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政治 《哲学与生活》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2课时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28990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哲学与生活》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2课时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哲学与生活》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2课时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哲学与生活》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2课时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哲学与生活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2课时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教学过程导入设计导入一(多媒体课件播放国际歌)“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和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教师引导: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国际歌,但它表达了一个非常深刻的真理,就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这节课我们将共同学习和研究这一问题。导入二 (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梁启超“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教师引导:在关于“谁是历史的创作者”这一问题上,近代著名的学者梁启超和伟大领袖毛泽东观点截然不同,梁启超认为社会历史是英雄人物创造的,而毛泽东则认为社会历史是人民创造的,那么,两者谁的观点正确呢?理由又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将共同学习和研究这一问题。推进新课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教师活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那么我们先一起来认识“人民群众”这一概念。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3页“专家点评”部分,体会“人民群众”这一概念的内涵。板书:1.人民群众的概念和地位板书:(1)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概念含义:人民群众是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范围: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我国现阶段的人民群众的范围: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知识拓展:比较人民群众、劳动群众与体力劳动者三个概念。(多媒体课件展示)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它是一个政治范畴,在我国现阶段,主要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要的稳定的部分,它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是这三个概念中外延最小的,是劳动群众的一部分。板书:(2)人民群众的地位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拿破仑是法兰西历史上第一帝国的皇帝。他凭借出色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频频取得辉煌的战绩,成为西方文人墨客津津颂誉的英雄。黑格尔称颂他“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鲁迅却说:“有一回拿破仑过Alps山,说我比Alps山还要高!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兵。”问题探究:请同学们想想看,如果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能够成就举世瞩目的业绩吗?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讨论,纷纷回答问题。学生:不能。拿破仑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指挥者,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但是广大的平民大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资产阶级的辉煌成就是广大人民争得的。教师总结:个人离不开社会,脱离社会的个人活动是不存在的。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历史的创造,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人民群众的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板书:2.人民群众的作用板书:(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看人间,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哪一间房屋不是人民盖,哪一部机器不是由人民来制造,哪一种商品不是由人民来生产”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上面的诗句,学生赏析体会诗句中所蕴涵的哲学道理。教师:从这首诗里你能体会到什么道理?学生:我能体会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人民的劳动。教师总结:从这首诗我们能够体会到广大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作者。板书:(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4页第二框探究活动内容,思考所提出的问题。学生自主阅读思考,教师个别指导。问题探究:格萨尔王传这部长篇史诗所反映的内容是从哪里来的?格萨尔王传的创作和流传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学生:格萨尔王传的内容来源于民间。格萨尔王传的创作和流传说明了文学、艺术的创造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教师:很好。格萨尔王传的内容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说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鲁迅说:“田园诗人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没有饭吃,只能饿死在东篱旁,哪里还能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呢?”问题探究:鲁迅先生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说明一切诗人的文学创作离不开人民群众提供的物质条件。教师总结:生产活动是社会各项活动的基础。任何人要从事科学、文化、艺术等精神活动,都必须先得到一定的物质生活资料和一定的物质手段。作家著书立说需要“文房四宝”,演员表演要有舞台道具,科学家搞实验离不开仪器设备,教师讲课少不了书本教具。鲁迅先生的话说明了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诗经保存了不少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它不仅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也显示了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才能。问题探究:诗经的作者是谁?学生纷纷回答:诗经没有作者。教师:不对,诗经怎么会没有作者呢?只是我们不知道它的作者具体姓甚名谁罢了!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它的作者就是在历史上没留下姓名的默默无闻的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直接创造着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教师总结: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板书:(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恩格斯说:“在17世纪的英国和18世纪的法国,甚至资产阶级的最光辉灿烂的成就都不是它自己争得的,而是平民大众,即工人和农民为它争得的。”问题探究:恩格斯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说明了英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是人民群众取得的。教师:很好。恩格斯的这句话说明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替,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拓展探究你能联系我国历史上的社会革命和当前改革的具体实例,说明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吗?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我国历史上发生的大大小小的农民战争,主体都是人民群众。中国人民近现代以来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其主体还是人民群众。新中国的诞生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结果。在我国解放战争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中,支前民工就有490多万,支前粮食就有40多万吨,从而有力地保证了战役的胜利。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冒着坐牢的危险,眼含热泪在包产合同书上按下18颗鲜红的手印,历史从此书写着新的一页。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开端的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就在这里起步了。虽有曲折,但20多年的农村改革实践证明,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的经营管理体制的最重要的改革,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在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我国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和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都是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得出结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替,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以后,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他们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改革、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来实现的。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所以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知识拓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大作用的关系。(多媒体课件展示)区别: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二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三是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杰出人物一般是指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中对历史发展起过重大推动作用的伟大人物。联系:杰出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总是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为基础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是产生杰出人物的源泉,杰出人物只有自始至终地依赖于人民群众,才能有所作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既然我们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就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过渡)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问题探究: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5页探究内容,思考讨论邱娥国受到群众发自内心的爱戴的原因。学生自主阅读,积极思考讨论问题,教师适当补充有关邱娥国的感人事迹。教师总结:邱娥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实践着党的宗旨与原则,做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他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得到人民群众的充分信任和爱戴也是必然的。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5页正文内容,找出并体会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内容和重要性。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个别指导,然后归纳总结。板书:1.群众观点(1)群众观点的重要性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2)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板书:2.群众路线(1)群众路线的重要性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2)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知识拓展: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之间的关系(多媒体课件展示)。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辩证统一的。没有坚定的群众观点,就不可能在工作中贯彻群众路线;反之,单有为人民服务的热情,而没有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也不能把工作做好。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凝结在一起,即通常的广义的群众路线,这就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板书: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情境一:陈毅元帅曾经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在三大战役中,支援前线的民工就有490万,支援的粮食就有40万吨。情境二:xx年2月17日农历除夕日,胡锦涛总书记来到甘肃省定西市青岚乡大坪村和农民一起欢度春节。同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辽宁省先后到清原、沈阳等地农村、学校、医院和企业,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看望和慰问各界群众,向他们表示新春的祝福。同日晚,温家宝总理来到东北大学,与几百名留校的大学生一起过节。请同学们结合情境一和情境二的内容思考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学生讨论,纷纷发言,教师总结。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拓展探究结合自己身边的事例,谈谈我们学生应该如何处理自己与群众的关系。学生质疑:我也是群众,怎么会存在我与群众的关系问题呢?教师提示:在这里,是将我们学生作为个体、把群众作为群体从对立面来思考这一问题的,而不是将我们学生当作干部来思考与群众的关系的。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略。教师总结:我们学生要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要树立群众观点。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做到:相信群众,服务群众,与群众实践相结合。中学生应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特别是与工农群众的实践相结合,深入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更好地锻炼自己,从而更好地、健康全面地发展,为将来参加工作,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社会历史的主体,知道了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板书设计课后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对人民群众的认识,正确的是()人民群众指广大劳动群众人民群众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人民群众在不同的国家范围不同人民群众在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范围不同A.B.C.D.2.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设立茶馆,通过群众讲故事来搜集素材。这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A.B.C.D.3.某地对干部作风建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是当干部要有“三盆水”:一盆水洗头,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一盆水洗手,干净干事,勤政廉洁;一盆水洗脚,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强调干部要“洗脚”,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一切真知来源于社会实践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统一的A.B.C.D.4.漫画百姓口碑才算有碑!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 ()A.真理掌握在百姓手里,百姓说的话就是真理B.物质决定意识,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C.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D.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非选择题5.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说明为什么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参考答案:1.C2.D3.A4.C5.因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表现在: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第二,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