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二第一单元第3节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教案2).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182911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二第一单元第3节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教案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二第一单元第3节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教案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二第一单元第3节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教案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二第一单元第3节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教案2)【学习目标】课 程 标 准重难点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重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形成、变化。难点:人口重心、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概念解读】1、“区域经济”指因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在特定区域内所生产的产品,经营模式和地方特色基本相同的经济。2、“经济重心”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的地区。在中国古代,衡量一个地区是不是经济重心,最重要的是看该地区粮食产量和人力资源是不是在全国名列前茅,其次是看该地区手工业和商业是否发达。【自主梳理知识】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划分依据: 依据 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2构成(1) 、 经济区特征:属于 流域,是传统的 ,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地位:经济实力强,长期居于全国 的地位。(2) 经济区特征:地势复杂,气候炎热潮湿,森林密布,不利于开发,人烟稀少,生产技术落后。地位:与山东、山西相比,经济实力差距较大。(3) 以北特征:气候寒冷,土地贫瘠,是传统的 。地位:经济实力有限。3特点: 和 。二 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1三次南迁高潮(1)第一次高潮: 时间: 之际。原因: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 内迁。(2)第二次高潮: 时间: 以后。原因: 。(3)第三次高潮: 时间: 。原因: 。2.影响:(1)为南方补充大量 ,带来先进的 和 _,促进南方 。(2)为南方带来了新的 。(3)促进了 、 。三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南移的原因(1)中原人口的南迁,为南方补充了大量 、较为先进的 和 _。(2)北方 _ _,南方社会 _ _。(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蕴含着发展 的巨大潜力。(4)江南统治者 _ _ _ _(5)政治中心南移的影响(6)气候变迁的影响思考:你从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得到了什么启示?(1) _ _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2)充分合理地利用 _ _、先进的 _ _和 _ 就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3)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 _ _的重视。2南移的过程(1)江南初步开发 时间: 、南朝时期。表现:初步形成 _ _ _ _的作物体系,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出现了 这样人口百万的大城市。(2)逐渐超过北方 时间: 以后。表现:南方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北方。(3)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时间: 时期。表现:“ _ _ _ ”,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 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3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1)带来了 _ _ _ _。(2)使中国古代各王朝的财政经济重心与政治军事重心分离,促进了沟通南北经济的交通运输线大运河的开凿,提高了漕运在各王朝中的政治地位。【重点突破】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陆游集材料四:(南宋)北地称真定府最为繁华富庶,有南人北游归而言曰“曾不及吴城(及苏州)十之二一。”他州城郭,更荒凉不足取。图书编卷36“吴风俗”卷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南方经济发展处于怎样的水平?(2)材料二、三、四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至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发展的趋势,并说明其原因。【知识链接】1.古代人口迁移与今天民工潮的区别当前的民工潮实际上就是人口的迁移。我国现代人口的迁移主要是城市化发展的需要。一是科技人员和大学毕业生涌向南部沿海开放区,二是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不同于中国古代人口的迁移,中国古代人口迁移多是由于北方战乱频繁,农业发展的条件被破坏,人民无法生存而被迫进行。2“中原”一词最初有时指原野,有时指中原地区,到六朝时期中原一词已经成为一个专有的地区名词,专指黄河中下游的一段地区。3“江南”古称扬子江(即长江)及上至九江的长江以南地区,即鄱阳湖以东、下游长江以南地区。现在通常所指的江南,是以南京至苏州一带为核心,包括长江以南安徽、江西、浙江的部分地区,即江苏南部和浙北、皖南、赣北地区。【巩固练习】1. 有学者把史记、汉书中列出的著名都会按照今天的行政区划,整理分列如下:河南省七,陕西、河北、山东、山西、安徽各二,江苏、湖北、广东、四川各一,其他各省尚无所闻。这一状况表明汉代( )A经济发展区域极不平衡B政治重心与经济背离C南方地区尚未得到开发 D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2在汉代,江南地区与黄河流域相比经济发展程度相差很大,根本上是因为 ( )A自然条件的差异 B统治政策的差异 C生产力水平的差异 D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3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著名的水利工程,具有“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作用,它应该处于四大经济区中的哪一经济区( )A山东经济区 B山西经济区 C江南经济区 D龙门碣石经济区4导致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关键的因素是 ( )A北方战乱 , 而南方相对安定 B南方地理条件优越C南方统治者比较重视农业生产 D对外贸易以南方海路为主5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 )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B“扬一益二”(扬州商业繁华居天下第一,益州则居第二)C“苏湖熟,天下足”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体验高考】1.(xx年海南单科卷历史8)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 )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 B.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2.(xx年新课标卷文综27)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表1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3.(xx年新课标卷文综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主要动力之一是( )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4.(xx年海南卷历史3)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驾车,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车;到汉武帝初,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阡陌之间成群”。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B西域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C游牧民族大规模地移居中原 D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5(xx重庆文综3)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6(xx安徽文综卷15)据有关统计资料,元朝岁收粮赋,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9%,江浙行省占3710%,江西行省占956%,湖广行省占697%。