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亲爱的爸爸妈妈》学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39676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亲爱的爸爸妈妈》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亲爱的爸爸妈妈》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亲爱的爸爸妈妈》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亲爱的爸爸妈妈学案 新人教版【习学目标】领会文章的主题,感受作品情真意切的语言。 搜集、整理有关战争,特别是二战中战领国对被占领国实行残暴统治的有关资料,为阅读文本,贮蓄情感做准备。在再现历史的画面和重温历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的恨和对南斯拉夫人民的英勇、对生活热爱的由衷敬佩,真正领悟和平与幸福的重要。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南京大屠杀这个片断的心情或感受:沉重、恐怖、残忍、凄惨。 是啊,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人看到这一场面无一不会感到悲痛,惨烈。这个痛苦不仅是中国的,而 是世界的。在二战中,面对这样屠杀的人,又何止千万。 在南斯拉夫的美丽小城克拉库耶伐次,就遭受了一次全城毁灭性的残酷杀戮。参观完这个遗址, 法国著名的哲学家萨特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请一位同学朗读一遍。师:从这段文学中你能发现萨特着重用哪几个词表达自己的观感呢? 生:痛苦、沉重记忆、美丽的记忆。 师(沉重地):是的,我们的心应当沉重呀。因为那场屠杀中还有300个孩子,面对孩子们呼喊着亲爱的爸爸妈妈的是冰冷的枪声,多么撕心裂肺。(声音哽咽)今天,我们就跟着华裔作家聂华苓去重温那沉重而美丽的记忆。 二、自主学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肃穆 荒谬 赤裸裸 练习簿 憧憬 明赫白2关于作者聂华苓,女,美国华裔作家,1921年生,湖北武汉人。著有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流长台湾轶事等小说集,梦谷集三十年后等散文集,百花文集等翻译集。3自由朗读,把握文章内容。 (1)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容。 来到纪念地;看纪念演出;参加座谈会;参观纪念馆。(2)课文重点是控诉法西斯的罪行,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要和平,不要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呼声,也是这篇课文的主题。(3)这些记录中,你们可以看出哪些是沉重的记忆,哪些是美丽的记忆吗?萨特说到,克拉库耶伐次这座小城成了一座巨大的坟墓,埋葬了7 000个被残杀的人。课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那一段残酷的历史,一天之内,纳粹杀死7 000人,其中包括300名孩子,鲜血染红三百五十多英亩土地,被残杀者临死前的哀号仿佛就在我们耳畔回响。大屠杀惨绝人寰,历史是沉重的,记忆是沉重的。面对屠杀,塞尔维亚人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课文中写到一位不愿苟且偷生,宁死不屈的老师,就是一个例子。这一方面的记忆又是美丽的。(4)作家聂华苓也来到这个纪念地,她看了纪念演出,参加作家座谈会,参观了纪念馆。在她用文字记下的参加纪念活动的过程中,这里哪一个情节让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老师说的那句话:“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这是一个老师在枪口下的宣言,他英勇无畏,用自己的生命为孩子们上了最后一课,让所有人永远记住,法西斯是无情的,是人面兽心的。我觉得他是想告诉孩子们,生命虽然如此痛苦无值地结束,但是要以血的代价告诫人们,我们要热爱和平和祖国,临死不屈,反对战争。 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面对死亡时300个孩子发出的那声“亲爱的爸爸妈妈”的真心呼唤,让我的心深深地为之震撼,这是多么情真意切的呼唤,这是发自肺腑的呼唤,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我感受最深的是那些孩子们在临死前,依然惦记着亲爱的爸爸、妈妈、亲朋好友,虽然惦记的是一些微不足道和小事,但是足以表达他们对父母、对亲朋好友的感情。