被人体吸收C . D处有小肠液、胰液、胆汁等消化酶,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D . 患肝病、胆囊炎的人会影响到W的消化过程,故不宜多吃油腻的东西5. (2分)能促进脂肪消化,但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来自如图中的( )A . B . C . D . 6. (2分)果酒放久了易产生沉淀,如果加入蛋白酶就可使沉淀消失,而加入其他酶则无济于事。这一事实说明( ) A . 酶是一种蛋白质B . 酶的催化效率高C . 酶的催化受环境的影响D . 酶具有专一性7. (2分)食物由口腔进入后,经过的器官依次是A . 食道胃小肠大肠B . 食道小肠胃大肠C . 胃食道小肠大肠D . 胃小肠食道大肠8. (2分)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才能进入人体,淀粉和蛋白质被彻底消化的产物分别是( )A . 葡萄糖、甘油B . 葡萄糖、脂肪酸C . 葡萄糖、氨基酸D . 氨基酸、甘油9. (2分)下列实验或活动中,实验用品与使用目的不相符的是( )选项实验或活动名称实验用品使用目的A观察和解剖花刀片剖开子房B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碘液检验淀粉C种子呼吸释放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检验二氧化碳D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细胞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A . AB . B C . C D . D10. (2分)甲、乙、丙、丁四幅图分别表示有关的生物学过程,下列相应曲线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曲线表示人体中所有的酶作用时的催化特征B . 图乙中,昆虫种群中抗药性昆虫所占的百分比B点比A点大C . 图丙中,若B点为茎向光侧浓度,则A点为茎背光侧浓度D . 图丁中,香蕉储藏室的氧气浓度调整到A点时的效果要比B点好二、 填空题 (共3题;共7分)11. (2分)用淀粉做的胶囊药丸,被病人吞咽后进入消化道,首先在_被消化,淀粉最终被消化成_。13. (3分)近年来,一种号称由几十种水果发酵而成的“酵素”成为人们热购的产品。(1)“酵素”是部分国家和地区对酶的称呼。酶在生物体内起_作用。 (2)某商家宣称:分解脂肪的酵素(酶)能阻人体对脂肪的吸收,食用这种酵素可以达到减肥效果。有同学认为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因为该酵素属于蛋白质,与其他蛋白质一样,食用后在小肠内会被消化成_而被人体吸收,所以无法达到减肥效果。 三、 解答题 (共2题;共13分)14. (3分)如图所示是人进食后的血糖含量变化曲线。(1)正常人在进食后,由于大量葡萄糖吸收进入血液,血糖_,但一般在2小时后又可恢复到正常范围。这是由于在_的调节下,使血糖处于_状态。(2)糖尿病患者在进食后,相应地血糖含量比正常人_得多。原因是糖尿病患者_分泌过_,从而引起血糖浓度过_,以致肾小管无法将_全部吸收,于是_ 随尿液排出。(3)糖尿病难以根治,一般控制病情的办法有:控制和调节_,适当锻炼,注射_ 。15. (10分)酶是生物催化剂,下图表示外界条件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请回答有关问题:(1)图a说明酶只能在一定的_范围内活动,而且有一个_,超过一定限度,酶的活性就会_,甚至遭到破坏。(2)图b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受_的影响,胃蛋白酶在_的条件下(要有具体的数据),活性最高。(3)唾液淀粉酶只能将_催化分解成_,这属于酶的_性。(4)在正常情况下,下列碱性最强的是 ( )A . 血液B . 唾液C . 胃液D . 胰液四、 实验探究题 (共4题;共15分)16. (5分)当我们细细咀嚼馒头时,会感觉到有甜味,而当我们狼吞虎咽时,这种甜味并不明显,这是为什么呢?小明查阅资料得知,唾液能使馒头中的淀粉消化成麦芽糖,我们感觉到了甜味。结合生活经验,她猜测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能提高唾液消化馒头的速率,于是小明展开了实验探究。实验室为他提供的器材和药品有:烧杯、试管、滴管、玻璃棒、小刀、可调温的恒温水浴装置、蒸馏水、 碘液、新鲜唾液 (建议每次取用 2 毫升)、新鲜馒头适量等。(1)本实验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有_。(列举 2 种) (2)请你设计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能提高唾液对淀粉的消化速率吗?”的实验方案。(注:可以在文字表达的基础上借助装置图、表格等形式阐述实验方案)。 17. (3分)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铜离子对酶的催化作用的影响,按实验方案加入试剂,摇匀,迅速置于37C的水浴中,10分钟后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碘液3滴,观察并记录于下表: 编号0.25%淀粉溶液(mL)蒸馏水(mL)1%NaCl溶液(mL)1%CuSO4溶液(mL)唾液溶液(mL)加入碘液3滴后的现象13?000变蓝色231001不变蓝330101不变蓝430011?请回答:(1)1号试管中的蒸馏水应取_mL。 (2)若酶遇到铜离子会失去活性,则4号试管加入碘液3滴后的现象是_。 (3)比较上述实验中的1号和2号试管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 (4)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一定是铜离子对酶的催化有影响,若要证明,可将1%的CuSO4溶液换为_溶液。 18. (3分)为探究NaCl和CuSO4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和结果见右表(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维持反应液中pH的稳定。请回答:(1)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对酶活性有影响的离子是_(2)该实验中设置4号试管的目的_,设置3号试管的目的_19. (4分)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影响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因素”进行了研究,过程如下,请你根据相关要求回答以下问题。(1)提出问题:温度会影响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吗?(2)建立假设: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有其最适宜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催化作用。(1)设计实验方案:本实验的原理是:唾液淀粉酶能催化淀粉分解和_。(2)进行实验: 取三支试管,编号为1-3号,分别加入2毫升1%淀粉溶液。另取3支试管,编号为4-6号,分别加入1毫升唾液淀粉酶。将6支试管的1、4号,2、5号,3、6号编为ABC三组,分别放入0、37、70左右的水中水浴5分钟。 _,充分摇匀后,再分别放入_中,水浴5分钟(将该步骤补充完整)。往3组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摇匀。观察并记录3组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变化。(3)记录结果,得出结论:若A组_、B组_、C组_(填“变蓝”或“不变蓝”)则假设成立。(4)表达与交流:针对本实验的结果,请在下面方框内绘制一个坐标图,大致表示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二、 填空题 (共3题;共7分)11-1、12-1、12-2、三、 解答题 (共2题;共13分)13-1、13-2、13-3、14-1、14-2、14-3、14-4、四、 实验探究题 (共4题;共15分)15-1、15-2、16-1、16-2、16-3、16-4、17-1、17-2、18-1、18-2、18-3、1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