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试点总体技术方案和框架--广电总局

上传人:美景 文档编号:25635 上传时间:2017-01-12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网融合试点总体技术方案和框架--广电总局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三网融合试点总体技术方案和框架--广电总局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三网融合试点总体技术方案和框架--广电总局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线电视网络三网融合试点 总体技术要求和框架 广电总局科技司 2010 年 8 月 6 日 2 目 录 1 总体目标和技术路线 . 5 体目标 . 5 体技术路线 . 5 2 业务要求 . 6 播电视类 . 6 动电视类 . 7 于有线电视网络的网络服务业务 . 8 于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网接入业务 . 9 于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网数据传送增值业务 . 9 于有线电视网络的多媒体通信业务 . 9 体内容中心服务业务 . 10 3 总体技术要求和框架 . 10 务平台 . 12 视广播系统 . 12 字音频广播系统 . 13 动电视系统 . 13 据广播系统 . 16 息服务系统 . 17 统 . 17 易支付系统 . 18 带业务系统 . 19 体内容中心 . 21 媒体通信系统 . 22 络 . 22 干网和城域网 . 23 入网 . 25 3 端 . 25 线电视双向机顶盒 . 26 庭智能终端 . 26 维和运营支撑 . 26 维支撑系统 . 27 合业务运营支撑系统 . 28 户服务系统 . 29 管系统 . 30 全与防护 . 30 线电视网络运行安全 . 31 播 电视 业务系统运行安全 . 31 线电视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 31 电宽带网互联互通 . 32 电宽带网络交换中心 . 34 治域号与 址 . 34 由协议及策略 . 34 广电宽带国干网的接入方式及接口 . 35 务质量( 障 . 35 电话音网互联互通 . 35 地互联互通 . 36 途互联互通 . 36 4 6 月 30 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北京、上海、大连、哈尔滨、南京、杭州、厦门、青岛、武汉、深圳、绵阳以及湖南长株潭地区等 12 个 城市 ( 地区 )作为三网融合第一批试点,这标志着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加快推进三网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全面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要按照服从国家利益,服从人民利益,尊重科学规律的要求,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推进广电、电信业务的双向进入,加快网络升级改造和技术创新,创新业 务形态,丰富服务内容,加快培育和建立合格的市场主体,加快和改进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三网融合模式。 在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期间,有线电视网络主要有以下任务: ( 1)加快有线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和整体转换;( 2)创新服务业态,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3)按照试点方案开展电信业务;( 4)提高业务运营支撑水平,增强服务能力;( 5)实现网络互联互通;( 6)保障有线电视网络安全;( 7)完成有线电视网络整合,组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 为了顺利开展有线电视网络三网融合试点业务, 试点城市 有线电 视网络公司要同步推进 网络建设、资源整合、技术创新和业务 创新 , 加快 12 个试点 城市有线电视 网络 5 间的 互联互通,实现模拟变数字、单向变双向、小网变大网、标清变高清、看电视变用电视 。 为加快推进 三网融合 试点工作、确保圆满完成三网融合试点任务, 特 制定 本 总体技术要求和框架。 