这点我认为很感动,我们平日里对待父母有些冷漠,现在回想起来,是多么不安哪!我认为不要等到临死前,才知道与父母之间无价的亲情。 我认为把南斯拉夫的屠杀和南京大屠杀拿来比较写,印象很深。南京死了三十万人,这种惨无人道的行为,让我们感到德国、日本人太残忍,非常同情死去的人,尤其是妇女和孩子,他们是无辜的。 我从这几位知名作家之间的谈话中感受匪浅。其中身为德国人的作家,因感到祖国犯下的滔天恶行,身感痛心而泪流满面。他这种行为是美丽的。日本人 不愿正视历史,仍为侵略辩护。课文中写有很多人每年来纪念,说明他们没有忘记历史。在37面下面就有“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那个日本人只记得自己的痛苦,却忘记带给别人的痛苦,这就是忘记历史,这是自私的。中国人在这里提到南京大屠杀,并不是要报仇,而是让子孙明白和平来之不易,让日本人的内心感到无地自容。 三、合作探究情感体验。 1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就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记住这段历史就是记住历史带给我们的深刻教训。聂华苓在文中也同样发出了这样强烈的呼唤。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这样的文字。 2我们在读完课文之后,大家的心情怎样呢?同学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谈谈自己的想法。 四、善用资料,升华文本的情感。 战争带给人们的心灵的创伤,带给国家的苦痛,带给世界的灾难,是永远无法弥合的流血的伤口。下面我想展示一下同学们搜集整理的资料,更深刻感受作家对幸福生活,对和平世界的强烈呼唤。 (读收视笔记)这是我在收看了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关于日本部队揭秘这期节目后的日记。以前我只知道中中国有731部队,看了节目才知道还有6支,60多个细菌工厂,遍布大半个中国。他们在广州用碳疽茵杀害了4万多香港人,还有的人因被细菌感染得烂脚病残废了,留下的伤痕看了真恐怖。但是有的日本人还否认这段历史,修改教科书,这简直就不是人。 (展示图片)这是我在网上下载的南京大屠杀的图片。这真是血淋淋的事实呀,居然有人否认它。在历史的镜子面前日本人是丑恶的,他也让我知道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用智慧和科技武装我们的头脑,强大我们的国家。 (读报心得)这几张是前些日子关于侵华日军介子气毒害现在中国人的报道。五十多年过去了,它们还可以杀人,多可怕。从报纸上描写的那些中毒者的情形,我可以遥想当年被毒害的无数中国人的惨状。再不要有战争了,它留给人类的痛苦太长了。 (电影美丽人生片断)爸爸对儿子说这是一场游戏,他是为了不伤害儿子幼小的心灵,为了不让儿子知道那其实是多么血腥的残杀。 (中央电视台伊拉克战事报道片头)当时我只觉得它的解说词写得很好,和音乐画面结合在一起让我的心有一种颤抖的感觉,就让爸爸录下来了。 五、课堂小结我知道同学们准备的资料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能一一展示了。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世界上仍然还有很多的地方销烟弥漫,母亲们痛苦的眼泪,孩子们惊恐的哭叫,那一双双流露着悲痛和渴望的眼睛似乎在向我们呼喊:不要战争,保卫和平。同学们,希望我们都是和平的维护者,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六、当堂检测(一)基础部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纳粹(cu) 杀戮(l) B蜿蜒(wn yn) 恍惚(hun h)C荒谬(ni) 肃穆(m) D同胞(po) 赤裸裸(lu)2联系上下文语境,写出下列句子的含义。(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2)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3)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4)克拉库耶伐次血腥悲剧中最感人的,是那些被残杀的人留下的片纸只字。3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1)没有仇恨,没有愤怒,只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 )(2)多少人记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3)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4)纳粹将其所有的愤怒残酷地发泄在这个温和的小城里。(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48题。