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历史12月联考试题.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851618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三历史12月联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届高三历史12月联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届高三历史12月联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三历史12月联考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丁山先生在宗法考源中说:“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宗法者,辨先祖宗昭穆亲疏之法也。”而王国维先生指出:“殷以前无嫡庶之制”,“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宗法制在西周以前已经产生B.嫡长子继承制是判断宗法制的依据C.宗法制只存在于统治阶层中D.关于宗法制的起源目前存在着争议2.997年,宋太宗分全国为十五路,转运使掌管一路的大权。1007年后,宋真宗在此基础上陆续增设了经略安抚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等机构。宋真宗这样做是为了A. 改变地方割据局面B.削相权以加强集权C.强化集体议事制度D.分事权以相互牵制3.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对南京条约内容中关于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轻看说明清朝统治者A.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B.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C.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 D.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4.1940年3月,国民党正式尊孙中山为“国父”。国民党在这时将孙中山从党的“总理” 转化为“国父”,其主要意图是A.肯定孙中山对民主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B.推动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C.发扬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团结抗日D.彰显国民党在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巨大贡献5.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古雅典将军)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男人就是城邦。”这一现象是雅典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C.频繁改革的结果 D.公民自由受限的体现6.1701年,英同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其中第二条规定:今后王位一律由信奉新教者继承,坚持同罗马教会交往者,均无资格按前举法令宣誓加冕。凡可以继承王位者,若同罗马教廷或者教会和好,或者保持交往,或者信奉罗马天主教或者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都应丧失继承的资格。这反映了A.议会立法限制国王宗教信仰自由B.权力中心开始由国王转移至议会C.英国以法律手段完善王位继承制D.英国立法巩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7.18世纪80年代美国的麦迪逊说:“美国若是联合起来,只要少数军队,甚至不要一兵一卒,对于外国野心来说,要比美国分裂而拥有十几万准备作战的精兵更能显示出一种令人生畏的姿态。”这里麦迪逊的主张是A. 建立统一的联邦政府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C.废除落后的君主立宪制 D.维护松散的邦联民主体制8.“人们也许会预言,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迅速加快,其他非西方地区将仿照中国的做法,建立新的权力中心。无疑,现在已有了种种为了获得政治和经济的完全独立而试图统一各自的地区、并使之现代化的泛字运动,如泛阿拉伯主义和泛非主义。”(全球通史)如果这些运动证明是成功的,那么A.地区动荡和环境污染将更严重 B.亚太地区必将成为世界权力中心C.新的全球多极化状态必将形成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最终形成9.孙健在中国经济通史中提到:“西汉时期,冶铁业非常发达。据考古发掘,在北京清河镇、山东藤县、河南鲁山、南阳、巩县、方城和江苏的利国驿等地,都发现过汉代冶铁遗址。其中以南阳、巩县两处冶铁遗址规模最大。”这本质上反映了A.河南冶铁业发达B.中原地区农业发达C.政府重视手工业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10.明代中后期,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通过诗文、书画、民歌时曲、通俗小说,不少能工巧匠、名医名卜等则通过技艺获得了社会地位、政治身份或经济收益。这反映了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B.社会价值体系多元化 C.市民阶层队伍壮大D.社会文化的高度繁荣11.德国在统一前后教育学生必须绝对服从老师的教育管理,就像中世纪的奴仆一样驯服。与此相反,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理念是:学生是“太阳”,是学校教育的中心,老师要围着学生转。德美教育理念的差异主要反映了A.经济发展水平差异B.封建专制思想影响程度不同C.民主化程度发展不同D.政治体制本质特征不一样12.某一时期,欧洲人为年轻人制定了新标准:他必须谈吐敏捷,必须精通体育和武艺,必须懂得跳舞并会欣赏音乐。他应该懂得拉丁文和希腊文。新标准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文艺复兴运动B.宗教改革运动C.启蒙运动D.工业革命13.从哥白尼到牛顿,再到爱因斯坦,欧美科学家信仰基督教的案例为数不少。这表明A.西方启蒙运动的不彻底性B.基督教教义蕴含着理性精神C.科学伦理离不开上帝指引D.基督教会推行宗教宽容政策14.