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学案2(新人教版选修5)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8879639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学案2(新人教版选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学案2(新人教版选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学案2(新人教版选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1.3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新课标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2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3综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4确立人与自然共存、用人类知识和智慧降低灾情的可持续发展观。教学重点:1、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通过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教学难点: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课前预习】1. 人类哪些活动会增加地表环境的稳定性?对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有何影响?2. 人类哪些活动会降低地表环境的稳定性?对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又有何影响?3. 一切灾损中最严重的是什么?人类的哪些活动会影响人类自身的易损程度?4. 那些土地利用类型会加重灾损程度?5. 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稳定程度对灾情大小的影响?6. 人类移动对灾情的放大或缩小作用?7. 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灾情变化?【课内优化】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1、生态建设:人类活动导致孕灾环境的稳定性增加人类进行_建设,使生态系统_循环,可以_环境的稳定性;从而_灾害发生频率,_发生强度。例如修建_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局部地区的水循环,减轻_灾害的发生;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少_、_的发生。图l、28 某河流修建水可前后径流量的变化通过读图,了解以下知识:修建水库能够在汛期削减洪峰,枯水期补充河流水量,起到调节径流年内分配的作用,从而减少了汛期发生洪水灾害、枯水期发生旱灾的可能和强度。2、生态破坏:人类活动导致孕灾环境的稳定性降低人类超强度地开发利用_、破坏_,造成环境_,致使环境更不稳定,导致多种自然灾害_。例如破坏森林和草场植被造成水上流失和风蚀沙化,就会使洪水和沙尘暴加剧;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海水入侵、地表沉降、地面塌陷,并由此诱发地震或塌方;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酸雨、赤潮等。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1影响人自身的易损程度(1)_是最脆弱的受灾体:灾害中_是最重要的,是衡量灾情大小的重要标准。(2)_是最活跃的受灾体:人能以各种行为来影响其他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人本身的灾前_、灾中的_、灾后的_行为,影响着人自身的易损程度。引申:提高自身的灾前防范意识、掌握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能够减小自身的易损程度,有利于减少自然灾害中的人员伤亡,这是非常有效和重要的减灾手段。案例1北海道强震人员伤亡少的原因:(1)政府对地震高度重视;(2)国民有较强的防震意识:住户清楚防灾紧急通道;易倒易碎品合理放置;家里没人时关闭煤气阀;每年举行抗震大演习;(3)加固公共设施。2影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易损性例如城市用地的易损性大于耕地。城市用地扩大,耕地、林草地减少,_城市的洪水灾害。原因:因为城市硬地面使雨水不能下渗,增加地表径流量。读图1.29分析深圳布吉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洪水的影响据图例,该流域从1980年到2000年,在面积的耕地、林地、灌草地等转变为城镇用地,而且城镇用地建筑密度大;同期,改变为城镇用地区域的洪水流量明显增大,林地保留较好的西部洪水流量无大的变化。说明了土地利用城市化,建筑用地增加、植被减少,洪水流量增加。3、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例如:提高房屋的抗震强度、提高农作物的抗旱性能,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从而减小灾情案例通过对案例的阅读学习,了解:提高房屋的抗震强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灾情。说明,工程措施对于受灾体易损性的改变作用明显,是重要的防灾减灾措施之一。三、 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1不同地区缩小:经济基础_、政治_地区 原因:有财力和物力防灾、灾时救援迅速、灾后恢复生产生活;放大:经济基础_、时局_、人心不稳地区 原因:减灾不力、防灾无措。2最敏感区域自然灾害的_区(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的地区)人类进入,则_灾情;人类迁出,则_灾情。 读图1.30说明同样的灾害强度下,人类在自然灾害高风险区的活动强度和范围越大,经济密度越大,则灾情放大;反之灾情减小。 思考为什么说人类合理利用土地对灾情有“缩小”作用?点拨:可以通过列举实例,说明人类合理利用土地,能够改善孕灾环境和受灾体条件,从而减少灾情损失。例如,我国的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工程措施,改善植被条件,直接或间接减少水土流失、荒漠化、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强度,减少灾情损失;退田还江湖、平垸行洪,不侵占行洪区(高风险区),避免了受灾的可能;改善作物种植结构,发展适宜区域农业资源条件的作物,可以减少遭受旱涝灾害、病虫害的可能;合理利用草场,可以减少草场退化、鼠害。 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1、地质历史进程中的“灾变”规模大:火山喷发、岩浆活动、海侵与海退、气候剧变、生物灭绝、陨石撞击等。图1.31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强烈爆炸,大量富含铱的沙土尘埃颗粒弥漫地球大气,造成恐龙销声匿迹。2、人类历史时期灾情的变化(图1.32)变化规律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影响人类的灾害种类不断_;影响范围在_。从原始社会到工业社会:经济水平由_到_;灾害种类由_到_;减灾能力由_到_;财产损失越来越_。思考P22原始社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农业社会: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涝、旱灾、病虫害、寒潮、台风、风暴潮等;工业社会: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涝、旱灾、病虫害、寒潮、台风、风暴潮、赤潮、海水入侵、海冰等。