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19年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一框 社会发展的规律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06009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版)2019年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一框 社会发展的规律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浙江专版)2019年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一框 社会发展的规律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浙江专版)2019年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一框 社会发展的规律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框 社会发展的规律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 考试要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c);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c);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a)目题(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2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先进的社会意识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F)点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不一定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2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F)点拨:社会意识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只有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3符合规律的社会意识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F)点拨:社会意识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1图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方法论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反对机械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3反对两种错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又反对将这种反作用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典例应用(2018浙江4月选考)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确定为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指导思想,对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规范、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这表明()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最主要内容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适合先进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推动社会进步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ABC D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这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属于上层建筑)“确定为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指导思想,对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规范、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这体现了。题意与无关。答案B 融会贯通 从领域和侧重点上把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体现,因此材料必须是关于社会方面的,不能是自然界的。当材料强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精神层面上出现一些变化,这是在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若强调精神层面的变化超前或滞后于社会发展、或精神层面的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则需运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目题(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社会形态的决定因素是什么?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2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1)地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2)表现: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3)意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2016浙江4月选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T)点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生产关系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F)点拨: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3适合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发展。(F)点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4上层建筑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就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F)点拨:判断上层建筑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仅要看上层建筑是否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还要看它是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还是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1图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关系及矛盾运动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应注意的三个重点(1)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不同。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是在某一社会历史阶段,对社会发展起着领导和决定作用的矛盾。(2)不能认为上层建筑一定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也不能认为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一定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才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辨别生产关系的变革与上层建筑的变革。(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分别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哲学依据。特别提醒例证法辨别生产关系的变革与上层建筑的变革所有制结构调整、分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等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法律法规的完善、思想观念的解放等则属于上层建筑的变革。典例应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的是()充分发挥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重要作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为人民服务的政府ABC D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题眼是“能正确反映社会矛盾运行规律”。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表现,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调整生产关系使之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表现,坚持党的领导则是上层建筑的范畴,故A项排序符合题意。其他三项排序不能正确反映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答案A目题(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人类社会是如何实现发展的?(1)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2)阶级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不是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F)点拨: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动力。2(2012新课标全国卷)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F)点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1)区别:社会主要矛盾是在某一社会历史阶段,对社会发展起着领导和决定作用的矛盾。它规定着社会的本质、支配着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人们应该首先或着重加以解决的矛盾。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两对矛盾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共同构成社会有机整体,反映社会的全貌。(2)联系: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两者之间是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社会基本矛盾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的根本矛盾,它规定着社会发展全过程的本质,也规定着社会的主要矛盾;而社会主要矛盾则是社会基本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直接表现。2图示社会存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的关系典例应用(2017浙江9月调研卷)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其哲学依据为()A上层建筑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B生产关系可以反作用于生产力C社会运动总是前进和上升的D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解析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生产力的重要性,D正确;A、B、C未体现。答案D知识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2017绍兴模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城市形象宣传中,“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这说明()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解析:选A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词语成了常见的宣传语,体现的是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强调的是社会存在的重要性,A正确,B、D排除;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不是同步的,所以C排除。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国之所以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因为()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C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思想意识决定的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解析:选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实践的观点,B不符合题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表述错误;A不符合材料的意思。该题选D。3有观点认为,中国人在饭桌上一定要让人喝酒、一定要让人喝醉的劝酒文化传统绝非是礼仪性的,而是有非常明确的实际功能即服从性测试和诚意测试。但随着社会发展、人际关系趋于正常,其实用价值降低,这种文化也就逐渐淡出主流社会。这说明()社会观念的变迁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内容人际关系的具体形式有一定的社会背景社会形态的转变受到社会观念巨大影响社会意识不会与社会发展状况完全一致ABC D解析:选B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发展、人际关系趋于正常会使劝酒文化淡出主流社会,这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体现,当选;“逐渐”表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并非一定同步,当选,答案为B;社会观念属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错误;材料并未表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不当选。知识点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4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必须坚持和完善科技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其依据在于()A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C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消除社会基本矛盾D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解析:选D完善分配制度属于生产关系而不是上层建筑的变革,B项不符合题意;同时体现了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D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C项表述错误。该题选D项。5要清理和调整不适应分享经济发展的行政许可、商事登记等事项及相关制度,避免用旧办法管制新业态,以促进分享经济健康发展。这说明()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D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解析:选C“清理和调整不适应分享经济发展的行政许可、商事登记等事项及相关制度”是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知识点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6李克强会见世界银行行长金墉时表示:中国经济拥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通过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从哲学上看,总理的自信是因为()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改革能消除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改革能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A BC D解析:选B总理的自信是因为看到了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正确;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符合题意;不是总理自信的原因;消除各种矛盾说法错误,不选。该题选B。7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实践,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不断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2018年6月19日至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的内容是:人民法院组织法修订草案、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修订草案;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关于提请审议关于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职责问题的决定草案的议案,中央军委关于提请审议关于中国海警局履行海上维权执法职权的决定草案的议案等。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对上述法律的修订和完善是基于()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新时代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A BC D解析:选B法律的修订和完善属于上层建筑的变革,不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因此不选,正确;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实践,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部分法律进行修订和完善,这说明修订法律是基于新时代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正确;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没有回答为什么要对相关法律进行修改,不选。8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法治,更需要文明,需要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依法治国”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必将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具有划时代意义。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解析:审题时注意知识范围是社会发展规律。可以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基本规律及改革的角度来组织答案。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国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顺应时代要求做出的重大决策,必将有力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坚持依法治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是社会公正的有力保障。(3)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