1 总体目标和技术路线 体目标 在试点城市现有完成数字化、双向化改造的有线电视网络上, 开展三网融合试点业务, 结合行业应用实际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技术路线的特点,通过科技创新、业态创新和服务创新,探索建立适应三网融合要求的技术 标准 体系、业务体系 、服务体系 和 监管 体系, 推动广播电视网发展。 体技术路线 以光纤同轴混合网为基础,全面实施数字化和网络双向改造,推进光进铜退,逐步实现光纤到户,确保先进性、实用性和经济性。 以视频业务为核心,构建与网络智能适配的开放业务平台,承载广电融合新业务,实现平台开放、业务丰富的目标。 以确保信息安全、文化安全为目标,构建完备的安全管控体系,实现对网络、内容、业务和终端的全方位可管、可控。 6 2 业务 要 求 各网络运营单位 应 大力开展和推进业务目录中的必选业务,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积极稳妥地组织开展推荐业务和其它业务。开展的三网融合业务 要按照广电和电信主管部门的要求,确保内容的安全可信、网络的可管可控可靠和用户行为的可追溯可管,确保业务顺利开展。 数字电视业务应通过 广播式和 融合 互动式 电视门户呈现 。电视门户是向用户提供各种融合视频、音频、图像、文字和数据的多媒体服务的入口, 为用户提供节目导视、节目预定、 节目搜索、节目推介等 电子节目指南服务 。 试点城市 有线电视网络 必须 开展 的业务如下, 可选 择开展的 业务详见业务附录。 播 电视 类 1 模拟电视广播业务 模拟电视广播业务是指基于广播传输方式向用户终端提供模拟电视信号的业务。 试点 城市( 地区 ) 有线电视网络 公司 应向用户提供 6套 或 以上模拟电视广播节目。 2 数字音频广播 业务 数字音频广播业务是指基于广播传输方式向用户终端提供数字音频信号的业务。 建议试点 城市( 地区 ) 有线电视网络 公司 在转播中央和本地声音广播的基础上,向用户提供高质量 数字音频 广播服务。 7 3 基本数字电视广播业务 基本数字电视广播业务 是指基于广播传输方式向用户终端提供基本 标 准清晰度或者高清晰度 数字电视音频及视频信号的业务。 试点 城市( 地区 ) 有线电视网络向用户提供 的基本数字电视广播业务应有不低于 60 套 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 、10 套高清晰度数字电视 的 频道节目。 4 付费 数字 电视 广播 业务 付费 数字 电视 广播 业务 是指基于广播传输方式向用户终端提供按需付费的标 准清晰度 或者高 清晰度 数字电视音频及视频信号的业务。 试点城市(地区)有线电视网络 应向 用户提供 的 付费标准清晰度和高清晰度电视频道 合计 不低于 50 套 。 动电视 类 1 标准清晰度和高清晰度视频点播 业务 标准清晰度和高清晰度 视频点播 业务是指为用户实时播送用户所实时选取的标准清晰度和高清晰度视频节目、并让用户对选播的视频节目具有快进、快退、暂停 、播放 等实时操作控制能力的业务。 视频 点播节目内容库 应 不低 于 15 万小时, 可提供 在线 点播的 视频 节目内容 应 超过 2 万小时,其中高清晰度节目内容应不低于 1 千 小时 。 2 频道 回放和时移 业务 频道回 放 业务 是指 向用户提供 对播放完毕的频道节 8 目进行点播收看 的业务。 时移业务是 指 向 用户 提供对 当前播放的 频道 节目 进行 暂停、播放快退和快进等 个性化观看服务 的业务 。 频道回放业务应向用户提供 20 套以上 、播放完毕 3天 以上 的 频道 节目 回放 服务; 时移业务应涵盖的数字电视节目频道在 20 套以上 。 3 电视 信息服务业务 电视信息服务业务是指向 用户提供通过电视 浏览 和查询 针对电视制作的 电视 信息服务网站 的业务 。 电视信息服务 应包括 电视政务信息 服务、电视城市信息服务、电视行业(企业)信息服务、电视社区信息服务和电视家庭信息服务 等 业务 ;应 既提供 信息浏览,也 提供信息查询, 如用户可 查询 家庭 水电费、医疗社保等信息。 4电视支付业务 电视支付业务是指用户通过交互电视进行在线或离线的缴费支付、购物支付、还款支付、账号查询等金融电子支付和结算业务。 于 有线电视网络 的网络 服务业务 基于 有线电视网络的网络服务业务 是指建设并出租用于开展广播电视和通信业务的有线电视网络设施的业务,有线电视网络设施主要包括:光缆、电缆、光纤、同轴电缆、前端设备、节点设备、线路设备、发射天线、微波站、卫星地球站等物理资源,以及带宽 (包括通道、电路 )、波长等资源。 9 于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网接入业务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 互联网 接入业务 是指利用接入服务器和相应的软硬件资源建立业务节点,并利用 各类网络 设施 将业务节点与 互联网 骨干网相连接, 利用有线电视网络 将业务节点 与 用户终端 相连接, 为各类用户提供 接入互联网 的服务。