近代有美术史家曾言:“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西洋画可谓形似极矣!自十九世纪以来,以科学之理研究光与色,其于物象体验入微。而立体派之思想转变,亦足见形似之不足尽艺术之长。”该学者认为A.文人画和西洋画都以形似为重B.文人画和立体派都缺乏科学依据C.文人画和西洋画可以取长补短D.文人画和立体派都注重蕴含精神15.1898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制定奖励章程:凡发明军用船械者颁特赏,专利50年;发明日用新器者,给工部郎中事职,专利30年;仿造西器之制法未传入中土(内陆)者,给工部主事职,专利10年。据此推断,该章程A.完善了专利保护制度B.消除了官本位思想的影响C.反映了技术立国的趋向D.顺应了实业救国的呼声16.1955年底,我国基本建设投资额只完成“一五”计划的51%。1956年1月,全国计划会议将计划投资额由国家计委预定的112. 7亿元增加到147亿元,比1955年增长71%,经过反冒进压缩,最终实际增长62%。据此可以推知A.“左”倾错误开始指导经济建设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建立C.建国初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D.“一五”期间计划实施盲目求快17.1906年,英国自由党在大选中获胜,英国议会主动提议逐年削减并最终停止对中国出口鸦片。在此基础上,两国政府经过磋商谈判,最终于1907年签订了禁烟条例。公开由政府支持的鸦片贸易终于成为历史。这主要体现了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B.中国禁烟运动收到实效C.鸦片贸易罪恶被深刻认识D.鸦片贸易不再有利可图18.20世纪70年代中美外交主要涉及政治领域,但进入80年代,双方签订经贸协定,互办贸易展览会,经贸关系日益密切。这主要取决于我国A.经济体制的改革B.外交政策的调整C.全面进行拨乱反正D.工作重心的转移19.1947年美国提出的“欧洲复兴计划”为西欧14个国家所接受。双方约定,美国提供的美元必须用来购买美国的援欧物资,所有受援国应对美国在关税、贸易限制和国内市场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从材料看,美国这样规定的出发点是A.恢复西欧经济B.稳固资本主义C.打开西欧市场D.遏制共产主义20.图示柱状图显示了苏联经济增长率与世界的比较,其中两次出现负增长,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破坏B.经济体制改革的负效应C.世界其他国家经济的发展D.苏联经济模式固化影响21.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历来是治国理政的大忌。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A.汉代儒学的主张B.程朱理学思想主张 C.陆王心学的思想D.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22.宋代实行“侍丁”制度,有老人需要赡养的家庭,政府可减免其税收与徭役。宋代政府还设置了“安济坊”“福田院”“居养院”“孤老院”等养老机构。这说明宋代A.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完善B.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C.宗法制得到进一步加强D.统治者以孝道治天下23.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在当时的中国并未广泛流传,而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自1898年出版后,10多年间在国内发行了30多个不同的版本。该变化主要反映了A.国人科学民主意识增强B.政治民主改革日益成熟C.社会环境发生根本变化D.救亡图存渐成社会潮流24.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曾说:“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训练有素而又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这里他主要是强调A.企业应该公平经营B.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C.对经济进行控制调节 D.权力的制衡原则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开皇初年,隋文帝力矫北周末年“用法深重”“诛杀无度”的弊政,命高颍、郑译、杨素、裴政等修订刑律。废除了前代的枭首、轘裂及鞭刑,还废除了大棒、束杖、丰辐、鞵底、压踝、杖桄等讯囚醅法。民有枉屈,县若不理,可以逐级上诉至朝廷,凡属死罪,都应上报朝廷,“三奏而后决”,以昭慎重。开皇三年,隋文帝根据刑部的奏报,认为犯罪人数还很多,乃因刑律太严。命苏威、牛弘等再定新律,删去死罪八十一条、沆罪(流放的罪)一百五十四条、徒杖等罪一千多条,从此“刑网简要,疏而不失”。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隋文帝刑律改革的主要内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文帝刑律改革的意义。(7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西汉一代,人口激增,其主要原因,除升平之日较多外,为当时帝皇之奖励早婚与发展农业,高祖之后为惠帝,惠帝在位积极采取人口增加政策。依当时之法律,女予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者有罪,罚出五算(汉代人头税,每人一百二十钱为一算);而产子者或二岁之间免役使,或复三年之算,怀妊者与谷二斛。高凯从人口性比例失调看汉初的人口政策材料二、工厂制度是以机器生产为主的,生产对体力和劳动技能的要求降低了,使大批童工和女工进入劳动力市场,童工的经济价值充分显现。工人为了生存,只有提高早婚早育和多育率,从而不断地为资本家提供劳动力后备军。据调查,17401790年,英国初婚平均年龄25.3岁,17801820年降到24.2岁。从1795年开始,政府先在南部、后在全国推行斯品汉姆兰法,此法规定按人口和物价状况领取救济金儿童实际上成为一种收入的来源,因而刺激了人口出生率增长。黄光耀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政府增加人口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出生率增长的原因。(9分)(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口增长的认识。(6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下面是19511957年中国高等教育中不同学科学生数量的构成比重情况表(%)。