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伤针灸与按摩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4863284 上传时间:2020-01-14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训练伤针灸与按摩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训练伤针灸与按摩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训练伤针灸与按摩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训练伤针灸针灸 按摩 1 针灸的定义 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 运用针刺和艾灸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是研究针灸基本理论和针灸医疗实践的一门临床学科 2 第一章经络 第一节经络的概念及组成第二节十二经脉第三节奇经八脉第四节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临床运用 3 第一节经络的概念及组成 一 经络的概念经络是人体运行全身气血 联络脏腑形体官窍 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经络 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 是经脉是主干 多循行于深部 纵行于固定的路径 络 即网络之意是经脉的分支 深部和浅部皆有 呈纵横交错状网罗全身 经脉和络脉 相互沟通联系 将人体所有的脏腑 形体 孔窍等部分紧密地连接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4 二 经络系统的组成 人体经络系统 是由经脉 络脉组成 在内连属于脏腑 在外连属于筋肉 皮肤 经脉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 正经有十二条 即手 足三阴和手 足三阳经 合称为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有一定的起止 一定的循环部位和交接顺序 在肢体的分布和走向有一定的规律 与脏腑有直接的络属关系 是人体气血循环的主要通道 奇经有八条 即任脉 督脉 冲脉 带脉 阴侥脉 阳侥脉 阴维脉 阳维脉 合称 奇经八脉 奇经主要具有统率 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 5 第二节十二经络 一 名称与分布规律十二经络是经络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十二经络分为手三阴经 手三阳经 足三阴经 足三阳经 规律命名为 手太阳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心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6 二 走向和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有着一定的规律 手三阴经均从胸部起始 经上肢内侧 终于手指末端 与其各相为表里的手三阳经交会 手三阳经均从手指末端起始 经上肢外侧而终于头面部 与其同名的足三阳交会 足三阳经均从头面部起始 过躯干 经下肢外侧而终于足趾部 与其各相为表里的足三阴经交会 足三阴经均起于足趾 经下肢内侧 过腹部 抵达胸部 各与三阴经交会 7 三 表里关系 手足三阴 三阳经 通过经别和别经的互相沟通 组合成六对 表里相合 的关系 即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为表里 手少阳三焦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为表里 手太阳小肠经与手少阴心经为表里 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为表里 