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 互联网 接入 业务主要有两种应用,一是为 互联网 信息服务业务 (营者等利用 互联网 从事信息内容提供、网上交易、在线应用等提供接入 互联网 的服务;二是为普通上网用户等需要上网获得相关服务的用户提供接入 互联网 的服务。 于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网数据传送增值业务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 互联网 数据传送业务是指利用术, 通过有线 电视网络 将用户产生的 据包从源网络或主机向目标网络或主机传送的业务 ,包括 采用P 协议, 通过有线电视网络 为 国际、 国内用户定制 互联 网闭合用户群网络的服务 以及 基于 互联网 的国际 、国内会议电视和图像服务业务。 于有线电视网络的多媒体通信业务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多媒体通信业务指基于有线电视网络提供的 、 包含图像、视频、文字、音频等多种信息的融合通信业务, 并且 用户对通信全过程有完备的交互控制能力。 多媒体通信业务包括多媒体交互话音业务、多媒体交 10 互视频业务、多媒体多方通信业务、多媒体数据处理和交易业务、多媒体信息服务业务及 话业务等。 体内容中心 服务 业务 媒体内容中心 ( 是基于 有线电视宽带 网络 , 为集中式收集、存储、处理和发送 媒体 数据的设备提供运行维护的设施以及相关的服务体系。 务业务 是 指有线电视运营商 利用已有的 广电宽带网络 、带宽资源,建立标准化的 广电 专业级机房环境,为企业、政府提供 服务器托管 、租用以及相关增值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 务 主要 包括 媒体内容发布 、 虚拟 主机、 电子商务 、 系统维护 (如 系统配置、数据备份、故障排除服务 )、管理服务 (如带宽 管理、流量分析、负载均衡、入侵检测、系统漏洞诊断 )以及其他支撑、运行服务等。 媒体内容发布是指电视台等内容提供商利用托管服务器,将自己的媒体内容或服务通过广电宽带网络发布并提供给用户 。 3 总体 技术 要求和 框架 有线电视网络将通过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发展演进,构建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和业务体系,推进并实现三网融合。 有线电视网络三网融合试点总体技术框架应遵循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总体技术框架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总体技术框架 由 网络 技术体系 、 业务技术体系、 运 维 和 运营支撑 11 技术体系 、 监管技术体系 和安全防护技术体系 等 部分组成。 网络 技术体系描述定义了 网络技术架构、 物理传输网络技术机制和功能要求、业务承载 技术机制和网络功能要求 、终端和家庭网等 。 业务技术体系描述定义了 业务平台技术架构、业务应用系统功能要求、业务承载技术机制 等。 运 维 和 运营支撑技术体系描述定 义了 网络 和 业务系统运行维护以及 业务 运营 支撑 的系统架构、功能要求和技术机制,是确保 有线电视网络公司 高效、可靠地 管理和 运营 相关 网络和 业务 的重要技术基础。 监管技术体系描述定义了第三方监管的系统架构、功能要求和技术机制,它涵盖内容、业务、结算、网络、互联互通、终端、用户行为等全方位监管功能,是确保 有线电视网安全、可管、可控地重要技术基础。 安全防护描述定义了网络和业务系统的运行要求、 网络和业务平台的安全防护技术机制和措施,是确保 有线电视网 成为安全、可信、可管、可控的新型公共基础信息网络 的重要技术基础。 试点城市广 电网络应根据三网融合试点业务体系, 按照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总体 技术 框架 , 构建 业务平台、网络、 终端、 运维和 运营支撑系统、客服服务系统和监管系统等 , 开展三网融合试点工作。 12 务平台 业务平台是 业务 应用 ( 能力 ) 系统的 集成平台、 承载平台、业务应用系统与业务承载网智能适配平台。 业务平台 应 具有 开放 性,能够灵活方便地集成和承载支持三网融合创新业态的新兴业务应用系统;应支持业务系统间相互融合,可支撑基于各业务应用系统间融合的业务应用能力创新;应具有 安全 防护机制和措施 ,能够确保各业务应用系统的安全。 试点城市有线网络 公司建立的业务平台应具有的基本业务应用系统及相关技术要求如下: 视广播系统 电视广播系统是基于有线电视网络 提供模拟电视广播、标 准清晰度 数字电视、高 清晰度 数字电视、付费 数字电视 广播 等业务的综合系统,是有线电视前端的基本组成部分。