合计工科农科林科医科师范文科理科财经政法体育艺术解放前最高年10017.86.67.713.510.56.411.424.40.41.61951年10031.66.21.613.911.97.85.116.52.80.12.51952年10034.86.91.113.016.57.15.011.52.00.21.91953年10037.76.11.213.718.86.75.86.41.80.51.31957年10037.07.71.411.126.04.46.52.71.90.70.6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征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表格中的一种或多种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试卷答案1.D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宗法制。分析材料信息可见,在宗法制的起源问题上,丁山先生主张宗法制并不能以西周之初的制度为起源,应起源于之前的宗庙制度;而王国维先生则认为宗法制应以“嫡庶之制”为标准,商代因无此观念不可能有宗法制,其起源应在此之后。以上材料反映了在宗法制的起源上目前仍存在着争议,故选D。A、B两项所述仍为两位学者不同的观点,D项明显不符合史实,故排除。2.D本题考查宋朝中央集权的加强。由材料可知,宋太宗时期将全国分为十五路,并由转运使掌管一路的财政大权;之后陆续增设经略安抚司、提点刑狱司等机构,分掌治安、司法等权力。宋太宗的上述做法是为了分事权以相互牵制,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故选D。材料中的举措是在宋初宋太祖消除地方割据的措施的基础上而实行的,故A项错误;削弱相权属于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不同于加强中央集权的内容,故B项错误;C项在材料信息中无体现,故排除。 3.B南京条约是英国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国接受其侵略要求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遭到了破坏。当时清政府轻易放弃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等主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B项正确;清政府关注通商口岸的开放,是因其依然坚持闭关锁国政策,而非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A项错误;“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为南京条约附件“片面最惠国待遇”内容,排除C项;鸦片战争之前,清政府沉迷于天朝上国迷梦中,外交政策基本可以用“四夷来朝”概括,南京条约的签订是英国武力侵略的结果,而非简单的执行传统的抚夷政策,故D项错误。4.C本题考查抗战时期国民党的抗战政策。材料中“1940年3月”即抗战时期,国民党正式将孙中山由党的“总理”尊为“国父”,其意图在于焕发民族意识,发扬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团结各种抗日力量共同抗日,故选C。A、D两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实现于1937年9月国民政府发表国共合作宣言之时,故B项错误。5.A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见,修昔底德所说的“男人就是城邦”体现了雅典的民主政治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的实质,此现象是雅典政治体制的产物,故选A。B、C两项所述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材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维护了公民自由民主的权利,故D项错误。6.D分析材料信息可见,1701年即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后,英国议会在通过的王位继承法中,明确规定今后英国国王的王位一律由信奉新教者继承,与罗马教有关系者丧失继承资格。上述规定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代表的议会防止封建势力复辟、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和健全君主立宪制的意图,体现了英国通过立法巩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故选D。A项为对材料信息的错误解读,C项为表面现象并非实质问题,故排除;1688年“光荣革命”以来,英国的权力中心就开始由国王转移到议会手中,故B项错误。7.A材料“美国若是联合对外国要比美国分裂更令人生畏”说明麦迪逊主张美国要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进行联合,建立统一的联邦政府。8.C本题考查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和获得政治经济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地区成为主要的国际政治经济力量,从而使新的全球多极化状态必将形成,故选C。A项所述在材料中无体现,B、D两项不符合史实及材料主旨,故排除。9.B材料反映了西汉冶铁遗址遍布今天的北京、山东、河南多处及江苏北部等黄河中下游地区,其中河南两处冶铁遗址规模最大。以上冶铁业的发展适应了中原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从本质上体现了中原地区农业的发达,故选B。A项所述仅为表象且不符合“本质”的题意要求,C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于唐朝安史之乱后,故D项错误。10.B重农抑商政策是指重视农业,抑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在题干中未体现,A不符合题意;“读书人”、“能工巧匠、名医名卜”不属于市民阶层,C不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社会文化的高度繁荣,D不符合题意;“读书人通过诗文、书画、民歌时曲、通俗小说,不少能工巧匠、名医名卜等则通过技艺获得了社会地位、政治身份或经济收益”说明不同的阶层都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体现了社会价值体系的多元化,故选B。