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为表里 足太阴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为表里 在循行路线上 凡有表里关系的两条经脉 均在四肢末端交接 分别循行于四肢内外两侧的相对位置 由于手足阴阳十二经脉存在着这种表里关系 所以在生理功能上互相配合 在病理上也可以相互影响 8 四 流注次序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9 第二章针灸 第一节经络与腧穴第二节针灸方法 10 第一节经络与腧穴 一 经络腧穴概述经络与腧穴关系密切 是针灸疗法的基础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 和 径 义通 有路径之意 是直径的大干线 络 有网络之意 是纵横交错的小分支 经络遍布人体全身 内属于脏腑 外络于肢节 是沟通人体表里上下 联系脏腑组织器官 运行气血的通路 又有传到感应 调节平衡 保卫机体 抗御外邪的作用 通过经络的 11 第一节经络与腧穴 二 腧穴的分类1 经穴2 奇穴3 阿是穴 12 三 腧穴的防治作用1 近治作用如 睛明 攒竹 阳白等穴均能治疗眼睛的疾病和前额头痛 2 远治作用如 足三里穴 不仅能治疗下肢的的病证 能调整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 并对人体的防御 免疫反应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3 特殊作用如 天枢穴 大便秘结时刺之 能通大便 4 保健作用如 关元 足三里等穴都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13 四 腧穴的定位方法1 体表标志定位法 1 固定标志如 眉头定攒足 两眉之间定印堂 2 活动标志如 张开在耳屏前凹处听宫 屈肘在横纹绕侧端凹陷处取穴曲池等 2 骨度分寸定位法3 指寸定位法 1 中指同身 2 母指同身寸 3 横指同身寸 14 第三章 各种常见病 1 颈椎病2 肩周炎3 腰椎间盘突出4 急性腰扭伤5 慢性腰肌劳损6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7 踝关节扭伤 15 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 本病是由于颈椎增生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 颈部脊髓 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综合征侯群 轻者头 颈 肩臂麻木疼痛 重者可致肢体软无力 甚至大小便失禁 瘫痪 病变累及椎动脉及交感神经时则可出现头晕 心慌等相应的临床表现 16 颈椎病 病因病机 1 外因各种急 慢性外伤可造成椎间盘 韧带 后关节囊等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 从而使脊柱稳定性下降 促使颈椎发生代偿性增生 增生物如果直接或间接压迫神经 血管就产生症状 2 内因椎间盘蜕变是本病普遍的内因 17 颈椎病 临床表现 1 颈型 颈背肩酸痛 并有一处或多处压痛点 背部如有重物下压感 颈活动可有受限可有反复落枕史 x片显示无明显蜕变 可有曲度变直 为颈椎病最初阶段 经休息可自行好转 也是最佳治疗期 如未治疗可转他型 2 神经根型 病变在颈5以上者可见颈肩痛或经枕痛及枕部痛觉障碍等 在颈5以下者可见颈僵 活动受限 有一侧或两侧颈 肩 臂放射痛 并伴有手指麻木 肢冷 上肢法沉 无力持物坠落等症状 3 脊髓型 上肢或下肢 一侧或两侧的麻木 软无力 颈颤臂抖 甚者不全痉挛性瘫痪 如活动不便 步态笨拙 走路不稳 以致卧床不起 甚至呼吸困难 四肢肌张力高 肌反射亢进 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出现病理反射感觉或运动障碍 18 颈椎病 4 椎动脉型 颈肩痛或颈枕痛 头晕 恶心 呕吐 位置性眩晕 猝倒落地 耳鸣耳聋 视物不清等临床症 上述诸症常因头部运转或侧弯道某一部位而诱发或加重 5 交感神经型 