所有的作家都看到和感染到克拉库耶伐次山谷中重现的半个世纪前的一段历史。历史是( )的。现实呢?中国大陆有三位作家在座。杨旭站起来说话了:“我从南京来。1937年,日本军队攻进南京时,有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屠杀。那一场屠杀受害者有30万人!我们在南京也建立了一座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1937年,我五岁,我是那一场大屠杀的幸存者。今天我对南斯拉夫人在受害者面前所表现的感情,完全理解。我注意到:今天的仪式上有许多青年和少年。我们这些大人应该对孩子们负责:永远不要有战争了。”西德作家明赫白( )站起来,他沉重地说:“我有犯罪感:感到是我杀害了那些孩子。我们简直就是禽兽!所有集中营都必须粉碎!你们允许我和你们在一起,我非常感激”他说不下去了,坐下来( )。另一位作家讲话之后,日本人( )讲话了。 “南京大屠杀是事实。但是,请不要忘记:我们也有广岛原子弹,也有一片沉寂。” 明赫白仍然双手撑着头流泪。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4填上文中四处空缺的词语,并体会其内含。5(1)“历史是( )的,现实呢?”在全文起什么作用?(2)从全文来看,与它相照应的一句话是_。6作家们为什么和明赫白握手?7那位日本作家为什么得不到大家的尊重和理解?8本文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二)提高部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1题。最后一课 郑振铎我不荒废一秒钟的工夫,开始照常讲下去。学生们照常记着笔记,默默无声的。对于要“辞别”的,要“离开”的东西,觉得格外的留恋。黑板显得格外的光亮,粉笔是分外的白而柔软适用,小小的课桌,觉得十分的可爱;学生们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摩着,也觉得十分的难分难舍。我的表在衣袋里嘀嘀嗒嗒地走着,那声音仿佛听得见。没有伤感,没有悲哀,只有坚定的决心,沉毅异常的在等待着;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远远的有沉重的车轮碾地的声音可听到。几分钟后,有几辆满载着日本兵的军用车,经过校门口,由东向西,徐徐地走过,当头一面旭日旗,血红的一个圆圈,在迎风飘荡着。时间是上午10时30分。我一眼看见了这些车子走过去,立刻挺直了身体,作着立正的姿势,沉毅的合上了书本,以坚决的口气宣布道: “现在下课!”没有一个学生要问的,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彷徨,没有顾虑。个个都决定了应该怎么办,应该向哪一个方向走去。赤热的心,像钢铁铸成似的坚固,像走着鹅步的仪仗队似的一致。从来没有那么无纷纭的一致的坚定过,从校长到工役。这样,光荣的国立暨南大学在上海暂时结束了她的生命,默默的在忙着迁校的工作。注:1938年,日军侵略上海。9文中作者赞扬了_,揭露了_。10简答(1)作者在文中准确记录了一个时间“上午10时30分”,这一时间的准确性为什么是可信的?(回答不超过40字)这一时间的准确性是可信的,因为_。(2)文中“像走着鹅步的仪仗队似的一致,”表明师生怎样的气度?表明师生_ _。11用竖线把上文分为两部分。12根据下列情境,以“母爱”为开头,扩展成一段话,不少于40个字。村野是我生命的摇篮,母爱是_。(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历史,现实,在雨中( )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他们全是南斯拉夫著名的演员和音乐家。”莫马指着几个走向扩音器的人对我说。雨下得更大了。乐队奏起了音乐。一位女演员朗诵南斯拉夫著名女诗人迪桑卡的诗:他们坐在书桌前就在那要命时刻前55分钟小小的人儿,急切地回答艰难的问题:假若一个人步行,结果是多少许许多多这类问题。小脑子充满了数字,书包装满了练习簿,打的分数有好也有坏;兜儿还塞一把梦想和秘密,是爱和盟誓。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将在阳光下奔跑很久,很久直到任务了结时。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世纪前的残酷历史( )在我们眼前。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对死亡的恐惧,对亲人的呼唤,父母失子的哀伤和控诉,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 )和对自由的( )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回音在倾泻的雨中缭绕不绝。天地亦与人同哀。