原因: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影响人类的灾害种类不断增多。【随堂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灾情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工业社会的灾情比农业社会小 B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灾情大C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严重 D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灾情不断变化当地时间8日8点50分(北京时间8日11点50分),南亚次大陆发生里氏7.6级强烈地震,包括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家都有强烈震感,据报道仅在巴基斯坦共造成53182人死亡,75146人受伤,灾后重建资金至少需要50亿美元。据此完成23题2解释该次地震需要考虑A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B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C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D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3防震减灾,需加强科学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发生地震的频率已经很低 B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地震给人类造成的危害程度已经很低C发展中国家地震多发,其造成的损失也远远高于发达国家D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能够提高对地震的快速反应能力,对灾情有“缩小”作用2004年7月中旬,北京、西安、上海等城市遭遇暴雨侵袭,地下管道宣泄不畅,某些路段积水成灾,给城市交通及公共管理带来了一次“突发性考验”。回答45题。4这次暴雨给城市带来的损失远比附近郊区大,对城市“突发性考验”,远比郊区严峻,主要原因是:城市绿化面积少,对雨水的调节功能差交通堵塞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排水不畅城市处于城市环流的低压区,降水的强度和频率高于郊区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筑物多而集中,使暖湿气流长期滞留ABCD5由于暴雨而形成的城市地面径流,汇入河湖,可能引发的人为灾害是A水体富营养化,导致鱼类缺氧而亡B泥沙淤积,导致河湖面积减小C水质变坏,危及人类健康w.w.w.g.k.x.x.c.o.mD水量剧增,淹没农田,冲毁交通6从全球角度来看,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几十年来,自然灾害在全球范围的加剧,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大自然对人类发展活动中不理智行为的报复,下列现象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是A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B臭氧层出现空洞导致皮肤癌患者增加C日本群岛发生火山、地震D留民营村建设的生态农业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改善了环境7下列能够正确表述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关系的是A由于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大为提高,对自然的影响不断加大,所以目前自然灾害增多主要是人类活动不断加强导致的B各类自然灾害在全球范围内的频繁发生,实际上是自然对人类发展活动的报复C某些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分布范围不断加大、危害增强,实质上与人类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直接相关w.w.w.g.k.x.x.c.o.mD某些自然灾害,如火山、地震、海啸等,发生剧烈,危害重大,对人类来说是难以避免和防治的。读“20世纪5090年代广东省年平均受灾情况统计表”,完成1415题。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受灾人口(万人年)24274385912261590成灾农田(万公顷年)1814395378208918广东省突发性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居全国之首,其中最常见的气象灾害有A地震、洪涝、台风 B台风、暴雨C低温冷害、冰雹、滑坡 D海啸、风暴潮、干旱9一个时期以来,广东省受灾面积和受灾人口逐年上升的趋势,原因是 A寒潮灾害频繁 B 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淡漠C季风环流改变 D人口增长快,经济发展迅速二、综合题10近些年来,自然灾害在全球范围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影响着人类生命安全,给人类造成极大经济损失,对自然环境也会产生极大的破坏。根据所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一般年份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估计表灾害种类粮食损失(亿千克)直接经济损失(亿元人民币)干旱200250150200洪涝100150200风暴潮2.555060冰雹与低温15252030森林火灾/50100崩塌、滑坡、泥石流2.552030风沙和沙漠化2.552030(1)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什么?简述其形成原因。 (2)修水库会改变自然环境的一些特点。2004年秋季,渭河流域发生洪水泛滥,陕西人就怪罪于三门峡水库,三门峡水库的管理者却认为洪水泛滥是陕西人自己造成的。请结合有关地理知识站在水库管理者的角度分析这是为什么? (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地质灾害。简述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的原因。 答案:10共11分(1)干旱与洪涝(2分) 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雨主要是因为夏季风的影响导致锋面雨带的推移而形成,季风环流不稳定,会引起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威夷高压的强弱、进退决定的,副高的位置和强弱一旦异常,就会引起我国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我国众多的人口和悠久的农业历史使得旱涝灾害影响加大(4分)。(2)三门峡水库的管理者却认为洪水泛滥是陕西人自己造成的,理由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工作成效不够,导致黄河三门峡水库泥沙淤积严重,也使得渭河许多河段形成了地上“悬河”。(2分)(3)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人类活动对灾情有“放大”作用。(3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