它将视音频信 号源 整合成业务,通过 有线电视网络 ,以 广播 方式 传送到用户 接收终端。 电视广播系统的功能、接口以及传输网络 应 符合106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和221线数字电视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的要求。 电视广播 系统应具有 冗余备份能力, 能够 在系统 出现故障时 迅速恢复播出; 系统的冗余可靠性应符合221线数字电视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的要求。 13 新建的电视广播系统中的设备如信源编码器、复用器、 制器等应能以 式互联。 为提高频谱利用率, 对较少 用户收看的电视频道可采用 切 换数字视频广播( 术传输。 字音频广播系统 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是基于有线电视网络向用户 提供数字音频业务的系统。 数字音频广播系统的功能、接口以及传输网络应符合106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和221线数字电视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的要求。 数字音频广播系统 支持 编码格式。 动 电视 系统 互 动 电视系统 是视频点播、频道回放、 时移 电视 、电视关联信息屏幕显示等业务的技术提供和支撑平台。 它综合利用了单向广播和双向交互技术,可以使用户通过多种终端在任意时间观看节目 。 互 动 电视系统应具有内容存储系统、媒资管理系统、媒体格式和 编码转换系统、资源管理系统、媒体内容注入系统 、 内容发布和分发系统及 视 频服务器等 。 互动电视系统 应具备至少支持 15%用户同时点播的系统并发流支持能力;应支持实时媒体内容注入; 应支持多 14 种视频媒体内容格式、多种视频流播放技术,尽可能满足用户在任意地点、任意时间观看节目的需求 ; 应能根据网络通道资源情况智能选择数字媒体内容传输通道,如基于术的窄播通道和基于 络技术的宽带交互 通道。互动电视系统的 视频流服务器播出控制列表 可支持不同源的内容播出,即播出内容可 部分来自视频流服务器缓存,部分来源于中心存储系统。 在试点阶段, 各 试点城市 有线电视 网络 的 互 动 电视系统 应尽可能支持相同的 媒体内容格式 和 元数据格式 ;应 至少实现与一个以上 其它 试点城市 有线电视 网络相应系统的互联互通 , 可以 实现系统间节目交换, 可 实现 提供跨域视频 点播 节目 服务 。 系统 应 支持 的存储和 播出 媒体 内容 文件 格式 要求 如下: ( 1) 2 编码和 式封装 的标清和高清内容 ; ( 2) 码和 S 格式 封装 的标清和高清内容 ; ( 3) 码和 S 格式封装的标清和高清内容 ; ( 4) 码和 装的标清和高清内容 ; ( 5) 码和 装的 标清和高清 内容 ; ( 6) 码和 装的 标清和高 15 清 内容 ; ( 7) 音频: ( 8) 图像及文件: 文本 文件 。 视频 点播节目内容采用 式编码,标 准清晰度节目内容的 码码率为 高 清晰度节目内容的 码码率为 8 准清晰度 内容采用其它编码方式时,编码码率应保证图像质量不低于标 准清晰度节目内容 码图像质量; 高清晰度 内容 采用其它编码方式时,编码码率应保证图像质量不低于高 清晰度节目内容 码图像质量 。 系统 应支持的实时注入媒体 内容 文件 格式 要求 如下 : ( 1) 实时 2 编码和 式封装的标 准清晰度和 高清晰度节目流 ; ( 2) 实时 码和 S 格式封装的 标 准清晰度 和 高清晰度节目流 ; ( 3) 实时 码和 S 格式封装 的 标 准清晰度 和 高清晰度节目流 ; ( 4)实时 码和 装的 标 准清晰度 和 高清晰度节目流 ; ( 5)实时 码和 装的 标 准清晰度 和 高清晰度节目流 ; ( 6) 实时 码和 装的 标 准清晰度 和 高清晰度节目流 ; 在建设 互 动 电视系统 中, 各试点城市广电网络公司 应 16 充分考虑如下 原则 : ( 1) 系统 架构的开放性 。系统应该是开放的和模块化的 ; ( 2) 系统 部件的可互换性 。各个模块化的功能部件可以由多个设备供应商提供,并且不同设备供应商提供的设备可以共存于一个系统中 ; ( 3) 系统 接口的 标准 性及技术 成熟 性。 功能部件之间的接口尽量采用国家、国际产业化的工业标准。在设备选型上优先选用成熟、高可靠的 产品和技术,注重实用性 ; ( 4) 系统 可靠性 。 系统具备容错和负载均衡的能力。关键设备、路由、数据必须采取冗余备份措施 ; ( 5) 系统 可升级性和可扩展性 。 系统必须具有良好的 可扩展性和 可升级性,支持简单的系统部署和扩展, 要保证在业务范围和网络规模上能够实现可预见的平滑升级 ; ( 6) 可运营性 。