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没有仇恨,没有愤怒;只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我不由想起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也建在当年日军集体屠杀中国人的地点。馆外一大片石子,每颗石子象征一位牺牲者。馆内陈列着日军屠杀的证物、文件、照片、报纸。这是历史事实。但是,多少人记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1.填充文中空缺的四个词语:_、_、_、_。.作者在本片段及另一片段反复地写“雨”,作用是什么? .演员和音乐家很多,怀念的方式也多样,为什么单独提到女演员朗诵迪桑卡的诗? . “世世代代人的声音”中的“人”字为什么加引号? .作者为什么会不由地想起南京大屠杀? .结尾段的含义是什么? .怎么理解历史与现实在雨中“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苦难本是一条狗苦难本是一条狗。生活中,它不经意就向我们扑来。如果我们畏惧、躲避,它就凶残地追着我们不放;如果我们直起身子,挥舞着拳头向它大声吆喝,它就只有夹着尾巴灰溜溜地逃走。跌倒一万次的人也比她幸运。她从娘胎里出来,手脚的末端只是圆秃秃的肉球。8岁时,有了思想的她就想到了死。( )的是,她无法找到死的方法:用头撞墙,由于没有四肢支撑,在碰得几个血泡、摔得一脸模糊后还是( )活着;绝食,又遭到母亲( ):“八年,我千辛万苦拉扯你八年了”看着母亲的眼泪,她( )反省:“我要像正常人一样活下去!”于是她开始训练拿筷子。她从一根筷子开始,再到两根筷子,日复一日,血痕复血痕,9岁那年,她终于吃到自己用筷子夹起的第一口饭。学会拿筷子后,她将腿直立于地,努力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地面接触的部位从血痕到血泡,从血泡到厚茧,摔倒爬起,爬起摔倒,血水夹汗水,汗水夹血水。10岁,她学会了走路。也就在这年,她有了读书的念头。在父母和老师的帮助下,她成了村上小学一名编外生。于是,她用胶皮缠在脚上,不管寒暑和风雨,总是早早到校;她用手臂的末段夹笔写字,付出比常人多十倍的努力,从小学到初中,到自学财务大专。她的名字叫胡春香,她给手脚健全体魄健壮的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美国体育运动史上伟大的长跑选手格连康宁罕,在8岁那年因意外遭遇一场爆炸事故,致使双腿严重受伤,而且腿上没有一块完整的肌肤。医生曾断言他此生再也无法行走。面对黯然神伤的父母,康宁罕没有哭泣,而是大声宣誓:“我一定要站起来!”康宁罕在床上躺了两个月之后,他便尝试着下床了。为了不让父母看见伤心,康宁罕总是背着父母,拄着父亲为他做的那两根小拐杖在房间里挪动。钻心的疼痛把他一次次击倒。几个月后,康宁罕的两条双腿可以慢慢屈伸了。于是,康宁罕又想起了离家两英里的一个湖泊。康宁罕心向湖泊,更加顽强地锻炼着自己。两年后,他凭借自己的坚韧和毅力,走到了湖边。从此,康宁罕又开始练习跑步,他把农场上的牛马作为追逐对象,数年如一日,寒暑不放弃。后来,他的双腿就这样“奇迹”般地强壮了起来。再后来,康宁罕经过不断的挑战,成了美国历史上有名的长跑运动员。康宁罕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 。是的,只要你拥有对生命的热爱,苦难就永远而且只能是一条落水的狗。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不经意(2)断言2.第二段括号中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是一项是( )A.可怜 依然 怒骂 幡然 B.可悲 依然 漫骂 幡然C.可怜 安然 漫骂 毅然 D.可悲 安然 怒骂 毅然3.从文章内容和表达效果看,以“苦难本是一条狗”为题有什么好处?请从两个方面简要分析。4.本文文质兼美,其中心句是 。5.第四段中的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其作用是 。6.根据上文内容,分别在第四段和第七段空缺的横线上补写上一句话(每句不超过15个字)。7.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条关于“苦难本是一条狗”的名言警句。8.文中,作者把苦难比作一条狗,想一想,还可以把苦难比作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比?合作探究参考答案(三)1在37面,“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反抗和对自由的执著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没有仇恨,没有愤怒;只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这是历史事实。但是,多少人记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2我们要和平的世界。