枕部痛 头沉 头晕或偏头痛 心慌 胸闷 肢凉 肤温低或手足发热 四肢胀等症状 一般无上肢放射痛或麻木感 个别病人也可以现听 视觉异常 6 混合型 以上个型很少单独出现 最为常见的是同时存在或两型或两型以上的各种症状 临床检查可见 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压顶叩顶试验阳性 颈椎棘突病侧可找到明确的压痛点 x片所反应的阳性改变必须结合临床检查才有诊断价值 19 颈椎病 治疗 1 先点按揉相关穴位 率骨穴 风池穴 天柱穴 夹脊穴 肩井穴 大椎穴 曲池穴 外关穴 合谷穴 2 手法操作 20分钟坐位a 滚颈背3分钟 拿项 揉肩背3分钟 以颈背有透热感为度 b 弹拨以下肌肉10分钟 枕环关节周围 颈后肌群 头夹肌 颈夹肌 项韧带 竖脊肌 斜方肌 肩胛提肌 c 颈椎侧压 下压 仰提 20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名 腰椎间盘纤维化破裂症 本病易于20 40岁之间 典型的髓核突出症不发生于老年人 临床上以腰椎4 5和腰椎5 骶椎1之间的椎间盘最易发生病变 病因病肌 发生本病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 内因是椎间盘本身退行性变或椎间盘有发育上的缺陷 外因则有损伤 劳损以及受寒着凉等 21 腰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缺乏血液的供给 修复能力较弱而且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 由于负重和脊柱运动 椎间盘经常受到来至各方方面的挤压 牵压和扭转作用 因此容易发生萎缩 弹性减弱等退行性变化 这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1 外伤尤其是积累劳损 是引起纤维环破裂的重要原因 2 受寒不少腰椎间盘突出患者 无外伤史及劳损史 只有受寒 着凉 其原因可能由于椎间盘有发育上的缺陷 受寒后使腰背肌肉痉挛和小血管收缩 影响局部的血循环 进而影响椎间盘的营养 同时肌肉的紧张痉挛 可增加对椎间盘的压力 特别对于已有变性的椎间盘 可造成进一步的损害 致使髓核突出 22 腰椎间盘突出 类型 1 根据髓核突出的方向 可分为三种类型 1 向后突出 一般所称椎间盘突出 实际皆属此型 因向后方突出的髓核压迫神经根 产生明显症状 故为三类中最重要者 2 向前突出 不能引起特殊症状 故无实际临床意义 3 向椎体内突出 多发于青年期无意义 23 腰椎间盘突出 2 向后突出 根据突出的部位 又分三型1 单侧型 临床最为多见 髓核突出和神经根受压只限于一侧 2 双侧型 髓核向后纵韧带两侧突出 两侧下肢皆有坐骨神经痛 但往往是一先一后 两侧症状同时存在时 多是一轻一重 3 中央型 椎间盘直向突出 若突出物较小 受压迫者恒为3 4 5 骶神经 所产生症状多为鞍区麻痹和大小功能障碍 24 腰椎间盘突出 临床表现 1 腰部疼痛多数者有数周或数月的腰痛史 腰痛程度轻重不一 一般休息后症状减轻 咳嗽 喷嚏或大便用力 均可使疼痛加剧 2 下肢放射痛凡L4 L5或L5 S1椎间盘突出者 一侧下肢坐骨神经区域放射痛 是本病的主要症状 常在腰痛消失或减轻时出现 疼痛由臀部开始 逐渐放射至大腿后侧 小腿外侧 有的可发展到足外侧 足跟或足掌 影响站立和行走 如果突出在中央 则有马尾神经症状 若L1 L2或L2 L3椎间盘突出者 则一侧下肢可出现股神经和闭孔神经放射疼痛感觉 25 临床表现 3 腰部活动障碍腰部活动在各方面均受影响 尤以后伸障碍为明显 4 脊柱侧弯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腰脊柱侧弯 5 主观麻木感病程较久者 常有主观麻木感 多局限于小腿后外侧 足背 足跟或足掌 中央型髓核突出可发生鞍区麻痹 6 患肢温度下降患肢感觉发凉 有的足背动脉搏动亦较弱 此仍由于交感神经受刺激所致 26 检查 1 腰脊柱姿势80 90 有脊柱侧弯 腰椎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 甚至腰脊柱后宫弓 2 压痛点在腰椎4 5或骶椎1之间的棘突旁常有明显压痛 3 特殊检查1 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 