系统应保证自愈能力,保证系统部件间的负载共享和均衡,满足瞬间的高业务流量需求, 能够以有限的现场技术人员运营和维护大规模的系统 。 据广播系统 数据广播 系统 是 基于 数字电视广播信道 提供 各种数据信息 业务的系统 。 它 通常 以轮播 方式连续、滚 动地播出各种编辑好的数据。 数据广播系统由数据广播业务源数据采集及管理子系统、数据广播封装子系统和数据广播发送子系统 3 个子 17 系统组成。数据广播 系统应 遵循 201字电视系统中的数据广播规范 的要求。 息服务系统 信息服务 系统主要为政务、城市、社区、家庭、行业等方面提供信息化服务,实现 信息资源 的采集、存储、展现等,供用户进行信息的 浏览和 查询。 信息服务系统由信源采集系统 、信息格式转换系统 、信息内容审查系统、 信息存储系统、信息检索系统、信息门户 系统等组成。 信息服务系统中的文字信息 存储 应支持文本、 格式 、 图片信息 存储 应支持 格式。 信息服务系统并发流支持能力必须至少能支持 10%用户的同时 查询 。 试点城市 有线电视网络 间 可 实现信息服务系统的互联 互通和跨域使用 。 信息服务系统应能通过宽带数据网络和数据广播系统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 统 统 是广播电视业务的入口和业务提供辅助系统。 统 应 具有组合 广播类、互动类等不同形式业务的能力 , 可实现对 字、图片、栏目等所有界面元素、单个视频点播 /回看节目的快捷链接, 可以 为用户 提供 各种内容及相关联内容的 入口或门户服务 。 作模式 。广播式 8 系统 将 据打包 后 通过广播通道 播发;交互式 统 以与终端交互方式 通过 双向 交互通道 为终端 提供 统 应 同时支持广播方式和交互方式, 当 终端 不能 以 交互 方式 通过双向交互通道 获取 据 时 ,可以 通过广播方式 从广播通道 获取 据。 统应 为全网所有用户提供 服务, 同时可以针对不同用户群体提供 个性化 务;支持 肤功能,可实现不同 式灵活、动态的更新;支持基于用户终端能力属性的界面展现。 务应满 足不同的业务终端展现,具备灵活的发布适配能力,对于主要的业务元素 (如节目预告、广告链接、应用链接等 )可抽取为独立配置的元素,并与不同的发布界面模板进行对接,实现在不同类型的终端间提供显示统一的业务展现界面。 统 可以 与节目信息系统 、终端管理系统、相关业务系统、其他服务商的 相关 系统 对接 。 易支付系统 交易支付系统是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实现用户金融数据传输的电子支付系统。 交易支付系统面向的用户涉及银行、企业、个人、政府,能够为用户提供购物、订单查询、订单支付、金融服务、缴费充值服务等功能。 交易支付系统关 联的实体包括:用户终端、有线电视 19 系统前端、银 行系 统、业务和商务提供商 相关系统等 。为保证交易的安全性,有线电视网络应当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确保设备、网络、数据库和商务交易的安全。 交易支付系统应支持电子商务 用模式。 交易支付系统应支持与银行、银联、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支付结算系统对接。 带业务系统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宽带业务系统 是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向用户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业务的系统。 它通常由宽带业务接入系统、宽带业务服务系统和宽带业务管理系统组成。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 宽带 业务 接入 系统 目前 主要 有两种, 一种是 基于 入 技术的 系统 (以下简称带业务接入系统) ,另一种是 基于 入技术的 系统 (以下简称 带业务接入系统) 。 宽带业务服务系统包括 用于 址分配管理 服务 的务器 、 用于用户认证、授权和计费服务的 宽带业务管理系统包括设备管理、业务管理和客户管理等模块和功能。 带业务接入系统 采用 备通过部署到小区或 楼的光纤将宽带互联网数据流传送至 小区或 楼 , 采用 备将宽带 互联网数据流在同轴电缆上调制,并通 20 过 同轴电缆入户,实现用户宽带接入。 备的 传输频段不占用已有 的 有线电视 下行 频道带内 资源, 可 使用 低频 0带或 高频870带。 低频段 统技术方案推荐采用V 技术 , 高频段建议预留给自主创新的 备 具备动态分配上下行带宽能力、 广播风暴抑制能力 和 级能力等, 支持 组播过滤,具备安全管理机制,如可对 用 户信息加密传输、可控制终端对局端的访问、可阻 止未经授权的终端设备接入、 可 禁止终端间的直接 访问。 基于 术的 宽带 业务接入系统,应 在 光 节点大小为 50 户左右的网络环境 下稳定运行、满足各种 相关应用要求; 可 在 光 节点大小为 200左 右的网络环境下稳定运行、满足各种 相关 应用要求 。 