爱好和平,更要牢记历史,让悲剧不再重演,更好地把握现在,把握未来。 我在历史书上看到,日本人不但入侵中国,还实行愚民政策,也就是“欲灭其国,必先灭其史。”我开始并不懂它的意思。现在我真切地体会到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谁否认过去,谁就在冒重蹈覆辙的危险。 从文章中我想到伊拉克的孩子。在电视上看到他们血淋淋的样子,还有那么小都拿着枪,我感到真可怕,也很庆幸自己生活在幸福的和平环境里,真好。我一定会更珍惜它。 我想呼吁美国总统小布什:别打了,快从伊拉克走吧,你的士兵也很可怜。参考答案一、1A(Bhun;Cmi;Dbo)2(1)描写天气状况,更主要的是象征人们纪念死者时悲伤痛苦的心情。(2)对纳粹残杀这个小城7000多人感到痛苦,心情沉重。但作者赞美南斯拉夫整个民族的英勇,所以说记忆又是美丽的。(3)表达了作者对屠杀无辜,灭绝人性的纳粹的痛恨之情。(4)说它最感人,是因为这些字条是他们死前非常镇静地留给亲人的,表现了他们对亲人的爱,对纳粹的恨。3(1)排比 (2)设问 (3)比喻 (4)拟人4沉重 缓缓地 掩面哭泣 也要5(1)承上启下。对纳粹发动不义战争愤怒,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不能正确看待不义战争而感到愤怒。(2)这是历史事实。但是,多少人记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6因为明赫白对自己国家发动的不义战争表示了深深地歉意,人们宽恕了他,并对他表示友好。7因为他强词夺理,把自己所在的非正义一方的灾难放在第一位。8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或:人民反对非正义战争。(二)9爱国师生的正义行动 妥协分子的可耻行为10(1)前面写过“我的表在衣袋里嘀嘀嗒嗒地走着”,作者在日军出现时是有表可看的(2)沉静、郑重、临危不乱的气度11在“现在下课!”后边画竖线。12(母爱是)系着摇篮的绳索,任凭风吹雨打,她始终以最强音,把我向生存的高层次鞭策。(符合规定情境,内容充实即可(三) .融合 呈现 反抗 执著.天地与人同哀。 用“雨”来表达对南斯拉夫这个小城被残杀的7000多人的哀悼。.突出被杀的是一群求知欲旺盛,充满幻想的孩子,表现了女演员对他们的怀念和哀悼。. .起强调作用,强调人的价值,生命的价值。5.我们可以不记仇,但是不能忘记惨痛的历史事实,不能忘记非正义战争的罪恶,不能忘记死于非命的孩子,不能忘记起来反抗的民族的英勇。要记住历史,珍惜和平。.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此时,历史与现实都在雨中融合了。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当初纳粹竟然以为种族有优劣,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四)1.(1)不注意;不留神。 (2)十分肯定地说。 2.D 3.(1)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增加文章的趣味性。(2)以苦难与狗作比,阐明了只要付出努力,就会获得幸福,增强了表达效果。4.结尾“只要你拥有对生命的热爱,苦难就永远而且只能是一条落水的狗。”5.回环 突出了胡春香学走路的艰难。6.只要付出热爱,你就会收获幸福;苍天不会虐待生命的热爱者。78.略补充资料一:那是六年前,在与一位曾在欧盟任职的德国教授座谈经济改革问题时,有人不合时宜的地提起日本对侵华罪行的暧昧态度,询问教授的看法。就在大家感到有些难堪时,这位德国教授回答道:“对于日本的态度我无法评价,但对于德国在二战中犯下的罪行我们完全承认。尽管我是战后出生的,但如果在座诸位需要的话,我可以在这里代表德国表示忏悔。”会议室中的空气骤然凝固了。大家都被这位德国教授的坦诚态度所震撼。他赢得了入会者的尊重,正像德国人民赢得世界人民的尊重一样。深究下去,这是与德国知识分子坚持理性原则,并对青年进行理性主义的历史教育分不开的。有关法西斯的历史,是德国学生必学并反思的一段历史。补充资料二:1970年12月7日上午,整个东欧大雪压境,这是东欧最寒冷的季节。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时,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死难者纪念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这本来是一个十分普通的仪式,随行的人开始等着这个仪式的结束。突然,勃兰特的双腿跪在了犹太人死难者的纪念碑下,他这一举动让所人都猝不及防。所有人都被勃兰特的举动惊呆了。广场上一片肃静,只有大雪在天空中纷纷扬扬。随即,在场的记者醒悟过来。镁光灯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碑前划出道道耀眼的光芒。第二天东欧的各大媒体上,都登着德国总理跪在二战时期被德国人杀害的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的照片。