2 屈颈试验阳性3 下肢后伸试验阳性 4 x线检查 27 治疗 俯卧1 滚揉腰周及患腿 以局部透热为度 2 点揉肾俞 大肠俞 环跳 承扶 委中 承山 三阴交 太溪穴3 弹拨竖脊肌 腰大肌 臀大肌 梨状肌及大小腿后部肌群 4 腰椎提拉牵引 28 注意事项 1 治疗期间病人要卧硬板床休息 注意腰部保暖 2 腰椎间盘突出中央型 不宜进行推拿治疗 3 推拿治疗前要排除腰椎骨质病变 29 慢性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 主要是指腰骶部肌肉 筋膜等软组织慢性损伤 在慢性腰痛中 本症占有相当的比重 病因病机 1 在劳动中长期维持某种不平衡的体位 如经常用同一侧肩部扛抬重物 长期从事弯腰工作等 或由于习惯性的姿势不良 常可导致软组织的疲劳而引起腰肌酸痛 30 病因病机 2 腰部软组织急性损伤后 未作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或因反复多次损伤 3 由于先天性畸形 如单侧腰椎骶化或椎间小关节两侧不对称等 使腰骶部两侧活动度不一致而诱发腰痛 31 临床表现 有长期腰痛史 反复发作 腰骶部一侧或两侧酸痛不适 时轻时重 缠绵不愈 压痛一般不甚明显 酸痛在劳累后加剧 休息后减轻 并与气候变化有关 腰腿活动一般无明显障碍在急性发作时 各种症状均显著加重 并可有肌痉挛 腰脊柱侧弯 下肢牵制作痛等症状出现 兼受风湿者 患部喜热 怕冷 局部皮肤粗超或感觉较迟钝 32 治疗 同腰椎间盘突出 下肢无症状者可不必弹拨下肢肌群 同时可做腰部擦以透热为度 33 主要事项 1 在劳动中尽可能变化姿势 注意矫正习惯性姿势不良 2 用宽皮带束腰 宜睡硬板床 3 加强腰部肌肉锻炼 34 急性腰肌扭伤 腰部急性扭伤多发生在腰骶 骶髂部和两侧骶肌 多由于突然受暴利损伤而起 如过度后伸前屈 扭转弯曲超过了腰部的正常活动范围 或搬运重物 负重过大或用力过度 劳动时腰部姿势不正确 或扛抬重物时 配合不协调 以及跌扑或暴利直接打击腰部 而使腰部的肌肉组织受到剧烈的扭转 牵拉而受伤 35 临床表现 本症都是由于伤力 扭转 牵拉而发生 伤较重 随即发生腰部剧痛 活动不便 坐 卧 翻身都有困难 甚至不能起床 连咳嗽 深呼吸都感觉痛加重 也有些患者 在扭 闪腰时 腰部疼痛并不剧烈 还能连续工作 数小时或1 2日后 腰痛才逐渐加剧 1 压痛点扭伤早期 绝大多数患者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点 一般压痛点即为损伤的部位 36 临床表现 2 肌痉挛主要发生于骶棘肌和臀大肌 是对于疼痛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3 脊柱生理曲线的改变因疼痛可引起肌肉保护性痉挛 不对称的肌痉挛可引起脊柱生理曲线的改变 腰脊柱多向患侧倾斜 37 治疗 如患者腰痛甚者 不能触碰 不可手法治疗 如果腰痛不甚 尚可配合治疗者 方法同腰椎间盘突出症 同时检查痛点所在处重点用拨重手法及牵拉或定点复位手法 如无腿部症状者 可不治疗腿部 38 注意事项 1 治疗期间 病员卧床休息 腰部制动3 4天 2 治疗时病员体位根据病员的可能情况选择肢体最放松的位置 不宜强求某一体位 39 创伤性滑膜炎 膝关节的关节腔除股骨下端 胫骨平台和髌骨的软骨面外 其余的大部分为关节滑膜所覆盖 滑膜富有血管 血运丰富 滑膜细胞分泌滑液 可保持关节骨面滑润 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40 病因病机 由于暴力打击 跌扑创伤 扭伤 过度劳损 关节内游离体 关节附近骨折或外科手术等因素损伤滑膜 使之充血 渗出 产生大量积液 由于渗出物增多 关节内压力增高 可阻碍淋巴液回流 形成恶性循环 同时滑液积聚日久 纤维素沉着 如不及时消除积液或积血 则易发生纤维性机化 且关节滑膜在长期慢性刺激下逐渐增厚 引起关节粘连影响正常活动 由于股四头肌萎缩 使关节不稳 41 临床表现 膝关节疼痛 肿胀 压痛 滑膜有摩擦的声响和局部温度增高 其疼痛的临床特点是 膝关节主动极度伸直时 特别是抗阻力伸膝运动时髌下部疼痛加剧 被动极度曲屈时疼痛也明显加重 浮髌试验阳性 慢性损伤滑膜炎 临床上见有膝关节酸痛无力 肿胀在活动增加后较明显 关节活动部受限 检查膝关节活动时可扪得细碎的摩擦感 患者局部有轻度压痛 多伴有股四头肌萎缩 