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15课 辛亥革命,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清末民主革命风潮 1.背景 (1)中外矛盾加剧: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2)清廷垂死挣扎: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新政来挽救统治危机。 教材图解观察教材第60页清政府残暴如虎漫画,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提示:漫画中清政府为老虎,人民为绵羊。“苛政猛于虎”导致阶级矛盾尖锐,清政府面临着严重的统治危机。 2.兴起 1894年,孙中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3.发展 (1)建立革命政党:1905年,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这一政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后来,孙中山把这一宗旨阐发为 “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 (2)与改良派论战:同盟会成立后,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展开论战。 (3)发动武装起义:革命党人多次发动武装起义,最为著名的是 黄花岗起义。,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武昌首义 1.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率先发难。成立了以黎元洪为都督的湖北军政府,定国号为“中华民国”,宣布“五族共和”。 2.各省响应 武昌起义后短短一个月,全国十几个省相继宣布独立。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 1.中华民国建立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以五色旗为国旗。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2.推翻清王朝 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统治结束。 3.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2 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史料导入 史料 鉴于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有不少缺陷,尤其是它仅为政府之规制而非为国民之规制,因而孙中山提出应另制新法。他在给参议院的咨文中说:“查临时政府现已成立,而国民组织之法尚未制定,应请贵院迅为编定颁布,以固民国之基。并据法制局局长宋教仁呈拟中华民国临时组织法草案五十五条前来,合并咨送贵院,以咨参叙。”但被参议院拒绝。原因有两个,一是认为组织法的名称,不能包括“人权”的内容,因而主张制定一份名为“临时约法”的文本;二是认为立法如“受命于政府,有损立法独立之尊严”,应由参议院自行起草。 摘编自徐矛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互动探究(1)史料中,参议院关于“新法”的认识和孙中山有何不同? (2)结合相关史实,说明参议院的主张是否得以实现。 提示:(1)“新法”应包括人权的内容;“新法”的制定不能受制于政府,应由参议院自行起草。 (2)能实现。史实: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各项自由和权利;按照三权分立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 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认识 (1)制定目的: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直接目的),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根本目的)。 (2)主要内容: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人民拥有民主自由权利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确立民主共和制度;实行责任内阁制防止袁世凯破坏民主共和制度。 (3)评价: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启蒙思想的主张,如三权分立、权力制衡、人民主权、天赋人权等。,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典例分析 毛泽东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对材料中“革命性、民主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否定了君主专制,实现了民权主义 B.否定了君主专制,确立了代议制 C.推翻了封建制度,确立了民主共和制 D.否定了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题目立意:本题考查运用相关史实分析理解历史结论的能力。 解题指导: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因此应选B项。其余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史料导入 史料 中华民族在二十世纪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是这段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台阶。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的胜利,看作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看作它最终结出的硕果。 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互动探究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论证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台阶”。 提示:(1)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3)为后来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 科学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其直接目标是推翻清朝政权,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以挽救民族危亡。,探究点一,探究点二,(1)“成功”:从直接结果来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后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根本大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因而可以说革命成功了。 (2)“失败”:从最终结果来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辛亥革命失败了。,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典例分析 “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题目立意:本题以诗词为呈现方式,考查获取信息分析理解历史结论的能力。 解题指导:阅读诗词可获取的主要信息有“民主”“反封建”“五色旗”,这些内容与辛亥革命有密切的关系,这段诗词实际上反映了中华民国成立的情景,故选B项。 答案:B,1.美国驻华代办卫理于10月11日凌晨1时就把这一消息电告国务院,称:“顾临(John Green)来电,二天前在汉口俄国租界抓到几位革命党人,昨天5人被处决,昨晚随即发生数百名士兵兵变,他们焚毁汉口对面的营房。”电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金田起义 B.义和团运动 C.武昌起义 D.南昌起义 解析:从材料中的“汉口”可判断是武昌起义。 答案:C 2.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被后人誉为“旧邦改造”,其史实依据是( )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12年”“变局”“创举”,可知材料所反映的史实是中华民国的成立,选择C项。 答案:C,3.民国时期,将不受束缚的帝制皇权关进民主国家法制框架,推动中国现代化,就是众多先贤的“中国梦”。为此他们( ) A.颁布资政新篇 B.掀起义和团运动 C.主张“中体西用” D.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符合题干中的政治民主化特点,D项正确。 答案:D,4.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辛亥革命( ) 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解析:A、C两项均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但题干强调的是“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即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A项正确。B项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的,D项与题意不符,故皆排除。 答案:A,5.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材料二,请完成: (1)图1所示孙中山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原因是什么? (2)图2说明了什么?造成图2结果的原因有哪些? (3)根据四幅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 参考答案:(1)孙中山崇高的威望以及为民主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各种势力相互妥协的结果;广大人民的真心拥护。 (2)说明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之手,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帝国主义的干涉;袁世凯的两面手段;立宪派、旧官僚破坏革命;资产阶级的妥协退让。 (3)功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2 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教训: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以及反动势力的强大,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落入袁世凯之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