凡是看到这张照片的人无不为之动容。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深深的忏悔,这一跪的份量重如泰山。三年后,当勃兰特接受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莉亚娜-法拉奇的采访时,问他为什么在敬献花圈之前没有安排这个仪式,而你自己突然作了这个决定。勃兰特说:“尽管我很早就离开德国,二战期间在国外从事反法西斯的斗争。但是现在我是西德的总理,我对希特勒上台搞法西斯主义觉得有道义上的连带责任。那天早上醒来时有一种奇异的感觉,我觉得不能只限于给纪念碑献一个花圈。我本能地预感到将有意外的事情发生,尽管我不知道是什么事情。献完花圈后,我突然感到有下跪的必要,这就是下意识吧。”勃兰特解释他的下跪之举“不仅是对波兰人,实际上首先是对本国人民”,因为“太多的人需要排除孤独感,需要共同承担这个重责承认我们的责任不仅有助于洗刷我们的良心,而且有助于大家生活在一起。犹太人、波兰人、德国人,我们应该生活在一起。”在这里,人性、良知、公道占据了勃兰特的思维,一切外在的东西都形同虚设。勃兰特这是向正义和公道下跪,他敬畏的是天道人心,是向数千万被纳粹杀害的犹太人的灵魂下跪。世界也许就在那一刻原谅了德国,这一跪成为一段光辉的历史载入了人类的史册。有人问犹太人:你们恨德国人吗?他们说不恨,因为德国是一个光明磊落的民族!因为他们跪着都比站着的日本人要高大!勃兰特这一勇敢的行为使他成为1971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并在他杰出的政治生涯中画上了浓重的一笔。多年后,一位诗人写了这样一首诗:当勃兰特在华沙双膝跪下,全世界看到一个反差。跪着的德国总理,比站着的日本首相高大。30多年后,德国的新一代领导人沿着维利-勃兰特的足迹又踏上了这块土地:德国统一后的第二位联邦总理施罗德在对波兰进行短暂访问期间,再次来到他的前辈曾经真诚下跪的纪念碑前,郑重地献上了一个花圈。随后,施罗德为安放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附近的维利-勃兰特纪念碑揭了幕。施罗德说,勃兰特以一种特殊的姿态表明,只有承担起历史责任,才能走向未来。阳光下,纪念碑上这位前西德领导人维利-勃兰特下跪的浮雕侧影显得凝重而神圣总结:借用第二位联邦总理施罗德谁忘记历史,谁就在灵魂上有病,对于历史犯下的错误,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才是一个高大的“人”。德国是一个理性的民族,具有反思精神的民族。补充资料三日本政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不承认这一事实,日本的历史教科书里也没有侵华战争这段历史。参拜“靖国神社”在战争赔偿方面,德国为230万纳粹时期劳工幸存者建立赔偿基金;日本即使对血泪斑斑的“随军慰安妇”赔偿也百般抵赖和拒绝。总结:极端的民族主义理性的民族主义是,抵御外来入侵,捍卫民族尊严,促进民族进步,是捍卫人类基本价值规范的正义之剑。而狭隘的民族主义,盲目自大、因循守旧、仇视异族,则往往是践踏人类基本价值规范的邪恶之剑。补充资料三每次日本灾害过后,我们的网络上往往会很快响起一阵欢呼雀跃,即使有哀悼和惋惜,也被狂风暴雨般的批判打得抬不起头。这是一种很习以为常的“仇恨运动”了,每一次那个岛国发生灾难,都如同气象学里的那只蝴蝶,在海的彼岸卷起阵阵幸灾乐祸的飓风。其实每次灾害过后,其潜在或现实受害者,多是和你我一样的小老百姓、守法公民,他们和我们一样为生计奔波、为儿女呵护、为社会出力。在他们身上,没有军国主义的影子,没有鹰派政客的嘴脸,没有极右狂热者的脸谱,甚至不少人都是中国人的朋友。然而,不知为什么,总有一些人,一听说某国遭灾了,马上就联想到N年前的国仇家恨,翻出历史的旧账,让“军国主义、帝国主义、反华分子”所在国度的后人们来偿还。多少年过去了,这种单一错乱的“报仇”思维依然生生不息,而“生命至上、同类相悯”这些最基本的人本价值观,还没有深入人心。甘地、马丁路德金在执着反对某个恶的制度的同时,不忘告诫人们要学会宽容,因为“因剑得到的也必将因剑而失去”多少年过去了,这些思想却还寂寞地躺在蒙尘的书本里。吗?难道“宽容和仇恨”就真的与我们一些的愤怒年轻人,格格不入吗?宽容不意味着怯懦,而是一种强大后的自信,自省不意味着忘记,而是让悲剧永不重演的自我强大。我们也应该反思:在批评日本狭隘的民族主义的同时,是不是自己也犯了类似的错误。记住雨果说过的话“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记住塞尔维亚人每年举行纪念活动的目的吧: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没有仇恨,没有愤怒;只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但愿新时代的我们也不要不丧失理性的独立思考,仅仅为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而丧失了对生命的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