浮髌试验阳性或阴性 42 治疗 治则 活血祛於 消肿止痛 仰卧 1 滚揉拿大腿前肌群 由上到下 2 弹拨小腿前肌群及外侧肌群 由下向上 3 针灸血海 膝眼 浮兔 阳陵泉 足三里穴4 轻拿揉膝关节周围 两手对擦髌骨四周以透热为度 掌擦膝关节周围以透热为度 5 屈膝以双手掌对握膝做旋揉手法 6 膝被动做屈曲 伸展 拨伸运动 43 注意事项 1 急性期不宜做推拿 2 平时抬高腿 膝关节不宜负重 并加强床上屈膝练习以防肌肉粘连 3 注意膝关节保暖 44 半月板损伤 临床表现 患者多有典型伤病史 受伤时 患膝有撕裂感 随即关节疼痛 活动受限 主要症状有 1 关节肿胀血管损伤而产生关节积血 积液 2 关节交锁破裂移位的半夜板 游离于关节间隙中 使膝关节不能活动 临床上称之为 交锁 临床上常见到患者膝关节较锁与半曲位 经自行活动或别人牵拉后感到似有异物滑过 突然有 解锁 感 随即可以伸曲膝关节 3 肌肉萎缩以股四头肌最明显 45 临床表现 4 关节滑落感走路时感觉关节不平 有滑落感 尤其走在高地不平的道路 上下台阶或楼梯时最明显 5 压痛感压痛点多位于半月板的边缘和其前角 6 自述关节活动时有弹响 46 治疗 治疗以活血化瘀手法 滚 揉及膝关节屈伸活动针灸 鹤顶 内外膝眼 阳陵泉 等操作 损伤初期可在膝关节周围和大腿前部施以滚 揉等法在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血肿消散 47 踝关节扭伤 多因在不平的路面行走 跑步 跳跃 或下楼时 踝屈位足突然向内或向外翻转 踝外侧活内侧韧带受到强大的张力作用所致 以内翻位损伤最为常见 在内翻位受伤时 外侧韧带中以距腓前最易损伤 严重者 腓跟韧带亦断裂 而距腓后韧带后韧带损伤较为罕见 有急性扭伤病史 踝部出现明显肿胀疼痛 不能着地 内 外踝前下方均有压痛 皮肤呈紫色 48 治疗 卧位 1 滚小腿前后及足背2 针灸 足三里 阳陵泉 太溪 昆仑 解溪 太冲穴等3 弹拨比目肌及踝关节周围韧带特别是三角韧带 4 拔伸踝关节并踝作踝关节旋转运动 49 注意事项 1 两天内不宜手法治疗 当时处理以冷敷为主 2 一周内踝关节不能负重 期间多做踝关节旋转运动以防肌肉粘连 50 跟腱扭伤 病因 多因急性拉伤 如准备活动部充分即做猛力踏跳活急速跑动作 往往因肌肉急聚收缩而拉伤腱围组织 也可因反复做超过本人活动能力的跑跳运动 逐渐劳损而发病 51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临床的主要症状是跟腱疼痛 早期疼痛主要发于活动开始时 一旦活动开始后 疼痛反见减轻 但猛力跑跳时疼痛可加重 随着病情的加重 凡牵拉跟腱时都可引起疼痛 如上下楼 走路等 本病的压痛位表浅 52 治疗 卧位 1 滚揉小腿后肌群并弹拨至足跟 2 针灸 委中 承山 承筋 昆仑 照海穴等3 做背屈踝关节运动 4 做踝关节旋转运动 5 仰卧做膝关节拔伸运动 53 拔罐法 拔罐同艾灸一样 也是燃火作用在治疗上的运用 只不过是取活力的间接做用 是以各种灌状器材为工具 利用燃烧或其它途径排除罐内空气 造成负压 使罐吸附于皮肉上 产生温热刺激并造成局部组织淤血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54 拔罐的种类 竹罐优点 经济易制 轻巧 缺点 容易燥裂漏气 影响吸附力 陶罐优点 吸附力强 缺点是容易摔破损坏 玻璃罐优点 透明 可看到拔罐部位充血 淤血程度 便于随情掌握情况 缺点 容易摔坏 55 拔罐的作用和适应症 拔罐法有温经通络 祛湿逐寒 行气活血 消肿止痛的作用 临床主要用于风湿痹证如 肩 背 腰 腿痛 面瘫 肌肤麻痹 胃肠疾病如胃痛 腹痛 呕吐 泄泻 肺部疾病如伤风感冒 咳嗽 哮喘 刺血拔罐还可用于急性软组织损伤 毒虫咬伤等 56 拔罐的种类和方法 拔火罐要求火力强 动作快 部位准 吸附稳 1 闪火法2 投火法3 滴酒法 57 拔罐的禁忌和注意事项 1 根据不同部位 选择口径大小相宜的罐具 注意选择肌肉丰满 富有弹性 没有毛发 没有骨骼凹凸的部位 以防掉罐 2 病人要有正确而舒适的体位 罐具拔后如过紧并有疼痛或有灼烧感 应将罐具取下 3 高热惊厥者不宜拔罐4 皮肤有过敏 溃疡 水肿及浅表血络所在不宜拔罐 5 心前区不宜拔罐6 孕妇的腹部 腰骶部不宜拔罐7 取罐切忌左右旋转或强力硬拉 58 谢谢 5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