11.C由材料可知,19世纪后期德国在教育上强调学生的绝对服从老师的理念,而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理念突出了学生为中心和教育的主体地位。上述教育理念的差异均受两国政治制度的影响,主要反映了民主化程度发展的不同,故选C。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美、德两国经济均得到飞速发展,迅速上升到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因此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不能成为教育理念差异的原因,故A项错误;此时两国建立的政治制度均为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两者政治体制的本质特征一致,故B、D两项错误。12.A由材料中“精通体育”“跳舞”“音乐”“拉丁文和希腊文”可知其注重人文主义标准,属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内容,据此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宗教改革注重信仰的推崇,与材料不合,排除B;启蒙运动注重理性,提倡民主和科学,材料无体现,排除C;工业革命注重技术,与材料主旨不合,排除D。故选A。13.B分析材料信息可见,近代欧美科学家从哥白尼到牛顿、再到爱因斯坦,尽管均信仰基督教,但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可见基督教的崇尚真理和探索等理性精神与科学的理性有相通之处,故选B。哥白尼和牛顿所处的时代,启蒙运动尚未兴起,故A项错误;C项说法明显错误,故排除;宗教宽容政策仅局限于宗教领域,故D项错误。14.D材料 “文人画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体现了文人画借物抒情、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的特点;“西洋画可谓形似极矣立体派之思想转变,亦足见形似之不足尽艺术之长”反映了西方立体画派反对追求形似,而突出个人主观感受和个性发展的风格。综合可知文人画和立体派都注重蕴含精神,故选D。材料反映了文人画和西洋画都不以形似为重,故A项错误;B项说法明显错误,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15.D材料中1898年清朝总理衙门制定了奖励章程,对各种技术的发明者给予经济、政治奖赏和不同的专利保护,可见该章程顺应了19世纪末实业救国的呼声,故选D。A项不符合史实,C项在材料中体现,故排除;总理衙门不可能消除官本位思想,故B项错误。16.B由材料可知,到1955年底我国基本建设投资额只完成“一五”计划的51%,为此1956年初全国计划会议将国家计委原预定的计划投资额大幅度增加,使之比1955年增长71%,最终经反冒进压缩,上述计划投资额实际增长62%。这些都反映了国家对计划投资额的宏观调控,体现了逐步建立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故选B。材料中的反冒进压缩措施的实施,反映“左”倾错误尚未成为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故A项错误;C项所述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材料涉及国家调整经济建设指标的体制问题,并非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问题,故D项错误。17.A分析材料信息可见,1906年英国自由党在大选获胜后,英国议会主动提议逐年缩减和最终停止对华的鸦片出口,之后两国政府在谈判后,通过签订禁烟条例最终终结了政府公开支持鸦片贸易的历史。上述变化反映了受自由党坚持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影响,20世纪初英国在全世界实行自由贸易和资本输出,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故选A。鸦片战争前中国禁烟运动取得一定的成效,之后鸦片走私并未受到限制,故B项错误;C项所述为次要因素,D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18.D结合历史背景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美外交主要涉及政治领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日益密切,这一切主要取决于我国工作重心的转移,因此D项说法正确,A、B、C三项说法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D。19.C材料反映了1947年美国对西欧国家实施马歇尔计划时,提出了须用美国提供的美元购买美国的援欧物资,以及受援国应对美国在关税、贸易和国内市场给予一定优惠的条件,可见美国作出如此规定的出发点是打开西欧市场,故选C。恢复欧洲经济是马歇尔计划实施的作用,故A项错误;B、D两项均与材料信息无关且不符合题意要求,故排除。20.B分析图示信息可见,战后苏联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不断增长不同,苏联经济发展出现了很大的波动,其中在1963年和1983年出现了两次经济的负增长。这两次经济负增长分别是受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负面影响所致,故选B。A项所述不符合史实,C项不符合题意要求,故排除;苏联的斯大林模式为上述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D项不符合题意。21.D由“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可知实践的重要性。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在治学上强调“经世致用”,重视实践,故本题选D项。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质是思想专制,特点是外儒内法、神权化,故不选A项;程朱理学是儒家思想结合佛、道思想,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思辨化的产物,故不选B项;陆王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在方法论上主张通过内心自省的方式,强调个人修养,故不选C项。