带业务接入系统 采用 备 通过光纤同轴电缆网络将宽带互联网 数据流传送至 用户端 备 ,实现用户宽带接入 。 试点城市 有线电视网络 带业务接入系统 的 备 应符合 上 标准; 为支持 话业务, 支持 准。 对于 基于 宽带业务服务系统除 务器、 务器等外,还 应具有 务器、 服务器等设 21 备 。 应 探索 合使用 方案,以加强数据流 汇聚 、 带宽管理 和接入网至城域网间 障 。 系统应 可在 光 节点大小为 500户左右的网络环境稳定运行、满足各种相关应用要求 。 体内容中心 媒体内容中心( 基于 有线电视宽带 网络,为集中式收集、存储、处理和发送 媒体 数据的设备提供运行维护的设施以及相 关的服务体系。 试点城市 有线电视网络 应根据需求和实际情况建立自有的媒体内容中心。 媒体内容中心 建设 应 以视频媒体内容为主,突出试点城市有线电视运营商以视频业务为核心的特点。 应 在广电宽带 骨干网 的 骨干节点和核心节点 构建面向全国的广电 媒体内容中心 ; 有条件的试点城市 有线电视网络 在构建自有 媒体内容中心 时,应既要考虑服务本地需求,也要兼顾服务和支撑其它试点城市需求; 各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 的 媒体内容中心 应通过广电宽带 网络 互联互通,构建内容分发和交换网络,使各试点城市 有线电视网络 媒体内容中心 的内容能互为补充和备份,进一步提高媒体内容中心 内容的丰富程度和服务效率。 媒体内容中心 必须 具备 机房和相应的配套设施,并提供安全保障措施。 22 媒体通信系统 多媒体通信系统 是指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支撑或提供视频电话、 话 、多媒体彩铃、视频会议、视频共享等业务的系统。 多媒体通信业务系统采用 术 ,实现 将业务与控制、控制与承载 分离,支撑和提供 语音、数据和视频等通信 业务 。 多媒体通信系统 由 务 系统 、 心网络 系统和 终端 组成 。 务系统是重点完成 务逻辑的提供、执行以及业务能力的抽象与开放, 执行运维 和网管功能; 核心网络 系统 主 要完成会话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业务触发等功能 ;终端具有硬终端和软终端两种形式。 络 有线电视网络由接入网、城域网和骨干网(国干网和省干网)组成。 在逻辑上, 有线电视网络可分为两层,一是物理传输层,二是建立于物理传输层之上的业务承载层 。 有线电视网络 的物理传输网和业务承载网分别 对应于这两层。 在物理层,有线电视接入网络是由光纤 、光分配设备、光节点设备、 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信号放大器等 构成,城域网和骨干网都 由 光纤和光传输设备构成。 应构建端到端的广播电视业务承载网络, 传输和承载电视广播和互动 电视等广播电视业务, 即 有线电视网络 A 23 平台 或广播电视业务网 ; 广播电视业务 网 应 综合 运 用数字广播技术、基于 窄播技术、 术 、 术 和术 ; 为确保安全,广播电视业务 网(含 接入网、城域网和骨干网 ) 应与其它业务承载网通过频点、光波长和道等方式实现 隔离。 应构建端到端的 广电 宽带 业务承载 网络 , 即 有线电视网络 B 平台 或广电宽带网;广电宽带网 的 接入网、城域网和骨干网均应基于 术 , 并支持 多种 探索采用业务感知技术,提高业务服务质量,增强业务安全。 应构建 端到端的 广电 多媒体通信业务承载网,简称广电多媒体通信网。广电多媒体通信网 的接入网 可基于广电宽带网的接入网 虚拟组网 ;广电多媒体通信网的 城域网和骨干网 可基于 光波长 和 道 、以 方式 组网 ,并实现 与其它业务 承载网 的 城域网和骨干网 隔离。 广播电视业务 网、 广电 宽带网 和 广电 多媒 体通信 网的规划应考虑未来 应用。 至 2010 年底,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的网络双向化覆盖率达到城区 90%以上,全部区域的 70%以上;到 2012年,试点网络的接入带宽要实现广播下行超过 2播下行超过 1带接入能力 超过 100 干网 和城域网 广电骨干网由国家干线网 (国干网) 和省级干线网 (省干网) 组成 ,其中国干网负责 各 省网 间 的连接,省 干 网负 24 责 省内各 城域网的连接 ; 城域网由连接有线电视前端、分中心的网络组成 ,负责 城市或地区内各 接入网的连接 。 在物理层,城域网和骨干网应采用大容量密集波分 光传输 技术 构建 光传输网( , 建议采用 基于 3术的大容量、新一代智能 T 比特密集波分 (输设备。国干网和核心城市之间的 量设计为 上,单波长带宽 40G;其它国干网 节点间以及省 干 网的 计容量 为 波长容量配置为 10G。 