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913119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单元整合【单元思想】一、把握一条基本线索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皇帝的权力不断延伸。权力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秦朝,从汉至元逐步发展完善,明清时期强化并达到顶峰。二、构建知识网络三、单元拓展:全面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1历史概念(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汇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专制主义是决策方式。(2)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中央集权是管理方式。(3)二者之间的联系: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专制主义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时,专制主义皇权削弱时,往往也是中央集权不力时。2形成原因(1)经济根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提高导致旧的生产关系解体,秦国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经济的统治地位,这种经济的特点便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的个体的小农经济。这种经济模式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新兴的地主阶级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保护其土地所有制度。这种封建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央集权制的建立。(2)社会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吸取周天子在诸侯割据局面下无能力的教训,在统一全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3)思想根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秦自商鞅变法后,一直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韩非子总结诸子百家学说,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为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理论基础。(4)地理原因:由于中国属于大河文明,以农业生产为主,土地束缚了过多的劳动力,无法更多的发展商业与手工业,而且领土面积较大,需要统一的管理。3加强措施(1)加强君主权力。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专制制度;从西汉到唐朝,王国、豪强、士族、节度使都曾是威胁中央集权和皇权的大问题;宋太祖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强化了皇权;明清时期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加强。(2)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明清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狱。从控制对象的范围看,是由镇压反对派儒生,到控制官吏选拔,再到控制和镇压全体汉族地主与人民。(3)调整中央机构。秦始皇时期三公九卿;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明清时期废丞相,设内阁,增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设立和职权完全服从于专制君权的需要。(4)注重官吏选拔制度。秦汉时期官吏由皇帝任免,魏晋南北朝时期由士族世袭,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明清时期八股取士。(5)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汉时期的郡县制,王国问题的解决,士族势力的消亡,藩镇割据势力的强大与解决。北宋削弱地方势力,元朝实行行省制,明朝设三司,清朝设军机处直接控制地方的官吏。4消亡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消灭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外来影响的必然结果。(1)经济上,在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上,资本主义经济得以产生,并得到发展,这必然要求废除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专制制度,以保证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政治上,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要求参政议政,废除专制制度。(3)思想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传入,客观上冲击了中国的专制制度,并为建立新制度提供了模式。5历史作用(1)积极作用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防止分裂割据;有利于抵御外国侵略;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内政局的稳定,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有利于政府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文化建设。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范围内的传播。(2)消极作用经济上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政治上,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的进步。【时空坐标】第一单元训练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个2分,共50分)1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在汉字中占有很大比重。这与下列哪一政治制度密切相关()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 D行省制2(xx石家庄)作为著名的侨乡,广东许多地方都办有侨情乡讯杂志,部分家族还办有自己的家族杂志。这种文化现象反映了古代中国的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3(xx北京西城)“譬犹从一大树中截枝分栽,别成一独立之新根干。”这形容的是()A分封制 B王位世袭制 C郡县制 D六部制4“在这样的时代(国)王只是诸多政治实体的共主,或者说是联盟领袖。”这一政治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实行了宗法制度 B采取了分封制度C实行了郡县制 D推行了郡国并存制5. “古代的住宅,东偏是祠堂,即庙,西偏是家屋,即寝。古代的家庭,最重要的祭祖自属大事。” 材料揭示了()A分封制的巩固 B宗法制的影响 C宰相制的实行 D内朝制的推行6中国古代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民间供奉和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这种现象源于我国古代的()A分封制B宗法制C.世袭制D皇帝制7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A中央集权 B官僚政治 C家国一体 D君主专制8西周时,国家政权结构的分散性是导致诸侯争霸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问题,秦朝实行()A郡县制 B三公九卿制 C. 皇帝制度 D察举制9“秦始皇一举废除了制度,不过,继秦而起的汉皇帝更重实际且谨慎,他先略微恢复一点,然后再将削弱到微不足道的地步。”(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材料中省略的应是什么()A分封制B宗法制C科举制 D郡县制10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A分封制全面崩溃B宗法制荡然无存C郡县制初现雏形 D实行郡国并行制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家”和“国”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对这种家国一体的政治造成冲击的有()宗法制 郡县制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ABC D12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其主观目的是()A炫耀文治武功 B树立专制权威C制造暴政依据 D宣扬君权神授13(xx潍坊)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指出:“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这一措施() A加强了汉初的中央集权 B确立了汉初思想大一统 C加剧了中央与地方对立 D体现了汉承秦制的原则14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尊旧礼,“五日一朝太公(刘邦父亲),如家人父子礼。”