22.D材料仅反映了宋代政府鼓励养老的政策,不能说明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完善、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A、B两项均排除;C项为无关项,排除;尊老、赡养老人是中国儒家思想孝道的体现,D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23.D天演论的广泛发行说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国人开始关注政治体制改革,A不符合题意;政治民主改革日益成熟不符合史实,B不符合题意;当时的社会环境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C不符合题意;中国近代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救亡图存成为当时的社会潮流,天演论提出“适者生存”的观点,主张进行政治改革,所以得到广泛发行,故选D。24.C分析材料信息可见,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一再强调“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及“实现有效的领导”,这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国家加强干预经济的方式,即对经济进行控制调节,故选C。A、B、D三项所述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25.参考答案:(1)内容:修订刑律,废除了一些严酷的刑法;百姓可逐级上诉冤情;慎判死罪,经中央审定后才能定罪;宽省刑罚,删减死罪、漉罪等刑律中的条文。(2)意义: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巩同隋初的政治统治;刑律改革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影响了后世的法律制度。本题考查隋文帝的刑律改革。第(1)问,关于隋文帝刑律改革的主要内容,可依据材料“隋文帝力矫北周末年弊政,修订刑律”“废除了前代的枭首、轘裂及鞭刑”“民有枉屈,县若不理,可以逐级上诉至朝廷”“再定新律,删去死罪八十一条、沆罪(流放的罪)一百五十四条”等主要信息进行概括。第(2)问,封建统治下,减轻刑律,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进而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据此即可作答。26.参考答案:(1)措施:通过立法推行早婚政策:对生育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影响:促进人口激增;保证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一定影响。(2)原因:机器生产对体力要求放宽,童工也可能胜任;工人阶级为维持生存而多育;英国政府救济政策的影响。(3)认识:人口增长既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结果,也与政府的人口政策密切相关;人口增长不仅能提供必要的社会劳动力,同时也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人口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等等。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人口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第(1)问,由材料“帝皇之奖励早婚”“依当时之法律,女予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者有罪,罚出五算(汉代人头税,每人一百二十钱为一算);而产子者或二岁之间免役使,或复三年之算,怀妊者与谷二斛”等信息可以得出政府通过立法规定及采取一定奖励措施等来鼓励人口发展,而在传统的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的增长、劳动力的增加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稳定,据此即可作答。第(2)问,注意材料关键信息“机器生产对体力和劳动技能的要求降低,大批童工和女工进入劳动力市场”“工人为了生存,只有提高早婚早育和多育率”,英国政府“先在南部、后在全国推行斯品汉姆兰法,因而刺激了人口出生率增长”,据此即可作答。第(3)问,此问为开放性问题,答题时需注意人口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必要条件之一,它对社会发展起制约和影响作用: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人口状况对社会的发展可以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与物质生产相适应的人口状况,最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据此即可作答。27.参考答案:示例一特征:高等教育服务于工业化建设。探讨: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一五”计划重点开展工业化建设,国家需要大批专业化的工科技术人员,因而高等院校中1952年后工科的学生数量大幅增加,这反映了高等教育为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服务的特征。示例二特征:高等教育发展注重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原因:建国初期,我国国民文化素质水平普遍较低,国家建设需要大批的教师队伍来推动全民教育的发展,因而此时期为落实“全民教育”的方针,高等院校中师范类学生的数量增加相对较多。示例三特征:高等教育发展注重改善国民生活。原因:建国初期,我国医疗条件极差,广大百姓得不到医疗保证,国家需要大批的医护人员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状况,因而高等院校中医科学生数量相对稳定。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教育。解题时首先需审清设问,明确题目要求是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征进行探讨”;其次是归纳材料的核心观点,归纳材料时需注意图表提示的时间背景是“解放前”与“1951-1957”(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后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提示的教育内容是“工科、农科、林科、医科、师范、文科、理科、财经、政法、体育、艺术”等学科门类比例的变化;再次,论述时注意结合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发展的史实与国家经济建设、国民文化素质、国民生活的关系;最后,注意文字表述的科学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