根据业务对服务质量、安全等级、监管要求、网络性能、运维窗口等的不同需求,将三网融合试点业务分为几个大类,如广播电视业务、 宽带 互联网业务、多媒体通信业务和专网业务等,并按各类业务要求构建相应业务承载骨干网和城域网 。承载的 不同业务 骨干网和城域网可构建在 统一的底层物理光传输网 上 。 广播电视业务 网的 骨干网和城域网 应 综合运用 术和 术等, 建议广播电视业务 网 的 干网和城域网采用基于 3术的大容量、 T 比特级的核心路由器 技术 。 为确保安全, 广播电视业务 网 的骨 干网和城域网 应 以光波长和 承载其它业务的相应 网 络 隔离。 广电 宽带 网 的骨干网和城域网应 基于 术 构建 ,建议采用基于 3术的大容量、 T 比特级的核心路由器 技术 。 广电宽带 网 的北京、上海等核心节点 应 采用 T 比特级集群路由器 构建,其它 骨干 节点 可 采用 T 比特级单机 25 路由器系统构建。 入网 有线电视接入 网络 是连接有线电视网络用户和承载各种相关业务的网络。 在物理层,典型的有线电视接入网为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 主要 由 光 传输 和同轴电缆射频 传输两部分 组成 。其中,光 传输部分 是指分前端至光节点之间的光分配网 , 同轴 电缆射频 传输部分 指的是光节点的电缆输出口至用户之间的采用同轴电缆的网络 段。 试点城市 有线电视网 的 接入网光节点 大小应 覆盖 500户左右 用户 ,建议 覆盖 200 户以下 用户 。 广播电视业务 网的 接入网 应采用模拟调制广播、 于 窄播技术和宽带 术 ,并在 原则上 应与其它业务 相应 承载网通过频点方式隔离。 广电 宽带 网的 接入网 应基于 术构建,可 主要采用 的 双向宽带接入技术 有 术 和 术 。 多媒体通信业务 网的 接入网可基于宽带业务承载网虚拟组网,也基于独立频点通道组网。 端 三网融合终端形态可有多种,如有线电视双向机顶盒、电视机顶盒一体机、可视电话终端、多媒体 通信 终端、话终端和智能终端等,可为用户提供基本 广播电视 业务、互动业务、互联网接入业务、多媒体通信业务、话音业务等多种业务。 26 针对三网融合业务的发展,终端应具备多种业务的支持能力, 终端业务 运行环境应 逐步向通用 、开放的 业务 运行环境发展, 确保未来业务 灵活方便的扩展和 互联互通。 线电视双向机顶盒 有线电视双向机顶盒性能、功能及接口要求应符合行业标准 240线数字电视机顶盒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241清晰度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的要求。 有线电视双向机顶盒应支持 统一、开放的软件运行 环境 ,适应互动业务快速部署的发展需求,可支持单向广播、双向交互等各类型业务。 庭 智能终端 针对三网融合新业态的发展, 家庭 智能终端 应 在终端的规划、设计、部署中,充分考虑对家庭网络、家庭多媒体中心、家庭物联网等的支撑,并具备业务与网络安全保护措施。 维和 运营支撑 运维支撑 是 指 支撑网络运行和维护的相关 工作 ,包括网络管理、设备管理、资源管理等。 运营 支撑是指支撑业务运营的相关 工作 , 包括用户管理、业 务管理、计费管理、营销管理 以及客户 服务管理等 。 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应构建运维支撑系统, 可以 对 三网融合 业务平台的所有业务应用系统、 业务承载网和 物理传输 网络 、相关网络设备和终端进行管理,为网络 27 和业务平台的运行维护提供支撑。应 构建统一的运维支撑系统,对所有业务系统和网络及相关设备提供统一、集中的管理和运行支撑。 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应构建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可对开展的三网融合业务提供运营支撑和管理。构建综合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可对 广播电视业务、广电宽带业务和广电多媒体 通信 业务等 三网融合业务 提供 运营支撑。 运 营支撑系统和运维支撑系统应要满足安全监管系统的监管要求。 维支撑系统 有线电视网络运维支撑系统应包括网络管理系统和资源管理系统二部分。 网络管理 系统应 包括 告警管理、性能管理、电路管理、资源管理、报表管理和安全管理等 功能, 应能 实时监视平台网络和设备运行情况,实时进行异态报警和记录, 可 对全网故障 进行 综合 分析和故障定位 , 对 全网性能 定期进行综合分析 等。应 根据监管部门要求提供相应监管数据接口。 资源管理系统应包括管道管理、管线管理、端口管理、机柜管理、设备管理等功能,可基于 术对网络资源的进行 清查入库 , 实现 对 网络 资源的集约化、 全面动态 管理,为优化 网络资源 、 合理分配资源 、 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 提供技术支撑。 