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成才之路 历史,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岳麓版 必修3,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一单元,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1.1.1 集合的概念,第一单元,公元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儒生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其主张被汉武帝采纳,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从此,经学研究在汉代盛行。,董仲舒的主张为什么会被汉武帝采纳? 回答以上问题和学好本课,你需要完成以下探究目标: 1指出西汉初盛行黄老之学的历史原因、盛行时间、黄老之学的派别和内容、实质、作用。 2指出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特点、内容、影响。,本课分两个子目。第一目“西汉初的黄老之学”,讲黄老之学在西汉初的兴衰过程及其学说的来源和基本观点。主流思想经历了秦和汉初的变化后,到汉武帝才定位于儒学。第二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讲儒家思想独尊地位的确立和影响,重点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作用、地位。,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1历史原因 (1)客观原因: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2)主观原因:适应_政策的需要。 2盛行时间:从_到_即位约70年的时间,黄老思想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 3派别内容:派别有_的学说和_的学说。内容包括_、_两个方面。,休养生息,汉高祖,汉武帝,黄帝,老子,治身,治国,4实质:它强调“_”,是一种“_”的哲学观。 5作用:黄老政治的实施使_。 6衰落:到_时,黄老之学被新儒学所取代。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 随着_、_,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_形势发展的需要。,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汉武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中央集权,_家学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_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_事业。 2提出者:_。 3理论体系 (1)来源:汉代新儒学是董仲舒以_为基础,融合_、_以及_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儒,汉武帝,大一统,董仲舒,公羊春秋,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2)内容 提出“_,_”,维护大一统。 新儒学的基础是“_”学说。一方面神化皇权,宣扬“_”;另一方面提出人君必须遵循_,实行_。 提出_、_、_、_、_“五常之纲”为人伦道德标准,而“_”、“_”、“_”为绝对不能改变的“王道之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天道,仁政,仁,义,礼,智,信,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4影响 是中国_和_的一件大事。 有利于巩固_和_。 从此,_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其在中国_中的_地位。,政治史,思想史,大一统国家,稳定统治秩序,儒学,传统文化,主流,特别提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具有外儒内法、兼采各家的特点,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1董仲舒新儒学取代黄老之学的原因。 汉武帝时,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学从此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这样,新儒学取代了西汉初的黄老之学,其原因有: 首先在于黄老之学自身的缺陷和不足。随着西汉社会恢复了元气,发展起来的诸侯国严重威胁到了中央集权,黄老之学对此无能为力。,其次,随着经济发展,国力强大,统治者特别是汉武帝已不再安于“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放任状态,要求不断强化中央集权。 第三,儒学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已提出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理论,适应了汉武帝统治的需要。 第四,汉武帝从小受到良好的儒学教育和即位后要实现远大的政治抱负是“独尊儒术”思想确立的重要原因。,2如何理解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有利于解决当时的社会危机? (1)“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有利于解决诸侯国势力日益膨胀的王国问题。政治上的统一和思想上的统一是相互影响的。 (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神化并加强了皇权,有利于巩固统一,解决王国割据问题。 (3)“三纲五常”:提出了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君权,另一方面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3比较汉代儒学和先秦儒学。,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中国主流思想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先秦法家理论家是韩非子,而汉朝时使儒家成为统治思想的新儒学代表是董仲舒,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项。 【答案】 D,(2015海南7)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明初朱元璋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这表明朱元璋( ) A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 B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 C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念 D执法无准、量刑无据,【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明朝的政治,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目中的信息“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体现了朱元璋试图以重刑来结束社会动荡的现象,故本题应选B项;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为专制集权确定了理论基础,此后,儒家思想一直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A、C两项的表述错误;D项中“无准”、“无据”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故排除。 【答案】 B,一、选择题 1“萧何为法,较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静,民以宁一。”这描述的思想是( ) A战国儒家思想 B秦朝法家思想 C汉初黄老思想 D汉武帝“大一统”思想 【答案】 C 【解析】 萧何、曹参都是汉初的政治家,结合“较若画一”“守而勿失”“清静”等信息可确定C项正确。,2“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即奉天承运继天立极)”。下列为“戴神圣光环”提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董仲舒 【答案】 D 【解析】 “奉天承运”等信息是汉代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的体现。,3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出现“儒者气象”是因为( ) A孔子有教无类 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D“五经”的流传 【答案】 C 【解析】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这使此后的汉代功臣大将大多受到儒学影响。,4宋代司马光诗:“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这可能与下列哪项措施有关( ) A“大一统”思想 B“君权神授” C“天人合一” D“三纲五常”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邪说远去”“登汉庭”“百家始消伏”,据此并依据史论结合原则可知A项符合题意。,5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 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 【答案】 A 【解析】 董仲舒的主要主张是“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著作是春秋繁露等,可见他的思想基础是源自春秋。,6(2014江苏1)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答案】 B 【解析】 民贵君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而董仲舒的“屈民以伸君”显然是注重君主,这违背了原始儒家的民本思想,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及其原因。 【答案】 (1)孔子主张“以德治民”;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 (2)孔子的主张在当时不被重视,未产生实际效果。因为在当时诸侯争霸、社会变革的情况下无法实施。 董仲舒的主张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国家统一,使儒家思想获得“独尊”的地位。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某班同学在学习本课后,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做出了不同的评价。 观点一:肯定说。认为董仲舒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其学说在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观点二:否定说。认为董仲舒扼杀了儒家之外的学说流派,抑制思想争鸣,其学说充满唯心色彩、封建意识和迷信思想,纯粹是无稽之谈。 观点三:积极与消极并存,肯定为主,辩证看待。 这三种观点中哪一种正确?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提示】 观点三正确。董仲舒提出的“大一统”主张虽然充满了唯心色彩,但是符合当时国家统一的需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做法的确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但它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了政治的统一。其“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虽属唯心主义,但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爱护百姓,薄赋省役,以宽民力,有利于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巩固,对于解决今天中国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其三纲思想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抛弃;但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剔除其中的封建成分,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评价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应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既要看其在当时的作用,又要分析其对后世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