后来其父以尊礼待刘邦,口中还念念有词,“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 这里的“天下法”是指()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皇位世袭制15“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材料所体现的政治制度是指()A秦朝的郡县制 B汉初的郡国并行制C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D元朝的行省制16黄梅戏女驸马中有这样的一段唱词:“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这里提到的选官方式是()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7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在(中国)古书上,亦未尝无相类似的制度。”他所说的“民主政体”可能是指()A西周分封制B秦朝中央集权制C.唐朝三省六部制D明代内阁18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早体现“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是()A通判 B御史大夫 C刺史 D监察御史19某中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过时光隧道在一起谈论自己的丰功伟绩。下列台词与史实不符的是()A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xx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B唐太宗“我划分三省的职权,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C宋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D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20有个家境贫穷的读书人贾六,寒窗苦读十年,被当地郡的中正发现,但由于出身较低,被评为“中下品”,推荐到西北怀远县作县令。该事件应该发生于()A汉朝B魏晋南北朝C唐朝 D宋朝21汉书记载:“中朝官也,亦谓之内臣。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郡国并行制的缺陷 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C察举制的弊端 D刺史制度流于形式22宋朝在军事方面设三衙枢密院的新体制。枢密院总理兵政,握有调兵之权。三衙主要负责军队的训练等日常事务,有握兵之权。派兵出征时,临时委派军事将领。宋朝这一做法有利于()A选拔军事人才 B防止将帅专权,发动兵变 C扩大枢密院权力 D提高军队战斗力23好了歌:“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宰相权大睡不好,选才选官更难搞;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为解决诗歌中的“苦恼”,统治者曾采取的措施有()三省六部制皇位继承制科举制刺史制ABC D24军机处设在隆宗门内,乾清门西侧,严禁外人进入。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也须退出。这说明军机处的特点是()A快捷性 B保密性C集权性 D辅助性25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C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第卷(非选择题50分)二、非选择题(26题11分,27题12分,28题13分,29题14分,共50分)26(11分)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在更替与演变中不断的进步,对中国政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根据图一、图二,概括指出秦朝、汉初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管理地方。(3分)汉初实行的措施产生了什么后果?(2分)材料二北宋王朝建立以后,吸取汉唐的历史经验,为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防止地方割据,采取了一系列以分权和制衡为中心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措施。屈超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结合所学知识,汉朝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有哪些“历史经验”?(2分)列举北宋“在以分权和制衡为中心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中采取的改革措施。(3分)(3)结合所学知识,秦、汉、宋三代在地方管理上共同的趋向是什么?(1分)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情。礼记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后汉书百官志注材料三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晋书段灼传材料四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已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韫才毓行者,咸了于是。”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请回答:(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2分)(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4分)(4)据材料四,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4分)28(13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史记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明史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檐曝杂记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三图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我国历史上什么时代开创的?(3分)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4分)(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6分)29(14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朝议,是指古代中国皇帝召集重要官员在朝堂开会,讨论国家军国要务,大臣畅所欲言,最后仍由皇帝决断的制度。一、议定皇帝名号(公元前221年),秦灭掉了关东六国中最后的齐国,“一统天下”。嬴政召开了由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动、廷尉李斯等重要公卿参加的朝廷会议。会议商讨的主题:“寡人以渺渺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二、“封建”还是“郡县”?(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秦朝两次朝议的最终结果分别是什么?(2分)材料二太宗曰:“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贞观政要(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认为“委百司商量”国事的主要理由,(2分)他如何“委百司商量”国事?(2分)材料三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熹朱子语类(3)根据材料三概括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3分)材料三作者对此有何看法?(2分)材料四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谋反伏诛,于是废宰相。相权与君权合而为一,明朝早期皇帝大权独揽。但由于国家事务繁多,皇帝无法处理,洪武十五年九月罢四辅官,仿宋殿阁制设内阁。内阁只为皇帝的顾问,奏章的批答为皇帝的专责。内阁大学士一职多以硕德宿儒或朝中大臣担任,只照皇帝意旨写出,称“传旨当笔”。权力及地位尚不如过去的宰相。宣宗时期,批准内阁在奏章上以条旨陈述己见,称为“票拟”制度,又授予宦官机构司礼监“批朱”。票拟之法补救君主不愿面见阁臣之弊。百度百科(4)根据材料四概括明朝内阁主要职责,(2分)据此概括明朝政治的特点。(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