结合图4分析,正确的是()图4 元朝行省图A长江中下游地区粮赋总额约占全国的3/4 B长江以南各行省粮赋总额占全国一半以上C长江以北各行省经济均落后于江南各行省 D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长江以南地区转移7(xx年新课标卷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9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 图10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8(xx北京文综41节选)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 时间区域东汉后期唐朝前期黄河流域765669长江流域342611(2)概述上表反映的县城数量及分布的变化,阐释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10分)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参考答案【重点突破】(1)西汉时期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人力缺乏,交换不发达。(2)材料二反映了北方人口南迁,北宋时南方人口已经超过了北方。材料三反映了江浙一带已经成为了农业高产区,国家赋税大部分来自南方。材料四反映了南方的城镇较北方繁华富庶。(3)趋势: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原因: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北人南迁,带来了较进步的生产工具、技术和劳动力;政府注重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南方地区气候适宜,蕴含着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某段时期政治重心南移引起的连锁反应等。【巩固练习】1.答案:A2.答案:C 解析:汉代江南地区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这种生产力水平的差异是导致与黄河流域差别较大的根本原因。3.答案:B 解析:从图片和题干中资料可知引水利工程为都江堰,位于今四川,即巴蜀,属于山西经济区。4.答案:A 解析:在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中 , 起决定性作用的生产力的进步,正是由于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定,才促使北方农民南迁并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工具和技术,从而促使经济重心南移的。区分各原因的地位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5答案C。解析C我国古代是农业大国,农业(粮食生产)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所以,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意味着全国粮食供给主要依赖南方。A项只能说明江南粮食产量高;B项反映的是江南商业的繁华;D项说明江南棉纺织业的兴盛;只有C项“苏湖熟,天下足”能表明江南已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体验高考】1.【答案】D 【解析】中国古代经历了三次经济重心南移,即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安史之乱时以及两宋之际,南移的原因都是因为北方战乱导致人口大规模的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A项、B项和C项不是共同原因,故排除。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经济经济重心南移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对文化的影响。表格体现了唐朝到清朝河南(北方)状元人数越来越少,而江苏(南方)状元人数越来越多,这实质上是因为经济重心南移造成文化格局的变化,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不能说明河南状元人数减少的情况,故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经济重心虽然南移,但中原地区经济却没有急剧衰退,故C项不符合史实;明清时期政治重心是在北方,故D项也不符合史实。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很明显的给出“主要”二字,说明本题只针对最重要的因素。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只有生产力得到提高,经济中心南移才能最终实现。在生产力中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坊市分离和海外贸易是商品经济的一种体现,对于以农业为主的中国并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故A、D选项不选;土地问题一直是封建社会的重要问题,土地集中导致自耕农数量减少,国内购买力下降,不利于农业和商业经济发展,不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因此B选项错误。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西汉初年,社会经济凋敝。经过汉文帝和汉景帝两代统治者的休养生息,社会秩序稳定,到汉武帝时经济得到发展,因此马匹大量增加,“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A项正确。汉武帝初,张骞尚未通西域,因此不可能引进西域良马,B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游牧民族大规模内迁,C项时间不符;战马消耗减少,并不是马匹增加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5.【答案】B【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仍在北方,A、C、D三项不符合史实,故、C、D项错误;从题干中“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的信息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和发展,故B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重心南移(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6.【答案】B【解析】长江中下游地区粮赋总额约占全国的53.63%,A项错误;从材料数据无法得出长江以北各行省经济均落后于江南各行省,C项错误;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加快向长江以南地区转移,D项错误;长江以南各行省粮赋总额占全国53.63%,B项正确。7.【答案】:示例一: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示例二: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解析】本题以汉唐地图为切入点,考查汉唐政治变化。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地图材料,并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解读地图的信息。解答方法是根据地图先概括历史现象,然后说明现象体现的道理。此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能够选择好角度,概括现象、说明问题即可。东汉的十四州在黄河中下游就有9个,分布较集中;唐朝的十五道全国各地比较均衡;经济决定政治,说明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也可以从名称变化说明问题,唐朝的道多以山川河流命名,体现了山川地理对政治的影响。8.【答案】(2)变化:从东汉后期至唐朝前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县城数量总体有所增加。东汉后期,县城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数量较少。唐朝前期与东汉后期相比,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长江流域数量增加。 原因:这一时期,北方战乱频仍,人口大量南迁,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 人口南迁加速了南方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县城数量增加。 隋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县城总体数量增加。【解析】此题是数据表格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和知识的运用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的方法是变化看数据。根据表中数据不难看出数量和分布变化的总趋势和在不同时期的增减。注意概括时要从总的变化趋势和局部的变化两个方面归结。“原因”要结合所学知识,主要从社会状况、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等方面归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