建议建立一个全面、完整、准确、动态、及时的资源管理系统,实现网络全网全程 端到端 的业务 28 调度和管理。 合业务运营支撑系统 综合 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应 面向以用户为中心的管理,具有用户订购信息管理、用户授权信息管理、产品管理、设备 资源管理、综合营业、计费管理、帐务管理、订单管理、客户管理以及合作伙伴结算管理等功能。 典型的综合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由客户接入功能模块、业务支撑功能模块、公共模块、接口模块和基础技术功能模块组成 。 客户接入模块能够支持多种类型操作人员如有线 电视网络公司 业务员和管理人员、合作伙伴操作人员以及客户(自助服务)等;可以支持多种接入渠道操作如门店营业厅、电视营业厅、网上营业厅、呼叫中心、代理商以及其他合作渠道等。 业务支撑功能模块一般应具有产品和营销策略管理、实现与保障处理、计费帐务处理等端到端运营支撑功能;具备客户管理、服务管理、 设备 资源管理、合作伙伴管理等对象管理功能。 公共模块是为系统其它所有模块提供公用的功能,应具有系统管理和统计报表等功能。 接口模块应具有的与业务交付平台类接口包括与数字电视 统、宽带接入认证平台、 音平台、交互业务平台、增值业务平台等的接口;与支付平台接口包括与电视支付、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充值平台等的接 29 口。 基础技术功能模块为客户、业务、公共以及接口等功能模块提供基础技术平台,包括工作流引擎、业务规则引擎和企业服务总线等,使得系统具有扩展性和灵活性。 为方便有线电视网络公司间的综合 业务运营支撑系统 的互联互通,建议综合业务运营支撑系统 的接口 满足如下 要求: ( 1)应符合开放系统互联标准和协议,方便系统间的互联; ( 2)应保证数据传送安全可靠,并且可以对交互的过程和状态 进行监控,支持交互失败时的恢复; ( 3)应具有多级别的安全控制机制,不允许直接连接互联网;两分属不同运营商系统间的连接或两系统通过广域网的连接应使用有安全控制的网关设备或防火墙设备; ( 4)应能平滑扩充,包括处理能力、处理节点、业务功能的扩充。 户服务系统 客户服务系统 支撑 向用户提供 三网融合业务的 服务,应包括客服呼叫中心、互联网在线服务门户、数字电视在线服务门户、电子派单系统等。 客服呼叫中心支持用户通过电话方式接入,可提供业务咨询、资费咨询、订购、投诉、消费查询等服务。呼叫中心应采用基于 呼叫中心架 构,支持虚拟坐席、远 30 程坐席等功能,最少具有 85%呼叫接通率,并可根据需求扩容。 互联网在线服务门户和数字电视在线服务门户分别应支持用户通过计算机和电视机访问,实现业务查询、资费查询、在线订购、消费查询、业务投诉等。 电子派单系统可以支持针对用户的上门服务。 管系统 监管系统是涵盖内容、业务、网间结算、网络及系统运行、互联互通、终端行为等全方位监管功能的系统,以确保有线电视网络内容、业务、网络及系统运行等实时全程监管;对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与有线电视骨干网络之间、试点城市有线电 视网络与电信网络之间的信息安全、流量结算等进行监管;对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络间及与其它网络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安全进行监管。 本地监管系统由本试点城市广电部门负责建设和管理,中央监管系统由总局负责建设和管理。 全与 防护 有线电视网络安全 与防护 要按照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的原则 构建 , 使 有线电视网成为安全、可信、可管、可控的新型公共基础信息网络 。有线电视网络业务承载网要 按业务分类组网 , 不同类业务承载网络 要 隔 离 ,并 按 照不同的管理要求采取不同的安全策略, 可 实现对特定区域、特定业务的控制; 要 采取 防黑客攻击、 防信息篡改、防节目插播、防网络瘫痪等技术措施,确保网络 和业 31 务平台 运行安全。 线电视网络运行安全 有线电视网络 配置及运维管理应满足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 广播电视 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有线广播电视网实施细则、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光缆干线网实施细则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程建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